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智力结构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情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和爱好是引起并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从生理学方面看,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在生理上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较充分的营养,能充分调动起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使之进入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养成思维的主动性。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因为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原动力。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小立志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他们都是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由于学习目的明确,这些人都学有所成。另外,通过如《詹天佑》《火烧圆明园》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国家贫穷落后就受欺凌,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之感,从对语文学习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其次,通过培养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求知识的时期,他们对大千世界始终是感到稀奇新鲜的,好奇心是他们固有的本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内容,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未来房屋》等课文时,通过分析讲解,创设情境,学生对海底的情况以及未来住宅都深感新鲜、好奇,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去对海底世界及未来其他建筑方面的情况进行想象、探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通过培养学生的浓厚情感,激发其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情感的:一是培养密切的师生情感。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某教师,那么他们也会喜欢某教师的课。二是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如《可爱的草塘》《金色的鱼钩》等课文都含有丰富的感情,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与文中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始终以饱满积极的热情去学习、去思维。
二、发挥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合理性
想象,是人脑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的意象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合理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通过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
如在教《琥珀》一课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一一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从“实”(琥珀里面裹着的两个小虫)想象到“虚”(蜘蛛想把苍蝇当做美餐而扑向苍蝇),由“此”(琥珀)想象到“彼”(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松树林,松脂不断往下滴),想象出这块特别的琥珀的形成条件及前后的因果关系。另外,我还注意通过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续写《穷人》的故事。我还通过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接受外界情感的刺激,丰富其情感体验,以境生情,以情促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合理化。通过这些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三、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往往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则须疑”是学者历来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中开始的。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中求异,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
一是根据课文特点,在阅读中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孙膑只调整一下马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这一方面为什么孙膑想到而田忌没有想到?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们懂得:田忌的思路是固定的,他的思维没有“求异”,而孙膑则能大胆“求异”,从多种假设和构思中找出了取胜的最佳方法。又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文中写伽利略通过质疑、思考和实验,证明了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句话是错误的。通过这些课的教学,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大胆质疑,大胆求异的优良思维品质。
二是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如在句子教学中,我通过变换句式、句型表达同样意思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标新立异。如《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一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去选择老师的一些事来写。于是,我鼓励他们设疑:难道这一文题没有其他方面的材料吗?经我鼓励后,有的学生就选择了老师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乱批评学生的事作为材料,还有的学生从“要求老师戒烟”这方面去写……我认为,这便是质疑求异思维的成效。通过质疑求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养成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便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逻辑性、合理性及创新性等优良的思维品质。
一、激发情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和爱好是引起并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从生理学方面看,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在生理上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较充分的营养,能充分调动起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使之进入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养成思维的主动性。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因为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原动力。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小立志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他们都是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由于学习目的明确,这些人都学有所成。另外,通过如《詹天佑》《火烧圆明园》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国家贫穷落后就受欺凌,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之感,从对语文学习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其次,通过培养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求知识的时期,他们对大千世界始终是感到稀奇新鲜的,好奇心是他们固有的本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内容,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未来房屋》等课文时,通过分析讲解,创设情境,学生对海底的情况以及未来住宅都深感新鲜、好奇,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去对海底世界及未来其他建筑方面的情况进行想象、探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通过培养学生的浓厚情感,激发其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情感的:一是培养密切的师生情感。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某教师,那么他们也会喜欢某教师的课。二是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如《可爱的草塘》《金色的鱼钩》等课文都含有丰富的感情,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与文中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始终以饱满积极的热情去学习、去思维。
二、发挥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合理性
想象,是人脑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的意象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合理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通过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
如在教《琥珀》一课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一一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从“实”(琥珀里面裹着的两个小虫)想象到“虚”(蜘蛛想把苍蝇当做美餐而扑向苍蝇),由“此”(琥珀)想象到“彼”(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松树林,松脂不断往下滴),想象出这块特别的琥珀的形成条件及前后的因果关系。另外,我还注意通过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续写《穷人》的故事。我还通过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接受外界情感的刺激,丰富其情感体验,以境生情,以情促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合理化。通过这些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三、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往往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则须疑”是学者历来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中开始的。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中求异,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
一是根据课文特点,在阅读中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孙膑只调整一下马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这一方面为什么孙膑想到而田忌没有想到?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们懂得:田忌的思路是固定的,他的思维没有“求异”,而孙膑则能大胆“求异”,从多种假设和构思中找出了取胜的最佳方法。又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文中写伽利略通过质疑、思考和实验,证明了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句话是错误的。通过这些课的教学,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大胆质疑,大胆求异的优良思维品质。
二是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如在句子教学中,我通过变换句式、句型表达同样意思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标新立异。如《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一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去选择老师的一些事来写。于是,我鼓励他们设疑:难道这一文题没有其他方面的材料吗?经我鼓励后,有的学生就选择了老师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乱批评学生的事作为材料,还有的学生从“要求老师戒烟”这方面去写……我认为,这便是质疑求异思维的成效。通过质疑求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养成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便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逻辑性、合理性及创新性等优良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