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思考,在老师的点拨下,在40分钟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达到爱学、乐学、会学的目的。以下几点,是我在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搞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那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的话语,如: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坐下继续思考,你会有新的突破的……。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眼神,肯定的手势往往都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萌发,真正达到“信其道”而“钻之弥坚”的效果。
其次,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准备,扎实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课前认真的备好课,才有可能创造出高效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十分宝贵的,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记忆规律以及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一般对40分钟的时间大致上可以作如下安排:
1、课始约5分钟。由于学生课间活动刚结束,思想和情绪还未恢复平静,所以,这段时间教师应安排能够使学生情绪和思想尽快地安静下来、注意力能尽快集中起来的一些活动。
2、课中约25分钟。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一段黄金时间,即课开始的第6分钟至第20分钟,这一时间内学生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捷,是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最好时机,教师对这段宝贵时间要充分利用好。
3、课末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学生注意力开始不自觉地转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不宜安排学生听讲,而是应该顺应学生,安排能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笔的活动。
四、针对性的练习,是高效课堂质量的保证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与语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使练习设计新颖,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要体现典型性和针对性。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设计课堂练习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题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要体现层次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设计,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让优生能“吃得饱”;更能让后进生“吃得了”,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课堂练习而不至于轻易放弃。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答案的公布要准确规范。这样既能让学生快速地弥补自己在掌握知识上的不足,又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五、认真反思,促使高效课堂更有成效。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人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应该写些什么?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教学是一门残缺的艺术,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善尽美。所以,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本来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一路风光一路灿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艰难跋涉,而是幸福的旅途。
一、搞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那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的话语,如: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坐下继续思考,你会有新的突破的……。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眼神,肯定的手势往往都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萌发,真正达到“信其道”而“钻之弥坚”的效果。
其次,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准备,扎实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课前认真的备好课,才有可能创造出高效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十分宝贵的,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记忆规律以及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一般对40分钟的时间大致上可以作如下安排:
1、课始约5分钟。由于学生课间活动刚结束,思想和情绪还未恢复平静,所以,这段时间教师应安排能够使学生情绪和思想尽快地安静下来、注意力能尽快集中起来的一些活动。
2、课中约25分钟。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一段黄金时间,即课开始的第6分钟至第20分钟,这一时间内学生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捷,是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最好时机,教师对这段宝贵时间要充分利用好。
3、课末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学生注意力开始不自觉地转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不宜安排学生听讲,而是应该顺应学生,安排能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笔的活动。
四、针对性的练习,是高效课堂质量的保证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与语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使练习设计新颖,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要体现典型性和针对性。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设计课堂练习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题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要体现层次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设计,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让优生能“吃得饱”;更能让后进生“吃得了”,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课堂练习而不至于轻易放弃。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答案的公布要准确规范。这样既能让学生快速地弥补自己在掌握知识上的不足,又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五、认真反思,促使高效课堂更有成效。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人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应该写些什么?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教学是一门残缺的艺术,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善尽美。所以,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本来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一路风光一路灿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艰难跋涉,而是幸福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