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到了张家口才知道原产于南美洲,学名叫马铃薯,在我们华北平原叫土豆,在老姨住的陕西叫洋芋的东西,在这里叫山药蛋。而山药蛋又是和那穿着油光光的羊皮筒子,腰里系一条黑的或蓝的宽布带,戴着狗皮帽子,脚蹬毡靴的塞上汉子联系在一起。他们总是甩着响亮的皮鞭,赶着装满土豆的马车,在大街小巷里穿行。一遇到买主,他们就“吁”的一声勒马停车,一边给买主称,一边高声叫卖:山药——山药呵,谁要山药,好便宜的大山药。他们那浓重的地方口音把“山”喊成了“三”,听起来特滑稽。儿时的我在没吃山药蛋之前,就先认识了卖山药蛋的人。
张家口的山药蛋个大,米褐色,粗粗拉拉的皮,白白沙沙的瓤。别看这山药蛋样子不起眼,可吃起来又甜又香,不像有的土豆吃起来水水的、没滋没味。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把煮熟的山药蛋掰开来,放到太阳底下照,那晶莹透亮的沙粒像珍珠一样,错落有致地堆积在一起,我们常常看呆了,久久都不忍往嘴里放。
张家口人吃山药蛋的花样就和当地的大青石一样多。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拾一篮子山药蛋,洗净放到蒸笼上蒸。吃时,把蒸笼往桌子上一放,每人面前放一小碟子咸菜,吃完山药蛋,喝碗莜面糊糊就是一顿饭了。20世纪50年代,我们对这种日常的吃法还很自豪。因为当时放苏联影片“夏伯阳”,苏联红军就吃的是山药蛋。只见夏伯阳在饭桌上对军官们说,这是白军,摆上几个山药蛋;这是红军,又摆上几个山药蛋,这样包抄过去,把山药蛋就移到白军周围,把白军统统吃掉。于是山药蛋统统被消灭。能跟苏联红军吃一样的东西,能不自豪吗?
山药蛋当饭吃香甜,当菜吃可炒、可熬。清炒、醋溜是最普通的吃法,粉蒸肉中加一块土豆块味道也不错。西餐中的土豆泥、炸薯条都是它唱主角。好长一段时间,烙山药饼是我们家改善生活的一个大手笔。把山药蒸了,剥了皮,然后把剥了皮的山药用手捏碎,掺上面粉、葱花反复地揉,成型后一张一张地在平底锅上烙。烙熟的山药饼有浅浅的灰色,几乎半透明,拿在手里颤颤巍巍,放里嘴里筋筋软软的好吃极了。直到现在,家乡捎来山药蛋,我还利用双休日做些山药饼,给家人解馋,分给邻居朋友们尝鲜。当然现在的土豆饼很时髦,我也自己动手,用土豆泥掺上糯米粉,外面滚上一层面包屑,或煎或炸都行,但我用的原料仍是张家口的山药蛋,就像是北京的涮羊肉,一定要打上张家口的招牌才正宗一样。
在赫鲁晓夫时代,土豆烧牛肉成了共产主义的代名词。那时我大惑不解,1元钱能买3~3.5 kg山药蛋,牛肉也远远比猪肉便宜得多,怎么说,土豆烧牛肉在张家口也算是穷人逢年过节的主打菜。猪肉排骨烧土豆要好吃多了,那是有钱人家才能吃的菜。
什么东西再好吃,一天三顿不落也有吃腻的时候。在困难时期,定量一半以上都供应山药蛋。早晨是山药蛋莜面糊糊,中午是蒸山药蛋或是山药莜面丸子,菜是熬山药,晚上又是山药蛋莜面糊糊,直吃的我一闭眼满脑子都是山药蛋。我发誓等我有了出头之日,一定和山药蛋拜拜,但我和山药蛋注定要永远相随。
那也是在3年困难时期,我父亲单位组织人到坝上挖甜菜。是因为坝上早到的一场大雪,把甜菜都冻到了地里。坝上人少地多,就把地里的甜菜舍弃了,这对饥饿的坝上人来说,真是天上掉馅饼。正上高中的我被母亲逼着去了。坝上冷极了,朔风无遮无拦地刮着,我们被告知不能用湿手摸把手,把手能把人的皮揭掉;从外面进屋不能动耳朵、摸鼻子,那样会失掉耳朵和鼻子。当地人大都穿白茬子皮袄,棉裤放在那里都能站住。我们穿得再多,到了野外也像穿了一层纸一样。我扬起镐头,落下去只是一个小白坑。二十几下才能刨出一个冻甜菜。由于天冷肚里无食,活又累,我竟发起烧来。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黑黑的土屋里,身下是暖暖的炕,身上盖的是膻腥味十足的羊皮袄,眼前晃动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娘的笑脸。她一见我醒来,立刻从烧马粪的火盆上掏出一个黑黑的圆东西,她拍拍上面的灰,又用衣襟擦了擦,然后掰开,用嘴吹着递给我,只见一团白气袅袅上升,一股山药蛋香气立刻钻进了我的鼻孔,继而下行俘虏了我的胃,我迫不及待地从大娘手中把发烫的山药蛋夺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塞到嘴里去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都有烧熟的山药蛋吃,有加了山药的莜面糊糊喝,尽管满屋子的马粪味,大娘的手从来没洗过,但温饱问题解决了,我觉得那就是天堂。直到现在我还能品出当日烧山药蛋的香甜来。
现在看来,张家口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最适宜山药蛋生长,特有的地理条件加上近半年的生长期造就了山药蛋的品格。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植物也是一样。山药蛋和塞外的汉子一样,粗犷、坚韧、随和、奉献,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营养价值很高,是北方老百姓的当家菜,它亦菜亦饭,可和任何蔬菜为伍,还可制作淀粉、粉条和酒精。
但山药蛋还是有一些脾气的。太阳晒过的山药蛋皮变为绿色,吃了会麻嘴。本来嘛,土豆、土豆就是在土里生土里长的,你非让它见见太阳,它能有好气吗?发芽的山药蛋吃了会中毒,你不想一想,人家正在孕育子女,你非要拿人家入口不行,它能不急吗?还有吃时一定要做熟,不然它也会给你点颜色看。记得有个乞丐每每乞讨时都唱:老大娘给点米给点面,千万别给山药蛋,山药蛋熬不烂煮不烂,吃到肚里找麻烦。乞丐缺柴,还想改善一下生活的心态一下子都唱出来了。那凄婉的歌声多年来一直响在我的耳边。
山药蛋啊,忘记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家口的山药蛋个大,米褐色,粗粗拉拉的皮,白白沙沙的瓤。别看这山药蛋样子不起眼,可吃起来又甜又香,不像有的土豆吃起来水水的、没滋没味。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把煮熟的山药蛋掰开来,放到太阳底下照,那晶莹透亮的沙粒像珍珠一样,错落有致地堆积在一起,我们常常看呆了,久久都不忍往嘴里放。
张家口人吃山药蛋的花样就和当地的大青石一样多。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拾一篮子山药蛋,洗净放到蒸笼上蒸。吃时,把蒸笼往桌子上一放,每人面前放一小碟子咸菜,吃完山药蛋,喝碗莜面糊糊就是一顿饭了。20世纪50年代,我们对这种日常的吃法还很自豪。因为当时放苏联影片“夏伯阳”,苏联红军就吃的是山药蛋。只见夏伯阳在饭桌上对军官们说,这是白军,摆上几个山药蛋;这是红军,又摆上几个山药蛋,这样包抄过去,把山药蛋就移到白军周围,把白军统统吃掉。于是山药蛋统统被消灭。能跟苏联红军吃一样的东西,能不自豪吗?
山药蛋当饭吃香甜,当菜吃可炒、可熬。清炒、醋溜是最普通的吃法,粉蒸肉中加一块土豆块味道也不错。西餐中的土豆泥、炸薯条都是它唱主角。好长一段时间,烙山药饼是我们家改善生活的一个大手笔。把山药蒸了,剥了皮,然后把剥了皮的山药用手捏碎,掺上面粉、葱花反复地揉,成型后一张一张地在平底锅上烙。烙熟的山药饼有浅浅的灰色,几乎半透明,拿在手里颤颤巍巍,放里嘴里筋筋软软的好吃极了。直到现在,家乡捎来山药蛋,我还利用双休日做些山药饼,给家人解馋,分给邻居朋友们尝鲜。当然现在的土豆饼很时髦,我也自己动手,用土豆泥掺上糯米粉,外面滚上一层面包屑,或煎或炸都行,但我用的原料仍是张家口的山药蛋,就像是北京的涮羊肉,一定要打上张家口的招牌才正宗一样。
在赫鲁晓夫时代,土豆烧牛肉成了共产主义的代名词。那时我大惑不解,1元钱能买3~3.5 kg山药蛋,牛肉也远远比猪肉便宜得多,怎么说,土豆烧牛肉在张家口也算是穷人逢年过节的主打菜。猪肉排骨烧土豆要好吃多了,那是有钱人家才能吃的菜。
什么东西再好吃,一天三顿不落也有吃腻的时候。在困难时期,定量一半以上都供应山药蛋。早晨是山药蛋莜面糊糊,中午是蒸山药蛋或是山药莜面丸子,菜是熬山药,晚上又是山药蛋莜面糊糊,直吃的我一闭眼满脑子都是山药蛋。我发誓等我有了出头之日,一定和山药蛋拜拜,但我和山药蛋注定要永远相随。
那也是在3年困难时期,我父亲单位组织人到坝上挖甜菜。是因为坝上早到的一场大雪,把甜菜都冻到了地里。坝上人少地多,就把地里的甜菜舍弃了,这对饥饿的坝上人来说,真是天上掉馅饼。正上高中的我被母亲逼着去了。坝上冷极了,朔风无遮无拦地刮着,我们被告知不能用湿手摸把手,把手能把人的皮揭掉;从外面进屋不能动耳朵、摸鼻子,那样会失掉耳朵和鼻子。当地人大都穿白茬子皮袄,棉裤放在那里都能站住。我们穿得再多,到了野外也像穿了一层纸一样。我扬起镐头,落下去只是一个小白坑。二十几下才能刨出一个冻甜菜。由于天冷肚里无食,活又累,我竟发起烧来。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黑黑的土屋里,身下是暖暖的炕,身上盖的是膻腥味十足的羊皮袄,眼前晃动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娘的笑脸。她一见我醒来,立刻从烧马粪的火盆上掏出一个黑黑的圆东西,她拍拍上面的灰,又用衣襟擦了擦,然后掰开,用嘴吹着递给我,只见一团白气袅袅上升,一股山药蛋香气立刻钻进了我的鼻孔,继而下行俘虏了我的胃,我迫不及待地从大娘手中把发烫的山药蛋夺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塞到嘴里去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都有烧熟的山药蛋吃,有加了山药的莜面糊糊喝,尽管满屋子的马粪味,大娘的手从来没洗过,但温饱问题解决了,我觉得那就是天堂。直到现在我还能品出当日烧山药蛋的香甜来。
现在看来,张家口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最适宜山药蛋生长,特有的地理条件加上近半年的生长期造就了山药蛋的品格。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植物也是一样。山药蛋和塞外的汉子一样,粗犷、坚韧、随和、奉献,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营养价值很高,是北方老百姓的当家菜,它亦菜亦饭,可和任何蔬菜为伍,还可制作淀粉、粉条和酒精。
但山药蛋还是有一些脾气的。太阳晒过的山药蛋皮变为绿色,吃了会麻嘴。本来嘛,土豆、土豆就是在土里生土里长的,你非让它见见太阳,它能有好气吗?发芽的山药蛋吃了会中毒,你不想一想,人家正在孕育子女,你非要拿人家入口不行,它能不急吗?还有吃时一定要做熟,不然它也会给你点颜色看。记得有个乞丐每每乞讨时都唱:老大娘给点米给点面,千万别给山药蛋,山药蛋熬不烂煮不烂,吃到肚里找麻烦。乞丐缺柴,还想改善一下生活的心态一下子都唱出来了。那凄婉的歌声多年来一直响在我的耳边。
山药蛋啊,忘记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