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深入的理论指导。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主义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位居“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经典儿童文学读本《夏洛的网》的两个中文译本,阐述了目的论三原则是如何指导译者的翻译行为,尤其是如何选择翻译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 目的论 夏洛的网
从晚清开始,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和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这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整个儿童文学发展史来看,我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深入的理论指导。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
谈到儿童文学翻译,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只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词语、短句将原文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事实却并非如此,和其他文学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保持原作品中的文化特色,又要翻译出目的语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且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心灵启迪。这就要求译者需熟悉目的语读者儿童的背景知识、文学水平及认知特点。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主义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的译作《夏洛的网》和另外两个译本为对比,分析了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任溶溶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一、德国功能派翻译主义目的论
目的论(Skopstheorie)是德国功能翻译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来的。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概念相近,但内涵意义则不一定相同。译者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只有达到了翻译目的、满足了目的语读者需要的翻译才能称得上好的译文。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的语和原语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对等”的观点。
该理论主要有三大法则构成,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其翻译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及合适的翻译方法。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诚原则即原文与译文间存在语际连贯,也就是忠实原文。
二、任溶溶先生的《夏洛的网》译文分析
目的论认为目标语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之一。目标语读者特有的知识背景、文化习惯、阅读需要等方面会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任溶溶在翻译《夏洛的网》的时候,既保留了原文诙谐幽默的风格,又就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儿童的语言习惯,且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心灵启迪。现结合康馨的中文翻译版本,试分析目的论三原则如何指导任溶溶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1.目的原则
为了达到即使儿童容易理解又不失趣味的译文目的,任溶溶在翻译过程中很注重词汇的
选择。比如多用儿童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词语以及叠词、比喻等。
例句1. ‘One day just like another,’ he groaned.
“天天一个样,”他抱怨说。(任溶溶译文)
“一天天过去,千篇一律,”他呻吟着说。(康馨译文)
在康馨的译文中,四字成語“千篇一律”和词汇“呻吟”多用于汉语的书面语之中。对于儿童来说,不太容易理解他们的涵义。任溶溶译文的“天天一个样”和“抱怨”则为日常交流,属于儿童耳熟能详的用语。虽然没有前两个词汇深邃,但是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他的眼睛有一种狂野的目光。他毫不迟疑地把水泼到威尔伯身上。他太激动了,没泼到猪,倒泼到朱克曼先生和艾弗里的身上。他们给淋成了落汤鸡。(任溶溶译文)
他两眼发直,毫不踌躇地把水朝威伯泼去。他在兴奋中没有瞄准,水全浇在查克曼先生和阿汶身上。两人浑身都湿透了。(康馨译文)
在原文中, “soaking wet” 意思是“淋湿” 。任溶溶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它翻译成了“落汤鸡”,即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增加了趣味性,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康馨的翻译“湿透了”则很平淡。
2.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需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简言之,译文需要被译文读者理解。
“谦卑?”夏洛说,“‘谦卑’有两重意思。‘谦’是不自高自大,‘卑’又有‘低下’的意思。这全呵护威尔伯。它不自高自大,它也总是在地面上,位置低下。”(任溶溶译文)
“谦虚?”夏洛说。“‘谦虚’有两种解释。一是‘不骄傲’,二是‘接近基层’。这完全是威伯的写照,他一不骄傲,二总是在地上。”(康馨译文)
3.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需忠实于原文,达到原文的表达目的,并能使目的语读者受到类
似的心灵启迪。
“这种事我从来能不干就不干,”老鼠尖刻地回答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啊,啃啊,窥探啊,躲藏啊这些上头。”(任溶溶译文)
“要是能够避免,我绝对不作这种傻事,”老鼠没好气地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咬、巡逻、躲藏上。”(康馨译文)
三、结语部分
任溶溶的中文译本《夏洛的网》是深受中国儿童喜爱的小说。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他在翻译《夏洛的网》时,目的论三原则对其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旨在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卞建华,2006,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英文)。北京:《中国翻译》
[2]刘奋翼,2011,从《夏洛的网》中译本看儿童文学翻译。赤峰:《赤峰学院学报》
[3]乔燕华,2009,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夏洛的网》中文译本之对比。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宋松岩、黄娟,2010,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作者简介:李静,1979年6月23日出生,女,河南西平人,硕士,黄淮学院助教。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 目的论 夏洛的网
从晚清开始,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和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这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整个儿童文学发展史来看,我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深入的理论指导。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
谈到儿童文学翻译,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只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词语、短句将原文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事实却并非如此,和其他文学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保持原作品中的文化特色,又要翻译出目的语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且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心灵启迪。这就要求译者需熟悉目的语读者儿童的背景知识、文学水平及认知特点。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主义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的译作《夏洛的网》和另外两个译本为对比,分析了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任溶溶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一、德国功能派翻译主义目的论
目的论(Skopstheorie)是德国功能翻译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来的。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概念相近,但内涵意义则不一定相同。译者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只有达到了翻译目的、满足了目的语读者需要的翻译才能称得上好的译文。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的语和原语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对等”的观点。
该理论主要有三大法则构成,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其翻译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及合适的翻译方法。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诚原则即原文与译文间存在语际连贯,也就是忠实原文。
二、任溶溶先生的《夏洛的网》译文分析
目的论认为目标语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之一。目标语读者特有的知识背景、文化习惯、阅读需要等方面会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任溶溶在翻译《夏洛的网》的时候,既保留了原文诙谐幽默的风格,又就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儿童的语言习惯,且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心灵启迪。现结合康馨的中文翻译版本,试分析目的论三原则如何指导任溶溶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1.目的原则
为了达到即使儿童容易理解又不失趣味的译文目的,任溶溶在翻译过程中很注重词汇的
选择。比如多用儿童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词语以及叠词、比喻等。
例句1. ‘One day just like another,’ he groaned.
“天天一个样,”他抱怨说。(任溶溶译文)
“一天天过去,千篇一律,”他呻吟着说。(康馨译文)
在康馨的译文中,四字成語“千篇一律”和词汇“呻吟”多用于汉语的书面语之中。对于儿童来说,不太容易理解他们的涵义。任溶溶译文的“天天一个样”和“抱怨”则为日常交流,属于儿童耳熟能详的用语。虽然没有前两个词汇深邃,但是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他的眼睛有一种狂野的目光。他毫不迟疑地把水泼到威尔伯身上。他太激动了,没泼到猪,倒泼到朱克曼先生和艾弗里的身上。他们给淋成了落汤鸡。(任溶溶译文)
他两眼发直,毫不踌躇地把水朝威伯泼去。他在兴奋中没有瞄准,水全浇在查克曼先生和阿汶身上。两人浑身都湿透了。(康馨译文)
在原文中, “soaking wet” 意思是“淋湿” 。任溶溶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它翻译成了“落汤鸡”,即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增加了趣味性,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康馨的翻译“湿透了”则很平淡。
2.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需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简言之,译文需要被译文读者理解。
“谦卑?”夏洛说,“‘谦卑’有两重意思。‘谦’是不自高自大,‘卑’又有‘低下’的意思。这全呵护威尔伯。它不自高自大,它也总是在地面上,位置低下。”(任溶溶译文)
“谦虚?”夏洛说。“‘谦虚’有两种解释。一是‘不骄傲’,二是‘接近基层’。这完全是威伯的写照,他一不骄傲,二总是在地上。”(康馨译文)
3.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需忠实于原文,达到原文的表达目的,并能使目的语读者受到类
似的心灵启迪。
“这种事我从来能不干就不干,”老鼠尖刻地回答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啊,啃啊,窥探啊,躲藏啊这些上头。”(任溶溶译文)
“要是能够避免,我绝对不作这种傻事,”老鼠没好气地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咬、巡逻、躲藏上。”(康馨译文)
三、结语部分
任溶溶的中文译本《夏洛的网》是深受中国儿童喜爱的小说。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他在翻译《夏洛的网》时,目的论三原则对其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旨在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卞建华,2006,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英文)。北京:《中国翻译》
[2]刘奋翼,2011,从《夏洛的网》中译本看儿童文学翻译。赤峰:《赤峰学院学报》
[3]乔燕华,2009,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夏洛的网》中文译本之对比。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宋松岩、黄娟,2010,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作者简介:李静,1979年6月23日出生,女,河南西平人,硕士,黄淮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