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在不断交换,无线通信技术和相关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各项工程对数据交换设备的性能方面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天线作为无线数据交换中的主要功能结构,能够对数据交换设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天线拓扑的优化成为设计的重难点。基于此,本文将对矩量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对平板单极子天线拓扑的优化设计加以阐述。
关键词:矩量法;平板单极子;天线拓扑
引言:在以往传统天线拓扑优化中,主要是在经验构型的基础上完成的,对参数进行改变后重复仿真分析,这种方式不但在理论基础上较为缺乏,并且设计的范围较小,无法根据经验对构型进行创新。因此,在现代天线设计中,采用矩量法的方式,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的拓扑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高层次、系统化的结构优化。
1.矩量法的基本理论
利用矩量法进行求解的过程共分为三个流程,一是在基函数的基础上将未知函数展开;二是利用检验函数对积分方程进行离散;三是对方程进行求解。通常情况下,算子方程的表达式为:
L(f)=g
式中,L代表的是线性算子;f代表的是未知函数;g代表的是已知函数。假设f在L定义域中被展开以后,成为f1、f2、f3……的集合,公式为:
式中,an代表的是系数;fn代表的是基函数。
在线性算子中选取一定的数值对方程wm进行检验,其中有N个wm,N的数值取决于an的数量。其中,wm与fn之间属于线性无关,并且对任意wm的内积进行计算后得出以下公式:
通过上述公式能够看出,选择作为适当的基函数与检验函数,对矩量法中的电磁场问题进行检测显得十分关键。而检验函数的选择则对离散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若基函数与检验函数二者一致时,也就是伽辽金方法,本文将采用此种方式对阻抗矩阵进行计算,以此来降低计算的难度[1]。
2.基于矩量法的平板单极子天线拓扑优化
2.1优化流程
与以往的优化方式相比,利用矩量法对天线的数值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正确性,在计算效率方面十分显著,能够为后续天线拓扑优化奠定数值基础。在对单极子天线拓扑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主要的优化流程如下所示。
(1)将天线的有限元进行建模,获取到各个节点与三角单元等信息;
(2)利用MATLAB程序,按照天线网格的基本信息,建立RWG边元天线分析,获取到初始密度的分布情况,并且对天线效率进行计算。
(3)对灵敏度进行判断,采用移动渐近线的方式进行求解,并且获取到最为优质的密度分布情况。
(4)对是否收敛进行判断,如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迭代结束;反之,则获取到最优密度的分布,将其融入到优化模型当中,然后重复上述的(2)和(3)流程,直至收敛。
2.2单极子天线拓扑优化设计
2.2.1优化设计
本文将对于具体的方形平板单极子天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平板的边长为75mm,地面接触面积为150mm×150mm,单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mm,馈电电压的数值带下为1V,参与优化设计中的非金属材料阻抗值为108Ω,金属材料的阻抗值为0Ω,惩罚因子的取值大小为40,目标频点为2GHz。根据体分比对初始密度的分布情况进行给定,将其设置为0.4。
根据拓扑的优化结果能够看出,迭代与目标函数之间产生的关系为单调下降,随着迭代的不断降低,约束函数也开始逐渐收敛,数值为0.4,与约束标准相符合。通过金属材料分布与优化结果能够看出,在优化的过程中具有灰度单元,并且使用的惩罚格式为40,难以将灰度单元中获得的0/1拓扑结果消除。为了对灰度单元比例进行展示,将灰度指标定义为:
式中,Pi代表的是第i個区域中的设计变量,Ωi代表的是第i个区域中的面积,N代表的是设计变量总数。在上式中给出了灰度指标,在迭代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收敛至0,这意味着在优化结果中仍然存在着灰度单元。
2.2.2灰度单元阈值
对灰度单元阈值进行处理时基本思想在于选取一个阈值系数β,为了将结果当中的灰度单元去掉,获取到0/1拓扑,需要采用阈值处理的方式,使中间密度向两极分化。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将与阈值系数相比较小的系数β密度划为0,将与阈值系数相比较大的系数β密度划为1,则数学公式为当Pi<β时,Pi的数值为0;当Pi≥β时,Pi的数值为1。
利用上述阈值处理方式绘制了天线反射参数曲线,并且在不同阈值系数取值范围内的处理结果反射曲线图,从图中能够看出,当阈值不同时,对灰度单元进行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天线结构、反射曲线等都存在区别,并且在频率移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这种频率的变化规律属于难以定量预测的[2]。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矩量法的基础上,天线数值分析方式能够利用程序来实现,本文对数值仿真、状态方式求解的表达式进行展示。结果表明,利用矩量法对天线的数值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正确性,在计算效率方面十分显著,能够为后续天线拓扑优化奠定数值基础。二是单极子天线的拓扑优化中,通过制定阈值系数的方式对优化结果中的灰度单元进行消除,从结果能够看出,优化后的模型的清晰性较强。
参考文献
[1]郭景丽,刘其中,周斌.基于遗传算法的套简单极子天线的优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4,20(1):71-74.
[2]朱金鹏,马宁,金元松.基于遗传算法优化设计18:1宽带单极天线[C]// 全国天线年会.2015.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学院)
关键词:矩量法;平板单极子;天线拓扑
引言:在以往传统天线拓扑优化中,主要是在经验构型的基础上完成的,对参数进行改变后重复仿真分析,这种方式不但在理论基础上较为缺乏,并且设计的范围较小,无法根据经验对构型进行创新。因此,在现代天线设计中,采用矩量法的方式,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的拓扑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高层次、系统化的结构优化。
1.矩量法的基本理论
利用矩量法进行求解的过程共分为三个流程,一是在基函数的基础上将未知函数展开;二是利用检验函数对积分方程进行离散;三是对方程进行求解。通常情况下,算子方程的表达式为:
L(f)=g
式中,L代表的是线性算子;f代表的是未知函数;g代表的是已知函数。假设f在L定义域中被展开以后,成为f1、f2、f3……的集合,公式为:
式中,an代表的是系数;fn代表的是基函数。
在线性算子中选取一定的数值对方程wm进行检验,其中有N个wm,N的数值取决于an的数量。其中,wm与fn之间属于线性无关,并且对任意wm的内积进行计算后得出以下公式:
通过上述公式能够看出,选择作为适当的基函数与检验函数,对矩量法中的电磁场问题进行检测显得十分关键。而检验函数的选择则对离散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若基函数与检验函数二者一致时,也就是伽辽金方法,本文将采用此种方式对阻抗矩阵进行计算,以此来降低计算的难度[1]。
2.基于矩量法的平板单极子天线拓扑优化
2.1优化流程
与以往的优化方式相比,利用矩量法对天线的数值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正确性,在计算效率方面十分显著,能够为后续天线拓扑优化奠定数值基础。在对单极子天线拓扑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主要的优化流程如下所示。
(1)将天线的有限元进行建模,获取到各个节点与三角单元等信息;
(2)利用MATLAB程序,按照天线网格的基本信息,建立RWG边元天线分析,获取到初始密度的分布情况,并且对天线效率进行计算。
(3)对灵敏度进行判断,采用移动渐近线的方式进行求解,并且获取到最为优质的密度分布情况。
(4)对是否收敛进行判断,如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迭代结束;反之,则获取到最优密度的分布,将其融入到优化模型当中,然后重复上述的(2)和(3)流程,直至收敛。
2.2单极子天线拓扑优化设计
2.2.1优化设计
本文将对于具体的方形平板单极子天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平板的边长为75mm,地面接触面积为150mm×150mm,单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mm,馈电电压的数值带下为1V,参与优化设计中的非金属材料阻抗值为108Ω,金属材料的阻抗值为0Ω,惩罚因子的取值大小为40,目标频点为2GHz。根据体分比对初始密度的分布情况进行给定,将其设置为0.4。
根据拓扑的优化结果能够看出,迭代与目标函数之间产生的关系为单调下降,随着迭代的不断降低,约束函数也开始逐渐收敛,数值为0.4,与约束标准相符合。通过金属材料分布与优化结果能够看出,在优化的过程中具有灰度单元,并且使用的惩罚格式为40,难以将灰度单元中获得的0/1拓扑结果消除。为了对灰度单元比例进行展示,将灰度指标定义为:
式中,Pi代表的是第i個区域中的设计变量,Ωi代表的是第i个区域中的面积,N代表的是设计变量总数。在上式中给出了灰度指标,在迭代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收敛至0,这意味着在优化结果中仍然存在着灰度单元。
2.2.2灰度单元阈值
对灰度单元阈值进行处理时基本思想在于选取一个阈值系数β,为了将结果当中的灰度单元去掉,获取到0/1拓扑,需要采用阈值处理的方式,使中间密度向两极分化。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将与阈值系数相比较小的系数β密度划为0,将与阈值系数相比较大的系数β密度划为1,则数学公式为当Pi<β时,Pi的数值为0;当Pi≥β时,Pi的数值为1。
利用上述阈值处理方式绘制了天线反射参数曲线,并且在不同阈值系数取值范围内的处理结果反射曲线图,从图中能够看出,当阈值不同时,对灰度单元进行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天线结构、反射曲线等都存在区别,并且在频率移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这种频率的变化规律属于难以定量预测的[2]。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矩量法的基础上,天线数值分析方式能够利用程序来实现,本文对数值仿真、状态方式求解的表达式进行展示。结果表明,利用矩量法对天线的数值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正确性,在计算效率方面十分显著,能够为后续天线拓扑优化奠定数值基础。二是单极子天线的拓扑优化中,通过制定阈值系数的方式对优化结果中的灰度单元进行消除,从结果能够看出,优化后的模型的清晰性较强。
参考文献
[1]郭景丽,刘其中,周斌.基于遗传算法的套简单极子天线的优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4,20(1):71-74.
[2]朱金鹏,马宁,金元松.基于遗传算法优化设计18:1宽带单极天线[C]// 全国天线年会.2015.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