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实施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保密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认清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立足于当前保密工作的现状,从多角度、多方面建立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每个高校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战略;保密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交汇的重要场所,更是我国保密工作的重点领域。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高校之间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提高竞争力,建立高水平的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是高校建设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如何切实做好高校的保密工作,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既是每一个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摆在从事高校保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高校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
1.1 高校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党将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目前,高校处在一个向国际化转型的时期,不仅要继续发扬党的保密精神,更要与时俱进,赋予保密传统新内涵,为其增添新活力。要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与信息化条件相适应的新的保密工作理念;要创新制度建设,把保密管理納入科学化管理轨道;更要创新工作机制,坚决遏制网络泄密事件发生。
1.2 高校保密工作的现状
1.2.1 高校师生和保密工作者保密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
保密意识淡薄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高校师生认为,高校既不属于专属保密单位,又不是党政军部门,可谓是"无密可保"的地方,这就导致了有密难保的现象出现[1]。从近年来高校发生的泄密事件来看,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疏忽大意。除此之外,高校师生和保密工作者对保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高校保密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
1.2.2 高校保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保密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等在保密工作中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对涉密人员的选拨不够严格,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离岗没有按照管理制度来实施。甚至有些高校的涉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了,对于新入职或调用的涉密人员也没有向上级部门汇报备案。很多高校认为保密工作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往往由一些快要退休的老员工来担任,并且对于已退休的涉密人员,也没有签订保密协议,导致保密工作岗位上缺乏创新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业务骨干[2]。
1.2.3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均按照保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保密组织管理机构、保密规章制度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生搬硬套,导致保密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其次,保密技术防护体系薄弱,也在高校普遍存在,新的保密资格认证标准要求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高校达到这一标准。除此之外,高校的保密工作并未针对已发生的泄密事件建立保密应急机制。这无疑成为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中的一大漏洞。
1.2.4 保密工作上下级衔接不顺畅,高校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度不够[3]
高校保密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与上级沟通,更需要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现实中,高校在保密工作衔接过程中,经常与上级沟通不畅,不能准确地贯彻执行有关保密政策和有关指示精神。体现在本单位,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无法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保密制度,导致保密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对上级文件精神和指示更是不能有效贯彻执行。
2 高校国际化战略下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
2.1 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建设校园保密文化机制
高校要开展适于本校的保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保密意识和保密主动性。但是,要真正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还得从建设保密文化着手。首先,要将保密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把保密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和实施,所产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将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其次,把保密文化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接轨。将保密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使之成为高校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强化落实。
2.2 抓好涉密人员选拔和培训,创新科学的人才储备机制
涉密人员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核心。高校要严格按照规定,选拔可靠的、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保密人才,提高保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保密工作者实行在岗和离岗时的动态管理。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改变用人思维模式,铺设良性的职业发展道路,多角度、多方位对涉密人员的表现和行为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建立起符合国际化发展战略特点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2.3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网络,建立健全保密工作责任管理机制
高校保密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结合本校实情,各个具体的涉密部门还要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保密规定。在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和过程中,要责任明确、科学规范。以保密委员会为中心,明确各主要负责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建立保密应急预案,规定相应的职能和权限,明确保密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密工作责任管理机制。
2.4 纵横结合,深化协作,健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制
高校保密工作的衔接既要建立纵向联系机制,又要建立横向联系机制[4]。具体来讲,学校应主动向所在地保密局和保密委等上级保密单位多汇报保密工作,保持保密工作"纵向"联系的畅通,让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各校保密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予以及时指导和解决。其次要与校内各部门建立横向联系,保密工作部门要与校内其他部门多沟通、多协调,整合全体力量,共同做好保密工作。
2.5 确保经费来源,完善保密工作保障机制
实现高校保密工作长足性地科学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经费保障是最根本的。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保密工作经费。大多数保密工作都是从属于各部门的不同科室,保密工作的经费都是属于临时从各部门其他费用中划拨的,经费来源缺乏制度性保障。高校应该增加保密工作的经费预算,根据保密工作的实际开展,与时俱进地增加对保密工作的经费投入,将保密经费作为一项开支单列,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刘新良.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1):86-87.
[2]贾兵.浅谈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4(1):154-155.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战略;保密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交汇的重要场所,更是我国保密工作的重点领域。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高校之间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提高竞争力,建立高水平的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是高校建设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如何切实做好高校的保密工作,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既是每一个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摆在从事高校保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高校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
1.1 高校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党将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目前,高校处在一个向国际化转型的时期,不仅要继续发扬党的保密精神,更要与时俱进,赋予保密传统新内涵,为其增添新活力。要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与信息化条件相适应的新的保密工作理念;要创新制度建设,把保密管理納入科学化管理轨道;更要创新工作机制,坚决遏制网络泄密事件发生。
1.2 高校保密工作的现状
1.2.1 高校师生和保密工作者保密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
保密意识淡薄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高校师生认为,高校既不属于专属保密单位,又不是党政军部门,可谓是"无密可保"的地方,这就导致了有密难保的现象出现[1]。从近年来高校发生的泄密事件来看,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疏忽大意。除此之外,高校师生和保密工作者对保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高校保密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
1.2.2 高校保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保密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等在保密工作中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对涉密人员的选拨不够严格,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离岗没有按照管理制度来实施。甚至有些高校的涉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了,对于新入职或调用的涉密人员也没有向上级部门汇报备案。很多高校认为保密工作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往往由一些快要退休的老员工来担任,并且对于已退休的涉密人员,也没有签订保密协议,导致保密工作岗位上缺乏创新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业务骨干[2]。
1.2.3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均按照保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保密组织管理机构、保密规章制度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生搬硬套,导致保密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其次,保密技术防护体系薄弱,也在高校普遍存在,新的保密资格认证标准要求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高校达到这一标准。除此之外,高校的保密工作并未针对已发生的泄密事件建立保密应急机制。这无疑成为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中的一大漏洞。
1.2.4 保密工作上下级衔接不顺畅,高校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度不够[3]
高校保密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与上级沟通,更需要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现实中,高校在保密工作衔接过程中,经常与上级沟通不畅,不能准确地贯彻执行有关保密政策和有关指示精神。体现在本单位,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无法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保密制度,导致保密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对上级文件精神和指示更是不能有效贯彻执行。
2 高校国际化战略下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
2.1 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建设校园保密文化机制
高校要开展适于本校的保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保密意识和保密主动性。但是,要真正建立保密工作长效机制,还得从建设保密文化着手。首先,要将保密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把保密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和实施,所产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将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其次,把保密文化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接轨。将保密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使之成为高校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强化落实。
2.2 抓好涉密人员选拔和培训,创新科学的人才储备机制
涉密人员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核心。高校要严格按照规定,选拔可靠的、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保密人才,提高保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保密工作者实行在岗和离岗时的动态管理。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改变用人思维模式,铺设良性的职业发展道路,多角度、多方位对涉密人员的表现和行为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建立起符合国际化发展战略特点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2.3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网络,建立健全保密工作责任管理机制
高校保密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结合本校实情,各个具体的涉密部门还要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保密规定。在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和过程中,要责任明确、科学规范。以保密委员会为中心,明确各主要负责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建立保密应急预案,规定相应的职能和权限,明确保密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密工作责任管理机制。
2.4 纵横结合,深化协作,健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制
高校保密工作的衔接既要建立纵向联系机制,又要建立横向联系机制[4]。具体来讲,学校应主动向所在地保密局和保密委等上级保密单位多汇报保密工作,保持保密工作"纵向"联系的畅通,让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各校保密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予以及时指导和解决。其次要与校内各部门建立横向联系,保密工作部门要与校内其他部门多沟通、多协调,整合全体力量,共同做好保密工作。
2.5 确保经费来源,完善保密工作保障机制
实现高校保密工作长足性地科学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经费保障是最根本的。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保密工作经费。大多数保密工作都是从属于各部门的不同科室,保密工作的经费都是属于临时从各部门其他费用中划拨的,经费来源缺乏制度性保障。高校应该增加保密工作的经费预算,根据保密工作的实际开展,与时俱进地增加对保密工作的经费投入,将保密经费作为一项开支单列,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刘新良.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1):86-87.
[2]贾兵.浅谈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4(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