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档案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是不可能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的需求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网络档案管理技术成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有效的工具。目前,有很多事业单位已经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服务,这已经是提供档案服务最主要的形式。本文主要对当前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对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详细阐述,同时分析了数字化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问题;解决对策;展望
0.前言
所谓档案数字化具体指的是通过数据库技术、压缩技术、扫描技术等手段,把传统与当前的社会组织、个人的经济、技术、宗教等活动所形成的对 国家与社会有较大利用价值,可以供社会共享的,将纸质、声像以及归档保存的档案,都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借助0与1数字编码表达出档案信息库。待经过数字化处理以后,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检索信息的速度,而且也节省了不少档案储存空间,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库房挤压的压力,减少档案因多次使用而出现磨损的现象,这样一来,极大的发挥了档案信息存储的优势,增加网络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更好的为档案部门的特色服务打下牢固基础。
1.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概述
1.1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取信息、处理各种事务以及人们日常交往等诸多方面对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其他现代化先进的新兴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代人们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时,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获取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一种信息来源,档案开始逐渐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青睐,所以,为了促进档案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了尽快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为了推动档案资源信息传递的加快,实现事业单位以往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以及必要。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的档案实现数字化以后,能够切实的保存好档案的原件,在日常的运用当中通过数字化的档案资料,便能够大大的促进原始档案的可靠保存。
1.2档案数字化的内在涵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将“数字化”当中的“化”具体解释成“转变为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性质”,而所谓的“数字化”则指的是“转变为数字”的意思,具体而言,“档案数字化”的意思在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档案转变为数字”,能够把档案数字化解释成:把记录方式不同以及载体形态不同的档案信息借助于计算机设施处理、转化以及录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相关信息切实的转变成由1与0组成的一系列数码序列,进而将这些数码序列在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上进行存储的整个过程。
1.3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通常包含着不同的两个层次,其中,一方面是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档案目录数字化的主要目标是对档案目录数据库加以构建,其中尤为关键的便是档案著录标引的规范化,同时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进行科学的选定;另一方面便是档案全文的数字化,一般档案全文的数字化能够借助于扫描录入的方式,把档案全文根据其原貌逐项逐页的以图像文件的形式加以存储,同时为其编制出有序的目录索引,或者通过光学字符的技术识别以后,以文本的格式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存储。在档案数字化的整个过程当中,应当按照档案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点把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1.4档案数字化所存在的诸多风险
就电子档案而言,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作为电子档案的形式所存在的重要条件,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条件,档案数字化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4.1人为修改所造成的风险
通常数字档案的可操作性会使诸多人为因素在电子档案完整性及真实性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当中,极有可能通过无意的行为或者有意的行为摧毁、更改或者增删电子档案的本质要素,而数字档案所具备的可操作性的显著特点则大大的决定了一旦数字信息被改变,那么必将难以辨别,不留痕迹,人们通常很难借助于表面现象发现电子档案信息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且也不能逆向的恢复电子档案信息,所以电子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为了将这一难题加以解决,通常可通过设局加密文件加密技术。
1.4.2信息迁移所带来的风险
正是因为数字信息读写的软件和硬件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需要对数字信息进行长期性的保存,只要不断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来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不断的迁移,从而使得旧技术环境当中所形成的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在现代化全新的读写技术当中依旧能被读出来,在数字信息迁移的进程当中,往往极有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电子档案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破坏。
1.4.3网络攻击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数字信息有着较强的流动性,这便使得数字档案在使用当中不断的遇到更多网络攻击的风险,进而对数字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带来直接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协议的开放性以及因特网信息传输的广域性,使得因特网时常面临十分严重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以往传统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较多的都是数据的共享,并且促进军事部门、开发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当时,能够入网的单位和机构往往被一致认为是可信任的、可靠的,然而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互联网中不得进行任何商业活动这一限制取消后,大大的增加了互联网的机构,从而使得很多不法分子想方设法的闯入到互联网当中,对竞争者的商业数据进行恣意盗用,造成了资源的破坏,这便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在此类状况下,入驻互联网的数字档案也无法避免的被网络黑客所攻击;另一方面,由于因特网是资源共享的,除了处理信息与存储信息以外,还需要对信息加以传输,这便使得因特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网络攻击技术主要有:网络侦查,也就是在进行攻击前需要窃取互联网中的有关信息,一旦网络侦查获得成功,那么便会严重的威胁到正在传输中的以及系統中的电子档案;拒绝服务攻击,也就是服务器无法正常的工作及运行;程序攻击,也就是木马程度或者病毒的植入等等,进而使得电子档案的保存系统不能顺利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等。在以前的档案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攻击形式就是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漏洞,甚至缓冲区溢出漏洞会占据绝大多数的远程网络攻击,此类攻击能够使匿名的因特网用户趁机获取主机的全部控制权或者部分控制权。 2.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基本现状
从最初的人类发明了纸张后,纸质档案就开始替代了其它的载体档案,是档案管理的主宰体。然而,随着纸质档案的不断发展以及推广和使用,充分证明了它的优势所在。其中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直读性。人们直接利于视觉就能够给读取档案信息。第二,易取性。有了纸张后,这便成为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这主要是由材质的易取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也更好的解决了纸质档案长时间占据馆藏档案的主体地位。第三,便捷性。和其它档案存储类型相比,纸质档案不仅重量轻,而且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小,同时,存储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便利人们的携带。第四,稳定性较强。和电子档案相比较来说,纸质档案信息不容易让他人修改与备份,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
上述这几点都是利用纸质档案存储的优势,从而人们更加偏爱这种存储方式,使纸质档案长期的发展下去。但是,每一张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纸质档案存储也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纸质档案的存储存在的缺陷是由本身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较强的易燃性。我们所使用的纸张都是由植物的纤维生产得到的,所以,有很强的易燃特性。这样一来,防火安全也就成为了纸质档案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所消耗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且过于持久。第二,耐用性能较差。耐用性指的是在搬运纸质中保持原有品质的程度。但是,由于人为搬运的疏忽,很容易使纸质档案难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第三,纸质档案字迹褪色速度较快。这是由字迹色素的稳定性所决定的,另外,和制造的干湿程度与酸碱程度都有密切的联系。而字迹是人们获得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一旦字迹被破坏,那么档案信息也不够完整。所以,人们在管理纸质档案时,最重要的是保存字迹免受其它因素影响。当前,字迹褪色快是影响档案实际使用价值最主要的威胁之一。由此看来,人们所高度关注的重要任务就是保存好纸质档案的字迹。第四,对周围环境要求偏高。在档案管理室内,重点强调防火、防潮、防虫等工作,而这些也都是持久保持纸质档案应该必须满足的环境条件。因此,对档案存储室建设、实施配置、管理等都要求非常高。第五,档案查阅要到现场。长期以来,传统档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实现空间上的流动,所以,人们在查阅相关的纸质档案时,就必须要到档案保管室,同时,同一档案在同一时间只能供一人使用,所以,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给档案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变。然而,如果是电子档案,那么完全不存在此类弊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随时使用。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克服到档案管理室查阅信息的弊端。可以说,无纸化办公是一大型档案办公改革。
对于无纸化办公来说,主要指的是利于网络与计算机在网上进行办公,这样一来,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从而逐渐取代纸质档案而快速发展起来。由此看来,纸质档案在逐渐被电子档案所替代。然而,我们对数字化档案运行的结果加以展望。第一种结果,大量的电子档案应该及时做好归档工作。将电子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就应该建立电子档案集群,等同于传统档案管理室。第二种结果,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表现出较强的虚拟特性,所以,我们不可以和读纸质档案一样,在不借助其它设备就可以查阅到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料。因此,由于长期受纸质档案管理的影响,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纸质档案阅读的习惯。第三种结果,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能确保电子档案可以持久的适应新设备的需求,所以,存在过多的顾虑。第四种结果,电子档案稳定性不强,例如:电子档案的信息很容易被他人修改或者是复制,黑客又成为攻击电脑的主要对象。和纸质檔案相比较来说,我们在保管电子档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电子档案的使用特性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与管理电子档案过程中,也必须相应的保管好某些纸质档案。
总体来说,在一较长的发展阶段内,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同存在的局面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对于电子档案来说,计算机与网络存在已经成为事实,所以,很多电子档案应该及时进行归档整理,这已是电子档案的来源的唯一途径。另外,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势必会产生很多相关的电子档案。从纸质档案方面来看,已经形成的纸质档案不会因电子档案的存在就会销毁,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不理性到这种程度,并且这也是现实生活所不允许的。另外一方面,人们还没有对电子档案的保证性有充足的认识,因此,人们在搜集和整理电子档案时,更要不断的搜集和整理、保管纸质档案。这属于一种双保险对策。所以,对于纸质档案或者是电子档案来说,人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档案的形式为纸质档案,因此,一定会长期存在下去;而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档案存储形式,正有所起步,依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人们必须给与足够的关注。
3.当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1有关档案数字化的硬件缺少
从硬件使用方面来考虑,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该要有基本的三类设备,即信息采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信息利用设备。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档案数字化硬件还是比较缺少的。
3.2关于档案数字化软件开发比较落后
从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室使用的软件来看,其中,有些是缺少信息管理功能的,而另外一些是不具备信息通用功能的。当前,我国各地区的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并不相互一致,规格偏多,然而,对于自主研发或者是从市场中购买的软件不具备通用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不仅可以应用到文件检索,而且又能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软件。
3.3缺少一个统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
档案数字化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然而,因长期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档案室存档业务的数字化特性非常差,例如: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等质量都偏低,尤其是目前档案目录、细则等的相容性都非常差。除此之外,软件的移植性也不是很强,档案技术标准、工作程序标准都没有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全面考虑,大多数归档都是以磁盘和优盘的形式,然而,对当前的档案管理、分类等相关规定都完全不能适用。所以,使得档案数字化缺少一个完善而统一的标准,只是着眼于某个系统进行研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和使用,因此,这将对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4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想要真正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既要满足一般计算机的操作,同时又要满足特殊计算机的操作。然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大多数档案管理室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就更缺少了,由此看来,当前事业单位档案人员的数字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虽然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但是并没用充分发挥出其内在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就更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了。
4.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4.1非扫描件与扫描件的区分
相关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当中对非扫描件与扫描件的区分为根据具体要求将相同案卷中的非扫描件和扫描件区分开来。区分普法性文件的基本原则为:要剔除重份文件和无关文件,可以不扫描有正式件文件的原稿。在数字化开展之前,事业单位应当切实的对其他单位的做法进行熟悉和了解,对同时才能在草稿、定稿以及正本的档案加以数字化扫描规定的具体范围为仅仅扫描正本,而若不存在正本,那么就对定稿进行扫描,既没有定稿也没有正本的则扫描草稿。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得知,修改稿、草稿、定稿和正本等均是完整形态档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以将档案前后形成的关系人为割裂。缺乏修改稿和草稿也便无法形成最终的正本,它们应当全部被划分为扫描件。对于我国诸多事业单位的现状,处理的对策主要包括:(1)只要是属于文件内容的修改稿、草稿、定稿以及正本等都必须进行编号扫描;(2)不剔除与档案内容无关和重份文件,如果没有进行编号则不能够采取扫描措施。
4.2档案的装订和拆卷
现阶段,根据装订的方式来划分,通常可以将档案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2001年之前所立档的文件,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根据三点一线装订加以案卷级整理组卷的,因而也被称作“老规则”档案;而另外一类则是2001年实施国家档案行业标准以后所实行的文件级的整理方法,也就是每一份档案在进行三点一线的装订以后装盒,以便于避免装订案卷和立卷等诸多复杂的环节,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新规则”档案。
对于档案的数字化,在对扫描标准加以确定后,切实进行具体的扫描工作之前,进行拆卷扫描与否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目前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无论属于“新规则”档案,还是“老规则”档案,在选择哪个数字化扫描前均需要拆卷,并且将装订物拆除,而在结束扫描以后再进行重新装订。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我们立足于档案的保护,若要进行装订或者拆卷,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熟练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难以真正的做到在原来装订的位置和原来打孔的位置加以装订,这便给档案的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破坏档案的保护。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单位基本上都对档案进行了再次装订和拆卷的工作,切实的明确了扫描后重新装订、必须拆卷扫描等做法,其中优点在于:(1)非常明显的是,档案拆卷以后扫描的画幅质量并非优于不拆卷。比如很厚的一卷档案,在对后部分或者前部分扫面时也许影响不是太大,而对中间位置的文件进行扫描时,通常很难完整的扫描其内容;对于内容和装订线比较接近的文件,如果不拆卷也无法有效的将内容完整的加以扫描;(2)借助于对档案的拆卷,能够将案卷当中页码顺序较为混乱的不良状况加以重新的更正,从根本上保证了文件的连续性;(3)如果档案拆卷以后不采取再次装订措施,而仅仅是根据原来案卷的顺序进行存放,即使仿真复制档案原件或者档案利用等较为便捷,然而从保护档案方面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散放保存档案,极易由于人为窃取或者整理人员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内容的缺失及混乱;(4)虽然看起来拆卷以后再重新装订比较费力费时,但是拆卷以后的档案在进行扫描时无论使用平板扫描仪,还是使用高速扫描仪,均能够大大的节省为防止漏光而采取人工翻页处理的精力以及时间,并且其速度也会得以明显的提高。
4.3涉密材料和密级文件的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底线及生命线就是档案安全,档案安全也是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和基本任务,在数字化工作开始时期各个事业单位便着重强调档案数字化必须重视档案数据信息和档案实体的安全。要想切实的将这一要务加以落实,从根本上确保涉密文件以及密级文件的控制管理,那么就应当及时的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管理办法,真正的做到:(1)严格的要求整理人员对秘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绝密文件填写密级文件登记表,并且对这些档案的文件标题、案卷号、目录号、全宗号等内容加以详细登记,然后再由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必要的鉴定,最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
4.4涉及人名的檔案数字化
通常涉及人名的档案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1)有关人事处分、奖励以及任免等文件当中所涉及到的部分人员名单;(2)一个单位或者团体众多人员的名册和名单等。根据档案内容重要性的程度、档案利用率高低进行提供利用以及方便查询,处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在目录著录项当中,请所应用软件系统系统公司加入“人名索引”一项,对表彰奖励、职称评定、人事任免等所涉及到个人利益的资料和文件,要求数字化加工公司在文件标题录入应当录入的人员名称,比如“题名”项字段已经录满,那么就应当在“人名索引”项加以补充,以便于保证所有人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切实达标,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有效利用。
4.5对案卷文件与档案卷内目录不符的处理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进程当中,往往难以避免的会遇到案卷文件内容和档案卷内目录不符的状况,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是由于立档单位工作大意,另一方面则是事业单位早期档案条目著录疏忽而导致的。如果在进行数字化时期没有及时的修正此类错误,那么最终便无法达到数字化目的,并且也会逐渐失去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因此,具体的处理措施是:借助于档案数字化流程过程当中的整理环节来进一步修正和校对数字化档案,对无目录而有文件的应当对目录进行补充,对无文件而有目录或者档案缺页、缺失的状况,数字化公司应当对档案登记备查表进行如实的填写,由保管部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加以认可和签字,同时在扫描档案原件时把备查表扫描于缺失内容的部位,以便于在对该卷档案进行查阅时,能够对不完整和缺失的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并且更好的体现出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数字化工作,不但要实现档案内容的电子化,便于档案的利用和查阅,而且还应当通过数字化更细致的完善及整理工作方法,呈现出更为完整、更为详细的情况信息,这也是确保数字化工作不同全宗、不同时期档案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数字化工作前后统一的必要手段。
5.强化当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举措
5.1归档和文书处理过程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日常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性工作就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及管理执行的优劣会对整体档案的成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当前事业单位工作的迫切需求相适应,我国的事业单位会无法避免的收到有待于处理的大量电子文件,比如文书文件的预处立卷的整理等等。除此之外,发文处理过程同样也能够借助于网络加以进行,可以由拟稿人员把稿件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再经过办公室审核、签发人签发、办公室修改、办公室盖章及分发以及信息中心归档,以此便能够大大的节省实践的时间,还能够有效的将办公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负荷强度减轻。
5.2开发适宜的数字化档案应用硬件和软件设施
事业单位要想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的加快,进而促使档案管理能够切实的踏入组织管理效率化的重要运行轨道,那么就要求事业单位可以具备与单位自身管理和作业相适应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的引导数字化档案的作业和办公。比如内部局域网、各种通信子网、宽带网、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相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储存设备、路由器、交换器的使用等等。
5.3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制定和建立一个与自身单位办公以及实际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制,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全面的保证网络档案使用安全机制、档案使用制度、工作制度、档案保密机制等可以相互联系,以此来实现一体化的档案建设文档。众所周知,数字化档案管理更为重视的是信息安全,只有真正的保证信息资源安全程度,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系统软硬件功能的发挥,从而为办公作业效率化的实现提供前提,最大限度的防止机密档案的窃取或者丢失、数据的恶意篡改、系统非法访问的入侵,实现真正的信息安全。
5.4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程度
必须保证事业单位重要文件数据和档案信息的网络使用安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文件数据及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免受破坏和影响,促使事业单位再次突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所以,档案数字化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应当立足于实际,将后续防护墙的维护和访问设置、杀毒软件的安装、电脑的杀毒和软件的更新、重要数据及档案的备份等诸多工作做好,以便于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发生意外情况而发生无法挽回的被动局面。除此之外,还必须将档案文件的保密工作做好,严格的要求可以例行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机制,其最终目的是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切实的遵章办事,尽可能的促进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程度的提高,进而将意外事件及人为破坏文件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减少的最小,全面的确保重要文献、档案以及系统的使用安全。
6.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6.1档案管理技术与安全问题方面的挑战
6.1.1档案管理技术是不断发展、坚持不懈的重要技术
把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加以集成和综合应用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大特点。在建设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阶段,应当积极的对电子档案进行构建,还需要在集成和整合等方面狠下功夫。
6.1.2安全管理不可忽视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保密与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有很多档案信息是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机使用的,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的加强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通常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的策略可划分为技术保证与制度管理两大方面,事业单位在今后的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及时的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由与之相应的技术策略来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自动控制,以便于使档案的安全管理更加的严密。
6.2数字化工作人员和建设资金投入的挑战
人才問题与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是与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密切相关的,因此,事业单位今后应当高度的重视各类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除了人才挑战以外,我国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建设资金投入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就是建设性资金,因此,事业单位要想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积极的拓展资金渠道,并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应当切实的满足新时期网络信息时代的多样化要求,不断的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数字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的将以往传统的纸质管理档案工作负荷摆脱,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的功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信息的管理、采集的实现以及档案信息服务职能的转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璐颖,轲鑫.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控制[J].档案学研究,2011,(4).
[2]喻玲,曹熙红.浅谈档案数字化"深加工"[J].兰台世界,2009,(14).
[3]吴绪成,宋刚,陈黎.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2).
[4]徐丽娜.档案数字化的原则与标准化问题探析[J].档案,2011,(5).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问题;解决对策;展望
0.前言
所谓档案数字化具体指的是通过数据库技术、压缩技术、扫描技术等手段,把传统与当前的社会组织、个人的经济、技术、宗教等活动所形成的对 国家与社会有较大利用价值,可以供社会共享的,将纸质、声像以及归档保存的档案,都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借助0与1数字编码表达出档案信息库。待经过数字化处理以后,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检索信息的速度,而且也节省了不少档案储存空间,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库房挤压的压力,减少档案因多次使用而出现磨损的现象,这样一来,极大的发挥了档案信息存储的优势,增加网络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更好的为档案部门的特色服务打下牢固基础。
1.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概述
1.1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取信息、处理各种事务以及人们日常交往等诸多方面对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其他现代化先进的新兴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代人们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时,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获取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一种信息来源,档案开始逐渐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青睐,所以,为了促进档案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了尽快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为了推动档案资源信息传递的加快,实现事业单位以往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以及必要。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的档案实现数字化以后,能够切实的保存好档案的原件,在日常的运用当中通过数字化的档案资料,便能够大大的促进原始档案的可靠保存。
1.2档案数字化的内在涵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将“数字化”当中的“化”具体解释成“转变为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性质”,而所谓的“数字化”则指的是“转变为数字”的意思,具体而言,“档案数字化”的意思在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档案转变为数字”,能够把档案数字化解释成:把记录方式不同以及载体形态不同的档案信息借助于计算机设施处理、转化以及录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相关信息切实的转变成由1与0组成的一系列数码序列,进而将这些数码序列在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上进行存储的整个过程。
1.3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通常包含着不同的两个层次,其中,一方面是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档案目录数字化的主要目标是对档案目录数据库加以构建,其中尤为关键的便是档案著录标引的规范化,同时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进行科学的选定;另一方面便是档案全文的数字化,一般档案全文的数字化能够借助于扫描录入的方式,把档案全文根据其原貌逐项逐页的以图像文件的形式加以存储,同时为其编制出有序的目录索引,或者通过光学字符的技术识别以后,以文本的格式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存储。在档案数字化的整个过程当中,应当按照档案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点把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1.4档案数字化所存在的诸多风险
就电子档案而言,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作为电子档案的形式所存在的重要条件,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条件,档案数字化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4.1人为修改所造成的风险
通常数字档案的可操作性会使诸多人为因素在电子档案完整性及真实性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当中,极有可能通过无意的行为或者有意的行为摧毁、更改或者增删电子档案的本质要素,而数字档案所具备的可操作性的显著特点则大大的决定了一旦数字信息被改变,那么必将难以辨别,不留痕迹,人们通常很难借助于表面现象发现电子档案信息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且也不能逆向的恢复电子档案信息,所以电子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为了将这一难题加以解决,通常可通过设局加密文件加密技术。
1.4.2信息迁移所带来的风险
正是因为数字信息读写的软件和硬件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需要对数字信息进行长期性的保存,只要不断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来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不断的迁移,从而使得旧技术环境当中所形成的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在现代化全新的读写技术当中依旧能被读出来,在数字信息迁移的进程当中,往往极有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电子档案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破坏。
1.4.3网络攻击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数字信息有着较强的流动性,这便使得数字档案在使用当中不断的遇到更多网络攻击的风险,进而对数字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带来直接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协议的开放性以及因特网信息传输的广域性,使得因特网时常面临十分严重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以往传统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较多的都是数据的共享,并且促进军事部门、开发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当时,能够入网的单位和机构往往被一致认为是可信任的、可靠的,然而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互联网中不得进行任何商业活动这一限制取消后,大大的增加了互联网的机构,从而使得很多不法分子想方设法的闯入到互联网当中,对竞争者的商业数据进行恣意盗用,造成了资源的破坏,这便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在此类状况下,入驻互联网的数字档案也无法避免的被网络黑客所攻击;另一方面,由于因特网是资源共享的,除了处理信息与存储信息以外,还需要对信息加以传输,这便使得因特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网络攻击技术主要有:网络侦查,也就是在进行攻击前需要窃取互联网中的有关信息,一旦网络侦查获得成功,那么便会严重的威胁到正在传输中的以及系統中的电子档案;拒绝服务攻击,也就是服务器无法正常的工作及运行;程序攻击,也就是木马程度或者病毒的植入等等,进而使得电子档案的保存系统不能顺利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等。在以前的档案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攻击形式就是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漏洞,甚至缓冲区溢出漏洞会占据绝大多数的远程网络攻击,此类攻击能够使匿名的因特网用户趁机获取主机的全部控制权或者部分控制权。 2.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基本现状
从最初的人类发明了纸张后,纸质档案就开始替代了其它的载体档案,是档案管理的主宰体。然而,随着纸质档案的不断发展以及推广和使用,充分证明了它的优势所在。其中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直读性。人们直接利于视觉就能够给读取档案信息。第二,易取性。有了纸张后,这便成为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这主要是由材质的易取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也更好的解决了纸质档案长时间占据馆藏档案的主体地位。第三,便捷性。和其它档案存储类型相比,纸质档案不仅重量轻,而且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小,同时,存储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便利人们的携带。第四,稳定性较强。和电子档案相比较来说,纸质档案信息不容易让他人修改与备份,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
上述这几点都是利用纸质档案存储的优势,从而人们更加偏爱这种存储方式,使纸质档案长期的发展下去。但是,每一张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纸质档案存储也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纸质档案的存储存在的缺陷是由本身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较强的易燃性。我们所使用的纸张都是由植物的纤维生产得到的,所以,有很强的易燃特性。这样一来,防火安全也就成为了纸质档案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所消耗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且过于持久。第二,耐用性能较差。耐用性指的是在搬运纸质中保持原有品质的程度。但是,由于人为搬运的疏忽,很容易使纸质档案难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第三,纸质档案字迹褪色速度较快。这是由字迹色素的稳定性所决定的,另外,和制造的干湿程度与酸碱程度都有密切的联系。而字迹是人们获得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一旦字迹被破坏,那么档案信息也不够完整。所以,人们在管理纸质档案时,最重要的是保存字迹免受其它因素影响。当前,字迹褪色快是影响档案实际使用价值最主要的威胁之一。由此看来,人们所高度关注的重要任务就是保存好纸质档案的字迹。第四,对周围环境要求偏高。在档案管理室内,重点强调防火、防潮、防虫等工作,而这些也都是持久保持纸质档案应该必须满足的环境条件。因此,对档案存储室建设、实施配置、管理等都要求非常高。第五,档案查阅要到现场。长期以来,传统档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实现空间上的流动,所以,人们在查阅相关的纸质档案时,就必须要到档案保管室,同时,同一档案在同一时间只能供一人使用,所以,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给档案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变。然而,如果是电子档案,那么完全不存在此类弊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随时使用。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克服到档案管理室查阅信息的弊端。可以说,无纸化办公是一大型档案办公改革。
对于无纸化办公来说,主要指的是利于网络与计算机在网上进行办公,这样一来,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从而逐渐取代纸质档案而快速发展起来。由此看来,纸质档案在逐渐被电子档案所替代。然而,我们对数字化档案运行的结果加以展望。第一种结果,大量的电子档案应该及时做好归档工作。将电子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就应该建立电子档案集群,等同于传统档案管理室。第二种结果,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表现出较强的虚拟特性,所以,我们不可以和读纸质档案一样,在不借助其它设备就可以查阅到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料。因此,由于长期受纸质档案管理的影响,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纸质档案阅读的习惯。第三种结果,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能确保电子档案可以持久的适应新设备的需求,所以,存在过多的顾虑。第四种结果,电子档案稳定性不强,例如:电子档案的信息很容易被他人修改或者是复制,黑客又成为攻击电脑的主要对象。和纸质檔案相比较来说,我们在保管电子档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电子档案的使用特性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与管理电子档案过程中,也必须相应的保管好某些纸质档案。
总体来说,在一较长的发展阶段内,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同存在的局面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对于电子档案来说,计算机与网络存在已经成为事实,所以,很多电子档案应该及时进行归档整理,这已是电子档案的来源的唯一途径。另外,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势必会产生很多相关的电子档案。从纸质档案方面来看,已经形成的纸质档案不会因电子档案的存在就会销毁,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不理性到这种程度,并且这也是现实生活所不允许的。另外一方面,人们还没有对电子档案的保证性有充足的认识,因此,人们在搜集和整理电子档案时,更要不断的搜集和整理、保管纸质档案。这属于一种双保险对策。所以,对于纸质档案或者是电子档案来说,人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档案的形式为纸质档案,因此,一定会长期存在下去;而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档案存储形式,正有所起步,依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人们必须给与足够的关注。
3.当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1有关档案数字化的硬件缺少
从硬件使用方面来考虑,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该要有基本的三类设备,即信息采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信息利用设备。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档案数字化硬件还是比较缺少的。
3.2关于档案数字化软件开发比较落后
从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室使用的软件来看,其中,有些是缺少信息管理功能的,而另外一些是不具备信息通用功能的。当前,我国各地区的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并不相互一致,规格偏多,然而,对于自主研发或者是从市场中购买的软件不具备通用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不仅可以应用到文件检索,而且又能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软件。
3.3缺少一个统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
档案数字化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然而,因长期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档案室存档业务的数字化特性非常差,例如: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等质量都偏低,尤其是目前档案目录、细则等的相容性都非常差。除此之外,软件的移植性也不是很强,档案技术标准、工作程序标准都没有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全面考虑,大多数归档都是以磁盘和优盘的形式,然而,对当前的档案管理、分类等相关规定都完全不能适用。所以,使得档案数字化缺少一个完善而统一的标准,只是着眼于某个系统进行研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和使用,因此,这将对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4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想要真正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既要满足一般计算机的操作,同时又要满足特殊计算机的操作。然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大多数档案管理室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就更缺少了,由此看来,当前事业单位档案人员的数字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虽然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但是并没用充分发挥出其内在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就更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了。
4.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4.1非扫描件与扫描件的区分
相关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当中对非扫描件与扫描件的区分为根据具体要求将相同案卷中的非扫描件和扫描件区分开来。区分普法性文件的基本原则为:要剔除重份文件和无关文件,可以不扫描有正式件文件的原稿。在数字化开展之前,事业单位应当切实的对其他单位的做法进行熟悉和了解,对同时才能在草稿、定稿以及正本的档案加以数字化扫描规定的具体范围为仅仅扫描正本,而若不存在正本,那么就对定稿进行扫描,既没有定稿也没有正本的则扫描草稿。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得知,修改稿、草稿、定稿和正本等均是完整形态档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以将档案前后形成的关系人为割裂。缺乏修改稿和草稿也便无法形成最终的正本,它们应当全部被划分为扫描件。对于我国诸多事业单位的现状,处理的对策主要包括:(1)只要是属于文件内容的修改稿、草稿、定稿以及正本等都必须进行编号扫描;(2)不剔除与档案内容无关和重份文件,如果没有进行编号则不能够采取扫描措施。
4.2档案的装订和拆卷
现阶段,根据装订的方式来划分,通常可以将档案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2001年之前所立档的文件,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根据三点一线装订加以案卷级整理组卷的,因而也被称作“老规则”档案;而另外一类则是2001年实施国家档案行业标准以后所实行的文件级的整理方法,也就是每一份档案在进行三点一线的装订以后装盒,以便于避免装订案卷和立卷等诸多复杂的环节,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新规则”档案。
对于档案的数字化,在对扫描标准加以确定后,切实进行具体的扫描工作之前,进行拆卷扫描与否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目前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无论属于“新规则”档案,还是“老规则”档案,在选择哪个数字化扫描前均需要拆卷,并且将装订物拆除,而在结束扫描以后再进行重新装订。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我们立足于档案的保护,若要进行装订或者拆卷,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熟练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难以真正的做到在原来装订的位置和原来打孔的位置加以装订,这便给档案的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破坏档案的保护。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单位基本上都对档案进行了再次装订和拆卷的工作,切实的明确了扫描后重新装订、必须拆卷扫描等做法,其中优点在于:(1)非常明显的是,档案拆卷以后扫描的画幅质量并非优于不拆卷。比如很厚的一卷档案,在对后部分或者前部分扫面时也许影响不是太大,而对中间位置的文件进行扫描时,通常很难完整的扫描其内容;对于内容和装订线比较接近的文件,如果不拆卷也无法有效的将内容完整的加以扫描;(2)借助于对档案的拆卷,能够将案卷当中页码顺序较为混乱的不良状况加以重新的更正,从根本上保证了文件的连续性;(3)如果档案拆卷以后不采取再次装订措施,而仅仅是根据原来案卷的顺序进行存放,即使仿真复制档案原件或者档案利用等较为便捷,然而从保护档案方面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散放保存档案,极易由于人为窃取或者整理人员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内容的缺失及混乱;(4)虽然看起来拆卷以后再重新装订比较费力费时,但是拆卷以后的档案在进行扫描时无论使用平板扫描仪,还是使用高速扫描仪,均能够大大的节省为防止漏光而采取人工翻页处理的精力以及时间,并且其速度也会得以明显的提高。
4.3涉密材料和密级文件的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底线及生命线就是档案安全,档案安全也是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和基本任务,在数字化工作开始时期各个事业单位便着重强调档案数字化必须重视档案数据信息和档案实体的安全。要想切实的将这一要务加以落实,从根本上确保涉密文件以及密级文件的控制管理,那么就应当及时的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管理办法,真正的做到:(1)严格的要求整理人员对秘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绝密文件填写密级文件登记表,并且对这些档案的文件标题、案卷号、目录号、全宗号等内容加以详细登记,然后再由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必要的鉴定,最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
4.4涉及人名的檔案数字化
通常涉及人名的档案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1)有关人事处分、奖励以及任免等文件当中所涉及到的部分人员名单;(2)一个单位或者团体众多人员的名册和名单等。根据档案内容重要性的程度、档案利用率高低进行提供利用以及方便查询,处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在目录著录项当中,请所应用软件系统系统公司加入“人名索引”一项,对表彰奖励、职称评定、人事任免等所涉及到个人利益的资料和文件,要求数字化加工公司在文件标题录入应当录入的人员名称,比如“题名”项字段已经录满,那么就应当在“人名索引”项加以补充,以便于保证所有人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切实达标,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有效利用。
4.5对案卷文件与档案卷内目录不符的处理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进程当中,往往难以避免的会遇到案卷文件内容和档案卷内目录不符的状况,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是由于立档单位工作大意,另一方面则是事业单位早期档案条目著录疏忽而导致的。如果在进行数字化时期没有及时的修正此类错误,那么最终便无法达到数字化目的,并且也会逐渐失去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因此,具体的处理措施是:借助于档案数字化流程过程当中的整理环节来进一步修正和校对数字化档案,对无目录而有文件的应当对目录进行补充,对无文件而有目录或者档案缺页、缺失的状况,数字化公司应当对档案登记备查表进行如实的填写,由保管部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加以认可和签字,同时在扫描档案原件时把备查表扫描于缺失内容的部位,以便于在对该卷档案进行查阅时,能够对不完整和缺失的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并且更好的体现出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数字化工作,不但要实现档案内容的电子化,便于档案的利用和查阅,而且还应当通过数字化更细致的完善及整理工作方法,呈现出更为完整、更为详细的情况信息,这也是确保数字化工作不同全宗、不同时期档案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数字化工作前后统一的必要手段。
5.强化当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举措
5.1归档和文书处理过程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日常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性工作就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及管理执行的优劣会对整体档案的成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当前事业单位工作的迫切需求相适应,我国的事业单位会无法避免的收到有待于处理的大量电子文件,比如文书文件的预处立卷的整理等等。除此之外,发文处理过程同样也能够借助于网络加以进行,可以由拟稿人员把稿件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再经过办公室审核、签发人签发、办公室修改、办公室盖章及分发以及信息中心归档,以此便能够大大的节省实践的时间,还能够有效的将办公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负荷强度减轻。
5.2开发适宜的数字化档案应用硬件和软件设施
事业单位要想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的加快,进而促使档案管理能够切实的踏入组织管理效率化的重要运行轨道,那么就要求事业单位可以具备与单位自身管理和作业相适应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的引导数字化档案的作业和办公。比如内部局域网、各种通信子网、宽带网、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相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储存设备、路由器、交换器的使用等等。
5.3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制定和建立一个与自身单位办公以及实际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制,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全面的保证网络档案使用安全机制、档案使用制度、工作制度、档案保密机制等可以相互联系,以此来实现一体化的档案建设文档。众所周知,数字化档案管理更为重视的是信息安全,只有真正的保证信息资源安全程度,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系统软硬件功能的发挥,从而为办公作业效率化的实现提供前提,最大限度的防止机密档案的窃取或者丢失、数据的恶意篡改、系统非法访问的入侵,实现真正的信息安全。
5.4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程度
必须保证事业单位重要文件数据和档案信息的网络使用安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文件数据及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免受破坏和影响,促使事业单位再次突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所以,档案数字化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应当立足于实际,将后续防护墙的维护和访问设置、杀毒软件的安装、电脑的杀毒和软件的更新、重要数据及档案的备份等诸多工作做好,以便于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发生意外情况而发生无法挽回的被动局面。除此之外,还必须将档案文件的保密工作做好,严格的要求可以例行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机制,其最终目的是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切实的遵章办事,尽可能的促进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程度的提高,进而将意外事件及人为破坏文件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减少的最小,全面的确保重要文献、档案以及系统的使用安全。
6.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6.1档案管理技术与安全问题方面的挑战
6.1.1档案管理技术是不断发展、坚持不懈的重要技术
把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加以集成和综合应用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大特点。在建设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阶段,应当积极的对电子档案进行构建,还需要在集成和整合等方面狠下功夫。
6.1.2安全管理不可忽视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保密与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有很多档案信息是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机使用的,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的加强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通常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的策略可划分为技术保证与制度管理两大方面,事业单位在今后的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及时的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由与之相应的技术策略来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自动控制,以便于使档案的安全管理更加的严密。
6.2数字化工作人员和建设资金投入的挑战
人才問题与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是与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密切相关的,因此,事业单位今后应当高度的重视各类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除了人才挑战以外,我国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建设资金投入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就是建设性资金,因此,事业单位要想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积极的拓展资金渠道,并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应当切实的满足新时期网络信息时代的多样化要求,不断的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数字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的将以往传统的纸质管理档案工作负荷摆脱,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的功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信息的管理、采集的实现以及档案信息服务职能的转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璐颖,轲鑫.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控制[J].档案学研究,2011,(4).
[2]喻玲,曹熙红.浅谈档案数字化"深加工"[J].兰台世界,2009,(14).
[3]吴绪成,宋刚,陈黎.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2).
[4]徐丽娜.档案数字化的原则与标准化问题探析[J].档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