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商科院校在信息工程类课程在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比重和范围逐步扩大,以期满足社会对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地方商科院校以经管类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下,对如何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同时对经济及管理专业加强信息工程类课程的开设、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及应用类教材的改革进行了实际检验,给出了成功经验。对地方商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工程;地方商科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社会广泛应用,企业对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经管类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目前的现状是部分地方商科高校在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上,还是偏重于传统商科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思想上还是以理论或案例教学为主导;在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很好融合现在的在线学习、MOC教学等学习手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还缺乏科学性,课程数量繁多而不规范,计算机类等公共课程课时总量不足,专业联系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导致对信息工程类课程的排斥[1-4]。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联性不够,难以形成优化组合效应[5],导致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二、地方商科院校加强信息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1)调整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互联网+”的新经济时代,传统行业均与互联网相结合,其经济活动、管理模式、决策机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商科院校传统经济和管理专业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必须以社会经济信息和科技为主要特点,在保持原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加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应用型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不断加强传统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等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教学[6-8],扩充和夯实經济类专业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科学理论、技术、方法与传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科等知识,分析研究社会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服务。
(2)解放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地方商科院校有其独立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点,需要结合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办学理念和商科院校的特点,在正确界定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目标市场定位、就业定位的基础上,对传统经管类专业和课程教学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吸收国内外各高校信息类课程教材和专业建设的经验,以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为重点该专业建设进行改革创新。
三、经管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地方商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即是以面向社会对经济和管理类人才需求为目标与标准,致力培养熟练掌握现代经济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能力的复合人才;培养具有系统的定量分析、管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结构上,需要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对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和工程管理方法的训练。
(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满足现有课程教学情况下,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在经济管理方向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工程类课程的建设。特别是现代流行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建设力度要大力加强。同时要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大力推进MOC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和培养学生在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网络信息检索相结合,并将相应案例课件公开上网,鼓励学生課后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参与业务实践活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在传统办公管理软件的同时,再掌握一门互联网应用软件,比如Photoshop,Flash,Html5等软件的基本应用。强化一门数据库语言的实践教学。增加模拟教学,将模拟教学深入到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专业课之中。
(3)师资队伍再学习和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对传统商务活动、管理决策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团队建设上,也需要与时俱进。采取选拔培养、引进和稳定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青年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使本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在教师培养上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4)重视教材建设和更新。注意吸收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专业情况,引进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际一流教材,积极选用国内一流教材,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与决策、移动电子商务。同时,根据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组织力量自编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进一步加强教学平台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对已有教学大纲、试验大纲、案例集、习题集、上机试验辅导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对新开课程编写相应的教学材料。
(5)加强图书资料、实验室、资料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保证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应加大对图书资料投入的力度。主要可以采取学校图书馆和系里联合的方式,在学校图书经费中应有相应的部分作为本专业的图书资料的投入,本系也将从专业建设的费用中拿出专项经费购买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6)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指定专门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要保证第二课堂的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定期开展的立体化教研活动,依托教研室从三个层面进行教研活动,相互交流最新信息,探讨学习心得,商讨教学方法。通过科技竞赛,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运用和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来完成对传统经济、管理活动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实践获得感,培养学生对技术类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从社会承接项目,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促教学,以课题、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研究。 四、成功经验及总结
结合商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及信息类课程教学的特色,以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多途径、多手段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和优势。
一是完善了专业课程的基本架构,适当调整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在保证总课时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增加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及应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时量。同时对高年级增设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由于系统的增加了计算机及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并将最新应用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更全面,能更为系统的掌握一门技术的运用,选修课程的学生热情度非常高。
二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与企业互动,鼓励教师亲自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在经济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是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具体运用范围,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鼓励和要求青年教师在某一或多项环节具有专长,具备“双师”素质,实现师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在知识2.0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时代,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劃,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并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加以运用。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不再陌生,并且能熟练加以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創新创业的热情。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从“机械学”到“在线学”的跨越,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云崇.培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商科人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4:231-233.
[2]李峰,张金钰.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5,31:58.
[3]肖蕊,牛阮霞,赵荣荣.商科人才素质需求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4,08:263-264.
[4]陈荣元,陈海军,徐雪松,申立智,陈浪.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5,06:36-37.
[5]徐雪松.商科院校“企业资源计划”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30-131.
[6]陈鹏.高职商科专业CIS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2,25:139-140+94.
[7]石彪,刘利枚.商科院校工科专业实验独立设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1:110-112.
[8]冯素珍.商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第二课堂拓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34-35.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工程;地方商科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社会广泛应用,企业对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经管类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目前的现状是部分地方商科高校在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上,还是偏重于传统商科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思想上还是以理论或案例教学为主导;在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很好融合现在的在线学习、MOC教学等学习手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还缺乏科学性,课程数量繁多而不规范,计算机类等公共课程课时总量不足,专业联系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导致对信息工程类课程的排斥[1-4]。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联性不够,难以形成优化组合效应[5],导致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二、地方商科院校加强信息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1)调整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互联网+”的新经济时代,传统行业均与互联网相结合,其经济活动、管理模式、决策机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商科院校传统经济和管理专业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必须以社会经济信息和科技为主要特点,在保持原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加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应用型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不断加强传统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等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教学[6-8],扩充和夯实經济类专业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科学理论、技术、方法与传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科等知识,分析研究社会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服务。
(2)解放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地方商科院校有其独立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点,需要结合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办学理念和商科院校的特点,在正确界定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目标市场定位、就业定位的基础上,对传统经管类专业和课程教学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吸收国内外各高校信息类课程教材和专业建设的经验,以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为重点该专业建设进行改革创新。
三、经管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地方商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即是以面向社会对经济和管理类人才需求为目标与标准,致力培养熟练掌握现代经济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能力的复合人才;培养具有系统的定量分析、管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结构上,需要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对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和工程管理方法的训练。
(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满足现有课程教学情况下,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在经济管理方向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工程类课程的建设。特别是现代流行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建设力度要大力加强。同时要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大力推进MOC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和培养学生在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网络信息检索相结合,并将相应案例课件公开上网,鼓励学生課后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参与业务实践活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在传统办公管理软件的同时,再掌握一门互联网应用软件,比如Photoshop,Flash,Html5等软件的基本应用。强化一门数据库语言的实践教学。增加模拟教学,将模拟教学深入到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专业课之中。
(3)师资队伍再学习和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对传统商务活动、管理决策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团队建设上,也需要与时俱进。采取选拔培养、引进和稳定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青年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使本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在教师培养上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4)重视教材建设和更新。注意吸收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专业情况,引进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际一流教材,积极选用国内一流教材,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与决策、移动电子商务。同时,根据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组织力量自编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进一步加强教学平台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对已有教学大纲、试验大纲、案例集、习题集、上机试验辅导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对新开课程编写相应的教学材料。
(5)加强图书资料、实验室、资料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保证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应加大对图书资料投入的力度。主要可以采取学校图书馆和系里联合的方式,在学校图书经费中应有相应的部分作为本专业的图书资料的投入,本系也将从专业建设的费用中拿出专项经费购买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6)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指定专门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要保证第二课堂的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定期开展的立体化教研活动,依托教研室从三个层面进行教研活动,相互交流最新信息,探讨学习心得,商讨教学方法。通过科技竞赛,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运用和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来完成对传统经济、管理活动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实践获得感,培养学生对技术类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从社会承接项目,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促教学,以课题、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研究。 四、成功经验及总结
结合商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及信息类课程教学的特色,以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多途径、多手段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和优势。
一是完善了专业课程的基本架构,适当调整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在保证总课时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增加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及应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时量。同时对高年级增设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由于系统的增加了计算机及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并将最新应用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更全面,能更为系统的掌握一门技术的运用,选修课程的学生热情度非常高。
二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与企业互动,鼓励教师亲自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在经济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是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具体运用范围,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鼓励和要求青年教师在某一或多项环节具有专长,具备“双师”素质,实现师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在知识2.0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时代,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劃,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并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加以运用。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不再陌生,并且能熟练加以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創新创业的热情。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从“机械学”到“在线学”的跨越,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云崇.培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商科人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4:231-233.
[2]李峰,张金钰.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5,31:58.
[3]肖蕊,牛阮霞,赵荣荣.商科人才素质需求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4,08:263-264.
[4]陈荣元,陈海军,徐雪松,申立智,陈浪.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5,06:36-37.
[5]徐雪松.商科院校“企业资源计划”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30-131.
[6]陈鹏.高职商科专业CIS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2,25:139-140+94.
[7]石彪,刘利枚.商科院校工科专业实验独立设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1:110-112.
[8]冯素珍.商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第二课堂拓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