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果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57-03
为切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自主开发基于ASP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作品评价平台”。并于2011年5月举办了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课评比”活动,要求参赛选手借助作品评价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我的诸多感慨和思考:教育牵系万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也不仅仅只关注过程和结果,把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既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主旨,更伤害了家长和学生的自尊,破坏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如果教师在评价中能够关注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努力营造评价的磁场,让评价走进学生心灵,就一定能使评价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评价既能反馈之前的学习效果,又能成为继续学习的催化剂,可以说评价关乎到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和方法。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以下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推陈出新,发挥多样化评价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以个人主观评价为主,总是停留在“很好”、“不错”、“很棒”等平淡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中,甚至有时还会忽视了评价,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众所周知,初中生活泼好动、大胆率真,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及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深刻内涵。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可喜的变化,如小组讨论学习、主题活动、分享作品、完成评价表等学习活动。这些内容不管是在欣赏还是在比赛中,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彼此之间的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的学习已不再是学习的个体,其在潜意识中已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课堂评价用语需要推陈出新,需要融入教师的智慧,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语言应该有个性、有创意、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本人在优课评比中执教《个性化年历的设计——用“我形我速”软件处理图片》时,教学刚开始由于有评委坐在后面,课堂氛围比较紧张,我先以一组课前临时抓拍的本班学生照片导入。在照片中,我故意放了几幅亮度、角度不太好的照片和几幅处理好的照片进行比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趁机提问:“怎样让这些不太好的照片变得漂亮呢?”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生先是带着问题尝试操作,分组学习软件的使用。接着,在我和学生共同小结软件界面切换及图片修饰的方法时,一位同学突然说:“老师,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更简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我当下灵机一动,便对他说:“喔,那你就给大家露一手吧。”学生演示了他的方法,果然技高一筹,大家一致赞同他的方法可行,我也称赞道:“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同学们立刻呵呵地笑起来,整个课堂氛围也都轻松起来。
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生的学习方向,并指出怎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未来潜力,而评价无疑是面大旗,指挥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包括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感情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重视过程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色彩斑斓,推进层次化评价水平
生命的姿态万千闪亮,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自然界中的生命是丰富多样的,也正是这多样的生命才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千差万别,其中可能有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所以,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不同,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也十分明显。所以,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除了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外,还要有层次化的评价,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于是,我也效仿其他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如采用传统的方法,每节课让学生上传作品进行展示,但因为时间原因,也只能对个别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不能很好地展开活动,全面评价;或班级内建立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后因为有的同学家里没有计算机,又有部分学生住校,所以此方法也难以实现好的评价效果。2010年,淮安市教研室自主开发的“初中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平台”的推广和使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并且上传保存到服务器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同时,学生之间可根据标准相互评价、打分,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同学或小组打分、写 评语,定期评比优秀作品及优秀创意小组,学生很受鼓舞。
三、关注成长,巧用综合性评价潜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评价的总体要求做出如下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首先,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学生,发展地看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印象。学生是发展的,是有上进心的,能够在教师教育指导、同学互助协作中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教师的评价眼光也应该是发展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变得更优秀。
其次,评价要有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成功?除了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标准外,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评价同样需要标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激励优秀学生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动手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享。
最后,评价还要做好价值导向。评价学生及作品时,要从学生作品、思想品德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设定评价标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可以多设置些“创意小达人”、“助人为乐小勇士”等封号,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个性,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课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
只要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善用评价、巧用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课堂也会跟其他学科一样精彩绝伦。如何做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评价,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有待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和完善。相信有我们的努力,一定能雨后见彩虹!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刘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57-03
为切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自主开发基于ASP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作品评价平台”。并于2011年5月举办了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课评比”活动,要求参赛选手借助作品评价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我的诸多感慨和思考:教育牵系万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也不仅仅只关注过程和结果,把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既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主旨,更伤害了家长和学生的自尊,破坏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如果教师在评价中能够关注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努力营造评价的磁场,让评价走进学生心灵,就一定能使评价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评价既能反馈之前的学习效果,又能成为继续学习的催化剂,可以说评价关乎到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和方法。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以下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推陈出新,发挥多样化评价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以个人主观评价为主,总是停留在“很好”、“不错”、“很棒”等平淡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中,甚至有时还会忽视了评价,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众所周知,初中生活泼好动、大胆率真,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及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深刻内涵。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可喜的变化,如小组讨论学习、主题活动、分享作品、完成评价表等学习活动。这些内容不管是在欣赏还是在比赛中,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彼此之间的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的学习已不再是学习的个体,其在潜意识中已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课堂评价用语需要推陈出新,需要融入教师的智慧,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语言应该有个性、有创意、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本人在优课评比中执教《个性化年历的设计——用“我形我速”软件处理图片》时,教学刚开始由于有评委坐在后面,课堂氛围比较紧张,我先以一组课前临时抓拍的本班学生照片导入。在照片中,我故意放了几幅亮度、角度不太好的照片和几幅处理好的照片进行比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趁机提问:“怎样让这些不太好的照片变得漂亮呢?”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生先是带着问题尝试操作,分组学习软件的使用。接着,在我和学生共同小结软件界面切换及图片修饰的方法时,一位同学突然说:“老师,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更简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我当下灵机一动,便对他说:“喔,那你就给大家露一手吧。”学生演示了他的方法,果然技高一筹,大家一致赞同他的方法可行,我也称赞道:“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同学们立刻呵呵地笑起来,整个课堂氛围也都轻松起来。
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生的学习方向,并指出怎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未来潜力,而评价无疑是面大旗,指挥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包括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感情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重视过程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色彩斑斓,推进层次化评价水平
生命的姿态万千闪亮,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自然界中的生命是丰富多样的,也正是这多样的生命才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千差万别,其中可能有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所以,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不同,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也十分明显。所以,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除了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外,还要有层次化的评价,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于是,我也效仿其他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如采用传统的方法,每节课让学生上传作品进行展示,但因为时间原因,也只能对个别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不能很好地展开活动,全面评价;或班级内建立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后因为有的同学家里没有计算机,又有部分学生住校,所以此方法也难以实现好的评价效果。2010年,淮安市教研室自主开发的“初中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平台”的推广和使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并且上传保存到服务器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同时,学生之间可根据标准相互评价、打分,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同学或小组打分、写 评语,定期评比优秀作品及优秀创意小组,学生很受鼓舞。
三、关注成长,巧用综合性评价潜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评价的总体要求做出如下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首先,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学生,发展地看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印象。学生是发展的,是有上进心的,能够在教师教育指导、同学互助协作中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教师的评价眼光也应该是发展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变得更优秀。
其次,评价要有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成功?除了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标准外,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评价同样需要标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激励优秀学生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动手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享。
最后,评价还要做好价值导向。评价学生及作品时,要从学生作品、思想品德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设定评价标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可以多设置些“创意小达人”、“助人为乐小勇士”等封号,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个性,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课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
只要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善用评价、巧用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课堂也会跟其他学科一样精彩绝伦。如何做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评价,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有待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和完善。相信有我们的努力,一定能雨后见彩虹!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