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闲暇时间的增多,物质需求的提高,人们关于休闲意识和思想观念慢慢开始了新的转变,逐渐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其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得人们从现实紧张的生活工作中得到短暂的舒缓,更重要的是调整精神状态及其升华,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在休闲研究的起源及国内外休闲理念的异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中国休闲实践的发展奠定了一些认识基础。
关键词:休闲认识;中国;西方;比较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87-01
一、“休闲”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对“休闲”活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要明确的给出什么是“休闲”,给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因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杰弗瑞·戈比对休闲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A.J.Veal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对于“休闲和娱乐的定义”做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27种定义,克里斯多弗·艾丁顿博士把这些定义总结为自由时间、心灵状态、活动、社会阶层的象征、行动、整体观、反功利[1]。“休闲”并不是中国衍生出的词语,是从西方国家的“leisure”翻译过来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余暇中的休息和娱乐”,是英语中“leisure”比较接近的解释。现代的“休闲”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休闲”主要是从时间的范畴来认识的,是指“闲暇时间”或者是“自由时间”,即当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事务、睡眠和其他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休假期间;从活动意义上看,它是指满足个人爱好和兴趣的活动,不仅局限于旅游活动;从存在方式意义上看,它是指一种社会性的生活方式,不仅局限于消费行为。
二、中西方理念的异同
(一)总结国内外对于休闲认识的比较,西方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认识休闲的:以情感的方式定义休闲;把休闲娱乐的产物当作必要元素;以时间碎片的形式来看待休闲;揭示社会和休闲的关系;把休闲娱乐看作是一种表现的手段和方法[2]。他们认为每一位休闲活动的参与者会用这五个领域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来构造他们自己参与休闲的心理,并且这五个心理状态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目前中国关于休闲的体验确定在六个方面:为追求自由感、在休闲中的到精神上的享受、参与活动甚至挑战自我的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智力上得到挑战及获取知识的教育性的体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体验;为了从生活工作压力及疲劳中解脱出来的放松性体验;追求健康、健美、体重控制等方面的生理性的体验;欣赏优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审美性体验。中华民族深受大陆文明,造就东方民族崇尚和平、修身、悠闲、养性,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健”中求“寿”,静中求动,重点放在内心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休息,意在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特别是强调自我反省、内心和平。常见的休闲活动有打拳、下棋、种花等等;而西方民族深受古代社会意识的影响,信奉“斗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舟”的理念,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3],崇尚进取、争斗、冒险及挑战自我,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动”重“畅”,于“健”中求“泄”和“娱”。其休闲活动及理念着重于动中求静,活动的选择上倾向于急速和激烈活动,如拳击、摔跤、水球等,以及跳伞、蹦极、登山等刺激性运动,重点是向外张扬人的个性,追求感官刺激,更为甚者是以生命为赌注的,这对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二)中国古人认为,快乐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人生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生活及精神境界。西方人的快乐观与中国人表现基本一致,就是在休闲中强调娱乐。托马斯·古德尔在谈到中西方关于休闲的认识上说:虽说中国人休闲理念以“静”为主,而西方人以“动”为主,这并不能因此否认中西方对休闲之境界追求的一致性,都是为了娱乐自我、放松自我、陶冶自我;在现代社会中,西方人能欣赏李白与杜甫的诗,并产生共鸣,中国人也能欣赏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等[3]。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西方的休闲理念并不是大相径庭,随着时代的推移,双方的理念会相互融合、渗透。2000年休闲研究译丛《人类思想中的休闲》、《你生命中的休闲》、《女性休闲》、《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的出版,标志着西方休闲科学正式传入中国[4]。虽然国内对休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不断的向西方靠拢,转变思想形态,汲取对国内可行的发展思路,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其优劣,及对于两种不同的休闲文化的交流现象,要采取积极地态度,并且要适当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结束语:现代生活中休闲已成为重要特征之一,近千年的休闲思想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地变迁,以适应人们的需要,休闲作为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将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中西方休闲理念的研究,为未来中西方休闲意识的互补和融合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人们物质上的满足逐步将让位于精神生活的充实。我们所要做的是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成果,又要充分尊重我国的优良历史传统,让休闲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又不乏现代韵味的大众活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张敏(1986年— ),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参考文献:
[1]宋瑞.从混同到渗透、结合:现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9.
[2]赵瑜,马丽.关于中西方国家对休闲体育认识之比较研究—以中美为例[J].才智.2009,1.
[3]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56-65.
[4]韩丁.中西休闲认识的演变与交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休闲认识;中国;西方;比较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87-01
一、“休闲”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对“休闲”活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要明确的给出什么是“休闲”,给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因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杰弗瑞·戈比对休闲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A.J.Veal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对于“休闲和娱乐的定义”做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27种定义,克里斯多弗·艾丁顿博士把这些定义总结为自由时间、心灵状态、活动、社会阶层的象征、行动、整体观、反功利[1]。“休闲”并不是中国衍生出的词语,是从西方国家的“leisure”翻译过来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余暇中的休息和娱乐”,是英语中“leisure”比较接近的解释。现代的“休闲”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休闲”主要是从时间的范畴来认识的,是指“闲暇时间”或者是“自由时间”,即当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事务、睡眠和其他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休假期间;从活动意义上看,它是指满足个人爱好和兴趣的活动,不仅局限于旅游活动;从存在方式意义上看,它是指一种社会性的生活方式,不仅局限于消费行为。
二、中西方理念的异同
(一)总结国内外对于休闲认识的比较,西方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认识休闲的:以情感的方式定义休闲;把休闲娱乐的产物当作必要元素;以时间碎片的形式来看待休闲;揭示社会和休闲的关系;把休闲娱乐看作是一种表现的手段和方法[2]。他们认为每一位休闲活动的参与者会用这五个领域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来构造他们自己参与休闲的心理,并且这五个心理状态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目前中国关于休闲的体验确定在六个方面:为追求自由感、在休闲中的到精神上的享受、参与活动甚至挑战自我的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智力上得到挑战及获取知识的教育性的体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体验;为了从生活工作压力及疲劳中解脱出来的放松性体验;追求健康、健美、体重控制等方面的生理性的体验;欣赏优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审美性体验。中华民族深受大陆文明,造就东方民族崇尚和平、修身、悠闲、养性,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健”中求“寿”,静中求动,重点放在内心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休息,意在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特别是强调自我反省、内心和平。常见的休闲活动有打拳、下棋、种花等等;而西方民族深受古代社会意识的影响,信奉“斗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舟”的理念,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3],崇尚进取、争斗、冒险及挑战自我,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动”重“畅”,于“健”中求“泄”和“娱”。其休闲活动及理念着重于动中求静,活动的选择上倾向于急速和激烈活动,如拳击、摔跤、水球等,以及跳伞、蹦极、登山等刺激性运动,重点是向外张扬人的个性,追求感官刺激,更为甚者是以生命为赌注的,这对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二)中国古人认为,快乐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人生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生活及精神境界。西方人的快乐观与中国人表现基本一致,就是在休闲中强调娱乐。托马斯·古德尔在谈到中西方关于休闲的认识上说:虽说中国人休闲理念以“静”为主,而西方人以“动”为主,这并不能因此否认中西方对休闲之境界追求的一致性,都是为了娱乐自我、放松自我、陶冶自我;在现代社会中,西方人能欣赏李白与杜甫的诗,并产生共鸣,中国人也能欣赏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等[3]。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西方的休闲理念并不是大相径庭,随着时代的推移,双方的理念会相互融合、渗透。2000年休闲研究译丛《人类思想中的休闲》、《你生命中的休闲》、《女性休闲》、《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的出版,标志着西方休闲科学正式传入中国[4]。虽然国内对休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不断的向西方靠拢,转变思想形态,汲取对国内可行的发展思路,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其优劣,及对于两种不同的休闲文化的交流现象,要采取积极地态度,并且要适当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结束语:现代生活中休闲已成为重要特征之一,近千年的休闲思想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地变迁,以适应人们的需要,休闲作为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将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中西方休闲理念的研究,为未来中西方休闲意识的互补和融合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人们物质上的满足逐步将让位于精神生活的充实。我们所要做的是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成果,又要充分尊重我国的优良历史传统,让休闲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又不乏现代韵味的大众活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张敏(1986年— ),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参考文献:
[1]宋瑞.从混同到渗透、结合:现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9.
[2]赵瑜,马丽.关于中西方国家对休闲体育认识之比较研究—以中美为例[J].才智.2009,1.
[3]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56-65.
[4]韩丁.中西休闲认识的演变与交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