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工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你在1980年中期就开始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而且你有西方绘画的科班背景,为什么你不同意用“极简”,而是用“素工”来概括明式家具的造型特点?
  答:素工是一个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术语,指的是那种没有任何雕饰的工艺。素工是明代家具的精神本质。
  极简是指工业社会制造业所产生的形的纯粹性,工业制造生发出高效率,现代化。明式素工家具也被认为有现代感,我认为这是表象错觉,本质误解。我们对明式素工家具有亲切感是因为其审美观和价值观超越了时代。明式素工家具是农业社会水工业的产物,源于自然,顺应天性,慢工细活,低碳可持续范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
  素工可以分外工和内工两部分来讲。例如某条桌的独面板,独面中央隆起一点,面板四周略低,会感觉平而饱满;方形桌腿采用打洼或指甲圆做法,表面分寸的把握,仅毫米之差;桌子整体尺度呈上小下大挖度。其造型细节无法量化,木作艺人凭直觉把握制作。
  素工榫卯制作属内工,其精准度直接影响挖度大小;为了看面没有卯眼,采用闷榫做法,榫卯合上时只能进不能出,一步到位。经数百年使用后的素工家具,某根横档断裂了,其闷榫结构仍然牢固相连。榫卯靠自身唯一材料相连接,是从根本出发,讲究内在功夫所求出的结构工艺。
  明式素工家具的设计和使用者是当时具有内圣功夫的文人。对人讲内圣,对器物求内工。素工的策略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透,做精。这种策略和态度也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
  问:你是从收藏、整理、研究然后开始着手拍摄明式家具的。在你2009年出版的《明式素工圆方形制》的序中,你写到:“我选择形简工素的形制,通过摄影的方式归纳其形式语言和法则,阐述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意在为美术学院基础教学课程补充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分。”在这本书里,更多是用传统的摄影方式来记录和收集研究的素材。这种拍摄方式其实与我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应该更接近,为什么没有继续这种方式?
  答:我更感兴趣的是日常视觉经验之外的发现。我曾告诉一位摄影行家,想拍没有亮部暗部平面的照片,他认为没法表现的,被他否定了。我觉得有时候被行家所否定的,可能更值得去做,我预感其中会有意思。
  问:在2011年以后你的拍摄,更多是一种你对明式家具这种器物的主观感受。你的这组摄影作品,也让人不由得想起你的抽象画。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992年我画了《立方体》系列,不采用明暗画法表现立方体,而是将直线排列成平面,三种不同方向的面组成立方体,同时直线和曲线交织成整个画面。我的绘画主观地将立方体平面化,而我的摄影作品是客观地将立方体平面化。
  问:为什么这组作品的拍摄也要采用这种平面化的效果呢?
  答:素描观察法是用明暗表达一个物体的立体感;摄影更有效地用明暗表达一个物体的立体感。这些都是西方的视觉艺术成果。中国画观察法,不强调明暗。
  我在思考是否还有一个未知的观察法:当自然光照射立方体三个面呈现同样亮度,然后拍摄。成像究竟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其性质是特殊的、自然的、真实的。日全食也是真实的,自然的,更是特殊的。
  我创作依据这么几个条件因素:汉文化历史元素、西洋科学的成像技术、手工制作、时间、自然光、行为体验。
  这组作品中我开始拍摄的第一件作品(上图),选择的是少了一条腿的明式素工条桌进行实验性拍摄。一个桌角,平视三个面构图,花了一年半时间,同一桌角,同一角度拍了150多张片子,进行各项试验,每次做好工作笔记,作为比较和改进的依据。
  问:为什么没有用灯光来拍摄呢?灯光不是更方便吗?
  答:方便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眼前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是接着麻烦也越来越多。我一定要自然光,我非常在乎这一时段,泡一壶茶,让手机静音,喝茶,静静地等候。自然光和时间是我作品的必要因素。我想象天人合一还有可能吗?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创作过程中我故意亲近自然。太重方便和太重效率,我对此怀疑。自然光胶片拍摄,手工活,每一步都要专心做好,不靠PS帮忙,照度不均匀就重拍。过程是慢了点,可真让我受教育。
  问:你的这组作品为什么全部采用负片的形式呈现?
  答:我想拍出明式家具的“魂灵头”,拍摄过程就是我与它的对视。看着我的应该是家具的“魂灵头”,因为它年纪大了嘛,三、四百年了。黑白颠倒的形象让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有陌生感。我只要单纯的灰,负片压缩了灰阶,正合我意。
  问: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家具的局部,有些残件还看得出家具的手工细节,但是在这些图像与普通公众在博物馆和拍卖会上对明式家具的那种精制、完好的印象迥异。
  答:明代家具经历四五百年的时间。在收藏和研究过程中,我看到的大多是残缺的。这些残缺的物件更能引起我的思考和视觉的兴趣。
  问:你前面提到你在乎的时间,其实不仅是指拍摄过程,应该还有作品中的物件所具有的历史感吧。
  答:的确如此。这些家具从明代到新中国,经历了许多故事,时间留下了痕迹。这个曾经是明代文人用过的画案(右图),独板楠木面,水波纹理,经过岁月,又增加了一些自然开裂的纹理,后来被当成砧板切菜了,刀痕累累,最后被扔在户外,整条抹边没了,风吹雨淋烂得不成样子。这幅(第48页左图)是民国时期的无名桌腿,硬生生被锯下,为了修旧如旧,将被用于修复更有价值的某件明式素工大方凳。类似器官移植。还有这一幅(第48页右图)是明式春凳底部拉档上面有一组虫卵壳,虫子依树性而居,拉档已被蛀有深深的洼痕。虫子依的是树性,而居在器物上。虫子可知,树已成器物了。
其他文献
尼康Df相机以复古的造型与优异的性能吸引着众多摄影人的目光。摄影师张天航使用尼康Df拍摄了一些宠物作品后,对尼康Df有了深入的个人见解。让我们看看当复古的尼康Df遇见萌宠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顶级之作  我在读书时就一直喜欢拍摄小动物,自己也养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没事就喜欢静静地观察并拍摄它们。后来拍摄了一系列动物园里的动物,并用这组照片申请到英国NTU大学的摄影硕士。从那起,我也就深深地走入了宠
期刊
尼康1系列相机、索尼黑卡系列相机都采用了1英寸感光元件,近日,三星也加入1英寸阵营,推出了NX mini相机。这款新机以更小的体积和重量与三星APS-C画幅的NX系列无反光镜相机形成了掎角之势,更好地带动三星相机事业的发展。  轻灵随拍  相对于普通无反相机,具有五种时尚色彩外壳的NX mini最薄处只有22.5mm,机身重量只有158克,和一部传统的卡片相机差不多,能够被轻松的放入用户的口袋中随
期刊
对静物的凝视是摄影发明之初就有的摄影传统。这一方面源于西方静物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静物是最方便长时间曝光和精细对焦的拍摄对象。对物件的质感、纹理、形状的视觉精准还原,使静物摄影成为呈现摄影技术特性的重要领域。同时还因为方便对拍摄对象摆布、控制,摄影者在拍过程中的坦然和从容,让被摄物件往往成为摄影者沉思的对象,从而使静物摄影成为摄影者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而物件一旦成为摄影的对象,其背后与观看者自
期刊
这些年,我有幸作为摄影辅导者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合作,带团先后旅拍尼泊尔及柬埔寨之吴哥窟等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国家。期间除当摄影指导外,我个人也在随走随拍,用心灵旅行并引导我发现和记录。  旅行类人文作品是我喜爱的题材,同时我也一直崇拜着美国国家地理摄影作品的风格和精神。希望自己的随拍也能充满人文关怀精神,除了照片表面的内容希望观者可以通过照片了解更多。这组儿童类人像也是我旅拍中的意外所得。虽然可以说
期刊
冷林:你的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在这20多年当中你的成果相当丰富,其中转变的轨迹也非常清晰:从最初的作为一种想象国际关系的方式的《藏经》系列,到90年代中期,在一种寻找自我身份的冲动下、有意识地进行角色扮演的摄影系列,再到2001年开始刻意地收集,扫描身边的生活用品,直接表现这些器具的物理性,而消隐了自我意识的这种创作方式。这其中的转变非常有意思,是什么样的理由促成了
期刊
《观山海》的作者青花瓷,是一位喜欢使用胶片创作的摄影师,他惯用4×5和8×10英寸大片幅相机拍摄。多年前,当他第一次接触到胶片的时候,就被这种传统工艺之美打动,开始有瘾成癖地研究、拍摄。由于工作的限制,他只能利用周末假日等业余时间创作,但丝毫没有影响他摄影的热情。他对秋冬的北方情有所依,这苍凉萧瑟的季节就成了他创作的兴奋期与高峰期。在苦夏渐渐离开之后的每一个周末,他都无一例外地背着大机器跋涉在北方
期刊
也许每个决定拿起照相机做自我表达的人都会经历一次失明,事物的潮水经由这个狭小的取景框重新涌来时,变得更加广阔、对立和稍纵即逝,而你拍下了什么,就意味着什么构成了你自己。刺青、割脉所留下的伤痕、香烟的烫疤、脊背上的烙字……这是董文胜以照相机的眼睛看世界时看到的第一批东西,它们已然隐含了他的癖好和自我限定:趋于凝缩与静止的细节化表现,调子阴郁、虚幻,恍然被魔咒的力量所笼罩,但又保留了一些自然主义的痕迹
期刊
这个系列的照片希望表现关于“不存在事物的存在”。自从摄影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当作存在事物的证明。不同于绘画和其他艺术媒介,人们认为摄影是脱离于人们主观控制的,它是自然事物的精确复制。尽管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人们,已不像原来那样相信摄影的客观性,它仍然是视觉信息传达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一个图片爆炸的时代,人们被大量图片包围而逐渐忽略了思考图片的含义。所以我试图使用图片,一种传达信息的视觉方式,来表现去
期刊
Q =陈奇军A =梅生  Q:请问《冰与火的美丽》拍自哪里?  A:“冰”系列拍摄于南北极,“火”系列则拍摄于南太平洋上的瓦努阿图岛的火山。  Q:您为何将“冰”与“火”这两个不同出处的作品编辑成一个主题呢?  A:作为一名摄影师,面对冰川与火山时,会思考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冰川与火山是地球一冷一热两种极端特征的显现,“冰”与“火”与地球有机生命的诞生与进化密切相关,将两者组合到一
期刊
千万不要嘲笑幼儿的姗姗学步,因为也许这个今天走路都不稳定的孩子的名字叫做博尔特。  记得一位摄影师在自己的书里说,昨天是一个过去的总和,因为把握了昨天才能使我们拥有今天。摄影使昨天成为可视的影像。而摄影器材则让这些可视的影像越发得精致与特殊。因为不同的摄影器材,会给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即便是同一位摄影师。  回顾摄影史,就必须回顾摄影器材的发展史,因为摄影器材的发展,我们才有了与昨日不同观看摄影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