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新课改开始以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勇于实际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Discussion这种方法频繁呈现于课堂,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可以说伴随着Discussion而来的自由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和效果。
回想自己从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几乎每节课都有讨论。例如,Warming-up课让学生讨论什么叫伟人;Reading课,让学生小组合作并完成幻灯片上的任务信息填空;习题课上让学生讨论并解决难题;有时候,见学生太过沉闷,也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外,在大部分公开教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直至近期,学校邀请自治区各科专家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其中英语组的专家教师的指导意见,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中小组探究的深思。之所以有这些感慨是因为:首先,专家先听了两节课,期中一节课是由与我同年级的朱老师上的一堂语法填空课。由于时间仓促,在专家听课前,朱老师在组内上过一遍。当时听完课后,大家都觉的课堂有些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到其中一个环节是展示近几年广东卷语法填空题中分别考查了哪些词性,该词是什么。与其幻灯片直接展示,不如让学生动起来,自己翻阅手中习题,去探讨并找出该词。于是自己便提出建议,后被采纳。而专家在听完课后,指出,该环节为何不直接呈现?为什么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找?意义何在?是啊,听完后,我也在问自己,当初只是想的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至于教学活动的意义和实效好像被忽略了。
我想,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很多老师和我一样,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實质的正确把握,为了讨论而讨论,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对此,本人今后重点思考并尽力去实施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把握重点,精选话题。不是所有的话题学生都得去讨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确定教材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并作为设计小组学习任务的依据,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且与当堂课的重点相联系,在讨论中巩固,提升当堂课的知识重点,避免让讨论流于形式,甚至可以颠覆传统授课。如Unit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听此次莅临指导的专家教师说,在上本单元课文时,有老师让学生带上所有他们能用上的工具:手机,书籍等一切能查阅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一张白纸上绘出能体现本单元课文的所有东西。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负责查单词的,翻译的,绘画的,解说的。最后学生展示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变换角色。教学中的教学资料较多,精选资料,并充分利用。避免盲目的追寻数量,而忽略质量。一直以来,在教学中,习惯了找资料,让学生去做,却没想到让学生自己来当出题人。例如,我们可以精选课文,让学生小组探究,将其抽出几句话,设置成七选五,或将其改编成改错、语法填空。最近,我也在尝试让学生这样去做,并把自己组内所出的题与他组交换,进行检验。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但对教学任务材料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在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充分讨论,做好监控协调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无论是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在听课时,很多时候都能发现,在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时就停止讨论活动。或讨论后,老师自己说出了答案,并未让学生做出反馈。最后,学生的讨论只能是流于形式。此外,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以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小组中的“强者”教师要引导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而对于小组中的“弱者”教师应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和害羞心理,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团队协作结果的评价,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对一节课小组整体和个体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环。如果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它对创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教师为了寻求答案,而不断提问不同的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若采用了小组间竞争机制,还要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团队精神的形成,为他们今后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想使它发挥最大成效,还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进一步思索、探讨和实践。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 644600)
回想自己从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几乎每节课都有讨论。例如,Warming-up课让学生讨论什么叫伟人;Reading课,让学生小组合作并完成幻灯片上的任务信息填空;习题课上让学生讨论并解决难题;有时候,见学生太过沉闷,也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外,在大部分公开教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直至近期,学校邀请自治区各科专家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其中英语组的专家教师的指导意见,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中小组探究的深思。之所以有这些感慨是因为:首先,专家先听了两节课,期中一节课是由与我同年级的朱老师上的一堂语法填空课。由于时间仓促,在专家听课前,朱老师在组内上过一遍。当时听完课后,大家都觉的课堂有些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到其中一个环节是展示近几年广东卷语法填空题中分别考查了哪些词性,该词是什么。与其幻灯片直接展示,不如让学生动起来,自己翻阅手中习题,去探讨并找出该词。于是自己便提出建议,后被采纳。而专家在听完课后,指出,该环节为何不直接呈现?为什么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找?意义何在?是啊,听完后,我也在问自己,当初只是想的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至于教学活动的意义和实效好像被忽略了。
我想,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很多老师和我一样,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實质的正确把握,为了讨论而讨论,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对此,本人今后重点思考并尽力去实施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把握重点,精选话题。不是所有的话题学生都得去讨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确定教材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并作为设计小组学习任务的依据,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且与当堂课的重点相联系,在讨论中巩固,提升当堂课的知识重点,避免让讨论流于形式,甚至可以颠覆传统授课。如Unit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听此次莅临指导的专家教师说,在上本单元课文时,有老师让学生带上所有他们能用上的工具:手机,书籍等一切能查阅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一张白纸上绘出能体现本单元课文的所有东西。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负责查单词的,翻译的,绘画的,解说的。最后学生展示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变换角色。教学中的教学资料较多,精选资料,并充分利用。避免盲目的追寻数量,而忽略质量。一直以来,在教学中,习惯了找资料,让学生去做,却没想到让学生自己来当出题人。例如,我们可以精选课文,让学生小组探究,将其抽出几句话,设置成七选五,或将其改编成改错、语法填空。最近,我也在尝试让学生这样去做,并把自己组内所出的题与他组交换,进行检验。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但对教学任务材料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在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充分讨论,做好监控协调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无论是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在听课时,很多时候都能发现,在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时就停止讨论活动。或讨论后,老师自己说出了答案,并未让学生做出反馈。最后,学生的讨论只能是流于形式。此外,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以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小组中的“强者”教师要引导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而对于小组中的“弱者”教师应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和害羞心理,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团队协作结果的评价,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对一节课小组整体和个体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环。如果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它对创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教师为了寻求答案,而不断提问不同的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若采用了小组间竞争机制,还要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团队精神的形成,为他们今后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想使它发挥最大成效,还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进一步思索、探讨和实践。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 6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