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在初中世界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应具有整理编写历史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的能力。编写知识结构,可以说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历史的一条捷径。因为“历史结构把大量的、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史知识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在历史教学中,归纳、整理和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
历史知识结构,是指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帮助学生在理解了历史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用一定的符号按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结构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教师授课要坚持进行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
1、在讲述或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应尽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去。在宏观上,注意讲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讲到世界史第1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7、18课《1789-1814年的法国》时,教师须向学生讲明这些革命都属于世界近代史上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四课当中,第1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展,第17、18两课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讲清这些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分别所处的历史地位,对于学生学习编写宏观知识结构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微观上,教师应注意讲清历史概念,引导学生理清具体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编写知识结构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讲到革命事件,一般是从革命的背景(原因)、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学习;而分析革命的背景,可以从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新经济因素带来的影响或原有经济状况的恶化)、政治状况(被统治阶级或新兴阶级与旧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入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从宏观到微观学习历史、掌握结构的规律性方法。
2、教师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并要求学生仿照教师板书进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的尝试。结构式板书是在理清历史知识层次关系的基础上,以大小括号将有关内容的归属、并列关系连结起来,它是以直观方式培养学生编写知识结构能力的好方法。如前面举例中的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上可以分别板书如下:
这种结构式板书,学生比较容易模仿。教师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典型板书之后,学到美国独立战争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仿照英国革命的板书形式来进行编写知识结构提纲的尝试。尝试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然后选择编写得较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说明或上讲台板书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提纲,教师再和全体学生一起讨论、纠正、增减,使全体学生在和教师的讨论、纠正过程中完善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提纲。
二、指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提高编写知识结构的能力
学生模仿教师编写知识结构,是学生编写知识结构的开始。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知识结构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宏观知识结构;复习旧课时,可让学生编写专题知识结构。还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列举题加强学生编写知识结构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弄清一个单元或一课的教材包含哪些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包含哪些小方面,每个小方面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个知识点应处在结构的什么位置上。只有真正理解了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序地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科学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被牢牢地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整理编写知识结构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组合和排列,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一种历史现象知识结构的方法之后,可以仿照这种办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这些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历史现象又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历史现象的不同点,显然这对于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有积极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课中整理编写历史知识结构,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避免把握不住自己的复习重点而浪费时间的现象发生。
历史知识结构,是指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帮助学生在理解了历史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用一定的符号按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学生自编历史知识结构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教师授课要坚持进行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
1、在讲述或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应尽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去。在宏观上,注意讲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讲到世界史第1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7、18课《1789-1814年的法国》时,教师须向学生讲明这些革命都属于世界近代史上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四课当中,第1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展,第17、18两课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讲清这些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分别所处的历史地位,对于学生学习编写宏观知识结构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微观上,教师应注意讲清历史概念,引导学生理清具体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编写知识结构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讲到革命事件,一般是从革命的背景(原因)、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学习;而分析革命的背景,可以从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新经济因素带来的影响或原有经济状况的恶化)、政治状况(被统治阶级或新兴阶级与旧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入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从宏观到微观学习历史、掌握结构的规律性方法。
2、教师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并要求学生仿照教师板书进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的尝试。结构式板书是在理清历史知识层次关系的基础上,以大小括号将有关内容的归属、并列关系连结起来,它是以直观方式培养学生编写知识结构能力的好方法。如前面举例中的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上可以分别板书如下:
这种结构式板书,学生比较容易模仿。教师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典型板书之后,学到美国独立战争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仿照英国革命的板书形式来进行编写知识结构提纲的尝试。尝试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然后选择编写得较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说明或上讲台板书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提纲,教师再和全体学生一起讨论、纠正、增减,使全体学生在和教师的讨论、纠正过程中完善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提纲。
二、指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提高编写知识结构的能力
学生模仿教师编写知识结构,是学生编写知识结构的开始。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知识结构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宏观知识结构;复习旧课时,可让学生编写专题知识结构。还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列举题加强学生编写知识结构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弄清一个单元或一课的教材包含哪些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包含哪些小方面,每个小方面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个知识点应处在结构的什么位置上。只有真正理解了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序地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科学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被牢牢地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整理编写知识结构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组合和排列,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一种历史现象知识结构的方法之后,可以仿照这种办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这些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历史现象又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历史现象的不同点,显然这对于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有积极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课中整理编写历史知识结构,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避免把握不住自己的复习重点而浪费时间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