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春天,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日本大型工艺美术展览。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以后,深深地喜爱上了特色浓郁、世界闻名的日本木俑。当时我在想:早在汉代,我国即有祭祀的木俑,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也有多种陪葬的武士俑、侍从俑、伎乐俑等,为什么现在的木俑就不能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呢?
在半年多的日子里,我浏览、收集了很多日本、欧洲和中国车木玩具的图片资料,决心制作中国艺术木俑,填补中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块儿空白。
这以后,用柴木生产的民间棒棒人,仗头(山西孝义人发明的,以木杖来操纵的木偶)、提线木偶、日本木俑等造型特点、制作工艺、绘制技术被我基本弄清楚以后,我就陆续绘出了几种中国木俑的图纸,到京郊山区去挑选原材料了。
最初,我的工作室简陋得也只能叫它小作坊。作坊里有一些不成材的小杂木,我经过旋床车制、抛光,把它们变成了光滑可人的木俑半成品。经过这样的尝试,也逐渐掌握了手把刀的车制技术。我又尝试地将真草隶篆书法和梅兰竹菊绘画融入艺术木俑的造型里,精心制成几件样品。它们因为有了容貌,也好像有了生命一般,也许我不在作坊里的时候,他们会活蹦乱跳起来。
我做了一些木俑后,满怀希望地将它们展示给西城区一位搞工艺品设计的朋友,请他提意见,并且表示他们厂如愿试生产,可以同心协力一起开发此项产品。过了几天,朋友直截了当地转达了厂里的意思:“木俑设计与传统设计不符,生产了也不会有人要。”
当时,我听了这话仿佛被迎面打了一棒,心里闷闷地不服气。我又翻出中外木制艺术品图册资料反复对此,确信自己的创意确有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之处,于是下定决心,攻下市场这一关。再次推敲了设计图纸后,我向昌平山区的一个小厂子下了订单。半月之后,农民的几百件优质毛胚,用麻袋运到了我家当时只有一间的小屋里。我准备好绘制工具和辅料,制订了几种装饰俑和书画俑的生产工艺方案,并选择了两位细心的助手,前前后后忙活儿了一个多月,终于完成了木俑的制作。
当我把融合了传统艺术韵味与现代审美情趣的第一批木俑送到商店代销时,问题又接踵而来。多家采购员并不认可,一是原来没卖过这种商品,不愿冒这个险;二是看不出木俑有什么特色。我耐心地讲述我的设计创意并许诺:“一个月卖不动,我就拉走!”当我将这些宝贝送至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的木制工艺品专柜时,一团和气的张大姐听了我动人的介绍,答应进货试销。
一周之后,一批喜眉笑眼身穿小红兜兜的“福娃”和亭亭玉立的“少女”,带着我的殷切期望陈列在宽阔的货架上时,我的心已乐开了花。紧接着,一家星级饭店和琉璃厂文房四宝堂也向我预订了一批锦盒装的书法、绘画木俑。而不到两个月,就传来了好消息:艺术木俑大受欢迎!琉璃厂和饭店的外宾,多位客人都十分喜欢我的作品,有的客人甚至一次买了好几件。从此,我开始用自行车驮着成箱的艺术木俑,去饭店、宾馆、百货商场的工艺品专柜送货,真可谓商机无限,一路绿灯!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下海经商的人很多,但因为我喜欢安稳,也只把木俑的生意当成一个副业。说到艺术木俑的利润,还真不少。木俑半成品每件不到1元,我加工后,出厂价4元以上,由于工艺简洁,我每天能完成50件以上,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在当时等于我工资的十几倍了!我的几个助手每月也能挣好几百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台湾某电视台的邀请,先后拍成了艺术木俑的专题节目,并在春节播放。随着电视和报刊的宣传,我先后收到全国1000余封求教的来信。写信的单位有文化馆、工艺美术厂、贫困山区村委会,个人则是身份各异,经历有别。看着满抽屉的来信,我的心也好似这个抽屉,满满的全是快乐。后来回谁的信竟一时成了我的难题,在这其中,我更多地挑选了几家老少边穷地区有些文化基础的人回信,并赠送了一些图纸和样品。
还记得当初,因为全国各地的来信和成堆的木俑坯件占了家里的不小空间,爱人变得牢骚起来。京郊山区和外地的农民、木俑爱好者的不断登门造访,也让爱人叫苦不迭。后来,我对此事的倾情投入逐渐得到了她的默许,而且我主动向岳母、内弟传授第一道工艺技术,争取了他们加盟。几年当中,他们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而且得到了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也逐渐缓解了爱人对此事的抵触情绪。
在十余年里,我也在商店中陆续看到艺术木俑的仿制品,但绘制粗糙,书法也毫无功力,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1990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销售与回款都不如以前了。我也觉得只靠个人从挑选原料、加工到送货结账等,头绪太多、太累,于是开始转向我一直喜爱的写作、编书、设计、书法创制的本行。保持十余年畅销业绩的中国艺术木俑,不仅作为商品大获成功,而且由于其造型的独特,品位的高雅,陆续入选中国美术馆《传统与现代展》、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至今为止,共有30多个品种的艺术木俑的文字和图片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刊物发表。
2006年10月,我的艺术木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才艺生活家”活动中获奖。我还到播音间制作了谈话节目。2007年春节,我去香港参加为期十天的艺术表演、展销活动,艺术木俑大受欢迎。2008年,我将奥运理念的简洁文字,以书法的形式写在艺术木俑上,成了同仁和亲友争相索要的礼品,在798厂艺术区的商店,也受到了欢迎。
我与艺术木俑一路走过快30年了,长期的艺术设计实践使我的审美水平和装饰绘画能力越来越高。其实总想对这些小小的木俑们说上一句:“真的谢谢你们。”
编辑/韩旭[email protected]
在半年多的日子里,我浏览、收集了很多日本、欧洲和中国车木玩具的图片资料,决心制作中国艺术木俑,填补中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块儿空白。
这以后,用柴木生产的民间棒棒人,仗头(山西孝义人发明的,以木杖来操纵的木偶)、提线木偶、日本木俑等造型特点、制作工艺、绘制技术被我基本弄清楚以后,我就陆续绘出了几种中国木俑的图纸,到京郊山区去挑选原材料了。
最初,我的工作室简陋得也只能叫它小作坊。作坊里有一些不成材的小杂木,我经过旋床车制、抛光,把它们变成了光滑可人的木俑半成品。经过这样的尝试,也逐渐掌握了手把刀的车制技术。我又尝试地将真草隶篆书法和梅兰竹菊绘画融入艺术木俑的造型里,精心制成几件样品。它们因为有了容貌,也好像有了生命一般,也许我不在作坊里的时候,他们会活蹦乱跳起来。
我做了一些木俑后,满怀希望地将它们展示给西城区一位搞工艺品设计的朋友,请他提意见,并且表示他们厂如愿试生产,可以同心协力一起开发此项产品。过了几天,朋友直截了当地转达了厂里的意思:“木俑设计与传统设计不符,生产了也不会有人要。”
当时,我听了这话仿佛被迎面打了一棒,心里闷闷地不服气。我又翻出中外木制艺术品图册资料反复对此,确信自己的创意确有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之处,于是下定决心,攻下市场这一关。再次推敲了设计图纸后,我向昌平山区的一个小厂子下了订单。半月之后,农民的几百件优质毛胚,用麻袋运到了我家当时只有一间的小屋里。我准备好绘制工具和辅料,制订了几种装饰俑和书画俑的生产工艺方案,并选择了两位细心的助手,前前后后忙活儿了一个多月,终于完成了木俑的制作。
当我把融合了传统艺术韵味与现代审美情趣的第一批木俑送到商店代销时,问题又接踵而来。多家采购员并不认可,一是原来没卖过这种商品,不愿冒这个险;二是看不出木俑有什么特色。我耐心地讲述我的设计创意并许诺:“一个月卖不动,我就拉走!”当我将这些宝贝送至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的木制工艺品专柜时,一团和气的张大姐听了我动人的介绍,答应进货试销。
一周之后,一批喜眉笑眼身穿小红兜兜的“福娃”和亭亭玉立的“少女”,带着我的殷切期望陈列在宽阔的货架上时,我的心已乐开了花。紧接着,一家星级饭店和琉璃厂文房四宝堂也向我预订了一批锦盒装的书法、绘画木俑。而不到两个月,就传来了好消息:艺术木俑大受欢迎!琉璃厂和饭店的外宾,多位客人都十分喜欢我的作品,有的客人甚至一次买了好几件。从此,我开始用自行车驮着成箱的艺术木俑,去饭店、宾馆、百货商场的工艺品专柜送货,真可谓商机无限,一路绿灯!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下海经商的人很多,但因为我喜欢安稳,也只把木俑的生意当成一个副业。说到艺术木俑的利润,还真不少。木俑半成品每件不到1元,我加工后,出厂价4元以上,由于工艺简洁,我每天能完成50件以上,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在当时等于我工资的十几倍了!我的几个助手每月也能挣好几百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台湾某电视台的邀请,先后拍成了艺术木俑的专题节目,并在春节播放。随着电视和报刊的宣传,我先后收到全国1000余封求教的来信。写信的单位有文化馆、工艺美术厂、贫困山区村委会,个人则是身份各异,经历有别。看着满抽屉的来信,我的心也好似这个抽屉,满满的全是快乐。后来回谁的信竟一时成了我的难题,在这其中,我更多地挑选了几家老少边穷地区有些文化基础的人回信,并赠送了一些图纸和样品。
还记得当初,因为全国各地的来信和成堆的木俑坯件占了家里的不小空间,爱人变得牢骚起来。京郊山区和外地的农民、木俑爱好者的不断登门造访,也让爱人叫苦不迭。后来,我对此事的倾情投入逐渐得到了她的默许,而且我主动向岳母、内弟传授第一道工艺技术,争取了他们加盟。几年当中,他们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而且得到了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也逐渐缓解了爱人对此事的抵触情绪。
在十余年里,我也在商店中陆续看到艺术木俑的仿制品,但绘制粗糙,书法也毫无功力,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1990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销售与回款都不如以前了。我也觉得只靠个人从挑选原料、加工到送货结账等,头绪太多、太累,于是开始转向我一直喜爱的写作、编书、设计、书法创制的本行。保持十余年畅销业绩的中国艺术木俑,不仅作为商品大获成功,而且由于其造型的独特,品位的高雅,陆续入选中国美术馆《传统与现代展》、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至今为止,共有30多个品种的艺术木俑的文字和图片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刊物发表。
2006年10月,我的艺术木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才艺生活家”活动中获奖。我还到播音间制作了谈话节目。2007年春节,我去香港参加为期十天的艺术表演、展销活动,艺术木俑大受欢迎。2008年,我将奥运理念的简洁文字,以书法的形式写在艺术木俑上,成了同仁和亲友争相索要的礼品,在798厂艺术区的商店,也受到了欢迎。
我与艺术木俑一路走过快30年了,长期的艺术设计实践使我的审美水平和装饰绘画能力越来越高。其实总想对这些小小的木俑们说上一句:“真的谢谢你们。”
编辑/韩旭[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