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教育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它主要研究学生心理现象、日常行为及其调控方法,是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高度发展所产生的既有理论性又指导实践的交叉学科。近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笔者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依据学生和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子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尤其感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
一、突出特色,精选范例,提高学生自我行为调控的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及从事体育教学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体育教育理论,熟练掌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把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的原理和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是应精选范例。我们从历年收集、积累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训练实例中筛选出38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范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运用,并随教学进度的发展,加以分析。二是分门别类。把选出来的范例编成教案或辅助教材,有的还发到学生手中,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典型分析。根据教学班级、内容,选择适当的范例,采取让学生预习、课上五分钟讨论、分组训练、组长小结、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四是考试检测。为了促使学生自觉加强身心锻炼及行为调控,把注意力落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上,除了在授课时有意引导,还应争取学校和教研组的支持,把考试作为杠杆,加大了耐力测试、竞技项目的分数比例;把项目成绩、各级运动会成绩和平时锻炼的情况中以权重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以此来强化学生参加日常锻炼和体育比赛的积极性。
二、运用模拟,实景训练,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
近年来,我在学校体育课中曾开展了“模拟比赛”、“模拟教学”等教学实验活动,通过模拟使学生真正提高对日常生活、比赛训练的理解,增强组织纪律性。我实施的模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一)选择的主要形式是体育比赛,换位教学。
(二)根据模拟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生参加模拟活动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归纳出心理行为调控的三个重点;一是活动初期的紧张心理;二是活动过程中的应激心理;三是活动后期的懈怠心理。
(三)调控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形式,教师应采用操作性很强的调控方法和调控措施。如,语言调控、认知调控、注意力转移等。
(四)场景操作。学生参加模拟活动以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情节,在一定的道具、影片以及音响设备的配合下,积极投身于整个活动中,讨论、交流、练习、纠错,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做出对新事件的判断决策。最后,由学生代表(小组长)和老师检验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当、迅速。通过对心理及行为调控摸拟训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能动地转达化为指导约束自身行为上来,在课堂时能认真列队进出操场,能认真聆听老师讲解,能相互帮忙、相互学习,能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体育课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三、乐于奉献,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个性
教学过程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体现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科学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这一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要具体落实,确实是长期而艰难的。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个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一)上课时把树立主体意识,追求高尚情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石。实践证明,老师一旦有了育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学生热切的期待,就能指导和感染学生胸怀远大目标,不畏艰难,乐学不疲。
(二)上课时要对学生充满“爱”,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要善于凭借自己的师德和人格魅力,运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奋情绪和生机勃勃的精神;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不仅输出知识信息,更要输出感情信息,并达到足够的量度。
(三)上课时保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不能没精打采,态度漠然;不把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而要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实践证明,老师的精神状态是振作的,还是怠惰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和学生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四)上课时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改善课堂人际关系。认真采取措施。造成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
(五)上课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辅导、咨询等措施,矫治和调适学生的不良心理障碍,使学生尽快地从不时产生的各种焦虑、抑郁、恐惧、冲动等极端情绪中解脱出来,逐步学会健全情感生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表现心理调节,不断增强抗衡心理异常的推力。
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各门学科中,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教师的职责再也不仅仅只是“解惑”,更重要在“育人”,那种认为体育课只是带学生玩玩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每一位教师,无论担任什么教学任务,应将“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不可轻视。
一、突出特色,精选范例,提高学生自我行为调控的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及从事体育教学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体育教育理论,熟练掌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把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的原理和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是应精选范例。我们从历年收集、积累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训练实例中筛选出38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范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运用,并随教学进度的发展,加以分析。二是分门别类。把选出来的范例编成教案或辅助教材,有的还发到学生手中,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典型分析。根据教学班级、内容,选择适当的范例,采取让学生预习、课上五分钟讨论、分组训练、组长小结、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四是考试检测。为了促使学生自觉加强身心锻炼及行为调控,把注意力落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上,除了在授课时有意引导,还应争取学校和教研组的支持,把考试作为杠杆,加大了耐力测试、竞技项目的分数比例;把项目成绩、各级运动会成绩和平时锻炼的情况中以权重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以此来强化学生参加日常锻炼和体育比赛的积极性。
二、运用模拟,实景训练,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
近年来,我在学校体育课中曾开展了“模拟比赛”、“模拟教学”等教学实验活动,通过模拟使学生真正提高对日常生活、比赛训练的理解,增强组织纪律性。我实施的模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一)选择的主要形式是体育比赛,换位教学。
(二)根据模拟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生参加模拟活动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归纳出心理行为调控的三个重点;一是活动初期的紧张心理;二是活动过程中的应激心理;三是活动后期的懈怠心理。
(三)调控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形式,教师应采用操作性很强的调控方法和调控措施。如,语言调控、认知调控、注意力转移等。
(四)场景操作。学生参加模拟活动以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情节,在一定的道具、影片以及音响设备的配合下,积极投身于整个活动中,讨论、交流、练习、纠错,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做出对新事件的判断决策。最后,由学生代表(小组长)和老师检验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当、迅速。通过对心理及行为调控摸拟训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能动地转达化为指导约束自身行为上来,在课堂时能认真列队进出操场,能认真聆听老师讲解,能相互帮忙、相互学习,能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体育课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三、乐于奉献,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个性
教学过程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体现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科学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这一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要具体落实,确实是长期而艰难的。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个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一)上课时把树立主体意识,追求高尚情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石。实践证明,老师一旦有了育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学生热切的期待,就能指导和感染学生胸怀远大目标,不畏艰难,乐学不疲。
(二)上课时要对学生充满“爱”,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要善于凭借自己的师德和人格魅力,运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奋情绪和生机勃勃的精神;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不仅输出知识信息,更要输出感情信息,并达到足够的量度。
(三)上课时保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不能没精打采,态度漠然;不把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而要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实践证明,老师的精神状态是振作的,还是怠惰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和学生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四)上课时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改善课堂人际关系。认真采取措施。造成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
(五)上课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辅导、咨询等措施,矫治和调适学生的不良心理障碍,使学生尽快地从不时产生的各种焦虑、抑郁、恐惧、冲动等极端情绪中解脱出来,逐步学会健全情感生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表现心理调节,不断增强抗衡心理异常的推力。
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各门学科中,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教师的职责再也不仅仅只是“解惑”,更重要在“育人”,那种认为体育课只是带学生玩玩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每一位教师,无论担任什么教学任务,应将“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