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茶叶生产市场化原因之我见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缓慢,茶业只是传统农业的附庸而已。进入唐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勃兴,茶业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自唐代中叶以降,南方地区不仅大量农户兼营茶业,而且愈来愈多的农户专门从事茶叶生产,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规模较大,需雇工经营或租佃经营的大茶园也出现了。唐宋时期,茶叶生产异军突起,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茶叶的广泛种植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而茶叶作为执商品界牛耳的大宗商品的流通则强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此密切相关,茶税、茶利成为封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庞大官僚机构的运行。唐宋茶叶生产欣欣向荣,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生产力的转移
  全面地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唐宋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多种生产工具的改进,受强大人口压力的驱动,在全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人们开始把开发的目光由平原、坝区转向丘陵、山地,与山争田,与山争地,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土地垦殖浪潮,从而揭开了一场社会生产力在空间上实现大转移的历史性序幕。
  社会生产力由平原、坝区向丘陵、山地转移所产生的直接结果便是山区的开发。在山区开发过程中,梯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如在福建,“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1>在皖南,“凿山而田,高耕入云者,十倍其力。”<2>江南东路的徽州,虽然梯田“层累而上,指十数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但“大山之所落,深告之所穷”,仍然有“民多田其间者。”<3>这表明梯田开发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而梯田的出现则巨大地改变了山区的面貌,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引发了社会生产在外延上的巨大扩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梯田就是社会生产力在空间上发生巨大转移的最显著标志。
  茶叶经济的崛起正是这种新的活力的最充分体现。因为,茶叶是一种广泛适宜于丘陵、山地种植的山区经济作物。陆羽《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韩鄂《四时纂要》讲到种茶时说:“大概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于两畔深开沟垅泄水,水浸根必死。”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也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可见,唐宋时期,人们对茶叶适宜山区种植的生长特性已有了普遍认识。在社会生产力由平原、坝区向山区转移的过程中,由于茶叶一方面适宜山区种植,另一方面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人们便开始广泛栽种茶树。这样,茶叶生产就迅猛发展起来了。
  二、小农生产方式的特性及其演进
  唐宋时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小农经济也得以演进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极大地刺激了小农对茶叶的种植。
  小农经济的自身实力和生产经营的独立性大为增强,这是小农经济的一大发展变化。唐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粮食亩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社会总产品供给的增多,小农的经济实力比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强。其显著表现是小农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生活较之以往也有了更大的保障。与此同时,自均田制破坏以后,由于小农摆脱了中古田制的束缚以及地租货币化等因素的影响,小农种植什么,生产什么有了相对较大的自主权,不再像均田制下那样受到严格的干预和控制。这样一来,一方面,由于小农的自身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他就可以匀出相当一部分土地、时间、劳力、肥料去种植与粮食生产争土地、争时间、争劳力、争肥料的茶叶;另一方面,由于小农生产经营独立性的增强,他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选择种植经济收益较高的茶叶。
  小农经济的另一大发展变化是,小农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下,小农被越来越多地卷入市场,市场成为影响小农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从市场的角度比较分析,种植茶叶无疑比种植粮食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每亩茶园大约可产茶叶120斤(注:韩鄂:《四时纂要》。),以斤为钱100文的中价计算(注:关于唐宋时期的茶叶价格问题,斤自为钱十文至千文不等,较为复杂。据《宋史·食货志》所记官府买茶价格,未加工过的茶叶斤值一百文应属中等价格。),则一亩茶园的年产值在12000文左右。与之相比,种植一亩粮食,即使以亩产五六石计,每石按宋初为钱700至800文的高价折算(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大中祥符元年二月条。),一亩地的年产值也只在5000文上下,二者悬殊较大。因此,在许多地区,一些农民还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去从事茶叶的种植。
  三、唐宋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由唐至宋,茶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兼营茶叶生产的农户向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方向迈进。迟至唐中叶,农业领域中已涌现出了一批茶叶生产专业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不断扩大,分布区域在不断扩展。唐代文献对此已多有记载。宋代,茶园户队伍不断壮大,茶区扩展到了平原田地,出现了茶树排挤水稻的现象,以四川地区最有代表性。史称“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4>宋代植茶既可折税又能出售获利,因而南方农户植茶蔚然成风,争相仿效。宋政府对发展茶叶生产也颇为重视。在淮南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府设置了十三个山场,成立了专门的茶叶经济区。园户受到官府的控制。尽管宋政府榷茶政策屡变,园户生产的茶叶最终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市场。
  唐宋时期,茶园户经营的茶园规模大小不一,其经济地位亦相差悬殊。年产一二百斤的茶园户其经济地位大约相当于自耕农,他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己经营茶园,一般不需雇工,但在采茶的繁忙季节也会雇工帮忙。这类茶园户是唐宋茶叶生产的主要力量。李埏先生指出,市场上的茶叶多是从这类农户手中收购而来的。<5>这与当时茶叶生产实际情况是很相符的。
  四、唐宋商业资本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
  所周知,在古代社会,粮食的种植主要是为了生产者自己的消费,自给自足。与此不同,茶叶的生产主要不是为了生产者自己的消费,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农业生产,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换。所以,市场自始至终都是茶叶生产发展的一个内在要素。唯其如此,市场的每一发展变化就与茶叶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
  唐宋茶叶生产与粮食作物相比有其特点,商品生产的色彩十分鲜明。但与需大量劳动力,进行分工协作的采矿等行业又截然不同,个体小农依靠自身力量即可以完成茶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茶树栽培技术与大田作物并无多大差别,采摘技术不难掌握,茶叶焙制、加工技术并不复杂,制茶设备也较易置办。虽然在采茶季节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小农家庭足以胜任,而茶园主则可以雇工采摘。因此,茶叶生产具有小生产的特点。唐宋茶叶生产的主要力量是个体小农,他们或拥有或租佃小茶园。茶园户因经济力量单薄而难以敷办。当然唐宋时亦存在经济力量雄厚的大茶园主。大茶园主若采用租佃方式经营茶园,其茶园被多个佃农家庭分割经营,仍属小生产性质。若雇工经营,生产规模就较大了。但唐宋时采用雇工经营的大茶园所占比重不大,不能改变整个茶叶生产属小商品生产的性质。唐宋时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地,平地宜茶地区亦开辟了许多专业茶园。广大茶园户在广袤的原野上辛勤劳作,因此,茶叶生产又有分散性的特点。
  在唐代,农产品经过简单加工之后可以直接销售于市场的主要是茶叶,因而茶的商品化过程最典型。宋代,茶叶已摆脱了农村副业的地位,成为一种日益高度发展的商品生产。因此,茶园户必须进行交换才能使再生产延续下去。茶叶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茶园规模大小不等,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亦不一样。对兼营茶业的农户而言,市场只为他们解决茶叶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对于“以种茶为生,有如五谷”<6>的专业化程度甚高的茶园户而言,市场对他们须臾不可或缺。大茶园主因茶园规模较大,市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更甚。茶园户的主要生活资料如衣食等仰给于市场,有一些生产资料亦需从市场上购买,赋役的完纳要借助于市场。宋代可以茶折税或用绢、绵、禾草等物折科。一旦与市场隔绝,茶园户不免陷于困境。市场不仅为茶园户提供生产、生活资料,更重要的是解决茶园户茶叶产品的销售问题。但是,唐宋茶叶生产带有分散和细小的特点,生产规模狭小,决定了他们在经营能力和对外联系方面均存在局限性。即使生产规模较大、靠雇工经营的茶园主面对广大的市场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唐宋社会条件下,茶叶运销到全国各地、塞外地区,甚至打入海外市场,并从市场上获取生活、生产资料,必须假商人之手、经过商业资本的运动来实现。
  唐宋时期,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王旦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7>如此数量巨大的商业资本自然不甘寂寞,它积极投资于可以增殖的商业活动中去。正如宋人章楶所言,以前富商大贾所蓄积的大小铜钱和旧铸铁钱,有的散入少数民族区,有的输到他地。“盖所获利博,岂肯蓄藏于家?”<8>而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则是商业资本的首选目标。因为远程贸易投资大,时间长,利润也丰厚。唐宋时,商业资本投资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与茶园户生产息息相关的主要是布帛、粮食和茶叶等商品的贸易。绢帛在唐代已是市场交易中的主要商品,入宋后又有发展。自唐代起,粮食的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余粮开始大量投放市场。宋代,商业资本多投资于粮食贸易,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伤年份的缺粮区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区,因粮价较高,易于吸引商人运粮前来出售。唐宋时期,茶区周围也往往盛产稻米,资源丰饶。如浙东七州“有桑麻鱼稻荈竹箭之饶”;<9>夷陵一带“出粳米、大鱼、梨、栗、甘橘、茶、笋”;<10>江南东西路则有“茗荈冶铸金帛粳稻之利”。<11>因而本地区域市场可以为茶园户提供很大一部分粮食,有助于茶园户的再生产。
  “商业网前所未有的发展,意味着农民有了大得多的选择余地来专门种植适合他田地的农作物”;“商人在远方市场和地方性生产之间起着必不可少的纽带作用”。<12>唐宋时期的商业资本对于南方茶区的茶叶生产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唐宋是我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日本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呈现了与中世社会的明显差异”。<13>而茶业经济无疑是唐宋经济部门中最具有活力,最有生机,也最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的部门,在某种意义上是唐宋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合力产生的结果。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的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我国传统社会并非是停滞不前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变革因素在孕育、发展着,推动着传统社会走向进步。
  
  注释:
  <1>方勺:《泊宅编》卷3。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版.
  <2>方岳:《秋崖先生小稿》卷38.
  <3>罗愿:《新安志》卷2《叙贡赋》.
  <4>《宋史》卷184《食货志》.
  <5>李埏:《从钱帛兼行到钱楮并用》,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6>〔6〕吕陶:《净德集》卷3.
  <7>《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
  <8>《长编》卷521元符二年秋七月.
  <9>秦观:《淮海后集》卷6《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
  <10>欧阳修:《文忠集》卷152《与薛少卿书》.
  <11>《宋史·地理志》.
  <1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13>[日]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中华书局1992年7月版.
其他文献
摘 要: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稳定社会领域各方利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乌市相关情况分析得出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低收入;住房;保障    一、乌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界定    国际组织一般将每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作为贫困的标准,将每人每天生活费
期刊
对于目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针对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国城市燃气的影响,本人初步探讨一下在新形势下燃气项目并购方面的策略。  一、燃气投资并购策略  据预测,国内地级城市燃气项目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被几大主要跨区域城市燃气运营商瓜分殆尽,之后,随着西气东输二、三线和沿海LNG项目的陆续投产通气,困扰城市燃气运营商的上游气源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提高公司管制水平、拓展管道燃气应用
期刊
以新时期为界,我们可以把小小说分为两部分来看待。一是新时期以前未作为独立文体存在的小小说,一是新时期以后作为独立文体的小小说。  新时期的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存在,并非是一夜之间可以实现的。追溯小小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期以前小小说曾以不同的形态和称谓存在于文学史当中。古代的神话传说、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明清笔记小说都或多或少有着小小说的影子。五四时期一些文艺刊物上曾发表过“小小的短篇
期刊
摘 要: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源泉,记载了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在精神上发展得最为完善的阶段,而且其艺术的纯真曼妙也奇迹般地达到了一种极致。古希腊人对光明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敏感和执着以及对自身的肯定与超越都对身处“荒原”的现代人以深刻而永恒的启示;而希腊神话所蕴含的艺术基因在远播后代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奇葩。  关键词:文明摇篮;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现代启示  
期刊
摘 要: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中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大门后,中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发展道路,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清末的中国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明治维新;西方列强;开国;清末的中国    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地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时代。就在中日两国实行锁国政策时,西方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的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以来,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中,日本文学也通过翻译大量被介绍到中国来。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状况的分期考察,探寻日本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及其意义。  关键词:中国;近代;日本文学;翻译;历程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不管是神话、诗歌还是小说,就古典文学这一范畴而言,中国文化均给日本文学以丰富的营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经费预算管理现状,提出了经费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设想,探讨了经费预算管理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经费预算;管理;改革    目前,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仍沿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性和单一性特征。随着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经费预算管理范围不断拓展,管理方法日趋科学,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经费预算管理改革问题。  一、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就是要将建筑放入整体环境中,寻找它们内在的关联性。   关键词:现代建筑;文脉;环境协调    建筑是人用建筑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种人造空间,最早的建筑雏形是原始部落的窝棚,安全成了第一需求,只要能躲避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地区1998~2007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总量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工业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两者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耗是工业生产总值的Granger原因,而工业生产总值不是能源消耗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协整分析;Granger检验    一.引言  能源问题与经济增长
期刊
摘 要:对工程财务在不同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控制风险等,并对工程财务如何降低、分散、回避、转移风险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工程财务;风险;预防措施    实施工程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是规范工程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一、工程财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