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城县是安徽小麦主产县,近年来小麦生产水平发展较快,2010—2011年是实施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六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县农委精心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统一招标供应高质量的种子,改善了生产用种的品种结构,克服了多、乱、杂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优质化程度,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品种使用特点
1.品种布局合理
我县小麦包括早、晚茬两个类型。早茬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杂豆等作物为主,一般在9月下旬腾茬,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晚茬作物为山芋、棉花、水稻等,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农民为了抢种早麦,多年习惯将晚茬作物提前在10月下旬收获,10月底-11月初晚茬麦播种结束。根据我县早中茬面积大的生产实际,确定我县小麦以弱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为主,小面积的晚茬品种,选用播种弹性大的烟农19,通过小麦粮补项目统一招标、统一供种。进一步压缩了春性品种比例,利用10月上旬底墒好的特点,抢时种上早茬麦,为实现一播全苗、壮苗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了越冬期间冻害和春季冷害的风险,保证了小麦生产安全。
2.主导品种明确
今年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供种186万亩。按照专家推荐,品种合法,市场认可,农民接受的原则,仍以烟农19为主导,良补项目区的烟农19统一供种面积132万亩,加上农户自留和自购种,全县烟农19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1%。
3.优质品种面积大
全县180万亩小麦,其中烟农19面积132万亩,皖麦52面积2万亩,连麦2号面积3万亩,邯6172面积3万亩,泛麦5号面积2万亩,皖麦50面积1.5万亩,烟农5158面积20万亩,皖麦56面积10亩,良星66面积1万亩,济麦22面积9万亩,其他品种面积2.5万亩。优质中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8.2%,基本做到以村为单位规模生产,连片种植。
二、主要优质品种表现
1.烟农19
属弱冬性偏晚熟品种,苗期抗寒性好,分蘖力强,主茎14片叶,株高85cm,株型紧凑,亩成穗数多,每穗32~35粒,千粒重40g左右,籽粒品质属中强筋。生产上表现产量高,要获得大面积亩产500~550kg并不困难;播期弹性大,10月上旬可抢墒播种,即使11月上旬播种,亩产仍能达到500kg;综合抗性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性强,落黄正常。栽培上注意调整产量结构,降低基本苗和前期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加拔节中后期氮肥追施比例,利于提高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2.皖麦52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健壮,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主茎13片叶,株型半紧凑,株高80~82cm,亩成穗数40~45万,每穗38~40粒,千粒重40~42g,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籽粒品质属优质中筋,落黄正常,熟期中等,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好,可在淮北地区早中茬扩大种植。
3.烟农5158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株高86cm左右,与对照品种相当;亩穗数为38万左右,穗粒数41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感条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7年条锈病近免疫,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秆锈病。基本符合强筋小麦标准。
4.连麦2号
属半冬性,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株高75~80cm,抗倒伏,落黄稍差,品质属强筋,株型紧凑,属多穗型品种。一般45万穗,每穗30~35粒左右,千粒重40~42g,亩产500kg以上,今年小麦超高产品种比较试验田亩产604.2kg,与烟农19持平(烟农19亩产604kg),可扩大种植面积。生产上注意做到氮肥后移和后期叶面喷肥,防止干热风危害。
5.邯6172
属半冬性,幼苗匍匐,抗寒性好,株高85cm左右,抗倒性中等,穗长方形,籽粒半角质,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熟相好,亩产500~550kg,可与烟农19搭配种植。
三、品种对比试验和品种展示田主要品种表现
1.淮0566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茎秆粗壮,较抗倒伏,纹枯病、赤霉病轻。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旗叶宽长,植株有蜡质,穗大均匀,亩穗数38.8万,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2g,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2.郑育9987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淡绿色,株型紧凑,株高79cm,亩穗数41.5万,穗粒数29.8粒,千粒重46.5g;抗倒能力强,抗寒性一般,纹枯病、赤霉病中等发生。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3.烟农5118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株型紧凑,株高89.5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45.4万,穗粒数32.3粒,千粒重42.4克,苗期抗寒性好,抗倒能力差,建议继续试验。
4.淮麦22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分蘖力强,成穗中等,株高85cm,穗层不整齐;产量三要素协调,平均亩穗数43.1万,穗粒数32.3粒,千粒重38.8克;抗寒性强,较抗倒伏和纹枯病,中感赤霉病。建议继续试验。
5.济麦22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抗寒性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株高79cm,抗倒能力较好,平均亩穗数42.6万,穗粒数32.5粒,千粒重41克,纹枯病,赤霉病偏重,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漯麦9号、淮麦25、皖科06290、周22表现抗逆性差,产量位居倒数1~4位,建议停试。
四、栽培技术要点
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10月下旬,播量15~17.5kg,亩基本苗25万以上,依靠主茎成穗为主,缩小行距,争取较多的亩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关系;要进一步提高施肥水平,在施好磷钾肥的基础上,亩纯氮用量可提高到25kg;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锈病、蚜虫,喷施叶面肥,提高千粒重。
五、存在问题与秋种用种建议
1.缺少过硬的超高产品种
目前我县生产上主导品种为烟农19,该品种稳产高产、适应性强、品种优,深受农民的欢迎,为小麦生产作出很大贡献。但该品种抗倒伏性较差,作为高产栽培技术条件要求高、实现超高产难度大。根据我县小麦生产水平和早中茬面积大的特点,需引进一批弱冬性或半冬性类型的强筋、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专用品种应用于生产。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近几年,通过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产品麦优质率有很大提高,种植呈规模化发展,但加工业发展速度滞后,没有较强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产品不能优质优价,收购的小麦流向外地较多,影响农民收入和地方经济发展。
2011年秋种主导品种仍选用烟农19。该品种虽然秆子高些,抗倒伏差,但适应性强,在大面积500kg生产水平上可以放心使用,农民已基本掌握了品种特性和配套技术,并出现了一批亩产600kg以上田块。搭配品种:皖麦52、皖麦56、烟农5158、邯6172、连麦2号。
一、品种使用特点
1.品种布局合理
我县小麦包括早、晚茬两个类型。早茬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杂豆等作物为主,一般在9月下旬腾茬,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晚茬作物为山芋、棉花、水稻等,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农民为了抢种早麦,多年习惯将晚茬作物提前在10月下旬收获,10月底-11月初晚茬麦播种结束。根据我县早中茬面积大的生产实际,确定我县小麦以弱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为主,小面积的晚茬品种,选用播种弹性大的烟农19,通过小麦粮补项目统一招标、统一供种。进一步压缩了春性品种比例,利用10月上旬底墒好的特点,抢时种上早茬麦,为实现一播全苗、壮苗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了越冬期间冻害和春季冷害的风险,保证了小麦生产安全。
2.主导品种明确
今年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供种186万亩。按照专家推荐,品种合法,市场认可,农民接受的原则,仍以烟农19为主导,良补项目区的烟农19统一供种面积132万亩,加上农户自留和自购种,全县烟农19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1%。
3.优质品种面积大
全县180万亩小麦,其中烟农19面积132万亩,皖麦52面积2万亩,连麦2号面积3万亩,邯6172面积3万亩,泛麦5号面积2万亩,皖麦50面积1.5万亩,烟农5158面积20万亩,皖麦56面积10亩,良星66面积1万亩,济麦22面积9万亩,其他品种面积2.5万亩。优质中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8.2%,基本做到以村为单位规模生产,连片种植。
二、主要优质品种表现
1.烟农19
属弱冬性偏晚熟品种,苗期抗寒性好,分蘖力强,主茎14片叶,株高85cm,株型紧凑,亩成穗数多,每穗32~35粒,千粒重40g左右,籽粒品质属中强筋。生产上表现产量高,要获得大面积亩产500~550kg并不困难;播期弹性大,10月上旬可抢墒播种,即使11月上旬播种,亩产仍能达到500kg;综合抗性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性强,落黄正常。栽培上注意调整产量结构,降低基本苗和前期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加拔节中后期氮肥追施比例,利于提高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2.皖麦52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健壮,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主茎13片叶,株型半紧凑,株高80~82cm,亩成穗数40~45万,每穗38~40粒,千粒重40~42g,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籽粒品质属优质中筋,落黄正常,熟期中等,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好,可在淮北地区早中茬扩大种植。
3.烟农5158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株高86cm左右,与对照品种相当;亩穗数为38万左右,穗粒数41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感条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7年条锈病近免疫,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秆锈病。基本符合强筋小麦标准。
4.连麦2号
属半冬性,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株高75~80cm,抗倒伏,落黄稍差,品质属强筋,株型紧凑,属多穗型品种。一般45万穗,每穗30~35粒左右,千粒重40~42g,亩产500kg以上,今年小麦超高产品种比较试验田亩产604.2kg,与烟农19持平(烟农19亩产604kg),可扩大种植面积。生产上注意做到氮肥后移和后期叶面喷肥,防止干热风危害。
5.邯6172
属半冬性,幼苗匍匐,抗寒性好,株高85cm左右,抗倒性中等,穗长方形,籽粒半角质,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熟相好,亩产500~550kg,可与烟农19搭配种植。
三、品种对比试验和品种展示田主要品种表现
1.淮0566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茎秆粗壮,较抗倒伏,纹枯病、赤霉病轻。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旗叶宽长,植株有蜡质,穗大均匀,亩穗数38.8万,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2g,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2.郑育9987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淡绿色,株型紧凑,株高79cm,亩穗数41.5万,穗粒数29.8粒,千粒重46.5g;抗倒能力强,抗寒性一般,纹枯病、赤霉病中等发生。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3.烟农5118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株型紧凑,株高89.5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45.4万,穗粒数32.3粒,千粒重42.4克,苗期抗寒性好,抗倒能力差,建议继续试验。
4.淮麦22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分蘖力强,成穗中等,株高85cm,穗层不整齐;产量三要素协调,平均亩穗数43.1万,穗粒数32.3粒,千粒重38.8克;抗寒性强,较抗倒伏和纹枯病,中感赤霉病。建议继续试验。
5.济麦22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抗寒性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株高79cm,抗倒能力较好,平均亩穗数42.6万,穗粒数32.5粒,千粒重41克,纹枯病,赤霉病偏重,建议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
漯麦9号、淮麦25、皖科06290、周22表现抗逆性差,产量位居倒数1~4位,建议停试。
四、栽培技术要点
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10月下旬,播量15~17.5kg,亩基本苗25万以上,依靠主茎成穗为主,缩小行距,争取较多的亩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关系;要进一步提高施肥水平,在施好磷钾肥的基础上,亩纯氮用量可提高到25kg;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锈病、蚜虫,喷施叶面肥,提高千粒重。
五、存在问题与秋种用种建议
1.缺少过硬的超高产品种
目前我县生产上主导品种为烟农19,该品种稳产高产、适应性强、品种优,深受农民的欢迎,为小麦生产作出很大贡献。但该品种抗倒伏性较差,作为高产栽培技术条件要求高、实现超高产难度大。根据我县小麦生产水平和早中茬面积大的特点,需引进一批弱冬性或半冬性类型的强筋、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专用品种应用于生产。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近几年,通过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产品麦优质率有很大提高,种植呈规模化发展,但加工业发展速度滞后,没有较强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产品不能优质优价,收购的小麦流向外地较多,影响农民收入和地方经济发展。
2011年秋种主导品种仍选用烟农19。该品种虽然秆子高些,抗倒伏差,但适应性强,在大面积500kg生产水平上可以放心使用,农民已基本掌握了品种特性和配套技术,并出现了一批亩产600kg以上田块。搭配品种:皖麦52、皖麦56、烟农5158、邯6172、连麦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