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视角,两个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sh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互动环节是师生、生生对问题或重难点知识进行交流讨论的环节,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习思路,确立学习方法.合作环节则是解题或突破重难点知识的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完成学习过程.因此,互动与合作是课堂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互动与合作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互动与合作在词义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动是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合作是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动状态.互动与合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互动是开展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互动的客观结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互动过程是师生、生生讨论分析问题的过程,合作过程是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区分互动与合作,基于不同视角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充分发掘互动与合作的功能与价值,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将互动与合作看作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互动与合作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发掘互动的核心功能
  互动的重点在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给予其他学生启发.在被评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扬长补短,实现学习的共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互动环节充分分析,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个体潜力,让学生感知和体验问题,了解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并理顺学习思路,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准备.
  (一)巧妙设置问题,促进师生互动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互动的前提),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一课为例,导入新课后,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开讨论分析.
  问题1:本课包含几个命题?涉及哪些内容?学习本课的前提是什么?
  互动分析:共三个命题,涉及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及两者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前提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回顾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探寻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口.
  问题2:①已知2x-y=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则y=;②方程2x-y=1的解共有个.
  互动分析:
  ①∵2x-y=1,
  ∴-y=1-2x,
  ∴y=2x-1.
  答:y=2x-1.
  ②2x-y=1有无数组解.
  综上,笔者通过利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顺学习本课的思路,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感知和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创设出互动、讨论、分析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以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互动前提.例如,教师以课件展示例題:已知矩形ABCD,其中E为AB中心,G为BC上一点,∠BEG>60°,若从直线EG处折叠,将B点落于H处,连接AH,那么有几个角与∠BEG相等?
  思路引导:如何通过认真读题发现新的问题?
  互动分析:题中∠BEG>60°这一条件有点画蛇添足,可以适当变通(如改为∠BEG=60°与∠BEG<60°),整个例题就会更完善.
  如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条件,营造出良好的互动合作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合作了解对方,分析对方的优缺点,补充个人观点并消除错误观点,使解题方法更完善.学生也能通过提出问题来体验互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形成主动与同学互动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互动习惯.
  (二)创造互动过程,强化思维训练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创设互动情境,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等腰三角形”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其周长”.这时学生便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积极思考:“问题中的每个条件都成立吗?那些不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认真计算后,结合概念“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便能够发现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便可以深入引导,将具体的数字简化为“x、y”,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抽象的知识.
  再如,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准备50元的人民币,指导学生将其换成不同的面值,如10元、5元、1元的纸币;再让学生建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x和所需数量y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相关的知识点.通常,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目标.
  (三)层层设疑,促进师生互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例如,在“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同学们,什么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呢?”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引申出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再进行引导:“大家可将相似三角形画在纸上或者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相似三角形的例子.”这样层层设疑,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并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尊重学生,强化师生交流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互动环节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出相应的意见.例如,在“平行线”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定理证明,通过多元化的方式验证定理的真实性,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在学生证明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越俎代庖”,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意愿,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二、打造合作的有效平台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
  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主要目的,即在通过互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合作的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而非个人意见的表达及个体意识的表达.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小组划分的基础上的,教师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如构建“A A B C”的小组模型,即由两名学优生、一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如“频数与频率”一课,教师用课件创设情境:每个班级选2名学生作为市场调查员,其选举方式如下:
  ①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4名候选人
  ②每个人将自己选定的候选人名字写在纸上并投入选票箱
  ③举手表决选出3名学生,分别担任唱票员、监票员和记录员
  ④统计选举结果
  设问:课件中的频数是多少?频率是多少?
  学生阅读本课内容并互动分析,确立学习思路:要解答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
  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①频数即每名候选人得票的次数,频率即4名候选人得票的总次数与频数的比值.
  设问:频数、频率与总次数的关系?
  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
  ①频率=频数总次数 ②频数=总次数×频率③总次数=频数频率
  综上,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仅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虽然过程简单,但学生独立完成了三项学习任务的探究:一是完成了阅读问题与分析问题,确立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二是完成了本课内容的阅读,并结合之前学过的“普查与抽样调查”和“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概括了频数与频率的定义;三是理清了频数、频率和总次数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正确答案.这一过程完全是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重难点知识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完成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节的重点内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设计下列四道计算题:
  (1)(1 2x)(1-2x)
  (2)(2a 3)(2a-3)
  (3)(100 1)(100-1)
  (4)(x-6)(x 6)
  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积极思考:“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在学生思考几分钟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加强引导.各小组的代表与全班同学展开沟通交流,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能够将合作探究的效能充分凸显出来,强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混沌或者是迷惑的状态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就会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起清晰、准确的数学知识框架.
  (三)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与拓展是数学课堂教学再创造的重要生长点,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环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在部分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个小组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虽然编制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较相同,此时便可以提醒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编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在编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注重题目的流畅性,还要关注题目的变通.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合作教学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结 语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掌控好每个环节,从不同视角去审視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与合作,以期充分发挥教学引导的功能和特性,使教学引导策略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李正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14(2):37.
  [3]于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再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5.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教师应从沟通联系的角度出发,在探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有启发的类比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加强理解、强化技能、提高能力,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论述如何利用基于问题解决中的类比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问题解决,类比,同质  【基金项目】江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17PTYB008)研究成果.  类比是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年级的教学,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数学能力成长所服务,即常规数学公式、题型解法之外,充分利用教材開拓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基于“自学—互研—自省”教学法,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为例,首先简要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分别从自学、互研、自省三个阶段探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提纲式教学”“微课教学”等
【摘要】数学课培养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数学的思维,学习数学素养、数学文化,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无定法”,要依据教学的对象、环境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数学三维目标” 的实现.  【關键词】有效性;开放性;数学教学  有效性、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教育领域全新的指导纲要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创设的重要目标导向
【摘要】许多面临高考的学生,都会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望而生畏的心态,十分不利于其在考场上的高水平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都会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化解数学抽象性难题,提高其直观度的有效手段,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答数学客观题的能力.这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等问题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因此,以这一思想在高考数学客观题解答过程中的應用为出发点进行深刻探究,以期为高中生数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数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手牵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非常适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充分地激发出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使学生树立起较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高等数学课程为立足点,深入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与素材,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高等数学  1 引 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可以增强教学表现形式的视觉化、多样化和形象化,有利于把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实质与过程中充分揭示出来,呈现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到:“实践教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明确将数学建模列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着重强调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章节引言的导入、知识推演情景的设计和数学语言的培养等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养成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为培育学生的建模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建模;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受到“省级大
【摘要】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我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分 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该教学模式,分析了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对分课堂;数学分析;线上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JAT160467), 福建省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190257),三明学院教改項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本文主要以“探索与表达规律”一课为例探讨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符号意识,培养符号意识,探索与表达规律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