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于物 托物言志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作时,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如何在行文中运用呢?且看:
   一、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只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需要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1.通过对某种事物地描写,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于某物。(1)写此物含彼意;(2)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三、托物言志作文的要点:
   1.精挑细选找准“物”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以便找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物”。并且,此“物”要极生动极形象,以便自己描写时极细致极具体。
   2.“志”“物”相通有交点
   交点即所咏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有内在联系。描述时,“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承载并传达“志”。
   3.状“物”贵在有新意
   托物言志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只有如此,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才能使所言之“志”有所依托。这就要求作者细心观察,从新颖的角度,用新颖的手法和新鲜的语言来表达。
   4.字里行间显真情
   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字里行间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样才能使“物”附着思想、灵性,而且具有典型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茶花赋
  ◎杨 朔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难调。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后来他攀着一棵茶树的小干枝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问:“古语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难,也不容易。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土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顶讨厌的是虫子。有一种钻心虫,钻进一条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问道:“一棵茶花活不长吧?”
   普之仁说:“活得可长啦。华庭寺有棵松子鳞,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开花,能开一千多朵。”
   我不觉“噢”了一声: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
   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赶紧说:“你不信么?大理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听老人讲,上千年了,开起花来,满树数不清数,都叫万朵茶。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
   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叽叽喳喳叫个不休。
   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
  (选自《杨朔散文集》)
  【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法。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物”的描写,抒发心中志向或内心情感,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为了更明晰这一技法的使用,我们通过《茶花赋》,来学习认识。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篇文章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丹姆:这篇文章的描写对象是“茶花”,特点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有点特性,土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顶讨厌的是虫子。”
   霁月:茶花还有一个特点是寿命长,比如文中提到的华庭寺的松子鳞、大理地面的万朵茶,树干粗到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老师:对的,这些是茶花的特点。那么作者是单纯写茶花吗?还是有什么寓意呢?
   荷佰:作者并不是单纯写茶花。文章开头的描述就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他希望找到一件代表物品,请好友画出祖国河山,而茶花就寄寓了作者这样的情怀。文章末尾“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一句,点出了作者的所思所想,他认为茶花这蓬勃的生命力,正代表着祖国蒸蒸日上的好面貌。文中提到的对普之仁的描写,也突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与敬佩。
   老师:荷佰同学的回答很全面。茶花代表着祖国的好面貌,普之仁的形象代表着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伟大的劳动者,托物言志的手法可谓运用得完整精到。
其他文献
“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义理者,在孔门为德行之科,今世目为宋学者也。考据者,在孔门为文学之科,今世目为汉学者也。辞章者,在孔门为言语之科,从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皆是也。经济者,在孔门为政事之科,前代典礼、政书,及当世掌故皆是也。”  ——曾国藩《劝学篇示直隶士子》   这篇文章作于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这一年,曾国藩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奏请按湘
期刊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不管你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会公平地分配给你大好的时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八万六千四百秒,不多不少,就看你如何合理安排了。也许有人会在一天里碌碌无为、虚度时光,也许有人会在一天里创造出一项伟大的发明或是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元素。而时间也会公正地给这两种人以不同的结果:第一种,终日碌碌无为者,落得两手空空,只留下无穷的悔恨;第二种,艰辛的劳作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们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自律,而动物一切行为皆源自本能。人的行为却要控之、制之、律之,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人。每个人在纷繁复杂、花花绿绿的世界中前行,势必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人性的弱点有时必须通过道德、法规、法律来约束,使得人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这就是他律。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期刊
事件概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从短缺到温饱再到小康,我们不能未富先奢   75岁的赵大爷祖籍河北,现在跟随儿女在北京定居。他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会看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很痛心。“我们这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顿饭消费低于平均值五元的学生,直接把资助费用打入学生饭卡。这样的“隐形资助”并非个例,早在大数据技术尚未成熟的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数据技术首创“隐形资助”,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都以这种方式默默资助学生。而有
期刊
“我只想要拉住流年,好好地说声再见,遗憾感谢都回不去昨天……”一首《纪念》在耳边响起。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负重。我的心中不由生出疑问: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怀旧呢?   什么是怀旧?   怀旧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疾病。在17世纪,人们认为这是由大脑神经元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发病时可能伴随心律不齐、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生理或心理症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
期刊
若他律是树叶,则自律是树根;若他律是向日葵,则自律是太阳。他律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認为,自律与他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何为自律?何为他律?   人与动物行为的最大不同在于动物的行为源于本能,而人的行为却要制之、抑之。这就是自律。他律是约束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目的是使人的行为规范。   若只有他律,没有自律,这个社会的发展将寸步难行。法律的威严人人皆知,可还是会有人因
期刊
“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要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充满“辩证性”。“辩证性”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看,高考作文题越来越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正确处理好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上许多的关系在表面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统一的。前两年全国卷抛出了一个话题——“分数与奖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应当进行辩证分析,而不是将分数与奖惩完全对立起来
期刊
入乎其内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演讲。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具体到《反对党八股》,其目的就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党八股或者洋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
期刊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难免会遇到开放在路边的娇艳的“罂粟花”,唯有坚持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一步步走向成功。   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曾说过:“顺理则裕,从欲惟危。”自律,不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幸福。英国一名12岁的女孩伊兹·威尔,6岁时就患上了细菌感染性脑膜炎。因先天性心脏病发作,她不得不接受四肢被截的局面。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