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维多里诺被称为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他于1423年在曼图亚郊外开办宫廷学校对现代教育和体育进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四个世纪,现代学校体育终于传入我国。学校体育在我国已发展百年有余,其教学内容等虽经不断发展、充实,但仍未能够达到完全符合我国现状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文章通过对现、当代中国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提出浅薄意见,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部分有关我国近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文献资料,并做分析归纳。
2.逻辑分析法
运用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我国近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发展规律。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我国先后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的比较,总结其特点与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育在我国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酝酿萌芽阶段(1840—1903年)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绝大多数朝代都存在“重文轻武”的教育思想,偏重德育和智育,轻视甚至无视体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军事侵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经历了种种屈辱的清政府和民众逐渐认识到“强国”、“强兵”的重要性,我国学校体育也因此开始进入酝酿、萌芽阶段。
2.形成发展阶段(1904—1949年)
1929年,南京政府的教育部又颁发了《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小学体育》《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三个体育课程标准,第一次把以往的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一直延续至今。
体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四个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体育课程稳步发展,趋于定型,其教学内容也是越来越充实、完善,课程安排越发具有科学性。
3.高速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学校体育课程进人高速发展时期,但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主要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发展
1956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以前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的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与游戏两大类。
1978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都安排有体育基本知识内容,除“体育基础知识”外,还增加有“卫生保健知识”,并指出了应将基本教材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用教材不集中于某一项。
(2)第二代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这一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六个中小学大纲,其中,1992年颁布的第一个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最具代表性。这套大纲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强调以基本动作为主;小学三至六年级,身体锻炼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按运动项目排列,但球类教材以小球类为主。田径具体内容都经过再创造,体操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身体锻炼为目标,编选比较简单的动作,并且把身体素质练习单独列为一类。
(3)第三代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代体育课程是一次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改革,其关注的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目标”。力图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特殊国情,使我国体育教学内容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2.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法规的制定、经济的发展和经费投入不足等也影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顺利发展。
建议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要摆脱高度集权、具有浓重技术主义色彩的“前苏联模式”的束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体育教育事业,这才是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
1.“大本土化”
所谓“大本土化”,就是指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如将中医、中药的基础知识增加到保健养生内容中;舞龙舞狮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增加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我国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对民间的传统游戏进行改进,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
2.“小本土化”
就是指教学内容要体现地区与学校特色。当今世界各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活地执行大纲,使体育教学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民族的、地区的体育项目和内容。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维多里诺被称为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他于1423年在曼图亚郊外开办宫廷学校对现代教育和体育进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四个世纪,现代学校体育终于传入我国。学校体育在我国已发展百年有余,其教学内容等虽经不断发展、充实,但仍未能够达到完全符合我国现状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文章通过对现、当代中国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提出浅薄意见,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部分有关我国近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文献资料,并做分析归纳。
2.逻辑分析法
运用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我国近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发展规律。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我国先后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的比较,总结其特点与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育在我国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酝酿萌芽阶段(1840—1903年)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绝大多数朝代都存在“重文轻武”的教育思想,偏重德育和智育,轻视甚至无视体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军事侵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经历了种种屈辱的清政府和民众逐渐认识到“强国”、“强兵”的重要性,我国学校体育也因此开始进入酝酿、萌芽阶段。
2.形成发展阶段(1904—1949年)
1929年,南京政府的教育部又颁发了《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小学体育》《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三个体育课程标准,第一次把以往的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一直延续至今。
体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四个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体育课程稳步发展,趋于定型,其教学内容也是越来越充实、完善,课程安排越发具有科学性。
3.高速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学校体育课程进人高速发展时期,但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主要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发展
1956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以前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的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与游戏两大类。
1978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都安排有体育基本知识内容,除“体育基础知识”外,还增加有“卫生保健知识”,并指出了应将基本教材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用教材不集中于某一项。
(2)第二代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这一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六个中小学大纲,其中,1992年颁布的第一个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最具代表性。这套大纲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强调以基本动作为主;小学三至六年级,身体锻炼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按运动项目排列,但球类教材以小球类为主。田径具体内容都经过再创造,体操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身体锻炼为目标,编选比较简单的动作,并且把身体素质练习单独列为一类。
(3)第三代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代体育课程是一次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改革,其关注的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目标”。力图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特殊国情,使我国体育教学内容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2.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法规的制定、经济的发展和经费投入不足等也影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顺利发展。
建议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要摆脱高度集权、具有浓重技术主义色彩的“前苏联模式”的束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体育教育事业,这才是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
1.“大本土化”
所谓“大本土化”,就是指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如将中医、中药的基础知识增加到保健养生内容中;舞龙舞狮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增加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我国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对民间的传统游戏进行改进,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
2.“小本土化”
就是指教学内容要体现地区与学校特色。当今世界各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活地执行大纲,使体育教学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民族的、地区的体育项目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