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风雨后 成败细节中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果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57-03
  为切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自主开发基于ASP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作品评价平台”。并于2011年5月举办了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课评比”活动,要求参赛选手借助作品评价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我的诸多感慨和思考:教育牵系万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也不仅仅只关注过程和结果,把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既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主旨,更伤害了家长和学生的自尊,破坏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如果教师在评价中能够关注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努力营造评价的磁场,让评价走进学生心灵,就一定能使评价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评价既能反馈之前的学习效果,又能成为继续学习的催化剂,可以说评价关乎到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和方法。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以下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推陈出新,发挥多样化评价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以个人主观评价为主,总是停留在“很好”、“不错”、“很棒”等平淡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中,甚至有时还会忽视了评价,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众所周知,初中生活泼好动、大胆率真,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及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深刻内涵。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可喜的变化,如小组讨论学习、主题活动、分享作品、完成评价表等学习活动。这些内容不管是在欣赏还是在比赛中,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彼此之间的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的学习已不再是学习的个体,其在潜意识中已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课堂评价用语需要推陈出新,需要融入教师的智慧,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语言应该有个性、有创意、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本人在优课评比中执教《个性化年历的设计——用“我形我速”软件处理图片》时,教学刚开始由于有评委坐在后面,课堂氛围比较紧张,我先以一组课前临时抓拍的本班学生照片导入。在照片中,我故意放了几幅亮度、角度不太好的照片和几幅处理好的照片进行比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趁机提问:“怎样让这些不太好的照片变得漂亮呢?”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生先是带着问题尝试操作,分组学习软件的使用。接着,在我和学生共同小结软件界面切换及图片修饰的方法时,一位同学突然说:“老师,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更简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我当下灵机一动,便对他说:“喔,那你就给大家露一手吧。”学生演示了他的方法,果然技高一筹,大家一致赞同他的方法可行,我也称赞道:“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同学们立刻呵呵地笑起来,整个课堂氛围也都轻松起来。
  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生的学习方向,并指出怎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未来潜力,而评价无疑是面大旗,指挥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包括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感情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重视过程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色彩斑斓,推进层次化评价水平
  生命的姿态万千闪亮,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自然界中的生命是丰富多样的,也正是这多样的生命才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千差万别,其中可能有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所以,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不同,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也十分明显。所以,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除了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外,还要有层次化的评价,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于是,我也效仿其他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如采用传统的方法,每节课让学生上传作品进行展示,但因为时间原因,也只能对个别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不能很好地展开活动,全面评价;或班级内建立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后因为有的同学家里没有计算机,又有部分学生住校,所以此方法也难以实现好的评价效果。2010年,淮安市教研室自主开发的“初中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平台”的推广和使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并且上传保存到服务器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同时,学生之间可根据标准相互评价、打分,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同学或小组打分、写 评语,定期评比优秀作品及优秀创意小组,学生很受鼓舞。
  三、关注成长,巧用综合性评价潜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评价的总体要求做出如下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首先,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学生,发展地看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印象。学生是发展的,是有上进心的,能够在教师教育指导、同学互助协作中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教师的评价眼光也应该是发展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变得更优秀。
  其次,评价要有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成功?除了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标准外,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评价同样需要标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激励优秀学生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动手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享。
  最后,评价还要做好价值导向。评价学生及作品时,要从学生作品、思想品德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设定评价标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可以多设置些“创意小达人”、“助人为乐小勇士”等封号,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个性,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课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
  只要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善用评价、巧用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课堂也会跟其他学科一样精彩绝伦。如何做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评价,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有待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和完善。相信有我们的努力,一定能雨后见彩虹!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刘颖)
其他文献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有效的推进器。“让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口号。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教科研工作在广大中小学蓬勃开展。当前,各地已掀起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潮。很多学校都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许多教师积极投身到了教育科研中,但也还有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对其怀有困惑和误解,科研意识淡薄。据了解,目前很多教师对教
在俄联邦教育发展与改革体系中,2013 年5 月由俄联邦政府签署发布的《俄罗斯教育发展2013-2020 年》具有重要纲领性作用,其中对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的规划构成了俄教科部近两年及今后若干年内在上述领域的工作重点。《俄罗斯教育发展2013-2020 年》中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教师问题、基础设施、制度和结构改革和今后几年的改革领域、原则。在上述几个领
班级成员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获得道德成长,就形成共处、和处、乐处的班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体现了成员之间的平等与自主、理解与尊重和对道德伦理及共同愿景的追求,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对话、相互认同、相互理解达成自我价值及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1.发挥集体自身的作用,使共同体焕发无穷生命力  在班级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与关爱,班级更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更具有认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指导和规范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教育部印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文件含总则、定级依据、信息系统的类型划分、信息系统的定级思路、信息系统的定级工作流程和登记变更六大项目。  (教育部网站,2014-11-15)
当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正迅速从以农业和乡镇工业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向以城市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型,这一转型深刻影响着江北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也使得教育事业的任务更为重大,工作更为艰巨。为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江北区提出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统筹义务教育,推进校际均衡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是从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实施课程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人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曾将教育学与医学进行对比来说明教学的复杂性。舒尔曼谈到,教师通常要同时为一个班25~35名学生上课,而医生一般同一时间只面对一位病人。即使是检查6~8个人的阅读小组的情况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音、理解力、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还要同时留意教室里的其他20多名学生。因此,舒尔曼认为,“课堂教学或许是人类活动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和要求最苛刻、最微妙的活动”。  绝大多数教师都
[摘 要]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会出现什么新的职业不可预知,但创新力、道德修养、适应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事业,作为社会的发动机,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各国都积极发展教育,改革教育,追求教育的公平,尊重学生的教育权、自主性和多样性等。教育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关键词] 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力;教育改革;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 G51
日本知名“作家医师”、内科学医学博士志贺贡,曾提出过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关键数字——0.8。他认为,就健康方面而言,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也就是每分钟跳动75下,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烹饪时原本加一匙盐,改为0.8匙,不仅最能够引出生鲜食材的原味,而且对肾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他进而指出,人生需要一些舒缓的空间和余地,而不是让身心一直处于紧绷状态,0.8是人体健康最佳指数标准。  志贺贡博士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教本位到学本位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多了;一问一答的方式少了,合作讨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