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是指语文教学要由“教书”上升到“育人”的高度,打破学科界限,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核心素养培育做指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标”与“总开关”。在这样的顶层设计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着力研究能够体现本学科独特价值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观念的整合,绝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向进行转变,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围绕“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行。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是课程,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内驱力。
  调整教学策略是重点。语文教师要在知识的模糊性和情感的多元性的课文中,从阅读价值中发现教学价值,从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从站在语文核心素养达成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价值,调整教学视角和策略,打破“一课一教案”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如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以前需要4课时,逐首诗朗诵、理解、赏析。今后可以这样做:课前指导学生以“词人之愁”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放手让学生辨析《渔家傲》的“思乡之愁”、《江城子》《破阵子》的“功业未建之愁”、《满江红》的“知音难觅之愁”;还可以探究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秋瑾四人,谁的“愁轻”,谁的“愁重”;亦可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法”“1 X教学法”等。这样,每一节课的“教”,都能使学生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地学。
  改变学习方式为关键。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走向主动参与式的深度学习,尝试构建以任务驱动为重要形态的自主探究交流活动,真正实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由单一个体学习走向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共同愿景,强调资源共享、共同学习、互助学习;还可以从统一讲解式学习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如學习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师不再统一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班班通平台及数字图书馆,结合智能终端iPad,查找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学会筛选信息,撰写个性化的科技小论文《时间变迁启示录》。这样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实现课堂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构建语文课程当支点。部编本教材提供了充分挖掘新教材蕴含的内在价值,及时改进教学策略的有利契机,更通过教材提供了由“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广阔空间。教材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读本或教本,而更多的是课程意义上的操作手册或行动指南。语文教师要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系,做好“语文 ”的课程设计。如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活动探究”单元,决不能把《沁园春·雪》等四首诗当成课文来讲,而要通过“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等任务驱动,把美学、建筑学、音律学等结合起来,落实跨界学习、大融合学习,从而实现从静态文本到动态课程的转变。
其他文献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深刻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目标方向、基本任务、方式方法和根本保障等四个方面。目标方向
【摘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桩基的施工部分通常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柱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种结构的稳定性相较于其他的结构更强,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不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也相对比较容易。本文主要分析了沉桩工艺和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施工人员提供经验。  【关键词】沉桩工艺;建筑施工;应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成为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