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5月2日首只短期理财基金发行以来,该类产品便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募集规模屡创新高。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已有12只此类产品成立,合计募资额高达1574.16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资额达131亿元,成为今年凄清的基金市场中,最靓丽的一抹色彩。
《投资者报》注意到,从首发结果来看,工银7天理财债券基金(A/B份额)的首发规模接近400亿元,系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新基金。汇添富理财30天紧随其后。此外,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理财60天、建信双周理财等首发规模也均在百亿元以上。
大戏尚未唱完。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9月上旬,仍有多达21只短期理财基金上报待批,其管理人多是销售实力强劲的大公司和银行系公司。再加上目前已批待发的中银理财14天、汇添富理财28天、南方理财60天等,短期理财基金势必将成为基金公司年度规模比拼的利器。
收益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从已成立的短期理财债基表现来看,它们的收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截至9月11日,三季度以来85只货币基金(按A、B份额分类)的七日年化收益平均值为3.38%,12只短期理财基金为3.21%,都超一年期定存收益(3%)。
首发火爆的工银7天理财B自成立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率始终位列第一。在9月7日这一周迎来第二个运作期满开放赎回日时,工银7天理财B和A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608%和3.323%,远超一年定存,甚至超过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经过两个运作周期开放赎回的考验,工银7天理财的资产规模已进入相对平稳期。
不过,从数据看,除了工银7天理财等个别短期理财基金外,相对于货币基金,该类产品的收益率优势还未显现。
“但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加强对货币基金的风险管理,据我们了解,监管部门拟提高对货币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可能对货币基金投资定期存款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货基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久期)从180天降至120天或更低。这可能使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下降。”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分析称。
目前,短期理财基金属于类货币基金管理,下一步,监管部门可能将其与货币基金分别开来。短期理财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有望大于货币基金,从而增加投资标的,届时,短期理财基金的投资收益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短期资金理财意识增强
《投资者报》注意到,在工银7天理财基金受追捧的背后,体现出国内投资者对短期流动资金理财意识的增强。
据普益财富的7月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7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1天,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1~3个月期限的占到主流,达55.05%,其次分别是占比达24.91%和12.35%的3~6个月产品和6~12个月产品。短期理财基金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客户理财一个季度甚至是一个月以内的流动性需求,而工银7天理财产品,更填补了之前同类产品14天以下运作周期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合同规定,在银行间市场的正回购上限可达40%,这一水平高于货币型基金上限20%的比例。因此,当个股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基金经理能够使用更高比例的回购杠杆来放大投资回报,这就使基金收益水平有可能高于7天通知存款收益1.35%。
此外,短期理财基金不仅能理“短钱”,其低至1000元的投资门槛,让投资者也能轻松理“小钱”,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的兴趣。
继续看好固定收益创新产品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普通基金销售并无起色,但仰仗沪深300ETF和短期理财债基两大法宝,新基金在弱市中募资额创5年来天量。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9月1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68只,达到4036.67亿元,这是自2008年以来新基金年度募资额首次超过4000亿元。其中,12只短期理财基金的募资额占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总额的39%。
为何产品创新会如此集中在今年井喷?
工银瑞信有关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分析称,今年以来基金业创新风暴的兴起,根本动因源于当前基金业面临的双重困境——行业内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导致基金产品吸引力降低,以及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等机构同基金在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
“目前基金产品的投资标的有限,运作模式大同小异,加上同类基金产品不断扩容,导致基金的销售愈发艰难。与此同时,银行、券商等机构在借鉴了基金业的经验后,通过良好的营销渠道与契合投资者的产品设计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在理财市场上开始与基金直面竞争,这使得基金行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压力。”
他透露,工银瑞信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基金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制定了“走示范性创新之路”的战略,确立了以创新带动公司发展的路径。
“今年两只跨市场ETF以及短期理财基金合计募集的上千亿元资金,这些创新产品的成功,让基金管理人看到,投资者的需求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只有A股上涨时基金公司才有生机,准确把握市场热点,契合投资者的根本需求,以创新的形式设计产品,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他同时透露,长时间在固定收益业务积淀形成的优势,将是工银瑞信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的巨大动力,通过对投资范围、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产品制度等因素的高效组合,他们还将继续开发出有别于以往传统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产品。在他看来,结合对产品开发周期与产品面市时市场表现的准确预期,固定收益类创新产品,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投资者报》注意到,从首发结果来看,工银7天理财债券基金(A/B份额)的首发规模接近400亿元,系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新基金。汇添富理财30天紧随其后。此外,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理财60天、建信双周理财等首发规模也均在百亿元以上。
大戏尚未唱完。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9月上旬,仍有多达21只短期理财基金上报待批,其管理人多是销售实力强劲的大公司和银行系公司。再加上目前已批待发的中银理财14天、汇添富理财28天、南方理财60天等,短期理财基金势必将成为基金公司年度规模比拼的利器。
收益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从已成立的短期理财债基表现来看,它们的收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截至9月11日,三季度以来85只货币基金(按A、B份额分类)的七日年化收益平均值为3.38%,12只短期理财基金为3.21%,都超一年期定存收益(3%)。
首发火爆的工银7天理财B自成立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率始终位列第一。在9月7日这一周迎来第二个运作期满开放赎回日时,工银7天理财B和A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608%和3.323%,远超一年定存,甚至超过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经过两个运作周期开放赎回的考验,工银7天理财的资产规模已进入相对平稳期。
不过,从数据看,除了工银7天理财等个别短期理财基金外,相对于货币基金,该类产品的收益率优势还未显现。
“但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加强对货币基金的风险管理,据我们了解,监管部门拟提高对货币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可能对货币基金投资定期存款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货基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久期)从180天降至120天或更低。这可能使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下降。”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分析称。
目前,短期理财基金属于类货币基金管理,下一步,监管部门可能将其与货币基金分别开来。短期理财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有望大于货币基金,从而增加投资标的,届时,短期理财基金的投资收益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短期资金理财意识增强
《投资者报》注意到,在工银7天理财基金受追捧的背后,体现出国内投资者对短期流动资金理财意识的增强。
据普益财富的7月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7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1天,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1~3个月期限的占到主流,达55.05%,其次分别是占比达24.91%和12.35%的3~6个月产品和6~12个月产品。短期理财基金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客户理财一个季度甚至是一个月以内的流动性需求,而工银7天理财产品,更填补了之前同类产品14天以下运作周期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合同规定,在银行间市场的正回购上限可达40%,这一水平高于货币型基金上限20%的比例。因此,当个股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基金经理能够使用更高比例的回购杠杆来放大投资回报,这就使基金收益水平有可能高于7天通知存款收益1.35%。
此外,短期理财基金不仅能理“短钱”,其低至1000元的投资门槛,让投资者也能轻松理“小钱”,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的兴趣。
继续看好固定收益创新产品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普通基金销售并无起色,但仰仗沪深300ETF和短期理财债基两大法宝,新基金在弱市中募资额创5年来天量。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9月1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68只,达到4036.67亿元,这是自2008年以来新基金年度募资额首次超过4000亿元。其中,12只短期理财基金的募资额占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总额的39%。
为何产品创新会如此集中在今年井喷?
工银瑞信有关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分析称,今年以来基金业创新风暴的兴起,根本动因源于当前基金业面临的双重困境——行业内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导致基金产品吸引力降低,以及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等机构同基金在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
“目前基金产品的投资标的有限,运作模式大同小异,加上同类基金产品不断扩容,导致基金的销售愈发艰难。与此同时,银行、券商等机构在借鉴了基金业的经验后,通过良好的营销渠道与契合投资者的产品设计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在理财市场上开始与基金直面竞争,这使得基金行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压力。”
他透露,工银瑞信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基金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制定了“走示范性创新之路”的战略,确立了以创新带动公司发展的路径。
“今年两只跨市场ETF以及短期理财基金合计募集的上千亿元资金,这些创新产品的成功,让基金管理人看到,投资者的需求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只有A股上涨时基金公司才有生机,准确把握市场热点,契合投资者的根本需求,以创新的形式设计产品,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他同时透露,长时间在固定收益业务积淀形成的优势,将是工银瑞信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的巨大动力,通过对投资范围、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产品制度等因素的高效组合,他们还将继续开发出有别于以往传统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产品。在他看来,结合对产品开发周期与产品面市时市场表现的准确预期,固定收益类创新产品,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