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全球发布了“ODCA应用模型路线图1.0版”,即第一版云计算需求书,这是这家由全球最终用户发起并组建的云计算产业组织首次披露最新进展。有评论认为,这次反映用户真实声音和核心需求的成果发布,称得上是ODCA发展的里程碑事件。IDC企业平台研究副总裁Matthew Eastwood认为,此举证明ODCA确实履行了它对改变数据中心方案开发和使用方式的承诺。
合力惊人
开放数据中心联盟技术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联通信息化部规划处处长娄瑜介绍说,ODCA在短短数月间就召集全球会员,成立工作组并制定出了首批8个应用模型。需求书所有描述与常规标准组织的描述方式不同,完全站在用户角度,其效率与决心可见一斑。
2010年10月,ODCA成立,当时拥有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初始会员70多家,均为愿意推动云计算发展的IT应用领先企业。据统计,当时这些成员掌控的IT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会员数量增加到280多家,会员的年IT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会员数量与联盟成果显示出会员企业对于云计算发展的高度关注,这个由重要行业用户组成的云计算推动组织,对云计算的接受和推动程度无疑将对云计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种行业标准组织大部分是站在厂商视角来看问题,作为用户,我们要以用户视角去描述自身的需求,因此,当初只是接纳企业用户成为会员。”开放数据中心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联通信息化部总经理柳博亮在说明ODCA成立初衷时说道。
“成立之初,我们就在考虑,能不能把所有用户的需求归类以后形成标准化模板,供用户在提方案需求时参考。”柳博亮说,这样的问题不是标准能够解决的。标准大多面向制造和生产企业,很少是面向具体需求,而需求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化,这就是需求书产生的原因。它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把用户需要但标准不能保证完全覆盖的地方解决好。
但所有这些需求也会和一些行业组织的标准形成互补,因此,ODCA决定和行业组织进行横向联合,共同完成一些云计算方面的标准。比如ODCA会与CSA共同推动安全要求标准的定义,与DMTF共同定义IT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与OASIS共同推动服务透明度标准的定义,以及与ECLE共同推进描述云服务特性的工作。
即便如此,需求还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这就要依靠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成员认真协商,在今年4月,ODCA提出增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会员身份。戴尔、EMC、华为、Parallels、Redhat成为第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会员,它们的主要责任是与成员探讨已经形成的应用模型能否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落地,不参与到最高层别的指导委员会层面和技术委员会层面。这样一来,就基本构成了由用户主导的用户、标准组织、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方联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平台厂商,英特尔参与了ODCA的创建,但其角色却是中立的技术顾问,本身并不参与联盟的最终决策。
从需求出发
针对云计算的发展过程,ODCA从四个角度制定整个联盟的发展愿景:云安全、IT基础设施自动化、面向数据中心资源的通用管理与策略、云服务能力和指标透明化。首批公布的8个模型也都分别是从这四个角度出发的。
成立不过短短7个月,ODCA就发布了第一版需求书。“联盟成员一起认真商讨,把各自最关注的问题提出来,按优先级排序才确定出发布模型。”柳博亮认为,这些需求代表了各行各业的企业针对IT应用中的挑战提出的云计算需求。
“我从用户的角度评价,这些模型是非常有参考價值的。作为用户,你可能会有哪些需要,我们已经把它做成模板展现出来。这样在部署的时候,你就看在这个模板里面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不是必需的,这样用户在向IT厂商提需求的时候就有了参照,节省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难度。”柳博亮评价说。“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应用模型的发布,帮助会员用户加速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速度。同时让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对会员需求有深入了解,进而为最终用户提供领先的云计算服务以及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按照规划,ODCA期望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行业发展蓝图中实现需求和应用的初步集成,在未来18个月中,按照这些需求实现初步部署。“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这个模型推广出去,在具体场景中有效用起来。”柳博亮说,“我有这个信心,当越来越多用户真正地研究这个模型之后,会发现它能带来非常多的帮助。”
对于中国工作组在ODCA中的客观表现,柳博亮评价说,虽然在云计算的发展上,中国与国外还有一些差距,但中国工作组的很多会员企业在云方面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一定程度,这些需求和成果的共享有助于影响ODCA在形成需求应用模型时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环境。此时,中国工作组在整个联盟工作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合力惊人
开放数据中心联盟技术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联通信息化部规划处处长娄瑜介绍说,ODCA在短短数月间就召集全球会员,成立工作组并制定出了首批8个应用模型。需求书所有描述与常规标准组织的描述方式不同,完全站在用户角度,其效率与决心可见一斑。
2010年10月,ODCA成立,当时拥有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初始会员70多家,均为愿意推动云计算发展的IT应用领先企业。据统计,当时这些成员掌控的IT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会员数量增加到280多家,会员的年IT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会员数量与联盟成果显示出会员企业对于云计算发展的高度关注,这个由重要行业用户组成的云计算推动组织,对云计算的接受和推动程度无疑将对云计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种行业标准组织大部分是站在厂商视角来看问题,作为用户,我们要以用户视角去描述自身的需求,因此,当初只是接纳企业用户成为会员。”开放数据中心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联通信息化部总经理柳博亮在说明ODCA成立初衷时说道。
“成立之初,我们就在考虑,能不能把所有用户的需求归类以后形成标准化模板,供用户在提方案需求时参考。”柳博亮说,这样的问题不是标准能够解决的。标准大多面向制造和生产企业,很少是面向具体需求,而需求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化,这就是需求书产生的原因。它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把用户需要但标准不能保证完全覆盖的地方解决好。
但所有这些需求也会和一些行业组织的标准形成互补,因此,ODCA决定和行业组织进行横向联合,共同完成一些云计算方面的标准。比如ODCA会与CSA共同推动安全要求标准的定义,与DMTF共同定义IT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与OASIS共同推动服务透明度标准的定义,以及与ECLE共同推进描述云服务特性的工作。
即便如此,需求还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这就要依靠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成员认真协商,在今年4月,ODCA提出增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会员身份。戴尔、EMC、华为、Parallels、Redhat成为第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会员,它们的主要责任是与成员探讨已经形成的应用模型能否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落地,不参与到最高层别的指导委员会层面和技术委员会层面。这样一来,就基本构成了由用户主导的用户、标准组织、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方联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平台厂商,英特尔参与了ODCA的创建,但其角色却是中立的技术顾问,本身并不参与联盟的最终决策。
从需求出发
针对云计算的发展过程,ODCA从四个角度制定整个联盟的发展愿景:云安全、IT基础设施自动化、面向数据中心资源的通用管理与策略、云服务能力和指标透明化。首批公布的8个模型也都分别是从这四个角度出发的。
成立不过短短7个月,ODCA就发布了第一版需求书。“联盟成员一起认真商讨,把各自最关注的问题提出来,按优先级排序才确定出发布模型。”柳博亮认为,这些需求代表了各行各业的企业针对IT应用中的挑战提出的云计算需求。
“我从用户的角度评价,这些模型是非常有参考價值的。作为用户,你可能会有哪些需要,我们已经把它做成模板展现出来。这样在部署的时候,你就看在这个模板里面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不是必需的,这样用户在向IT厂商提需求的时候就有了参照,节省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难度。”柳博亮评价说。“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应用模型的发布,帮助会员用户加速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速度。同时让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对会员需求有深入了解,进而为最终用户提供领先的云计算服务以及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按照规划,ODCA期望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行业发展蓝图中实现需求和应用的初步集成,在未来18个月中,按照这些需求实现初步部署。“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这个模型推广出去,在具体场景中有效用起来。”柳博亮说,“我有这个信心,当越来越多用户真正地研究这个模型之后,会发现它能带来非常多的帮助。”
对于中国工作组在ODCA中的客观表现,柳博亮评价说,虽然在云计算的发展上,中国与国外还有一些差距,但中国工作组的很多会员企业在云方面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一定程度,这些需求和成果的共享有助于影响ODCA在形成需求应用模型时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环境。此时,中国工作组在整个联盟工作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