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我觉得现在流行的眼球刺青、舌尖分叉等等特别炫酷,可是为什么大家都说我的审美很另类呢?
A:审美心理的原则——对立原则。
人类的审美虽然干差万别,但也遵循一定规律,这就需要了解人类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对立原则。对立原则是指我们在判断一样东西美不美的时候,总是关注它和其他东西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产生出的求新、求奇、求变等心理过程。比如,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喜欢在假期到郊外感受自然风光,从事物理研究工作的人喜欢通过读历史书来放松自己等等。因此,不同于采用化妆等普通方式来改造自己的身体,有的人在眼球刺青、舌尖分叉中找到了差异所带来的审美价值。
然而当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与眼球刺青等有关的内容时,与之一同出现的字眼大多是“猎奇”“刺激”,表明这种人体改造并不是目前主流的大众审美。为什么有些人会对这种“疼痛美学”产生兴趣?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疼痛能引发愉悦感,这不仅是人类对身体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一种短暂的减压方式。疼痛促使我们的大脑分泌止痛药——内啡肽来阻止疼痛蔓延,而这种止痛药又刺激了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中与快乐有关的脑区,因此,“痛并快乐着”是有一定神经生物学依据的。当大部分的人们看到眼球刺青、穿孔、烙印、人体悬吊、人体刻痕时的第一反应是“哇,好痛哦”,少数人也许正是喜欢这种由疼痛带来的愉悦感。
此外,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的喜好往往“与众不同”。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目存在着强烈的进入未知领域的意愿,这些人对“多数人规则”不太感冒,反而对那些冷门的领域如痴如醉。这样,人与人个性的不同也导致一些人比常人更加热衷于这种小众的审美。总之,审美心理的基本规律、一定疼痛带来的愉悦感,以及个性的不同,都解释了小部分人觉得身体的穿刺、损毁很“酷”,而大多数人认为它“另类”的原因。
Q:这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吗?
A:改造有理,但要有度。
由于人们审美及心理需求的不同,适当的身体改造,能够提高自信,改善人体缺陷,给人们带来益处。但若是因过于偏激的审美需求而进行人体改造,却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就拿最流行的“眼球纹身”来说,其实就是在巩膜(主要是指巩膜表面的结膜下)上进行染色。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先用注射器掀起结膜,将染料打到结膜下的巩膜上,再通过按压使染料扩散,从而改变巩膜颜色,起到给眼球“纹身”的效果。但因为眼内血管丰富,注射染料之后会破坏泪膜,同时影响正常的泪液分泌,诱发干眼症、结膜炎,如果长期不进行清理,还会导致巩膜炎以及结膜炎的发生。如果在纹身过程中操作不当,用力过猛戳穿眼球,还会造成眼内感染,甚至导致失明。而纹身颜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如果是普通的纹身颜料,合有大量的重金属,很容易在后期引发致癌的风险。所以,如果要进行眼球纹身,一定要找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
除开这些高强度的身体改造不谈,就连普通的整形美容都有很大的风险:例如常见的V脸手术有一半以上会诱发面神经麻痹并发症,包括永久性面部麻木甚至面瘫。你看,就连这样的功能性恢复手术都会存在风险,这些大面积高难度的人体改造,如果没有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手术风险就会更高。
Q:人类历史上也有很多奇特的人体改造,例如独龙族妇女纹画,非洲的大嘴族等,可是为什么在那些地方,我们看似另类的审美却很正常呢?
A: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着什么是美。
人们不是无缘无故地认为某个对象美或不美,我们对美的感知都是来源于对美的需要。这就将对美的需要分成自然审美需要与现实审美需要。其中,自然审美需要包括了一些“天生的”对美的渴望,往往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关,例如因为繁育后代的需要从而扮美自己以吸引异性目光等。而现实需要受后天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习得,例如由于认同和归属的需要,奥运会赛场上响起国歌时,运动员站在领奖台看着国旗热泪盈眶。
从自然审美的需要来看,这些直接导致皮肤疼痛的装饰是“不舒服”、对人体无益的。但从现实审美需要来说,这些“奇特”的爱好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社会和环境的因素。独龙族妇女的纹面习俗就有其历史原因:两三百年前,独龙族地区长期遭受藏族土司和傈傈族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一些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也经常被奴隶主掳走为奴。为了避免掳掠,独龙族妇女们选择“毁容”的方式,在脸上纹上让人望而生畏的黑色纹路来保护自己。久而久之,这种习俗就被保存了下来。埃塞俄比亚山区中的女孩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佩戴“唇盘”,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据说,唇盘越大的女孩越能嫁个好人家。类似的还有楚灵王对杨柳细腰的热爱导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以及欧洲妇女旧时流行的束腰等。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讲,任何艺术形式对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来说都是特定的,并有助于增强那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也许在西方文化中,“艺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上述不同民族中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朗却有着相当实际的目的。
总之,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认识活动,除了本能的审美需求,社会文化因素在决定人们觉得什么美、什么不美上同样起了重要作用。
A:审美心理的原则——对立原则。
人类的审美虽然干差万别,但也遵循一定规律,这就需要了解人类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对立原则。对立原则是指我们在判断一样东西美不美的时候,总是关注它和其他东西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产生出的求新、求奇、求变等心理过程。比如,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喜欢在假期到郊外感受自然风光,从事物理研究工作的人喜欢通过读历史书来放松自己等等。因此,不同于采用化妆等普通方式来改造自己的身体,有的人在眼球刺青、舌尖分叉中找到了差异所带来的审美价值。
然而当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与眼球刺青等有关的内容时,与之一同出现的字眼大多是“猎奇”“刺激”,表明这种人体改造并不是目前主流的大众审美。为什么有些人会对这种“疼痛美学”产生兴趣?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疼痛能引发愉悦感,这不仅是人类对身体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一种短暂的减压方式。疼痛促使我们的大脑分泌止痛药——内啡肽来阻止疼痛蔓延,而这种止痛药又刺激了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中与快乐有关的脑区,因此,“痛并快乐着”是有一定神经生物学依据的。当大部分的人们看到眼球刺青、穿孔、烙印、人体悬吊、人体刻痕时的第一反应是“哇,好痛哦”,少数人也许正是喜欢这种由疼痛带来的愉悦感。
此外,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的喜好往往“与众不同”。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目存在着强烈的进入未知领域的意愿,这些人对“多数人规则”不太感冒,反而对那些冷门的领域如痴如醉。这样,人与人个性的不同也导致一些人比常人更加热衷于这种小众的审美。总之,审美心理的基本规律、一定疼痛带来的愉悦感,以及个性的不同,都解释了小部分人觉得身体的穿刺、损毁很“酷”,而大多数人认为它“另类”的原因。
Q:这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吗?
A:改造有理,但要有度。
由于人们审美及心理需求的不同,适当的身体改造,能够提高自信,改善人体缺陷,给人们带来益处。但若是因过于偏激的审美需求而进行人体改造,却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就拿最流行的“眼球纹身”来说,其实就是在巩膜(主要是指巩膜表面的结膜下)上进行染色。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先用注射器掀起结膜,将染料打到结膜下的巩膜上,再通过按压使染料扩散,从而改变巩膜颜色,起到给眼球“纹身”的效果。但因为眼内血管丰富,注射染料之后会破坏泪膜,同时影响正常的泪液分泌,诱发干眼症、结膜炎,如果长期不进行清理,还会导致巩膜炎以及结膜炎的发生。如果在纹身过程中操作不当,用力过猛戳穿眼球,还会造成眼内感染,甚至导致失明。而纹身颜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如果是普通的纹身颜料,合有大量的重金属,很容易在后期引发致癌的风险。所以,如果要进行眼球纹身,一定要找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
除开这些高强度的身体改造不谈,就连普通的整形美容都有很大的风险:例如常见的V脸手术有一半以上会诱发面神经麻痹并发症,包括永久性面部麻木甚至面瘫。你看,就连这样的功能性恢复手术都会存在风险,这些大面积高难度的人体改造,如果没有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手术风险就会更高。
Q:人类历史上也有很多奇特的人体改造,例如独龙族妇女纹画,非洲的大嘴族等,可是为什么在那些地方,我们看似另类的审美却很正常呢?
A: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着什么是美。
人们不是无缘无故地认为某个对象美或不美,我们对美的感知都是来源于对美的需要。这就将对美的需要分成自然审美需要与现实审美需要。其中,自然审美需要包括了一些“天生的”对美的渴望,往往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关,例如因为繁育后代的需要从而扮美自己以吸引异性目光等。而现实需要受后天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习得,例如由于认同和归属的需要,奥运会赛场上响起国歌时,运动员站在领奖台看着国旗热泪盈眶。
从自然审美的需要来看,这些直接导致皮肤疼痛的装饰是“不舒服”、对人体无益的。但从现实审美需要来说,这些“奇特”的爱好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社会和环境的因素。独龙族妇女的纹面习俗就有其历史原因:两三百年前,独龙族地区长期遭受藏族土司和傈傈族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一些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也经常被奴隶主掳走为奴。为了避免掳掠,独龙族妇女们选择“毁容”的方式,在脸上纹上让人望而生畏的黑色纹路来保护自己。久而久之,这种习俗就被保存了下来。埃塞俄比亚山区中的女孩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佩戴“唇盘”,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据说,唇盘越大的女孩越能嫁个好人家。类似的还有楚灵王对杨柳细腰的热爱导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以及欧洲妇女旧时流行的束腰等。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讲,任何艺术形式对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来说都是特定的,并有助于增强那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也许在西方文化中,“艺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上述不同民族中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朗却有着相当实际的目的。
总之,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认识活动,除了本能的审美需求,社会文化因素在决定人们觉得什么美、什么不美上同样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