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使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阅读的内容,使读者發现和再造新的形象,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本文通过阅读教学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 阅读教学 学生 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可以使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阅读的内容,会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读者带着想象阅读。才可以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在阅读的空间自由飞翔。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的运用非常广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设计这样的环节: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象到了什么?阅读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你还能设想接下来的情节吗?学生或描述,或表演,或编写,无不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的想象引领,为了更有效地感悟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情感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作品中的情感文化熏陶与思想启迪,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品读感悟,激活想象思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恰当把握课文中的关键“点”。理解、品味语言的意思,或朗读,或描述,想象就会接踵而来。
小语苏教版《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第一自然段中有对法布尔小时候生活环境的描写,为法布尔喜爱乃至观察昆虫等动物创造了条件。“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理解好这一片段为下文引领学生走进法布尔的世界做好知识情感的铺垫。教学时,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朗读,尤其突出这样几个词语“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等,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白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此时进一步诱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你来到了这样的小村子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在教师情感范读的感染之下,孩子们发挥想象后这样描述:法布尔生活在一片神奇的纯净的自然境界里,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清,漫山遍野鲜花迷乱人的视野,草丛中,花丛中,树丛中,鸟啊,兽啊,虫啊,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这些看似朴素的语言却从文本知识的内部呼唤出真实灵动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情趣,并把它们融入到教学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来,为教学情趣的激发和飞扬涂上一层饱满的底色。
2.图文并举,插上想象翅膀。图片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因为图片是直观、形象的教具之一,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更能以其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形象、生动的场景等触动孩子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引领孩子走进文本世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合理运用这些图片资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解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抓到纺织娘”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纺织娘这种昆虫比较陌生,先找出文中有关描述:“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动听的声音”等,读一读,想象“纺织娘”的可爱。接着观察实物标本或教材中的图片进行观察,对于这样一利,可爱的小家伙,学生自己首先喜欢上了,再体会文中主人公“法布尔又是怎样的迷恋啊?”他们将己之情以及人之情,看到法布尔满怀欣喜地拿着“纺织娘”,钻出了野花丛,他们一样的欣喜、兴奋。
再如在教学《嫦娥奔月》、《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民间、神话故事等课文时,引导学生透过文字,透过画面,入情、入理、入境的想象,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样,在进行诗歌教学中,借助图片能更有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独到的妙用,图文并举,引领想象,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进入意境等,我们应该充分周到的思考怎样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3.创造表演,注入想象活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文本材料,让学生大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或就某一情景当场即兴表演,使课堂教学变静为动,更形象的领略人物的思想情感,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孩子们想象场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使平面的、静止的教材鲜活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或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强烈的信息刺激以产生具有表象性的感知效果,想象表演使阅读理解文本语言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遭父母责骂依然迷恋昆虫”这一片段,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想象角色的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活动等,进行情景表演。教材中父亲怒其不争,母亲既生气又心疼儿子。法布尔则难过、委屈又无可奈何,他对昆虫的依恋通过一个动作“放”栩栩如生地透露出来,孩子们表演这个“放”,是轻轻地极不情愿地欲放不放,即使“放”了,还久久地守着垃圾堆……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也能唤起更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领孩子想象,孩子们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感受,建构新的感悟,新的体验。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感悟,文字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形象。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这样推波助澜、出神入化。
[关键词]想象 阅读教学 学生 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可以使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阅读的内容,会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读者带着想象阅读。才可以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在阅读的空间自由飞翔。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的运用非常广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设计这样的环节: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象到了什么?阅读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你还能设想接下来的情节吗?学生或描述,或表演,或编写,无不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的想象引领,为了更有效地感悟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情感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作品中的情感文化熏陶与思想启迪,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品读感悟,激活想象思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恰当把握课文中的关键“点”。理解、品味语言的意思,或朗读,或描述,想象就会接踵而来。
小语苏教版《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第一自然段中有对法布尔小时候生活环境的描写,为法布尔喜爱乃至观察昆虫等动物创造了条件。“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理解好这一片段为下文引领学生走进法布尔的世界做好知识情感的铺垫。教学时,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朗读,尤其突出这样几个词语“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等,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白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此时进一步诱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你来到了这样的小村子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在教师情感范读的感染之下,孩子们发挥想象后这样描述:法布尔生活在一片神奇的纯净的自然境界里,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清,漫山遍野鲜花迷乱人的视野,草丛中,花丛中,树丛中,鸟啊,兽啊,虫啊,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这些看似朴素的语言却从文本知识的内部呼唤出真实灵动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情趣,并把它们融入到教学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来,为教学情趣的激发和飞扬涂上一层饱满的底色。
2.图文并举,插上想象翅膀。图片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因为图片是直观、形象的教具之一,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更能以其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形象、生动的场景等触动孩子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引领孩子走进文本世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合理运用这些图片资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解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抓到纺织娘”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纺织娘这种昆虫比较陌生,先找出文中有关描述:“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动听的声音”等,读一读,想象“纺织娘”的可爱。接着观察实物标本或教材中的图片进行观察,对于这样一利,可爱的小家伙,学生自己首先喜欢上了,再体会文中主人公“法布尔又是怎样的迷恋啊?”他们将己之情以及人之情,看到法布尔满怀欣喜地拿着“纺织娘”,钻出了野花丛,他们一样的欣喜、兴奋。
再如在教学《嫦娥奔月》、《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民间、神话故事等课文时,引导学生透过文字,透过画面,入情、入理、入境的想象,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样,在进行诗歌教学中,借助图片能更有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独到的妙用,图文并举,引领想象,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进入意境等,我们应该充分周到的思考怎样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3.创造表演,注入想象活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文本材料,让学生大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或就某一情景当场即兴表演,使课堂教学变静为动,更形象的领略人物的思想情感,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孩子们想象场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使平面的、静止的教材鲜活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或材料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强烈的信息刺激以产生具有表象性的感知效果,想象表演使阅读理解文本语言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遭父母责骂依然迷恋昆虫”这一片段,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想象角色的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活动等,进行情景表演。教材中父亲怒其不争,母亲既生气又心疼儿子。法布尔则难过、委屈又无可奈何,他对昆虫的依恋通过一个动作“放”栩栩如生地透露出来,孩子们表演这个“放”,是轻轻地极不情愿地欲放不放,即使“放”了,还久久地守着垃圾堆……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也能唤起更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领孩子想象,孩子们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感受,建构新的感悟,新的体验。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感悟,文字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形象。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这样推波助澜、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