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梆*作家,导演。曾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轻小说《或有爱藏不爱藏》等,并与多名漫画家跨国界合作绘本轻小说及漫画著作数本。
另拍摄有纪录片和故事片。现旅居伦敦,继续从事多媒体跨界艺术创作。
我的一个女友前段时间约会一个处女男,听闻处女男喜欢自我监禁,禁起来少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不短不电不MAIL,与世隔绝,独孤求败,非到头皮起虱不放风。放风时一句:“好久没有吃你做的芥末面,有四肢不全之感,不如今晚到我家再做一次给我吃好么?”搞得女友非常崩溃,感觉肉在砧上,心在刃下,不知如何是好。我告诉她,不只是处女座的问题吧!好像所有星座的男生一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喜欢玩失踪的,只管做你自己的事情就好。有时候,分开旅行的感觉不是也蛮好吗?其实我是在装淡定啦,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遇到喜欢的男生,不晓得是不是该主动短,一天短一次或是两天短一次才是上策?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该电,如果是早上电,万一对方正洗澡或在poopoo怎么办?上班时间是肯定不能电的……专家说黄昏的时候人的心理最不设防,也最渴望被关注,可在伦敦,这个时间段几乎所有人都灰头土脸地挤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车厢里。再晚一点吧,临睡前说晚安?不过,也相当冒险呢,万一对方正在攻克绵羊方程式,而且几乎成功在望,给你这么一电绵羊全都吓跑了,还害得他方寸大乱,语气中掺夹着那么一丝不耐烦,那么就轮到你睡不着了……
“距离感”该如何拿捏,这是个问题。以前,我以为两个人相爱,要尽可能贴近一点,即使不能像面粉和水这么近,也要像面饼和平底锅那么近。半夜里想他睡不着,就借打台风为名,凌晨三点打过去,不聊到五点不罢休;谈了不到两个月,就把金银细软和所有的布娃娃都搬过去,要和他朝夕相对长相厮守;看韩国偶像剧,要枕着他的腿看;看恐怖电影,则要把两个人的手拧成麻花状;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便要用他刚换好的衬衣来擦口水,逛街回来要他帮忙把卫生巾和芝麻糖分类放置……多年后发现,这类贴得死死的爱情,多年以后仍烟熏火燎,焦味不散,让人喘不过气来,恨不得从未遇到过。倒是那种不远不近,不愠不火,不焦不燥的爱情,回忆起来反而还有那么一丝清甜的味道。这类爱情,往往都充满了距离感。
西人比中国人要更注重距离感。人家谈恋爱,甚至都在刻意地制造“距离感。”两个同居了十几年的人,嚼起小黄牛肉来,还是像第一天约会那样,静悄悄的,好像嘴里都安装了消音设备一样;互相斟酒,也一定不忘说“谢谢”;吃完晚餐一起在厨房里洗碗,不小心碰到对方,“对不起”是一定少不了的。我以前和一个美国男生谈恋爱,窗帘太高挂不上去,就嚷他过来帮忙。他却不紧不慢地说:“以后你让我帮你做事情,可否先问问我是否有时间呢?你看,我正在忙着呢。你至少问一句‘Do you have a one min?’好嗎?”
距离感还体现在账单上。我认识一中国女孩,谈了一个住在KENT的英国男友,每次从伦敦去看他,都得自己掏路费,而他似乎对此没有什么表示。“要换了是我们中国男朋友,哪敢站在一边看你买车票,肯定早就帮你买好了,对不对?”她很是愤愤不平。我便问了一圈身边的西人女友,她们竟100%认为:他完全没有任何义务帮她买车票,但是他可以表示关心,付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车费,或者请她吃饭以示谢意等等。
据说完美距离缔造者,恋爱中的赢家即是。什么时候该短,什么时候该电,什么时候该付账,这类问题对他们来说甚至都太初级。他们手中好像有面月亮宝镜,可以看到恋人那濒临绝望的表情,然后他们的营救信号就发过来了:“我很想你,我也知道你在想我。只想让你知道,当你听不见我,也看不到我的时候,就请把眼睛和耳朵都关闭起来吧!只把心打开就好了。”遗憾的是,这时代,真正用心恋爱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
另拍摄有纪录片和故事片。现旅居伦敦,继续从事多媒体跨界艺术创作。
我的一个女友前段时间约会一个处女男,听闻处女男喜欢自我监禁,禁起来少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不短不电不MAIL,与世隔绝,独孤求败,非到头皮起虱不放风。放风时一句:“好久没有吃你做的芥末面,有四肢不全之感,不如今晚到我家再做一次给我吃好么?”搞得女友非常崩溃,感觉肉在砧上,心在刃下,不知如何是好。我告诉她,不只是处女座的问题吧!好像所有星座的男生一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喜欢玩失踪的,只管做你自己的事情就好。有时候,分开旅行的感觉不是也蛮好吗?其实我是在装淡定啦,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遇到喜欢的男生,不晓得是不是该主动短,一天短一次或是两天短一次才是上策?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该电,如果是早上电,万一对方正洗澡或在poopoo怎么办?上班时间是肯定不能电的……专家说黄昏的时候人的心理最不设防,也最渴望被关注,可在伦敦,这个时间段几乎所有人都灰头土脸地挤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车厢里。再晚一点吧,临睡前说晚安?不过,也相当冒险呢,万一对方正在攻克绵羊方程式,而且几乎成功在望,给你这么一电绵羊全都吓跑了,还害得他方寸大乱,语气中掺夹着那么一丝不耐烦,那么就轮到你睡不着了……
“距离感”该如何拿捏,这是个问题。以前,我以为两个人相爱,要尽可能贴近一点,即使不能像面粉和水这么近,也要像面饼和平底锅那么近。半夜里想他睡不着,就借打台风为名,凌晨三点打过去,不聊到五点不罢休;谈了不到两个月,就把金银细软和所有的布娃娃都搬过去,要和他朝夕相对长相厮守;看韩国偶像剧,要枕着他的腿看;看恐怖电影,则要把两个人的手拧成麻花状;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便要用他刚换好的衬衣来擦口水,逛街回来要他帮忙把卫生巾和芝麻糖分类放置……多年后发现,这类贴得死死的爱情,多年以后仍烟熏火燎,焦味不散,让人喘不过气来,恨不得从未遇到过。倒是那种不远不近,不愠不火,不焦不燥的爱情,回忆起来反而还有那么一丝清甜的味道。这类爱情,往往都充满了距离感。
西人比中国人要更注重距离感。人家谈恋爱,甚至都在刻意地制造“距离感。”两个同居了十几年的人,嚼起小黄牛肉来,还是像第一天约会那样,静悄悄的,好像嘴里都安装了消音设备一样;互相斟酒,也一定不忘说“谢谢”;吃完晚餐一起在厨房里洗碗,不小心碰到对方,“对不起”是一定少不了的。我以前和一个美国男生谈恋爱,窗帘太高挂不上去,就嚷他过来帮忙。他却不紧不慢地说:“以后你让我帮你做事情,可否先问问我是否有时间呢?你看,我正在忙着呢。你至少问一句‘Do you have a one min?’好嗎?”
距离感还体现在账单上。我认识一中国女孩,谈了一个住在KENT的英国男友,每次从伦敦去看他,都得自己掏路费,而他似乎对此没有什么表示。“要换了是我们中国男朋友,哪敢站在一边看你买车票,肯定早就帮你买好了,对不对?”她很是愤愤不平。我便问了一圈身边的西人女友,她们竟100%认为:他完全没有任何义务帮她买车票,但是他可以表示关心,付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车费,或者请她吃饭以示谢意等等。
据说完美距离缔造者,恋爱中的赢家即是。什么时候该短,什么时候该电,什么时候该付账,这类问题对他们来说甚至都太初级。他们手中好像有面月亮宝镜,可以看到恋人那濒临绝望的表情,然后他们的营救信号就发过来了:“我很想你,我也知道你在想我。只想让你知道,当你听不见我,也看不到我的时候,就请把眼睛和耳朵都关闭起来吧!只把心打开就好了。”遗憾的是,这时代,真正用心恋爱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