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数学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有效数学教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从生活问题情境、任务型趣味问题情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以问促教视域下,小学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3-01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传统数学课堂僵化,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教学,缺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有效学习。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以生本理念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更强调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构建,促进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促教,盘活僵化的数学课堂。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以具体从几个方面展开:
一、紧扣学生实际生活,构建生活问题情境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认知水平有限,相对狭窄的生活视野,要求教师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出发,将数学知识放到生活问题情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空间。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问题情境,让课堂数学回归生活,对于盘活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百分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就立足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展开有效数学教学。情境:教师事先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水杯(A、B),在水杯中倒入相同量的水。随后,教师在A杯中加入一勺糖;B杯中加入半勺糖。这个生活情境学生们非常熟悉,紧扣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师在情境创设完之后,向学生提问:“哪个杯子的水更甜?”很快,学生立足生活经验,纷纷回答道:“A杯子的水更甜,因为它里面放的糖更多!”。很显然,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的回答了教师的问题,而且回答正确。
这一情境为教师引入“百分数”提供了切入口。随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如果A杯子中有15克水,加入5克糖;B杯中有20克水,加入8克糖。请问哪个杯子的水更甜?”。很明显,教师是要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引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分数8/20与5/15的大小比较,去确定哪杯水更加得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问题情境,成为了有效教学的切入口。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搭建学生深入学习的桥梁,也为教师的“教”提供空间去引导学生的“学”,进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有力条件。
二、以兴趣激发为引导,创设趣味性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之下,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空间。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在寓教于乐的课堂之上,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在笔者看来,通过“任务+趣味”的问题创设,能够通过任务式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之下,更好地實现互动式数学教学。
例如,在“钟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趣味问题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在笔者教学中,通过谜语的问题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切入口。
教师:“兄弟两个人竞走,哥短、弟弟长”,哥哥走一圈,弟弟走了12圈。请同学们猜一物。
学生:电风扇、自行车、时钟……
学生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有学生回答正确了。并且,教师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钟”之时,学生们顿时领悟到,生活中的时钟确实是这样。教师见学生们兴趣正浓,再一次向学生提问。
教师:早晨起床,长针短针一条线,请问是几点钟?
这个问题变难,要求学生对时钟有进一步了解。随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思考的同时,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对照教室墙壁的时钟,在纸上画出时钟,通过长短一条线的实践,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学生:是六点钟。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注入驱动因子。任务式的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的问题任务,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良好空间。因此,任务趣味性问题,能够盘活数学课堂,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开放式空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调整,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新课改要求“以生为本”,强调开放式多元化课堂的搭建。在笔者看来,以问促教,从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盘活僵化的数学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华民.有效追问,促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生学会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5(01)
[2]苗延普.以问激趣,促进教学——初中数学提问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12)
[3]李桥养.以问促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3-01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传统数学课堂僵化,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教学,缺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有效学习。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以生本理念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更强调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构建,促进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促教,盘活僵化的数学课堂。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以具体从几个方面展开:
一、紧扣学生实际生活,构建生活问题情境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认知水平有限,相对狭窄的生活视野,要求教师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出发,将数学知识放到生活问题情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空间。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问题情境,让课堂数学回归生活,对于盘活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百分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就立足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展开有效数学教学。情境:教师事先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水杯(A、B),在水杯中倒入相同量的水。随后,教师在A杯中加入一勺糖;B杯中加入半勺糖。这个生活情境学生们非常熟悉,紧扣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师在情境创设完之后,向学生提问:“哪个杯子的水更甜?”很快,学生立足生活经验,纷纷回答道:“A杯子的水更甜,因为它里面放的糖更多!”。很显然,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的回答了教师的问题,而且回答正确。
这一情境为教师引入“百分数”提供了切入口。随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如果A杯子中有15克水,加入5克糖;B杯中有20克水,加入8克糖。请问哪个杯子的水更甜?”。很明显,教师是要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引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分数8/20与5/15的大小比较,去确定哪杯水更加得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问题情境,成为了有效教学的切入口。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搭建学生深入学习的桥梁,也为教师的“教”提供空间去引导学生的“学”,进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有力条件。
二、以兴趣激发为引导,创设趣味性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之下,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空间。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在寓教于乐的课堂之上,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在笔者看来,通过“任务+趣味”的问题创设,能够通过任务式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之下,更好地實现互动式数学教学。
例如,在“钟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趣味问题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在笔者教学中,通过谜语的问题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切入口。
教师:“兄弟两个人竞走,哥短、弟弟长”,哥哥走一圈,弟弟走了12圈。请同学们猜一物。
学生:电风扇、自行车、时钟……
学生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有学生回答正确了。并且,教师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钟”之时,学生们顿时领悟到,生活中的时钟确实是这样。教师见学生们兴趣正浓,再一次向学生提问。
教师:早晨起床,长针短针一条线,请问是几点钟?
这个问题变难,要求学生对时钟有进一步了解。随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思考的同时,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对照教室墙壁的时钟,在纸上画出时钟,通过长短一条线的实践,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学生:是六点钟。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注入驱动因子。任务式的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的问题任务,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良好空间。因此,任务趣味性问题,能够盘活数学课堂,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开放式空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调整,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新课改要求“以生为本”,强调开放式多元化课堂的搭建。在笔者看来,以问促教,从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盘活僵化的数学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华民.有效追问,促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生学会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5(01)
[2]苗延普.以问激趣,促进教学——初中数学提问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12)
[3]李桥养.以问促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