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产生难闻气味。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我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9月采用腋后壁“W”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95例腋臭患者,经过3~24个月的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共95例,均为双侧,男27例,女68例,年龄18~48岁,平均23岁,病程1~32年,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8例曾经接受过电解治疗。
2 方法
患者平卧位,双上肢外展,屈肘双手枕于脑后,用亚甲蓝在距腋毛边缘外0.5cm处标记手术区域,在腋毛后缘标记线下方作“W”形切口标记(图1)。常规消毒铺巾,用1:20万肾上腺素、0.5%利多卡因溶液在手术区域浸润麻醉,每侧约注入药液30ml。麻醉后沿“W”形切口线切开皮肤,深度至真皮下脂肪层。用眼科剪紧贴真皮的皮下脂肪层进行剥离,范围达腋毛外缘0.5cm处。以左手中指及示指抵住皮瓣并外翻,直视下仔细剪除真皮层面露出的毛囊、周围腺体、导管及皮下脂肪组织。若患者腋毛区域过于广泛,两尖端难易翻转,可用刮匙搔抓,避免汗腺组织残留。修剪完毕后用双极电凝止血,并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无出血后缝合伤口,留置橡皮引流条,加压包扎,肩关节8字绷带固定。术后术后常规给与抗生素3~5天,肩关节制动,术后48h以内拔除引流条,术后1周内应持续给与加压包扎及肩关节绷带固定,10天左右拆线。
3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电话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4例失访。一般情况:95例患者中有84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血肿,及时清除血肿换药,拆线后切口处皮肤出现糜烂,延期愈合。6例切口处出现点片状糜烂面,经换药治疗约2周愈合。治疗后腋臭痊愈75例,显效20例,有效率100%,复发2例。术后未出现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遗留明显瘢痕2例,出汗改善85%。
4 讨论
4.1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指的一种特殊气味,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下不及皮下组织浅层[1]。大汗腺的分布范围与分腋毛的分布范围大致相符,但是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乳头状大汗腺分布可超出腋毛边缘2~3cm,这也是部分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2]。大汗腺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点是:①大汗腺位置较深,位于表皮下1.7~3.7mm的范围内;②大汗腺体积较大,腺体平均纵径为1.8mm,横径为1.3mm;③大汗腺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平均为正常人的3倍[3-4]。
4.2 传统术式评价:目前腋臭根治术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各种治疗均已破坏大汗腺为目的,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将腋毛区域做梭形切除,在皮下脂肪层将两切缘直接缝合,此方法去除大汗腺较为彻底,但切口张力大,易发生切口裂开,术后瘢痕增生明显,且瘢痕挛缩会影响上肢活动。目前此方法已很少应用。近年来开始施行小切口腋臭根治手术,原则是不切除皮肤,只游离皮肤后从内面破坏大汗腺,依切口形态的不同有“S”形、“Z”形及后半圆弧形、腋窝皱襞小切口等。此类手术皮肤原位愈合,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瘢痕亦较传统术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据切口形态及位置不同各有其利弊。“S”形及“Z”形皮瓣法虽能减少切口张力,避免了纵向瘢痕的形成,但易出现皮瓣因血供不良而发生坏死。后半圆弧形切口则与皮纹方向垂直,因纵向张力较大,术后瘢痕较明显,其次,皮瓣翻转修剪困难,腋毛区范围较大者两个尖端区域不易修剪彻底,可导致腋臭残留。腋窝皱襞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腋窝形态自然,瘢痕美观,效果肯定[5]。有报道腋窝皱襞小切口根治术后的有效率为100%,复发少,但相对并发症较多[6]。笔者认为其切口两侧缘皮瓣经过修剪变薄,局部血运不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4.3 “W”形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优势:方便手术操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①切口位置选择在腋毛区域外侧,下方无大汗腺组织,手术中不需要修剪,切口处为“W”形全厚皮瓣,血运良好,术后罕有裂开现象;②“W”形皮瓣可最大限度降低纵向张力,使得翻转修剪轻松省力,且梭形区域两个尖端基本可处于直视下修剪;③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切除范围广,术后效果好;④皮瓣血运好,愈合快,术后瘢痕细小。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中皮片修剪不可过薄,要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否则皮肤容易发生坏死[7]。因大汗腺分布范围要超过腋毛的分布范围2~3cm,故手术范围应适度向外扩展1~2cm,减少大汗腺残留。在降低并发症方面,笔者采用双极电凝严密止血,术后放置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笔者随访的95例患者中仅有一例出现血肿,考虑该患者为青年男性,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层较薄,术后加压效果不好,引起出血。术后第二日换药有利于发现血肿、硬结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MeKee PH 主编,朱学俊,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28.
[2]陈景标.后半圆弧形全厚皮瓣手术治疗腋臭67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9,4(5):565-566.
[3]Yoo HB,Jang HK,Seng WP,eta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BrJ Plast Surg,1996 18(2):288-292.
[4]Byeon J,Weess,Lim P.Histological location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apocrine glands in axillary osmidrosis [J]Korean Soc Plast Reconstr Surg,1988,15:419-425.
[5]夏东胜,陈晓晓,何冬梅,等.经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浅筋膜切除治疗腋臭[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6):820-821.
[6]安彩霞,秦涛,邹晓辉.两种微创治疗腋臭方法的临床评估[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3-1575.
[7]Bang YH,Kim JH,Paik S,et q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 [J].Plast ReconstrSurg,1996,98(2),288-292.
[收稿日期]2013-04-13 [修回日期]2013-05-14
编辑/张惠娟
1 临床资料
患者共95例,均为双侧,男27例,女68例,年龄18~48岁,平均23岁,病程1~32年,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8例曾经接受过电解治疗。
2 方法
患者平卧位,双上肢外展,屈肘双手枕于脑后,用亚甲蓝在距腋毛边缘外0.5cm处标记手术区域,在腋毛后缘标记线下方作“W”形切口标记(图1)。常规消毒铺巾,用1:20万肾上腺素、0.5%利多卡因溶液在手术区域浸润麻醉,每侧约注入药液30ml。麻醉后沿“W”形切口线切开皮肤,深度至真皮下脂肪层。用眼科剪紧贴真皮的皮下脂肪层进行剥离,范围达腋毛外缘0.5cm处。以左手中指及示指抵住皮瓣并外翻,直视下仔细剪除真皮层面露出的毛囊、周围腺体、导管及皮下脂肪组织。若患者腋毛区域过于广泛,两尖端难易翻转,可用刮匙搔抓,避免汗腺组织残留。修剪完毕后用双极电凝止血,并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无出血后缝合伤口,留置橡皮引流条,加压包扎,肩关节8字绷带固定。术后术后常规给与抗生素3~5天,肩关节制动,术后48h以内拔除引流条,术后1周内应持续给与加压包扎及肩关节绷带固定,10天左右拆线。
3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电话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4例失访。一般情况:95例患者中有84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血肿,及时清除血肿换药,拆线后切口处皮肤出现糜烂,延期愈合。6例切口处出现点片状糜烂面,经换药治疗约2周愈合。治疗后腋臭痊愈75例,显效20例,有效率100%,复发2例。术后未出现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遗留明显瘢痕2例,出汗改善85%。
4 讨论
4.1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指的一种特殊气味,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下不及皮下组织浅层[1]。大汗腺的分布范围与分腋毛的分布范围大致相符,但是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乳头状大汗腺分布可超出腋毛边缘2~3cm,这也是部分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2]。大汗腺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点是:①大汗腺位置较深,位于表皮下1.7~3.7mm的范围内;②大汗腺体积较大,腺体平均纵径为1.8mm,横径为1.3mm;③大汗腺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平均为正常人的3倍[3-4]。
4.2 传统术式评价:目前腋臭根治术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各种治疗均已破坏大汗腺为目的,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将腋毛区域做梭形切除,在皮下脂肪层将两切缘直接缝合,此方法去除大汗腺较为彻底,但切口张力大,易发生切口裂开,术后瘢痕增生明显,且瘢痕挛缩会影响上肢活动。目前此方法已很少应用。近年来开始施行小切口腋臭根治手术,原则是不切除皮肤,只游离皮肤后从内面破坏大汗腺,依切口形态的不同有“S”形、“Z”形及后半圆弧形、腋窝皱襞小切口等。此类手术皮肤原位愈合,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瘢痕亦较传统术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据切口形态及位置不同各有其利弊。“S”形及“Z”形皮瓣法虽能减少切口张力,避免了纵向瘢痕的形成,但易出现皮瓣因血供不良而发生坏死。后半圆弧形切口则与皮纹方向垂直,因纵向张力较大,术后瘢痕较明显,其次,皮瓣翻转修剪困难,腋毛区范围较大者两个尖端区域不易修剪彻底,可导致腋臭残留。腋窝皱襞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腋窝形态自然,瘢痕美观,效果肯定[5]。有报道腋窝皱襞小切口根治术后的有效率为100%,复发少,但相对并发症较多[6]。笔者认为其切口两侧缘皮瓣经过修剪变薄,局部血运不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4.3 “W”形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优势:方便手术操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①切口位置选择在腋毛区域外侧,下方无大汗腺组织,手术中不需要修剪,切口处为“W”形全厚皮瓣,血运良好,术后罕有裂开现象;②“W”形皮瓣可最大限度降低纵向张力,使得翻转修剪轻松省力,且梭形区域两个尖端基本可处于直视下修剪;③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切除范围广,术后效果好;④皮瓣血运好,愈合快,术后瘢痕细小。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中皮片修剪不可过薄,要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否则皮肤容易发生坏死[7]。因大汗腺分布范围要超过腋毛的分布范围2~3cm,故手术范围应适度向外扩展1~2cm,减少大汗腺残留。在降低并发症方面,笔者采用双极电凝严密止血,术后放置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笔者随访的95例患者中仅有一例出现血肿,考虑该患者为青年男性,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层较薄,术后加压效果不好,引起出血。术后第二日换药有利于发现血肿、硬结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MeKee PH 主编,朱学俊,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28.
[2]陈景标.后半圆弧形全厚皮瓣手术治疗腋臭67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9,4(5):565-566.
[3]Yoo HB,Jang HK,Seng WP,eta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BrJ Plast Surg,1996 18(2):288-292.
[4]Byeon J,Weess,Lim P.Histological location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apocrine glands in axillary osmidrosis [J]Korean Soc Plast Reconstr Surg,1988,15:419-425.
[5]夏东胜,陈晓晓,何冬梅,等.经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浅筋膜切除治疗腋臭[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6):820-821.
[6]安彩霞,秦涛,邹晓辉.两种微创治疗腋臭方法的临床评估[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3-1575.
[7]Bang YH,Kim JH,Paik S,et q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 [J].Plast ReconstrSurg,1996,98(2),288-292.
[收稿日期]2013-04-13 [修回日期]2013-05-14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