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包括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教师要多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授予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教师要注意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紧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得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教师要多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寻找机会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推荐图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差,教师就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的书籍。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广泛介绍相应课外读物给学生。
3、定期交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演讲、故事会、猜谜语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要授予方法,教会学生阅读
1、浏览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猛增,古今中外的知识汇聚一起,犹如汪洋大海,人们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即使是自己学习和工作范围内的书也不可能做到本本精读。为了用较短的时间读更多的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广开眼界,必须采用“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所谓的浏览法,就是随意翻翻的读书方法,它又可以细分如下几种:
(1)抓住主旨的浏览。先读通全文,不在字词上仔细琢磨,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抓每一段的重点句子和主要意思上。读通全文后,再把各段的意思贯穿起来。概括全文的意思,领会全文的主旨。总的来说,就是边抓重点边思考,边归纳,边总结。
(2)扩大知识面的浏览。这种浏览,主要是把功夫下在广度上,了解大概内容就可以了。比如读报刊,报刊上的内容广泛,有许多新知识和新见解,天天浏览就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有些报刊上还有“新书介绍”的专栏,通过它,又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优秀的书籍和文章。
(3)了解、评价、选择读物的浏览。浏览是了解、评价和选择运用读物的基本手段。我们拿起一本书,首先要看一下它的目录,目录表示这本书的眉目,具有提要性质。其次是借助于看内容提要、序、和后记、要点、结语来帮助迅速了解该书的大概内容和内容提要,能简洁地说明书中讲的是什么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目的和基本思想。
2、精度法。对于那些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篇章和有待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喜欢的内容,必须逐句逐字的仔细研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课本中《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邱少云的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他的内心,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了解人物内心的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自读下一篇课外《凡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要有选择的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有小标题,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用此法迅速找出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浏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技能。
三、教师要注意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利用好“早读”、“晚读”。早晨空气清新,头脑清醒,读书效率高,可以“背书”。晚上比较安静,适宜思考,可以读一些知识性强的书报增长见识。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抢时间、挤时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录起来,以便重点学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可以写简单的读后感;四年级以提纲型和和感想型为主,可旁及其他;五、六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兼顾其他,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增加学生读写结合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们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摘抄了,可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摘录呢?绝大多数的做法是一摘一扔。如果这样,摘录又有什么用处呢?针对这一现象可安排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还可以交换阅读,之后签上名字,看谁的摘录最受欢迎。这样,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从整体上大面积提高语文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析及操作策略 《江苏教育》,2007(9)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紧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得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教师要多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寻找机会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推荐图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差,教师就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的书籍。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广泛介绍相应课外读物给学生。
3、定期交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演讲、故事会、猜谜语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要授予方法,教会学生阅读
1、浏览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猛增,古今中外的知识汇聚一起,犹如汪洋大海,人们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即使是自己学习和工作范围内的书也不可能做到本本精读。为了用较短的时间读更多的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广开眼界,必须采用“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所谓的浏览法,就是随意翻翻的读书方法,它又可以细分如下几种:
(1)抓住主旨的浏览。先读通全文,不在字词上仔细琢磨,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抓每一段的重点句子和主要意思上。读通全文后,再把各段的意思贯穿起来。概括全文的意思,领会全文的主旨。总的来说,就是边抓重点边思考,边归纳,边总结。
(2)扩大知识面的浏览。这种浏览,主要是把功夫下在广度上,了解大概内容就可以了。比如读报刊,报刊上的内容广泛,有许多新知识和新见解,天天浏览就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有些报刊上还有“新书介绍”的专栏,通过它,又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优秀的书籍和文章。
(3)了解、评价、选择读物的浏览。浏览是了解、评价和选择运用读物的基本手段。我们拿起一本书,首先要看一下它的目录,目录表示这本书的眉目,具有提要性质。其次是借助于看内容提要、序、和后记、要点、结语来帮助迅速了解该书的大概内容和内容提要,能简洁地说明书中讲的是什么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目的和基本思想。
2、精度法。对于那些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篇章和有待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喜欢的内容,必须逐句逐字的仔细研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课本中《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邱少云的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他的内心,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了解人物内心的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自读下一篇课外《凡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要有选择的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有小标题,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用此法迅速找出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浏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技能。
三、教师要注意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利用好“早读”、“晚读”。早晨空气清新,头脑清醒,读书效率高,可以“背书”。晚上比较安静,适宜思考,可以读一些知识性强的书报增长见识。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抢时间、挤时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录起来,以便重点学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可以写简单的读后感;四年级以提纲型和和感想型为主,可旁及其他;五、六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兼顾其他,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增加学生读写结合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们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摘抄了,可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摘录呢?绝大多数的做法是一摘一扔。如果这样,摘录又有什么用处呢?针对这一现象可安排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还可以交换阅读,之后签上名字,看谁的摘录最受欢迎。这样,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从整体上大面积提高语文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析及操作策略 《江苏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