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关键词】净化德育环境 拓宽德育领域 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德育是一项带有明显目的性和强烈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 抓队伍,增强德育工作的原动力
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还要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它迫切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与业务素质。首先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雕心灵则要心灵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 其次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另一方面坚持用良好的形象建设教师。最后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创新精神的培养。
2. 拓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寓德育于校园建设中。人能改造环境,环境更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雨润物。通过美化校园,名言警句、宣传版块等环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内涵,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团结友爱、合作好学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其中学生能受到一种熏陶,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寓德育于校风建设中。要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文明素质的提高、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切入点,努力创设一种“尊师爱生、团结互助、文明守纪、明理诚信、刻苦学习、蓬勃向上”的优良校风。
寓德育于师德建设中。“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教师良好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寓德育于学科教育中。首先是落实德育课程教育,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利用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是渗透学科课程教育,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教书育人双丰收的喜人格局。
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中。学校充分利用团课、班会、集会,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如开展“我在祖国怀抱中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勤奋、善学、乐思、创新”的学风。积极开展法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切实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学生值日制,以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建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约束力
要树立评价发展的观念,采取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形式,健全多元化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在内容评价上讲求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证明了现实中有很多途径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强烈要求我们要采取多元评价内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在主体评价上采取多元化。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承担,实施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评价从单向性转变为交互性。
在标准评价上注重多元化。我们应拓宽教育思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价值,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使学生身上被忽略的潜能得到关注,未发展的潜能得以激发,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最终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方式评价上实施多元化。根据德育工作的评价目的、性质和对象,激励性评价是首选。更多的质性评价、开放性评价方式将是教师个性化教育风格的有益尝试。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运用。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结合各类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普通话宣传”、“预防毒品宣传教育”及 “关心敬老院老人”等实践活动。
5.加强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高度关注“安全”两字,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治安、食品卫生、疾病预防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6.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学校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络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手机短信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家教经验交流,表彰优秀家长学员,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开放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学校管理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加强德育措施,优化学生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建设及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倡导道德领导,建设精神家园,让全体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团结在一起,把学校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学校无小事,事事受教育;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能育人”的目标,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净化德育环境 拓宽德育领域 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德育是一项带有明显目的性和强烈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 抓队伍,增强德育工作的原动力
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还要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它迫切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与业务素质。首先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雕心灵则要心灵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 其次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另一方面坚持用良好的形象建设教师。最后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创新精神的培养。
2. 拓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寓德育于校园建设中。人能改造环境,环境更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雨润物。通过美化校园,名言警句、宣传版块等环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内涵,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团结友爱、合作好学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其中学生能受到一种熏陶,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寓德育于校风建设中。要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文明素质的提高、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切入点,努力创设一种“尊师爱生、团结互助、文明守纪、明理诚信、刻苦学习、蓬勃向上”的优良校风。
寓德育于师德建设中。“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教师良好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寓德育于学科教育中。首先是落实德育课程教育,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利用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是渗透学科课程教育,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教书育人双丰收的喜人格局。
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中。学校充分利用团课、班会、集会,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如开展“我在祖国怀抱中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勤奋、善学、乐思、创新”的学风。积极开展法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切实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学生值日制,以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建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约束力
要树立评价发展的观念,采取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形式,健全多元化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在内容评价上讲求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证明了现实中有很多途径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强烈要求我们要采取多元评价内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在主体评价上采取多元化。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承担,实施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评价从单向性转变为交互性。
在标准评价上注重多元化。我们应拓宽教育思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价值,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使学生身上被忽略的潜能得到关注,未发展的潜能得以激发,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最终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方式评价上实施多元化。根据德育工作的评价目的、性质和对象,激励性评价是首选。更多的质性评价、开放性评价方式将是教师个性化教育风格的有益尝试。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运用。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结合各类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普通话宣传”、“预防毒品宣传教育”及 “关心敬老院老人”等实践活动。
5.加强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高度关注“安全”两字,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治安、食品卫生、疾病预防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6.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学校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络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手机短信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家教经验交流,表彰优秀家长学员,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开放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学校管理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加强德育措施,优化学生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建设及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倡导道德领导,建设精神家园,让全体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团结在一起,把学校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学校无小事,事事受教育;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能育人”的目标,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