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有人文情怀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一个人,通常从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入手,尤其对企业家而言,我们总是首先从企业这个角度入手,同时,又因为他们是创业和经营的专业人士,便冠以一个“家”的称谓,给其带上相应的标签;又如职业经理人,我们的观察总是先从职业(专业、以此为业)和经理(经营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再来分析其作为人的角色。这种分析,总将企业家附着于企业,总以企业为重、事业为先做为出发点,从而评定其所有言行皆以此为出发点。
  可问题是,鲜活的人却不愿意囿于这个角色,或者说,企业家本身并不仅以企业为其生活的全部,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创业和经营,仅仅是他们体验人生、丰富认知的一个手段而已,就如一个政治家、教授或一个艺术家一样。执着于企业成败,纠结于企业得失,最终却没有一个完美人生,这种将个人完全寄托在企业中的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越来越多地被新一代企业家所摈弃,而老一代企业家也开始觉悟,寻找一种更为丰富、更有厚度的生活方式,同时,希望企业能够成为他们丰富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
  作为国际扶轮社(Rotary International)的一员,笔者在美国和上海扶轮社俱乐部每周的活动中,近距离与众多国际企业家交流沟通,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这些企业家比较轻松,也能更好地看待企业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创业和经营作为谋生手段、作为财富积累手段的作用将进一步淡化,而其作为探索自身潜力、发挥个人天赋才华、实现个人人生使命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加强,那种将对企业家的看法停留在企业家的商人阶段的观点已经完全过时。
  认识到企业家的人文一面,对于从事管理研究的人来说,却大大增加了复杂程度和研究难度。我们发现,现在没有一个充分的假设去论断这些企业家,并以此为目标去建构研究模型,就像经济学里假设“人”为自利(self-interest)、理性(rational)的,从而用效用最大化等模型去建构相关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架构一样。现实中,很多充满理想色彩、浪漫主义、完美精神的企业家,将企业当做去实现其理想和人文情怀的试验道场,当做满足其特定社会需求的一个工具,就如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利他,就如乔布斯的完美、简洁,就如舒尔茨对星巴克的文化氛围追求。这种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独特价值,并以对社会人文独到的观察所建立的企业,常常因为其极难的模仿性,成为在残酷商业环境中胜出的优秀企业。理解、认识企业家的这种属性,对于我们有志于从事管理研究的专业人士而言,确实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我们对企业的认知。
  那么,我们有何方式去理解和认知企业家的这些属性,并用来构建其与企业最终成就之间的关联关系呢?
  去掉企业家身上所有的标签、将企业家回归到一个人,或许是我们理解和认知企业家这些人文属性的一个便捷方式。作为一个人,终极的问题,不管他(她)什么时候意识到,总归要去思考这些抽象的话题: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我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我的天赋使命是什么?我想给这个社会留下什么?我为什么要办企业?认识、理解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便构成了企业家用企业这个手段去演绎人生的本源。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实现其目标的管道,是上帝派来的财富管理者;佛教认为,离苦得乐、觉悟得慧、改善生命质量应是人生的目标。但不管是宗教,还是个人其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极大地通过对自我内在的探索而确定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其经营管理企业的目的和哲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每时每刻当下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脱离对企业家个人人生哲学的正确理解,我们便会处于一个乞丐看国王的状态,无法理解其各种行为的缘由和动机。研究企业家这个内涵丰富的群体,我们必须了解其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的背后,正是其人文特性在发挥作用。
  企业家的这种人文特性与其所经营管理的企业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因为这决定了其对所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理解,决定了其看待企业内员工的角度。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她)必须同时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客户之所以选择我们并愿意继续选择我们的原因是什么?其二,员工之所以选择我们并愿意继续选择我们的原因是什么?前者要回答企业价值问题,即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而言,到底有什么特定的价值;后者要回答企业管理哲学问题,即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对员工而言,有什么特定的意义。而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企业家的人文特性起着决定作用。
  作为纯粹的商人,提供产品和服务,意味着是一种买卖,意味着是一种交易;作为杰出的企业家,提供产品和服务,意味着是满足社会的一定需求,意味着是对客户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案,他(她)的思考超越产品和服务,看到的是客户需求,看到的是对客户问题的解决,看到的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需求满足,看到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因此,杰出企业家的人文特性使得他(她)能够始终前瞻性地看到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洞察这个社会人文、政治、科技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发展方向,并早早地立足于社会的需要而提前准备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杰出企业家不会迷失创办企业的方向,因为,他(她)始终站在社会需求和企业价值的角度,思考自己企业的定位,而一旦来到转折点,他(她)又会从其对社会、对消费者终极需求的理解力入手,找准企业定位。商人和企业家的这种区别,在前段时间房地产的狂欢盛宴中,得到充分展现:商人,尽一切可能提高容积率,利用一切营销技巧,将房产当做资产进行销售,其努力的方向是提高成交金额,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其思考的重点是满足投资者(或投机者)的需求;企业家,则立足于房产的居住功能本质,从社区、小区、绿化、采光、物业管理等入手,以满足人们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需求出发,设计和建造其产品。大潮退去,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经营结果。
  而对于员工,商人有将其视作一种工具,就如生产线或设备一样,一切以企业的需求入手,最大化地利用其创造产值,舍不得在员工培训等方面投入,尽可能希望获得直接能够工作的熟练人员,一切围绕企业投资者的目标,推动这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企业的员工是一种完全正金字塔式的结构,高高在上的行政主管位于塔尖并以行政命令和绩效目标驱动各个层级的员工努力工作。而有一些企业则将员工视为合作伙伴,企业提供了一种结合其个人人生使命和发挥其天赋才华的机会,使得其个人才华能够在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中得到极大发挥,而其所做的工作则反过来滋养其个人才华,培养其个人能力,从而螺旋反馈,推动其在企业内实现其个人抱负,完成其天赋使命;在这种企业中,重视员工的遴选过程,重视员工个人认知,重视员工职业生涯,重视创造一切能够将员工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机制,在这种企业中,企业的员工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位于金字塔底部的公司高级主管,是教练,是资源整合者,是员工支持者,他(她)们在努力创造一种员工喜欢的内部文化,他(她)们在努力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他(她)们在努力帮助员工穿越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瓶颈,而最终的结果,是无数带着自己个人梦想的员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理想。
  全面理解企业家的这种人文特质,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其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创办企业,而这无论是对学者、投资者还是管理咨询顾问,无疑都是意义重大的。
其他文献
现代管理发展过程经历了生产流程细分、市场细分和价值细分三个重要的阶段。这种“细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化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催生了“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两种典型的基于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运作模式。虽然很多企业因此取得巨大成功,但过度品牌化或过度专业化也带来价值链脆弱、阻碍更大发展、甚至影响生存等问题。当前,企业发展进入了后现代管理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基于“细分”基础之上的“整合”,即把品牌化
期刊
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起,中国有了太学,其后延绵两千多年,其间有兴有衰,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有弊。在汉代,太学的兴衰,首先表现在数量方面。  汉代太学有两次大扩招,而这两次大扩招,恰恰都在王朝的中后期。武帝立太学,仅仅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可以说是“皇家学院”级别的。由于太学与朝廷相结合,地位显赫,人数稳步增加。昭帝增至百人,宣帝再加倍,元帝好儒,按照掌握经书的人员数量不限名额扩大,但遇
期刊
1991年冬天,复旦大学的下属校办企业,一个名叫郭广昌的年轻人正为前途焦虑不已。  郭广昌年纪轻轻就当上市场部经理,在外人看来算得上年少有为、前途远大,他却不以为然,执意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间施展拳脚。郭广昌有一个藏在心底的计划——通过经商发家致富。但那时经济环境不乐观,浇灭了这个哲学系高材生的美梦,他开始申请签证,准备到美国留学。  转过年来,一件大事的发生,改变了郭广昌的人生轨迹——他没有去成美国
期刊
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大企业变成伟大企业,总之就是企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企业都逃不过“烟花般”的命运。朗讯、通用汽车、宝丽来、柯达……都曾经被公认为伟大企业,可是如今,朗讯被兼并了,通用汽车变为国营企业,宝丽来破产了,柯达被破产保护……如何避免企业“烟花般”的命运,正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教授杨国安所著的
期刊
“屌丝”,泛指广大中下层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年轻产业工人、蚁族大学生等。这个过亿的群体大多是80后、90后,本应是家庭幸福的动力、国家腾飞的引擎;然而,他们大多却缺乏生活激情和目标,得过且过,这种状态即《人民日报》提到的“屌丝心态”。作为社会劣势群体(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优势群体),“屌丝”沉沦的核心表现是不愿意追求长期目标(如进行教育投资、追求长期职业目标、保持身体健康等),而
期刊
现实中常听到,“唉,咱是配角,跑龙套的,那是领导、牛人们的事,与我们何干?” 也时常遇到一些人,看谁都不顺眼,挖苦讽刺;看什么都负面,怨声载道。这种自我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也无益于自我事业发展。其实,网络时代,市场经济,网络组织,每个人都可能是主角,也应该以主角的意识和心态工作生活。  一出戏、一部电影,每个角色都有存在的价值,是不可或缺的。自然有人出场或出镜多,有人少,但无
期刊
当领导者职位上升,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承担更多职责,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职位越高,压力越大。《哈佛商业评论》1981年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管理别人会带来无尽的压力……今天的领导者时间压力越来越大,简直没有喘息的空隙。”从那时开始,领导者的压力管理已经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培训事业。  但是,来自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的Gary D. Sherman等研究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
期刊
决策中,经常面临“是什么”和“该不该”的判断,前者可以依靠理性逻辑,而后者则凭价值偏好。不同的价值偏好体现了对于伦理准则的不同优劣排序。在这里,“伦理”以“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而“道德”作为指导与支配人们现实行为取舍的深层原则,在有意或无意间左右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理想状态的道德追求应当满足这样的四个伦理要求:一是功利准则,能够实现最大利益;二是道义准则,关心尊重他者权利;三是直觉准则,听从个
期刊
从整体看,当今管理学在发展走向上以科学化为主流。但是,回顾管理思想的历史,可以看出,真正提出某种理论,得到学界的广泛引用,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效应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数理研究做出来的。因此,呼吁管理学研究向人文回归,通过人文研究追溯管理的意义,调整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学作为对文化具有独特且深刻研究的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被引入工商企业管理似是必然。  人类学之于工商企业管理的特殊意义
期刊
“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 · 刘易斯  “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亚当 · 斯密《道德情操论》  中国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历来广为社会诟病,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多次提到收入分配,温家宝也一再表达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