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月姣(1991-),女,汉族,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宫丽红(196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化学教育研究。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对中学生思想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能力和平等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便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氛围。
关键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思维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20-01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的思维是作为人自身的良好品质,并非单单局限于它的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过一则重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则报告中指明了现阶段的人们要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中就明确要求人们不能单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批判性思维。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求广大教育者们要注意培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决定了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否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
按照心理学中的描述,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判断对错,二是对别人的猜想和理论结果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林崇德教授在他的著作《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将批判性思维概括为“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展这种思维。
根据以上见解,对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如下定义,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不把书本知识当做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证明的过程。
三、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大都缺乏批判性的思维,往往都是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节、监控和反思,就只能毫无质疑的接受别人的思想,重复别人的成果,未来的人才也就无法先人一步做出突破性的成就,所以在学生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的。
1.批判性思维是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将成为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而创新思维却是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就不会有独特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就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2.批判性思维是促进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具有钻研性、坚持性、活跃性的特点,而钻研性与坚持性也同样是健康人格的体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强、努力的健康人格,这可以说是批判性的人格,人们在达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或许聪明才智会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但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达成目标的这一过程一定还与一个人的人格密不可分。没有批判性的人格,人们内在的批判潜能就很难充分发挥,所以批判性思维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也同样至关重要。
四、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习是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想要真正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把批判性思维融入到中学的实际教学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古至今,很多著名的发现、发明都是在不断批判中发展起来的。例如,罗巴切夫斯基推翻传统几何学创立非欧几何学,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实验,纠正了持续近2000年的错误理论。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渗透此类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伟人的科学精神,从而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发展批判性思维。再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列举生活常见实例,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例如,教师提出问题“钢铁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哪个大”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钢铁”教师再问学生“钢铁所造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钢铁密度比水大这一固有观念产生质疑,思考沉浮问题是不是不只与密度有关系。教师解释,“在思考沉浮问题时不只与密度有关系,还跟外形、状态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批判性的方向发展,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诸如此类,在课堂中教师要多提此类带有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批判性方向发展。
2.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辩论课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适当创造辩论型课堂,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提出话题“教材中NaHS溶液呈弱酸性的观点正确吗”?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交流讨论,正方同学会认为教材中的观点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反方同学认为教材中也会出现错误,在辩论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证实观点,证明在常温常压下,NaHS是很难成为弱酸性的,教材中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正方同学改变了教材权威的观点,潜意识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反方同学也获得了自信,更加坚定了树立批判性思维的决心。辩论课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换意见,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背诵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批判性的学习氛围。例如,笔误与口误是很多教师的常犯错误,例如字母A,口音的关系,有些教师会把它读成ěi,这时学生就会反驳教师,那么教师此时正确的态度就是接受学生的反驳,并练习正确的口语表达,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学生或者是忽视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要让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个等级上,让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会得到空间来展现。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放在一个首要位置,改变传统课堂的以传授为主,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把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相结合,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通讯作者:宫丽红)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JG2013010374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精品课程),项目编号:X2015-2-011
参考文献:
[1]沈伟强.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4):86-87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罗明江,李旭.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2008,(7):5-6
[4]刘华强,南军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J].科学教育,1999,(4):13
通讯作者:宫丽红(196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化学教育研究。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对中学生思想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能力和平等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便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氛围。
关键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思维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20-01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的思维是作为人自身的良好品质,并非单单局限于它的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过一则重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则报告中指明了现阶段的人们要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中就明确要求人们不能单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批判性思维。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求广大教育者们要注意培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决定了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否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
按照心理学中的描述,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判断对错,二是对别人的猜想和理论结果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林崇德教授在他的著作《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将批判性思维概括为“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展这种思维。
根据以上见解,对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如下定义,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不把书本知识当做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证明的过程。
三、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大都缺乏批判性的思维,往往都是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节、监控和反思,就只能毫无质疑的接受别人的思想,重复别人的成果,未来的人才也就无法先人一步做出突破性的成就,所以在学生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的。
1.批判性思维是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将成为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而创新思维却是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就不会有独特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就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2.批判性思维是促进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具有钻研性、坚持性、活跃性的特点,而钻研性与坚持性也同样是健康人格的体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强、努力的健康人格,这可以说是批判性的人格,人们在达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或许聪明才智会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但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达成目标的这一过程一定还与一个人的人格密不可分。没有批判性的人格,人们内在的批判潜能就很难充分发挥,所以批判性思维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也同样至关重要。
四、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习是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想要真正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把批判性思维融入到中学的实际教学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古至今,很多著名的发现、发明都是在不断批判中发展起来的。例如,罗巴切夫斯基推翻传统几何学创立非欧几何学,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实验,纠正了持续近2000年的错误理论。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渗透此类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伟人的科学精神,从而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发展批判性思维。再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列举生活常见实例,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例如,教师提出问题“钢铁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哪个大”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钢铁”教师再问学生“钢铁所造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钢铁密度比水大这一固有观念产生质疑,思考沉浮问题是不是不只与密度有关系。教师解释,“在思考沉浮问题时不只与密度有关系,还跟外形、状态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批判性的方向发展,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诸如此类,在课堂中教师要多提此类带有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批判性方向发展。
2.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辩论课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适当创造辩论型课堂,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提出话题“教材中NaHS溶液呈弱酸性的观点正确吗”?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交流讨论,正方同学会认为教材中的观点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反方同学认为教材中也会出现错误,在辩论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证实观点,证明在常温常压下,NaHS是很难成为弱酸性的,教材中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正方同学改变了教材权威的观点,潜意识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反方同学也获得了自信,更加坚定了树立批判性思维的决心。辩论课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换意见,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背诵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批判性的学习氛围。例如,笔误与口误是很多教师的常犯错误,例如字母A,口音的关系,有些教师会把它读成ěi,这时学生就会反驳教师,那么教师此时正确的态度就是接受学生的反驳,并练习正确的口语表达,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学生或者是忽视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要让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个等级上,让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会得到空间来展现。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放在一个首要位置,改变传统课堂的以传授为主,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把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相结合,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通讯作者:宫丽红)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JG2013010374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精品课程),项目编号:X2015-2-011
参考文献:
[1]沈伟强.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4):86-87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罗明江,李旭.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2008,(7):5-6
[4]刘华强,南军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J].科学教育,199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