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稳健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稳健统计在地震科学特别是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机 构】
:
武汉电视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成都市地震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稳健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稳健统计在地震科学特别是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 产生地震的力的新见解沿圣安德烈斯断层,太平洋和北美板块缓慢地擦肩而过,从而引起地震。按照传统的模式,断层段被锁住,在一特定时段内积累应力,然后在一次大震中释放。
本文概述了1990年12月14日台湾花莲强震群的地震参数及破坏情况,分析了该强震群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序列特征和前兆现象,认为该强震群的发生意味着台湾地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
1990年7月13日和8月4日在四川省洪雅、金口河、峨边等县(区)交界处先后发生了4.8级和5.0级地震。乐山市地震部门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在震前做了较好的准备,震后对地震趋势做了较准确的判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本文概述了这两次地震前后的有关情况。
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并提出的通过天文时纬残差观测震前异常现象的方法得到各方面的注意,经过十余年的分析与研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在,除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震例分析外,更进一步开始了实用化的探讨。中国云南天文台与苏联的基塔布观象台的预报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当然,最为重要的工作还是搜集可用震例,扩大分析范围,揭示现象本质,才能为实用化奠定可靠的基础。当前,全球的光学时纬台站数量锐减,观测强度亦大不
地震序列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点是频度和强度的衰减,它蕴含着大量的有关震源、介质和震兆的信息。大森最早采用余震衰减的双曲公式n(t)=(A/t+c) (1)式中 n(t)为时刻 t 时单位时间内的地震频度。宇津进一步采用修订式n(t)=(A/t+c) (2)刘正荣则采用公式n(t)=n_1t~(-h) (3)式中 n(t)为第 t 天的地震次数,n_1为第
1.震群研究的意义始于1989年6月30日的伊豆以东近海震群活动和相继发生的伊东近海海底火山喷发等一系列现象,都是震群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即有关“大地震和火山喷发前的震群及地壳应力场变化”研究的事例。这次的活动是伊豆半岛10年多以前就已渐渐开始的震群活动和地形变累积结果的海底火山喷发。正如这一事例所表明的,如若能找出构成大范围应力场变化标志的震群特征,就能得到预测内陆地震和火山喷发
<正>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虽然许多科学家为此做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过象成功的海城地震预报这样令人鼓舞的成就,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惨痛教训。通过多次教训,全世
<正> 一、前言大约从笔者曾工作过的东京大学第二工程学部改组为生产技术研究所时起,研究领域也从构造力学转向抗震工程学,不仅进行了悬索桥的模型振动实验,提出了以实验结果
随着微震观测网的健全和确定地震深度精度的提高,地震在内陆只发生在上部地壳的情况越来越明确。另外,还得知该地震发生层的下限分布随地区发生变化,其深度与地壳热构造有关。这些又都与岩石的变形和破裂等力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度,温度升高时就会由脆性转变为流体有关。由此可以认为,地震发生层的深度分布与内陆大地震的发生或岛弧的大地构造有着密切关系。
1990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低于前三个季度。秘鲁巴西边界发生了一次大深震。亚欧带西段地震活动发展停滞。苏门答腊北部发生了一次7级左右地震。中国台湾省花莲地区遭受强震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