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带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他们是一种双刃剑,既要学会正确的使用网络,又要谨防沉溺于网络世界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 道德 探讨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学生的自身存在的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发育变化较快,一般来说,学校很难积极而正确的引导他们了解一些必要的生理知识,但是此时的初中生又对自身的生理发育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浩瀚的网络世界便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选择,要是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走上不良的发展道路。初中生的心理、智力在不断的发展,他们会逐渐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思考,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慢慢的显露出来。这时候的他们比较喜欢思考、争辩、质疑。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使了他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初中生的个性在此时正慢慢形成,这些个性既有信仰、理想、价值观等方面,又有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初中生的个性意识主要反映在价值观上,而价值观又深刻的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人之间的看法。但是,初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萌芽阶段,不成熟、不稳定,非常需要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青春期的初中生正试图从心理上摆脱成人的影响,欲独立自己。这时期的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封闭性”,除了很要好的朋友,一般人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就会迷失自己。
2、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忙于事业工作,而对孩子的教育则有失关注,因此学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日渐严重。父母既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又不能很好的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少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因而对网络特别迷恋。并且,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便变得无法避免。中学校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网络教育环境。而计算机信息课程多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却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做好网络道德教育,也无法培育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网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很多不良信息在网上泛滥,虽然政府和学校做了一定的整治工作,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遏制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腐蚀。
二、如何初中生做好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初中生网络道德建设是新时期初中生道德教育的重点。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1、加强初中生网络道德互动教育
1.1 师生互动
首先,要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时候,必须要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道德教育课件。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重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比如观看网络道德教育视频、热点问题探讨等等。另外,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探讨各种问题,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空间限制。所以,教师利用论坛来加强和初中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论坛,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版主,每个班级管理一个版块,经常更新论坛信息。还可以在论坛上发布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关的系列知识,在专题中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交流讨论区。学校要建立网络心理辅导室,让老师在线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但是,教师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必须要正确的进行引导,切忌空洞说教。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QQ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都有QQ,也喜欢用QQ进行网络交流。教师利用QQ或者QQ群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关心。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学生进行互动。电子邮件是一种很重要的网络信息传递工具。教师利用电子邮件和学生交流一些难以当面或者公开谈论的问题,引导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加强师生互动,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有着良好的印象甚至以朋友相待,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网络道德引导。
1.2 教师与家长要有积极的配合
对初中生的教育培养,教师和家长都负有责任。要想引导初中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向正确的途径发展,教师和家长就应该积极合作,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来进行。教师可以建立诸如“网络家校通”的网站,网站上将学生的个性档案建立起来,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身体状况、思想状况、教师评价等。并且,在栏目里建立家长反馈信息意见表。家长可以注册用户名登陆,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也可以给学校提出意见。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互访制度,长期坚持互访,教师要走出校门,家长要走进学校,通过电话互访、登门互访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来狠抓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1.3加强家长和孩子的互动
作为家长,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少沉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关系恶化、父母离异、家暴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必须要及时有效的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家庭原因而去网上寻找心理寄托,从而走上消极的人生发展道理。有的家长可能不会运用电脑,更不会上网,因而也一刀切的禁止孩子上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孩子们也急需通过新的途径来加强学习。家长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远离不良信息,比如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知识和一些实用的应用技能。家长要为孩子的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让他们因为学习问题而沉溺于网络。现实中,家长要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使其能够与其他的孩子有认同感。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家长无法完全遏制,那么就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辨信息的良莠,通过提高甄别能力让孩子在网上寻求正确的道德情感体会。最后,要加强对孩子上网时间的控制。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网络,但也必须要有个度,因为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分享网络知识信息,如果发现孩子有了不良的表现,就必须及时进行纠正。
2、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针对初中生的热点问题建立讨论平台和网络道德新闻平台。利用论坛、QQ群、博客等工具进行道德教育。对于违反网络道德的中学生要进行举报,规范初中生的不良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他们的上网方式,从而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利用网络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而全社會都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网络道德教育的自觉性不高,意识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将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其上网动机中,使其潜移默化的受到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素质教育、文化修养。学校要在课堂内外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加强网络辅导。
3、开展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开展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是对中学生的人生道德观念教育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园网络宣传国家的网络法律法规,对社会上的网络道德案例进行宣讲和报道,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行为,通过加大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将网络热点问题和学生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讨论活动让学生辩论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使其通过辩论活动收益,并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培养初中生通过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来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还可以通过网络道德主体活动来加强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网络道德经验,让他们在积极热情的氛围里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网络 道德 探讨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学生的自身存在的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发育变化较快,一般来说,学校很难积极而正确的引导他们了解一些必要的生理知识,但是此时的初中生又对自身的生理发育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浩瀚的网络世界便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选择,要是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走上不良的发展道路。初中生的心理、智力在不断的发展,他们会逐渐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思考,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慢慢的显露出来。这时候的他们比较喜欢思考、争辩、质疑。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使了他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初中生的个性在此时正慢慢形成,这些个性既有信仰、理想、价值观等方面,又有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初中生的个性意识主要反映在价值观上,而价值观又深刻的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人之间的看法。但是,初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萌芽阶段,不成熟、不稳定,非常需要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青春期的初中生正试图从心理上摆脱成人的影响,欲独立自己。这时期的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封闭性”,除了很要好的朋友,一般人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就会迷失自己。
2、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忙于事业工作,而对孩子的教育则有失关注,因此学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日渐严重。父母既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又不能很好的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少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因而对网络特别迷恋。并且,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便变得无法避免。中学校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网络教育环境。而计算机信息课程多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却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做好网络道德教育,也无法培育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网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很多不良信息在网上泛滥,虽然政府和学校做了一定的整治工作,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遏制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腐蚀。
二、如何初中生做好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初中生网络道德建设是新时期初中生道德教育的重点。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1、加强初中生网络道德互动教育
1.1 师生互动
首先,要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时候,必须要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道德教育课件。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重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比如观看网络道德教育视频、热点问题探讨等等。另外,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探讨各种问题,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空间限制。所以,教师利用论坛来加强和初中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论坛,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版主,每个班级管理一个版块,经常更新论坛信息。还可以在论坛上发布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关的系列知识,在专题中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交流讨论区。学校要建立网络心理辅导室,让老师在线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但是,教师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必须要正确的进行引导,切忌空洞说教。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QQ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都有QQ,也喜欢用QQ进行网络交流。教师利用QQ或者QQ群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关心。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学生进行互动。电子邮件是一种很重要的网络信息传递工具。教师利用电子邮件和学生交流一些难以当面或者公开谈论的问题,引导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加强师生互动,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有着良好的印象甚至以朋友相待,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网络道德引导。
1.2 教师与家长要有积极的配合
对初中生的教育培养,教师和家长都负有责任。要想引导初中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向正确的途径发展,教师和家长就应该积极合作,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来进行。教师可以建立诸如“网络家校通”的网站,网站上将学生的个性档案建立起来,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身体状况、思想状况、教师评价等。并且,在栏目里建立家长反馈信息意见表。家长可以注册用户名登陆,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也可以给学校提出意见。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互访制度,长期坚持互访,教师要走出校门,家长要走进学校,通过电话互访、登门互访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来狠抓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1.3加强家长和孩子的互动
作为家长,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少沉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关系恶化、父母离异、家暴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必须要及时有效的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家庭原因而去网上寻找心理寄托,从而走上消极的人生发展道理。有的家长可能不会运用电脑,更不会上网,因而也一刀切的禁止孩子上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孩子们也急需通过新的途径来加强学习。家长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远离不良信息,比如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知识和一些实用的应用技能。家长要为孩子的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让他们因为学习问题而沉溺于网络。现实中,家长要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使其能够与其他的孩子有认同感。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家长无法完全遏制,那么就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辨信息的良莠,通过提高甄别能力让孩子在网上寻求正确的道德情感体会。最后,要加强对孩子上网时间的控制。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网络,但也必须要有个度,因为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分享网络知识信息,如果发现孩子有了不良的表现,就必须及时进行纠正。
2、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针对初中生的热点问题建立讨论平台和网络道德新闻平台。利用论坛、QQ群、博客等工具进行道德教育。对于违反网络道德的中学生要进行举报,规范初中生的不良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他们的上网方式,从而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利用网络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而全社會都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网络道德教育的自觉性不高,意识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将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其上网动机中,使其潜移默化的受到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素质教育、文化修养。学校要在课堂内外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加强网络辅导。
3、开展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开展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是对中学生的人生道德观念教育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园网络宣传国家的网络法律法规,对社会上的网络道德案例进行宣讲和报道,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行为,通过加大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将网络热点问题和学生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讨论活动让学生辩论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使其通过辩论活动收益,并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培养初中生通过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来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还可以通过网络道德主体活动来加强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网络道德经验,让他们在积极热情的氛围里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