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结构的系统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的定义
  教材是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讲义、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等。本研究主要是对教科书的分析。教材的具体内容由事实、概念、原理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的概念教学》中,着重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程序和特点。教材中的原理指已经被验证了的、公认的、不需要在加以论证的命题,包括公理、定理、定律,等等。教材内容的本质是内在联系,它是事实、概念和原理之间关系的分析。
  二、教材的结构
  1.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在教材中主要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高中生物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语言表达除具有科学性外,还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例如,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导入部分:“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孙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讨论: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这样的表述,不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导入十分巧妙,将不容易理解的微观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宏观形象,问题设置生动、有趣、悬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快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知识中。
  此外,知识系统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描述,还需要学生“手脑结合”、“手眼结合”。书中插入了很多栏目,如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等,这些内容都是对知识系统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大段文字的同时,理清其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且可以通过扩展,使大部分知识得以应用,体现了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2.图像系统
  图像系统一般包括实物照片和绘制图等。实物照片具有直观性,高中生物新教材采用了大量实物照片,例如: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入部分就采用了两张显微镜下的照片,分别是血浆中的细胞和草履虫的实物照片。绘制图也是图像系统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实物照片相比,绘制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比如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绘制图,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实物照片,就很难将它表现出来。又如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图1-4“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色彩鲜明,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用实物照片,就可能会使学生生涩难懂。所以说,图像系统成了新教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过统计,必修三中的导入部分全都引用了图片,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等栏目大多引用图片,可见图像系统在新教材中的重要性。
  3.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等,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必修三中的作业系统主要是思考与讨论、节后练习、章后自我检测等。思考和讨论为课堂作业部分,一般以具体事例为延伸,起到拓展知识的作用,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能力。节后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拓展题多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章后自我检测包括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概念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并能理清其中的结构关系。知识迁移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应用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思维拓展中一般包含现代科技事件,有助于学生关注科技动态,了解生物科技。
  三、结语
  总体来说,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具有如下特点:(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新教材新增了很多栏目,例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旁栏思考、想象空间、与社会的联系、资料分析、制作、探究、科学·技术·社会、技能训练等。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探究,使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和拓展。(2)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很多,大部分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尝试探究,提出问题,制订相应实验计划,得到探究的目的。(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魁.两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科学方法教育的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09.
  [2]李高峰.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的概念教学:以“分子与细胞”内容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104-107.
  [3]杨林钊.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的应用策略[J].教师,2012,21:51-52.
  [4]魏胜良.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应体现教材能力培养结构[J].神州,2012,4.
  [5]王娜娜.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分析评价的研究[D].鲁东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活动一般是以“动”与“静”两种形态存在的。教学中所谓的“动”就是以教师活动为中心,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己训练,学生逐渐演变为课堂主体。所谓的“静”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以后,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预习、复习等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自主灵动课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工程,课堂教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文章本着人人关心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发现教与学过程中的不足,建立了干部听课制度,旨在加强对课堂授课的督促与监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管理干部 随堂听课 教学影响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工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有肤浅的解读,也可以有深刻的诠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极尽表演的本事,也可以有深刻浸润学生的机会;
新课改后,小学美术课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绘画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绘画教学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绘画技巧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还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广大小学美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希望寻找到简单、有效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方法。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教师至少要做到三点,即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课堂、教师示范绘画
摘 要: 选取典型实例,从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力的各种变化情景出发,总结并归纳涉及摩擦力的物理过程分析中的关键点,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 摩擦力 例题分析 分析能力  物理过程分析是解习题时选择处理方法的出发点,也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切入点。涉及摩擦力的过程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之一,原因有:运动过程中,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会相互转化;摩擦力有无判断不准确;静摩擦力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伴随着人的认知过程而产生,同时对人的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在语言教学中,情感作为新课程目标之一,主要指emotion(情感),motivation(动机),attitude(态度),empathy(移情)等。就其本身而言,情感因素具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因此,教师如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合理地化解其消极的一面,就会对英语语言教学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范式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范式教学改革,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不断探索实践.本文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课堂内容衔接、新课引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大学数学范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范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教学
摘 要: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课前自主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在课上;知识应用在课后;知识的考核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结合Flash逐帧动画原理知识点,分析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微视频 翻转课堂 知识内化 Flash  一、概述  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21世纪,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的日益更新,个性化、碎片化、主题化、微型化的学
摘 要: 本文先对词缀“子”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色彩意义的角度对汉语词缀“子”和英语词缀“-er”在构成名词结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进而说明了汉语词缀“子”只有成词性,而没有附彩性功能。词缀“子”不具备附彩性功能还可以从方言中找到证据,主要是在“子”词缀缺失的方言中贬义色彩并没有缺失;硬性强加“子”词缀后方言中并没有出现或者增加贬义色彩。  关键词: “子”缀词 词缀
摘 要: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在“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理念下,每一位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体验成功。  关键词: 新课程 后进生成长 教育方法  由于后进生的起点较低,不相信自己,教师更需要给予特殊照顾。帮助后进生转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真正关心他们,关注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效果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深入程度。小学数学课堂组织需要讲究策略,注重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注重课堂组织结果分析。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组织策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组织 教学策略  所谓组织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策划、控制、调整与检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