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河北·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应采用何种新教法来促使学生开崭新学法,是体育教师面对的新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创新等多种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自主 能力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符合个体特性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代体育锻炼研究表明,身心健康的统一才是正确的健康观,也就意味着要唤醒人追求与社会、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育意识。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理解情况,提出看法和建议,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
大学生进入高校多为18、19岁,具有旺盛的精力,充满了激情,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的教学方法,充分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课程的主体,发扬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形式上则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以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共同组织、主持为佳。在定期组织的活动中,即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还要注意给个人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总之,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需要教师具备平等的学生观;同时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因势引导学生发展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体育教师本身又有自己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方式,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将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实施案例:健美操课。
在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扮演一个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演练的角色。
在这节课里,教师用音乐贯穿课的始终,启发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浅层次和形式上的参与了,而是全身心的实践和体验。
准备阶段:学生纷纷进行纠错练习,在跟随教师讲解示范中提高动作质量。
开始阶段:教师进行分组练习,四个小组在练习时,队员互相观察并推选一名本组优秀的队员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积极地进行分组练习,并评出本组最佳队员参与成果展示竞赛。
在小组练习的时候,大家不仅要关注本组队员,也要关注到其他的队员,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相互竞争,更在于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结束阶段:教师利用舒缓的瑜伽放松将全体学生带入一个清新怡然的世界,聆听着教师轻柔的语言就如同一杯绿茶沁香心间,促进了学生身心积极有效地恢复。本次课行将结束时,师生一同总结,教师则利用赏识性言语鼓励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着重突出评价了学生本次课的进步。
三、结论
建议在自主探究、合作演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成果展示的个体上,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当今的教育渴望学生的主体功能的提升,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有效条件让孩子们去感受探究学习的魅力,感受团结协作的成功,感受自主创新的喜悦,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张威,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秦百里,韩敬全,郑彬.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6.
[5] 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12.
[6]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7] 李德松.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J].体育师友.2005.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应采用何种新教法来促使学生开崭新学法,是体育教师面对的新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创新等多种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自主 能力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符合个体特性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代体育锻炼研究表明,身心健康的统一才是正确的健康观,也就意味着要唤醒人追求与社会、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育意识。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理解情况,提出看法和建议,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
大学生进入高校多为18、19岁,具有旺盛的精力,充满了激情,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的教学方法,充分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课程的主体,发扬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形式上则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以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共同组织、主持为佳。在定期组织的活动中,即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还要注意给个人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总之,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需要教师具备平等的学生观;同时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因势引导学生发展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体育教师本身又有自己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方式,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将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实施案例:健美操课。
在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扮演一个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演练的角色。
在这节课里,教师用音乐贯穿课的始终,启发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浅层次和形式上的参与了,而是全身心的实践和体验。
准备阶段:学生纷纷进行纠错练习,在跟随教师讲解示范中提高动作质量。
开始阶段:教师进行分组练习,四个小组在练习时,队员互相观察并推选一名本组优秀的队员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积极地进行分组练习,并评出本组最佳队员参与成果展示竞赛。
在小组练习的时候,大家不仅要关注本组队员,也要关注到其他的队员,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相互竞争,更在于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结束阶段:教师利用舒缓的瑜伽放松将全体学生带入一个清新怡然的世界,聆听着教师轻柔的语言就如同一杯绿茶沁香心间,促进了学生身心积极有效地恢复。本次课行将结束时,师生一同总结,教师则利用赏识性言语鼓励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着重突出评价了学生本次课的进步。
三、结论
建议在自主探究、合作演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成果展示的个体上,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当今的教育渴望学生的主体功能的提升,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有效条件让孩子们去感受探究学习的魅力,感受团结协作的成功,感受自主创新的喜悦,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张威,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秦百里,韩敬全,郑彬.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6.
[5] 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12.
[6]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7] 李德松.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J].体育师友.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