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占统治地位,师生素质以及教学条件与新课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合理使用新教材,运用《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农村中学中开展课程改革,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这些现状,从完善目标管理、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现状问题;方法对策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初衷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从质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进的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农村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让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感到困惑。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专职教师较少。
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师地位低,教学设备差。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三)学生的厌学严重。
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小儿科”,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四)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学生不堪重负的压力。
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中有不恰当的期望,90%的家长依旧认为孩子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加之农村经济滞后,毕业分配的转型,导致家长两极分化,要么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对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大功告成,反正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把子女放在学校就让他们放任自由,这种学生每天两手空空,在教室是睡觉,回家就看电视,有得连书都没有。再则是留守子女,由于农村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都是隔代带的,父母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不好管,这类学生大多会成为问题学生。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三岁就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一、初二还比较听话,到初三由于压力大,成绩不好,两次月考后,就破罐子破摔,成绩直线下降,开始就逃学,进网吧,慢慢上了瘾,有一次玩个通宵,教师把他的爷爷奶奶请到学校后,他爷爷奶奶气得老泪纵横,还请求老师与他孙子保密,千万别让他父亲知道(他父亲是高空作业,怕他分心出事),让他孙子在学校混几个月。
同时在另一部分学生中,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学校、老师、家庭几重压力,学生超负荷运转,在上地理课上出现的是一张张疲惫的脸,把原有对地理学习的激情也磨平了,磨光了,加上教师教法简单,他们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看课外书籍屡屡发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只有30分左右,80%的学生对一般地理常识所知甚少,有得甚至一无所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课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次”为“主”。同时适用开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可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改变这些现状的几点措施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目标管理。
素质教育是指凡是有利于的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等光打雷不下雨,尤及是学校领导,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防微杜绝,学校教导处、教研处除不定期检查,严格把关外,学校可以向各班班干发一份上课登记表,由班干填写当日上课情况,一经发现代课、占课现象,坚决处置,决不姑息,这样双管齐下,就会杜绝代课、占课现象,也会极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更新才能适应新变化,利用新信息,做出新成绩,否则工作再努力而由于观念陈旧,很可能效果是适得其反的。例如,有些课堂教学虽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却反映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未转变,先进的教学手段反而强化了传统的模式,这是值得深思的。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还要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并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思考、善创新的教师随时关注地理学、教育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发展的方向,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拓宽研究领域,变换改革思路,从多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上探讨地理教学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这势必将导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优化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等。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制定教学策略即采用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测,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三)努力开放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
教师应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关键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区”一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布置各小组所探究的内容。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开展活动,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让各小组代表不同的时区并出示所在时区的区时,其他小组根据所给区时求出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各小组给布什当秘书,布什要就伊朗核问题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电话会谈,请各小组为布什安排合适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四)激发学习兴趣。
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教师要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西藏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加强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增加教学设备,开展实践活动。
增加直观教学。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及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会极大提高教学时效,优化教学效果,打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动手制作教具。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学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
(2)开展小型辩论会。
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能力必须经过学生自主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的获取。辩论会的开展就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口枪舌剑的辩论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3)进行地理绘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绘图,把课本知识“活”起来,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才能,寓教于乐。如学完“地图”后,布置作业——绘制学校平面图。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的最准确。小组成员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有的测量主要道路,……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制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在绘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学校平面图绘制的非常漂亮。
(4)开展知识竞赛。
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很多,如地理游戏、地理知识抢答、地理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等。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我国国内的一些有名的旅游地区。让学生了解这些旅游景点,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所以,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模拟一次暑假国内旅行,设计好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介绍沿途经过的城市和著名景点。可手写,打印或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然后由学生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评选出优胜者。在学习中国地图时,可以设计拼图游戏,看谁拼的最快、最准确,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比一味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
(七)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一些地理教师所忽视,因而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地理课标》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总之,地理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优化教学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石峰.《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2] 文海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现状问题;方法对策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初衷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从质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进的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农村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让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感到困惑。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专职教师较少。
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师地位低,教学设备差。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三)学生的厌学严重。
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小儿科”,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四)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学生不堪重负的压力。
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中有不恰当的期望,90%的家长依旧认为孩子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加之农村经济滞后,毕业分配的转型,导致家长两极分化,要么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对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大功告成,反正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把子女放在学校就让他们放任自由,这种学生每天两手空空,在教室是睡觉,回家就看电视,有得连书都没有。再则是留守子女,由于农村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都是隔代带的,父母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不好管,这类学生大多会成为问题学生。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三岁就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一、初二还比较听话,到初三由于压力大,成绩不好,两次月考后,就破罐子破摔,成绩直线下降,开始就逃学,进网吧,慢慢上了瘾,有一次玩个通宵,教师把他的爷爷奶奶请到学校后,他爷爷奶奶气得老泪纵横,还请求老师与他孙子保密,千万别让他父亲知道(他父亲是高空作业,怕他分心出事),让他孙子在学校混几个月。
同时在另一部分学生中,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学校、老师、家庭几重压力,学生超负荷运转,在上地理课上出现的是一张张疲惫的脸,把原有对地理学习的激情也磨平了,磨光了,加上教师教法简单,他们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看课外书籍屡屡发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只有30分左右,80%的学生对一般地理常识所知甚少,有得甚至一无所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课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次”为“主”。同时适用开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可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改变这些现状的几点措施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目标管理。
素质教育是指凡是有利于的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等光打雷不下雨,尤及是学校领导,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防微杜绝,学校教导处、教研处除不定期检查,严格把关外,学校可以向各班班干发一份上课登记表,由班干填写当日上课情况,一经发现代课、占课现象,坚决处置,决不姑息,这样双管齐下,就会杜绝代课、占课现象,也会极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更新才能适应新变化,利用新信息,做出新成绩,否则工作再努力而由于观念陈旧,很可能效果是适得其反的。例如,有些课堂教学虽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却反映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未转变,先进的教学手段反而强化了传统的模式,这是值得深思的。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还要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并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思考、善创新的教师随时关注地理学、教育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发展的方向,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拓宽研究领域,变换改革思路,从多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上探讨地理教学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这势必将导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优化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等。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制定教学策略即采用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测,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三)努力开放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
教师应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关键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区”一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布置各小组所探究的内容。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开展活动,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让各小组代表不同的时区并出示所在时区的区时,其他小组根据所给区时求出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各小组给布什当秘书,布什要就伊朗核问题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电话会谈,请各小组为布什安排合适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四)激发学习兴趣。
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教师要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西藏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加强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增加教学设备,开展实践活动。
增加直观教学。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及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会极大提高教学时效,优化教学效果,打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动手制作教具。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学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
(2)开展小型辩论会。
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能力必须经过学生自主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的获取。辩论会的开展就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口枪舌剑的辩论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3)进行地理绘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绘图,把课本知识“活”起来,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才能,寓教于乐。如学完“地图”后,布置作业——绘制学校平面图。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的最准确。小组成员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有的测量主要道路,……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制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在绘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学校平面图绘制的非常漂亮。
(4)开展知识竞赛。
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很多,如地理游戏、地理知识抢答、地理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等。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我国国内的一些有名的旅游地区。让学生了解这些旅游景点,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所以,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模拟一次暑假国内旅行,设计好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介绍沿途经过的城市和著名景点。可手写,打印或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然后由学生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评选出优胜者。在学习中国地图时,可以设计拼图游戏,看谁拼的最快、最准确,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比一味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
(七)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一些地理教师所忽视,因而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地理课标》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总之,地理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优化教学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石峰.《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2] 文海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