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在观察方法上作一些探讨。
一、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由于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本中的实验明显伴随现象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比如:在第一节课上做的镁条的燃烧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化学变化的本质——生成新物质,并告诉学生在反应前、中、后要分别观察的主要现象的角度,这个实验使学生激发起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容易就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又如磷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在全书中共出现了四次,从表面上看这四次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是,应该使学生明白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目的所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要充分做好观察的准备
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当然更不能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三、创设情景问题,激发观察兴趣
探究的问题和兴趣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探究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师生在问题情景中互动、体验、探究、实践、感悟,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们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里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了。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又一次成功地自主探究了!
四、倡導求实态度,培养科学观察理念
观察时要认真,实事求是。若出现与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应立即找出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重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不能敷衍过去。观察现象同时还要运用已学知识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边观察边思考。另外,要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初学者由于各种因素不能正确表达观察到的实验象,如:把“无色”说成“白色”;把“淡蓝”与“蓝紫色”混为一起;或者反过来描述;“碱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成“酚酞使碱液变红”等。这都需要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同时加强对学生强语言的规范化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术语的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应视情况的需要作出不同程度的范例,让学生抄一抄,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正确描述观察结果,提高观察的能力很有好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来源于正确的观察和思索。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如宝山而空手归。
五、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个性、思维深度等不同,个人能力的不同,在观察时难免会出现不全面或错误。而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上经常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希望自己的个性与主见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认真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少批评或全盘否定,以鼓励为主。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但又不甘落后。在新开设的学科学习中想有所表现,如果对他们观察中产生的错误一棍打死,将会极大的挫伤学习兴趣的积极性,所以对这些学生的错误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且要循循善诱,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观察,不断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言林,了解学员 整合内容 优化方法 展现风采──谈《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课的教学[J],化学教育,2002年02期
2、熊士荣,紧密联系中学实际探索 “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J],化学教育,2003年02期
3、陈进前,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J],化学教学,2004年04期
4、陈默,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在观察方法上作一些探讨。
一、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由于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本中的实验明显伴随现象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比如:在第一节课上做的镁条的燃烧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化学变化的本质——生成新物质,并告诉学生在反应前、中、后要分别观察的主要现象的角度,这个实验使学生激发起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容易就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又如磷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在全书中共出现了四次,从表面上看这四次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是,应该使学生明白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目的所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要充分做好观察的准备
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当然更不能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三、创设情景问题,激发观察兴趣
探究的问题和兴趣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探究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师生在问题情景中互动、体验、探究、实践、感悟,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们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里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了。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又一次成功地自主探究了!
四、倡導求实态度,培养科学观察理念
观察时要认真,实事求是。若出现与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应立即找出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重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不能敷衍过去。观察现象同时还要运用已学知识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边观察边思考。另外,要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初学者由于各种因素不能正确表达观察到的实验象,如:把“无色”说成“白色”;把“淡蓝”与“蓝紫色”混为一起;或者反过来描述;“碱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成“酚酞使碱液变红”等。这都需要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同时加强对学生强语言的规范化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术语的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应视情况的需要作出不同程度的范例,让学生抄一抄,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正确描述观察结果,提高观察的能力很有好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来源于正确的观察和思索。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如宝山而空手归。
五、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个性、思维深度等不同,个人能力的不同,在观察时难免会出现不全面或错误。而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上经常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希望自己的个性与主见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认真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少批评或全盘否定,以鼓励为主。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但又不甘落后。在新开设的学科学习中想有所表现,如果对他们观察中产生的错误一棍打死,将会极大的挫伤学习兴趣的积极性,所以对这些学生的错误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且要循循善诱,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观察,不断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言林,了解学员 整合内容 优化方法 展现风采──谈《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课的教学[J],化学教育,2002年02期
2、熊士荣,紧密联系中学实际探索 “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J],化学教育,2003年02期
3、陈进前,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J],化学教学,2004年04期
4、陈默,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