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都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大学生受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低落,厌学现象严重,从而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虽然近年国家教委及各高校一直都重视加强学风建设,可当前高校良好学风建设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加强学风建设已刻不容缓。
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所谓学风,即学习之风气。是一种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被潜移默化的氛围。学风是最集中、最直接衡量办学水平、反馈教学工作质量、体现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信誉。甚至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好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是一种能使学生感到压力、产生急迫感并由此滋生动力,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一种精神,一种凝聚力。学风建设就是要通过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特别是师生的共同参与来营造这种氛围。
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很多,但就高校当前的实际看。其中最关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是影响学风建设的直接因素。有些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在大一这个“高危期”没能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沉溺于网上游戏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上。有些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进入了一个自己不满意的高校,也缺乏学习动力。整天不上课。还有些学生具有过强的实用主义思想,对公共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课程不是专业课无关紧要,有了这些认识。他们在上公共课和基础课时就极不认真,得过且过。
二、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育人意识、责任心、治学精神和教学能力都直接影响学风的形成。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形式的进一步多元化和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第二职业,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搞科研、评职称上,从而对教学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就出现了讲课方法陈旧,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只管自己上课,批改作业马虎。甚至照本宣读、对学生疏于纪律管理等不应有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对学校的不满、老师的不敬和专业的厌学。
三、社会因素。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除了正面的影响以外,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极大。不少学生因此而产生浮躁、好高骛远甚至厌学情绪。另外,社会上一些非法传销和中介组织。抓住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急于展示自我价值的心理弱点。吸引学生参与非法活动;一些网吧、游戏厅受利益的驱使,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引诱学生长期陷进去打游戏和登入成人网站。这些都对学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性过程。必须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常抓不懈。
一、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考上大学后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人生追求没有新的定位。这种现象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填报志愿不是个人志愿,而是家长的意愿或受考分限制等;有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后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还有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不感兴趣。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学风建设,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为切入点端正考风。为此,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搞好学风建设的一个重点。在新生入学时,建议学校把送子女来校的家长请来座谈,让家长了解学院的发展以及今后的目标,支持学院的工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的志向。学院还可以把刚进校的新生带到大学毕业供需见面会上,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让新生感受到工作竞争和就业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早感受真才实学才是未来就业必备的条件。
二、强化专业和就业教育。认真做好引导工作。认真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思想基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发奋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教育和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开展专业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应该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风建设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开展富于趣味性和竞争性的专业和活动则是引导学生投身专业学习,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也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专业活动,开展专业技能展示和专业咨询活动;围绕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学生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专业技能项目,开展了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进一步树立了竞争意识,增加了学好专业的动力和压力。尤其是专业技能比赛,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三、教师率先垂范。营造良好学风。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者,又是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培养者和塑造者。大学教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学生,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攻读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活动,长期坚持听课制度。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优化了教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会对不文明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进而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宗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展示、书法绘画展、科技创新大赛、签订“诚实守信,拒绝作弊”协议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齐抓共管尽力营造好的氛围。如跟踪引导,发挥各级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发挥学生主动性,由学生自己策划《大学之路》系列话题座谈。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各成功人士与学生就有关考研、考“证”、出国留学、就业等话题进行座谈、讨论和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素质,走上成功之路。还可以奖励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研的多了,上晚自习的多了,到图书馆的多了,也可以带来学风建设的显著变化。还可以结合成才教育。配合抓学风、考风的建设,如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诚信做人教育;对三年级着重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从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五、树立榜样,示范连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具有两重性的特殊身份,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党员的发展和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上严把学习关,把学习优秀作为一个硬条件,使发展的党员和选拔的学生干部个个都是学习优秀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学生党员班级“联点”制度。即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学生班,协助做好评优评先、贫困补助、干部考评以及班级的学风、班级建设。由于这些党员不仅有远大的理想,学习优秀。学习方法得当。而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不仅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还发挥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影响“联点班”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并传授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去营造。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参与,而且还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及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所谓学风,即学习之风气。是一种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被潜移默化的氛围。学风是最集中、最直接衡量办学水平、反馈教学工作质量、体现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信誉。甚至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好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是一种能使学生感到压力、产生急迫感并由此滋生动力,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一种精神,一种凝聚力。学风建设就是要通过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特别是师生的共同参与来营造这种氛围。
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很多,但就高校当前的实际看。其中最关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是影响学风建设的直接因素。有些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在大一这个“高危期”没能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沉溺于网上游戏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上。有些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进入了一个自己不满意的高校,也缺乏学习动力。整天不上课。还有些学生具有过强的实用主义思想,对公共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课程不是专业课无关紧要,有了这些认识。他们在上公共课和基础课时就极不认真,得过且过。
二、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育人意识、责任心、治学精神和教学能力都直接影响学风的形成。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形式的进一步多元化和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第二职业,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搞科研、评职称上,从而对教学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就出现了讲课方法陈旧,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只管自己上课,批改作业马虎。甚至照本宣读、对学生疏于纪律管理等不应有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对学校的不满、老师的不敬和专业的厌学。
三、社会因素。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除了正面的影响以外,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极大。不少学生因此而产生浮躁、好高骛远甚至厌学情绪。另外,社会上一些非法传销和中介组织。抓住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急于展示自我价值的心理弱点。吸引学生参与非法活动;一些网吧、游戏厅受利益的驱使,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引诱学生长期陷进去打游戏和登入成人网站。这些都对学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性过程。必须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常抓不懈。
一、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考上大学后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人生追求没有新的定位。这种现象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填报志愿不是个人志愿,而是家长的意愿或受考分限制等;有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后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还有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不感兴趣。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学风建设,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为切入点端正考风。为此,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搞好学风建设的一个重点。在新生入学时,建议学校把送子女来校的家长请来座谈,让家长了解学院的发展以及今后的目标,支持学院的工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的志向。学院还可以把刚进校的新生带到大学毕业供需见面会上,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让新生感受到工作竞争和就业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早感受真才实学才是未来就业必备的条件。
二、强化专业和就业教育。认真做好引导工作。认真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思想基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发奋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教育和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开展专业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应该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风建设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开展富于趣味性和竞争性的专业和活动则是引导学生投身专业学习,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也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专业活动,开展专业技能展示和专业咨询活动;围绕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学生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专业技能项目,开展了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进一步树立了竞争意识,增加了学好专业的动力和压力。尤其是专业技能比赛,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三、教师率先垂范。营造良好学风。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者,又是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培养者和塑造者。大学教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学生,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攻读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活动,长期坚持听课制度。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优化了教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会对不文明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进而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宗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展示、书法绘画展、科技创新大赛、签订“诚实守信,拒绝作弊”协议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齐抓共管尽力营造好的氛围。如跟踪引导,发挥各级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发挥学生主动性,由学生自己策划《大学之路》系列话题座谈。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各成功人士与学生就有关考研、考“证”、出国留学、就业等话题进行座谈、讨论和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素质,走上成功之路。还可以奖励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研的多了,上晚自习的多了,到图书馆的多了,也可以带来学风建设的显著变化。还可以结合成才教育。配合抓学风、考风的建设,如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诚信做人教育;对三年级着重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从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五、树立榜样,示范连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具有两重性的特殊身份,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党员的发展和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上严把学习关,把学习优秀作为一个硬条件,使发展的党员和选拔的学生干部个个都是学习优秀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学生党员班级“联点”制度。即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学生班,协助做好评优评先、贫困补助、干部考评以及班级的学风、班级建设。由于这些党员不仅有远大的理想,学习优秀。学习方法得当。而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不仅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还发挥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影响“联点班”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并传授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去营造。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参与,而且还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及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