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欣赏活动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认知、情感和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优选内容,唤起幼儿积极体验;营造氛围,激起幼儿审美兴趣;走进生活,指导幼儿审美感知;任务驱动,激励幼儿开展创作。
  【关键词】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欣赏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认知、情感和語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素材、创设情境、走近生活、开展创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幼儿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幼儿亲近美术,培养幼儿的审美思维和创作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美术教学的整体和谐发展。
  一、优选内容,唤起幼儿积极体验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开展好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把握两个特性,一是艺术性,二是教育性。说得通俗一点,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此外,教师必须要基于幼儿视角,从儿童的眼光和趣味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精心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发展水平的经典艺术作品,先入为主,促进幼儿情感与经典作品产生共鸣。
  比如,《芳草地》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精选经典作品幼儿生活建立联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开始,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作品展示给幼儿欣赏,幼儿一下子被这美丽如画的景色给吸引住了。然后,教师通过连续追问,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鼻子闻到什么了吗?孩子们身临其境,思考想象,语言表达多姿多彩。幼儿由作品出发,和自己的生活链接起来,对作品有了新的发现和理解。
  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差异。小班可以选择形象直观、简单有趣的美术作品;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作品难度,引导幼儿“跳一跳”,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和表现等活动中,对作品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并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营造氛围,激起幼儿审美兴趣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营造多姿多彩的学习氛围,可以激活幼儿大脑认知水平,促进大脑高效整合学习内容,建立结构化的知识链条,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不妨创设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营造幼儿喜闻乐见的美术氛围,创设自由安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地触摸美术作品,激活幼儿形象直观的感性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现中去。
  还以《花草地》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插图、幻灯、音乐、动画、视频多种教学媒介,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经典的美术作品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色彩斑斓的鲜花挨挨挤挤的,如一条多姿多彩的地毯,连绵不绝,伸向远方。孩子们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感知整幅作品,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花草地到花儿与蝴蝶,再到小野花,在科学合理的认知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从色彩和构图两个方面,对这幅画有自主建构的独一无二的审美发现和艺术感受。
  三、走进生活,指导幼儿审美感知
  大自然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建立小组,结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全身心、多角度感受和发现大自然的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感受季节的神奇变幻,感受山河的壮阔雄浑,感受鸟兽虫鱼的摇曳多姿。
  又以《花草地》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野外,与繁华和青草亲密接触,让大自然成为鲜活的美术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有序感知小花和小草的颜色、形状和味道,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花草的质感,感知花草的香气,体验躺在花草地的感觉。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静态的自然景物。接着,教师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出发,启发幼儿观察花草丛中小蜜蜂和小蝴蝶飞行的优雅姿态,和它们嬉戏,理解和感知动态的自然景物。然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孩子们按照不同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片花草地,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及远观察。同时,启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给这片花草地添加一些静态的和动态的自然景物。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孩子们把我们身边的花草地和画家笔下的《花草地》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感悟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任务驱动,激励幼儿开展创作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个创造者,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尊重幼儿创造天性的基础上,根据艺术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智力活动支持,提供绘画材料,实行任务驱动,在具体的目标任务中,在动手创作中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再以《花草地》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为例,教师要在课前为幼儿准备好各种美术材料。可以指导孩子们用水彩颜料,用红、黄、蓝三种色彩,通过美术技法来表现花草地的美。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美术基础,再根据画家《花草地》中布局的精妙,教师必须要进行过细的过程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花草地中的花儿都一样吗?孩子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些花儿在颜色、形状等方面有很多不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积累第一手美术素材,为下面的自由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幼儿特点出发,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幼儿感知艺术美和生活美,在积极有效的美术学习活动中,不断浓厚审美兴趣,在感受和创作中逐渐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整个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
  [2]张莹莹.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以大连市某集团幼儿园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2)
其他文献
【摘 要】常规生物课在讲解细胞增殖这一节内容时,主要通过教师画图,PPT投影动画,但学生掌握情况不佳。本文尝试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电线,巧妙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细胞增殖;难点突破  细胞增殖这节内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是一节重点内容。本节可与后面要学的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变异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故在高考中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但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曲线图较抽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很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必修书还是选修书,都可以找到各类实验的踪影,尤其是选修一《生物技术专题》中更甚。作为生物学习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的获取以及生物素养、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均能一一实现。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却屡屡出现“讲实验”的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 要】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深远,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生长在学生的心间,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形成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渗透着古代
同义词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同义的词或短语似乎并不在语言交流的有效性上占有优势。因而,自然语言中的同义词是一个需要被辩护和解释的性质。基于Lewis的信号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寓教学于活跃思考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因问而得到重视,因问而得到升华,因而中学各科都十分重视此法,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特点、作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问题教学;特点;做法  问题教学是寓教学于活跃思考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更是得天独厚,应用十分广泛。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