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运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一面面五星红旗在赛场升起,是奥运精神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最好证明。比如,全红婵作为中国代表团最小的成员,在别的孩子学习时锻炼,在别的孩子逛动物园时锻炼,在别的孩子去游乐场时还在坚持锻炼,最终为祖国夺得金牌;清华学霸杨倩更是学习运动两不误的典型,在奥运会上勇夺双金;梦之队完美配合,包揽双人项目金牌……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培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中,让奥运精神的火种在小学燎原。
关键词:奥运精神;小学德育;教育思路
教师是对小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德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科特有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构建思想体系。奥运精神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培养渗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以学习实践活动和教材为载体感受奥运精神,让奥运精神的火种在小学燎原。
一、角色扮演,培养集体精神
站在小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集体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劳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所提到的各种角色让学生扮演,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集体于个体的重要性。首先,教师需要进行角色提取与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角色进行探讨。这一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其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为下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其次,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角色。如果有不同的学生选择了同一个角色,教师要注意协调二人关系,比如推荐新角色并鼓励学生主动谦让。如果有的学生并不想参加表演活动,教师要根据其性格、爱好为其推荐比较有趣或者语言、动作较少的角色,尽量吸引其参与进来。最后,组织学生表演,并说一说或写一写对角色的理解或者表演感受,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表演参与经验转化为理性思考。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理解个人、集体、表演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丰富学生表演体验,促使其从新的角度来对表演活动进行理解。
二、生本课堂,培养友谊精神
(一)“探险”活动,感受友谊
小学课文具备文学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故事性。结合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规律,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于课文故事,帮助学生借助具象的故事情节,掌握语文知识、感受文学熏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品德的共同发展。文学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个人情感,友谊恰恰是个人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大量歌颂友谊的文章。
例如:教学《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续写课文,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受友谊的美好,帮助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插图和关键词推断大致故事内容后再呈现原文让学生默读。如此,就将课文阅读变成一次“探险”活动,学生不断得到线索又不断面对新的困难,当学生解决掉所有困难时,整篇课文的脉络也就浮现在眼前。其次,与学生讨论课文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纸条所折射出的小松鼠对友人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时会有何举动。最后,引用优秀的续写案例,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如果直接让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故事,对于低年段的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同龄人的写作案例,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友谊所带给人的心灵慰藉。
(二)换位思考,维护友谊
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很有可能对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初入小学的学生,对社会活动参与较少,而且受到家长的呵护,他们受限于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事物,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既简单纯粹又难以处理。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之便,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促使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稳定,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中。
例如:教学《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认识生字词、了解公平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斤斤计较会令人失去更多,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谦让、公平。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熟练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为分角色朗读打好基础。其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在具象语文情境中体会角色心理。教师要将“笑”和两次“嚷”这三个情节单独拿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人物”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目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角色。再次,换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对方的感受,帮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看待分奶酪事件与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与过度追求公平不知谦让给自己和朋友带来的损失。最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以不同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奶酪的分配问题,启发学生遇到事情要懂得思考、与朋友相处要懂得谦让,让奥运的友谊精神在小学生根发芽。
三、课文为基,培养民族精神
(一)以朗读促表达,领悟中华风骨
文学作品是表达感情的工具,也是思想的载体。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教师不应只是关注对课文的讲解、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要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阐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例如:教学《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朗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落后与发展的深思,培养他们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民族精神。首先,教师将课文与现代的影音技術相结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欣赏优美的男旦艺术。这一环节,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梅兰芳表演的片段和蓄须照片,让学生通过大师遗留下的精彩视频,遥想其当年风采、感受蓄须的无奈和爱国深情,引导学生抚今追昔意识到落后二字的沉重。其次,组织朗读比赛,通过反复朗读深化学生情感。笔者将练习环节放在课下。笔者为学生录制朗读练习辅导视频,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效果最好的朗读录制下来分享到班级群,由学生自主选出最受欢迎的朗读者。再次,让学生分享朗读感受和观后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二)以问题激思考,引发学生共情
文学是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与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环境存在直接联系。感染力是一种能夠引发人类相同思想感情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激励感情与启迪智慧的双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与课文的情感沟通,通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元素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以个性化的手段将奥运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把语文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题解,通过课文标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对这个有志者的身份进行推测。其次,学生默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中主人公。此时,教师为学生设置“文中主人公是谁”“他立志的原因”“他又是如何向着自己的志向努力的,你都知道他的哪些故事”等导读问题,帮助学生清晰阅读思路。接着,师生讨论“中华不振”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生活聊一聊中华崛起之路上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小学生人生阅历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入手,以小见大地分析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当学生提出观点时,教师结合新媒体图片或者自身经历,引导学生深化思想,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中华振兴的自信心。最后,教师通过周恩来的故事,启发学生立足于发展现状和需求,尽自己所能为中华崛起尽一份力量。对于个体而言,中华崛起是一个极其伟大的目标,容易点燃小学生的激情,同时这种激情也容易消失,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空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为中华崛起作贡献,比如学习奥运小运动员全红婵,培养自己的优势能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将中华民族对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的理解展示给全世界,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培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以语文教师特有的方式,将奥运精神带进小学校园,促进学生能力与品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峣,郑轶,李硕.全红婵:小荷尖角 豆蔻折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8-06(005).
[2]周子云.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60-161.
[3]成永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21(01):52-53.
关键词:奥运精神;小学德育;教育思路
教师是对小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德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科特有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构建思想体系。奥运精神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培养渗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以学习实践活动和教材为载体感受奥运精神,让奥运精神的火种在小学燎原。
一、角色扮演,培养集体精神
站在小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集体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劳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所提到的各种角色让学生扮演,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集体于个体的重要性。首先,教师需要进行角色提取与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角色进行探讨。这一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其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为下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其次,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角色。如果有不同的学生选择了同一个角色,教师要注意协调二人关系,比如推荐新角色并鼓励学生主动谦让。如果有的学生并不想参加表演活动,教师要根据其性格、爱好为其推荐比较有趣或者语言、动作较少的角色,尽量吸引其参与进来。最后,组织学生表演,并说一说或写一写对角色的理解或者表演感受,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表演参与经验转化为理性思考。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理解个人、集体、表演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丰富学生表演体验,促使其从新的角度来对表演活动进行理解。
二、生本课堂,培养友谊精神
(一)“探险”活动,感受友谊
小学课文具备文学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故事性。结合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规律,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于课文故事,帮助学生借助具象的故事情节,掌握语文知识、感受文学熏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品德的共同发展。文学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个人情感,友谊恰恰是个人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大量歌颂友谊的文章。
例如:教学《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续写课文,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受友谊的美好,帮助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插图和关键词推断大致故事内容后再呈现原文让学生默读。如此,就将课文阅读变成一次“探险”活动,学生不断得到线索又不断面对新的困难,当学生解决掉所有困难时,整篇课文的脉络也就浮现在眼前。其次,与学生讨论课文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纸条所折射出的小松鼠对友人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时会有何举动。最后,引用优秀的续写案例,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如果直接让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故事,对于低年段的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同龄人的写作案例,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友谊所带给人的心灵慰藉。
(二)换位思考,维护友谊
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很有可能对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初入小学的学生,对社会活动参与较少,而且受到家长的呵护,他们受限于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事物,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既简单纯粹又难以处理。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之便,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促使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稳定,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中。
例如:教学《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认识生字词、了解公平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斤斤计较会令人失去更多,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谦让、公平。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熟练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为分角色朗读打好基础。其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在具象语文情境中体会角色心理。教师要将“笑”和两次“嚷”这三个情节单独拿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人物”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目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角色。再次,换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对方的感受,帮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看待分奶酪事件与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与过度追求公平不知谦让给自己和朋友带来的损失。最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以不同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奶酪的分配问题,启发学生遇到事情要懂得思考、与朋友相处要懂得谦让,让奥运的友谊精神在小学生根发芽。
三、课文为基,培养民族精神
(一)以朗读促表达,领悟中华风骨
文学作品是表达感情的工具,也是思想的载体。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教师不应只是关注对课文的讲解、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要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阐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例如:教学《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朗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落后与发展的深思,培养他们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民族精神。首先,教师将课文与现代的影音技術相结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欣赏优美的男旦艺术。这一环节,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梅兰芳表演的片段和蓄须照片,让学生通过大师遗留下的精彩视频,遥想其当年风采、感受蓄须的无奈和爱国深情,引导学生抚今追昔意识到落后二字的沉重。其次,组织朗读比赛,通过反复朗读深化学生情感。笔者将练习环节放在课下。笔者为学生录制朗读练习辅导视频,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效果最好的朗读录制下来分享到班级群,由学生自主选出最受欢迎的朗读者。再次,让学生分享朗读感受和观后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二)以问题激思考,引发学生共情
文学是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与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环境存在直接联系。感染力是一种能夠引发人类相同思想感情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激励感情与启迪智慧的双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与课文的情感沟通,通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元素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以个性化的手段将奥运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把语文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题解,通过课文标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对这个有志者的身份进行推测。其次,学生默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中主人公。此时,教师为学生设置“文中主人公是谁”“他立志的原因”“他又是如何向着自己的志向努力的,你都知道他的哪些故事”等导读问题,帮助学生清晰阅读思路。接着,师生讨论“中华不振”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生活聊一聊中华崛起之路上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小学生人生阅历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入手,以小见大地分析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当学生提出观点时,教师结合新媒体图片或者自身经历,引导学生深化思想,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中华振兴的自信心。最后,教师通过周恩来的故事,启发学生立足于发展现状和需求,尽自己所能为中华崛起尽一份力量。对于个体而言,中华崛起是一个极其伟大的目标,容易点燃小学生的激情,同时这种激情也容易消失,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空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为中华崛起作贡献,比如学习奥运小运动员全红婵,培养自己的优势能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将中华民族对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的理解展示给全世界,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集体精神、友谊精神、民族精神培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以语文教师特有的方式,将奥运精神带进小学校园,促进学生能力与品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峣,郑轶,李硕.全红婵:小荷尖角 豆蔻折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8-06(005).
[2]周子云.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60-161.
[3]成永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21(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