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的专业集群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高校教育改革有力的途径和措施。分析电子商务专业集群的趋势和现状,探讨专业集群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专业集群改革思路。
关键词:专业集群;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当前,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正逐步深度融合,在线、互动和联网,全方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加速了新工业与电商融合,生产与电商嫁接。“互联网+”融合传统企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给移动互联环境下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及地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学科、专业实现集群化,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1]。传统学科分类下的专业界限正在逐渐弱化,专业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和交叉,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合作与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在互联网环境和学科交叉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跨领域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为专业集群的出现和推行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专业集群。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建设中应更多地应用“专业集群”的建设思想。专业集群有别于以往单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基本特征,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将教学与产业发展连接,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联,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和适应性就业硬实力[2]。
(二)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必要性。目前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商务型”、“综合管理型”三类人员。无论是技术、商务还是综合型人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和复合化的。无论是运营主管、网络策划编辑,还是网站开发、网站美工等岗位,从岗位需求描述上看,对胜任者的能力要求不局限在运营、文案编写、编写代码,PS技术,而是要对策划、推广、营销、物流、系统管理等全面能力的把握。
2014年暑期,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走访了18家用人单位,回访了113位往届毕业生。从毕业生回访问卷反馈,毕业后从事电商行业的同学中有80 %以上是在运营、营销、客服、美工岗位,极个别在研发类岗位,有30%以上工作在北上广及江浙一带;18家调研企业中,有12家企业大量需要运营、美工、客服岗位人员。结合目前学生水平及就业分布现状,从毕业生能力需求、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高满意度为前提,提炼出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发现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更加全面化,除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还需有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服务区域从湖北省内地市延伸到江、浙、粤、深等电商发达区域;服务对象能明确,包括电商类中小微企业,传统中小型企业的电商部门。
二、电子商务专业集群模式
当前电商企业均急缺电商运营类人才,而电商运营岗位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岗位,既需要掌握电商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就在师资、实验室、实训基地方面有很多交流与共享,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入合作,针对目前人才需求旺盛的电商行业,共同建设“电商运营”专业集群。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专业联合建立“互联网+”专业集群,分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共三种模式,培养出既懂互联网,又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当前极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提供合格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集群下的课程体系,应以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计划为基础,不能忽视基础课程建设,同时注重交叉课程、交叉行业对应课程的渗透与综合,融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管理的相关课程,制定专业集群下的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集群的六大核心应用技能,包括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网络营销推广能力、网页设计及美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课程体系可分为电商运营类课程、营销策划类课程、物流仓储类课程,重点培养电商运营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电子商务物流能力,由三个专业各自确定具体课程及教学方式、方法。
结论: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力求在优势互补、全面实施师资共享共建、实践资源共享共建、科研课题共享共建的基础上,把握整个电商运营类人才市场需求,探讨专业集群要求下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共建专业集群,支持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同时,集群下的专业也需共享专业教师资源,避免“所有教师可以讲所有课程”的乱象,按照教师研究及发展方向来确定其核心对应能力,再由各任课教师在其擅长领域制定相应课程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7(7):46-50
关键词:专业集群;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当前,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正逐步深度融合,在线、互动和联网,全方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加速了新工业与电商融合,生产与电商嫁接。“互联网+”融合传统企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给移动互联环境下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及地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学科、专业实现集群化,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1]。传统学科分类下的专业界限正在逐渐弱化,专业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和交叉,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合作与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在互联网环境和学科交叉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跨领域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为专业集群的出现和推行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专业集群。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建设中应更多地应用“专业集群”的建设思想。专业集群有别于以往单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基本特征,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将教学与产业发展连接,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联,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和适应性就业硬实力[2]。
(二)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必要性。目前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商务型”、“综合管理型”三类人员。无论是技术、商务还是综合型人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和复合化的。无论是运营主管、网络策划编辑,还是网站开发、网站美工等岗位,从岗位需求描述上看,对胜任者的能力要求不局限在运营、文案编写、编写代码,PS技术,而是要对策划、推广、营销、物流、系统管理等全面能力的把握。
2014年暑期,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走访了18家用人单位,回访了113位往届毕业生。从毕业生回访问卷反馈,毕业后从事电商行业的同学中有80 %以上是在运营、营销、客服、美工岗位,极个别在研发类岗位,有30%以上工作在北上广及江浙一带;18家调研企业中,有12家企业大量需要运营、美工、客服岗位人员。结合目前学生水平及就业分布现状,从毕业生能力需求、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高满意度为前提,提炼出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发现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更加全面化,除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还需有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服务区域从湖北省内地市延伸到江、浙、粤、深等电商发达区域;服务对象能明确,包括电商类中小微企业,传统中小型企业的电商部门。
二、电子商务专业集群模式
当前电商企业均急缺电商运营类人才,而电商运营岗位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岗位,既需要掌握电商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就在师资、实验室、实训基地方面有很多交流与共享,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入合作,针对目前人才需求旺盛的电商行业,共同建设“电商运营”专业集群。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专业联合建立“互联网+”专业集群,分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共三种模式,培养出既懂互联网,又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当前极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提供合格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集群下的课程体系,应以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计划为基础,不能忽视基础课程建设,同时注重交叉课程、交叉行业对应课程的渗透与综合,融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管理的相关课程,制定专业集群下的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集群的六大核心应用技能,包括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网络营销推广能力、网页设计及美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课程体系可分为电商运营类课程、营销策划类课程、物流仓储类课程,重点培养电商运营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电子商务物流能力,由三个专业各自确定具体课程及教学方式、方法。
结论: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力求在优势互补、全面实施师资共享共建、实践资源共享共建、科研课题共享共建的基础上,把握整个电商运营类人才市场需求,探讨专业集群要求下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共建专业集群,支持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同时,集群下的专业也需共享专业教师资源,避免“所有教师可以讲所有课程”的乱象,按照教师研究及发展方向来确定其核心对应能力,再由各任课教师在其擅长领域制定相应课程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7(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