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印度在全球经济中以IT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外包业务著称。尤其是在IT行业,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具有相当的实力。
自2002年起,印度IT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曾经有不少国际业内人士认为,印度IT的迅速进入,目的之一就是要占领相对较弱的中国IT市场。
中关村软件园中印项目合作总监、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狼来了’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超速
尹智表示,国内业界对印度IT市场的关注也是近几年的事情。“2002年中国还主要针对日本发展外包,而印度的对象是欧美,况且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当时他们在中国市场也还没有特别成形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太多地关注他们。”
“实际上,中国的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都要比印度好得多!因此,即使会‘水土不服’,印度IT企业也还是积极地‘进驻’中国。”谈到这一点,尹智兴奋的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
正是中国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和巨大潜力促进了中国IT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IT企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开拓与探索,中国IT市场发展迅猛。尤其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诸如海辉、东软、软通等都是较为成功的例子。如今,在既有的韩日市场上,国内软件外包厂商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开拓欧美巨大的IT服务市场。
近几年,印度的软件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凭借着“开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特点,印度软件公司一直吸引着众多世界知名大公司的投资。但实际上,就像尹智提到那些,印度目前在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都达不到理想要求,虽然很多国家都有对印度的投资意向,但真正直接投资相对中国来说依然较少,印度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及中国的1/10。
“印度软件业的开发时间、开发基础还有软件人才都比我们早有优势。”尹智客观地评价说,“软件外包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总体规模还是小,难以和印度平起平坐。”
尹智同时非常肯定印度的软件外包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说:“软件外包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衡量,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可他为什么能管理得更好更快?就在于他先进的管理体系。”
转嫁压力
谈到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的现状,“软件外包的人数和他的业务是成正比的,看人数就可以看到他的规模。”尹智告诉记者,“软件外包企业规模化很重要,中国软件企业目前来说人数规模上千的才几家,相对印度十几万人的大公司,差距很大。”
那么,面对中印软件外包企业规模上如此大的差异,中国IT怎样生存?
尹智说,差异是存在的,但尽管如此,尹智对与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地乐观,“外包的需求很大市场很大,和印度比我们有距离,但并不是说在争夺一块蛋糕,而是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吃多大蛋糕!”
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但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昭示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已经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从简单的软件技术服务转向价值链高端,预计在2008年形成超过40亿美元的规模,并将形成软件外包产业的‘中国模式’。”国内著名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家王斌日前在出席中国软件外包发展模式研讨会上表示。
目前来讲,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提升和发展的空间、潜力都很大。根据IDC报告《中国IT市场 2006~2010年预测及分析》,IDC预测,中国IT市场2005年~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1.5%;到2010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38.8亿美元(4358.7亿元人民币)。
无论怎样,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实力的进步和提高。尹智强调说,中国目前的心态已经很平和,虽然及不上印度,也不再是“狼来了”的心理,而且中国近年在学习印度管理模式方面是非常虚心的,发展很快,在不断努力缩小自己和国际接轨的差距。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与传播中心的杨吉平也对《中国联合商报》的记者表示,国内市场上目前来讲,在具体项目上还很少发生和印度市场的摩擦,同时他还更为乐观自信地说:“要说压力,中国软件企业近年来的奋勇追赶,有压力的应该是他们吧!”
“我觉得中印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对《中国联合商报》的记者分析说,“但应该是健康的,‘就竞争而竞争’。”赵干城强调,“中印之间的竞争不应该像西方舆论说的‘你死我活’,也不存在确切的输赢,只是快慢问题。”
自2002年起,印度IT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曾经有不少国际业内人士认为,印度IT的迅速进入,目的之一就是要占领相对较弱的中国IT市场。
中关村软件园中印项目合作总监、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狼来了’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超速
尹智表示,国内业界对印度IT市场的关注也是近几年的事情。“2002年中国还主要针对日本发展外包,而印度的对象是欧美,况且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当时他们在中国市场也还没有特别成形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太多地关注他们。”
“实际上,中国的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都要比印度好得多!因此,即使会‘水土不服’,印度IT企业也还是积极地‘进驻’中国。”谈到这一点,尹智兴奋的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
正是中国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和巨大潜力促进了中国IT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IT企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开拓与探索,中国IT市场发展迅猛。尤其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诸如海辉、东软、软通等都是较为成功的例子。如今,在既有的韩日市场上,国内软件外包厂商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开拓欧美巨大的IT服务市场。
近几年,印度的软件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凭借着“开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特点,印度软件公司一直吸引着众多世界知名大公司的投资。但实际上,就像尹智提到那些,印度目前在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都达不到理想要求,虽然很多国家都有对印度的投资意向,但真正直接投资相对中国来说依然较少,印度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及中国的1/10。
“印度软件业的开发时间、开发基础还有软件人才都比我们早有优势。”尹智客观地评价说,“软件外包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总体规模还是小,难以和印度平起平坐。”
尹智同时非常肯定印度的软件外包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说:“软件外包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衡量,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可他为什么能管理得更好更快?就在于他先进的管理体系。”
转嫁压力
谈到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的现状,“软件外包的人数和他的业务是成正比的,看人数就可以看到他的规模。”尹智告诉记者,“软件外包企业规模化很重要,中国软件企业目前来说人数规模上千的才几家,相对印度十几万人的大公司,差距很大。”
那么,面对中印软件外包企业规模上如此大的差异,中国IT怎样生存?
尹智说,差异是存在的,但尽管如此,尹智对与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地乐观,“外包的需求很大市场很大,和印度比我们有距离,但并不是说在争夺一块蛋糕,而是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吃多大蛋糕!”
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但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昭示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已经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从简单的软件技术服务转向价值链高端,预计在2008年形成超过40亿美元的规模,并将形成软件外包产业的‘中国模式’。”国内著名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家王斌日前在出席中国软件外包发展模式研讨会上表示。
目前来讲,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提升和发展的空间、潜力都很大。根据IDC报告《中国IT市场 2006~2010年预测及分析》,IDC预测,中国IT市场2005年~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1.5%;到2010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38.8亿美元(4358.7亿元人民币)。
无论怎样,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实力的进步和提高。尹智强调说,中国目前的心态已经很平和,虽然及不上印度,也不再是“狼来了”的心理,而且中国近年在学习印度管理模式方面是非常虚心的,发展很快,在不断努力缩小自己和国际接轨的差距。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与传播中心的杨吉平也对《中国联合商报》的记者表示,国内市场上目前来讲,在具体项目上还很少发生和印度市场的摩擦,同时他还更为乐观自信地说:“要说压力,中国软件企业近年来的奋勇追赶,有压力的应该是他们吧!”
“我觉得中印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对《中国联合商报》的记者分析说,“但应该是健康的,‘就竞争而竞争’。”赵干城强调,“中印之间的竞争不应该像西方舆论说的‘你死我活’,也不存在确切的输赢,只是快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