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琼琛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故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有句著名的诗句:“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可是他还活着,活在人民的心里。”这句名诗,因富于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令人难忘。
  湖南省舞台美术和舞台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水粉画艺委会副主任、水粉画主任,著名水粉画大家欧阳琼琛先生,于1997年正在潜心创作80米水粉画长卷《万波洞庭》中的四卷构图画稿《楚乡雄风》《湖畔情韵》《渔光波影》《古传名楼》的时候,由于欧阳老师集中精力,为完善其中第一卷23米的《楚乡雄风》画稿而过于劳苦,突发心脏病,手中拿着画笔,仙逝于他正在创作的《楚乡雄风》画稿前,享年64岁。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功夫,欧阳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3个年头了,但我觉得欧阳老师一直活在我的心中,我们与欧阳老师这个多年好邻居的历史记忆,总是难于忘怀。
  我与欧阳老师的亲密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前期,欧阳老师一家和我们一家,同住湖南省展览馆宿舍共一个大门进出的一套统子楼房子:欧阳老师一家四口住两间房,我们一家四口也是住两间房,两家人各有一间小厨房,但厕所却是两家人共用。欧阳老师看着我们的小儿子明佗从出生到上小学。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欧阳老师一家才离开省展览馆,搬到省话剧团去住。
  为人善良、朴实,待人真诚、友善的欧阳老师特别喜欢孩子,他不但将他的两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而且非常喜欢我们家的明佗,从明佗會沿着墙壁和櫈子学走路,老足球迷的欧阳老师常常向隔壁呼喊着:“明佗呀!快来看足球呀!”明佗就沿着墙壁到隔壁欧阳老师那不足16平方米的卧室兼画室,去陪着欧伯伯边作画,边看电视足球赛。一老一小,其乐融融!因此,朱明热爱足球的兴趣,是欧阳老师热心培养的结果。也正因此,朱明对欧伯伯非常有感情。
  欧阳老师1997年突然去世时,朱明已是快1米7的高中生了。记得那天在为欧阳老师开追悼会的悼念大厅里,伤心至极的朱明,因忍不住悲伤,突然嚎啕大哭,顿时引发得悼念大厅里哭声一片。那种感人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
  有幸和欧阳老师一家成为邻居多年,让我零距离加深了对欧阳老师的艺术与人生,以及艺术成就的了解和认识。
  在我与欧阳老师成为邻居的时候,欧阳老师已经在湖南和全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是戏剧界、舞台美术和美术界很有成就的艺术大家。而我当时只是在美术界刚刚起步,从青年向中年时代缓慢前行。因此,欧阳老师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欧阳老师和许多著名老一辈艺术家一样,非常认真地处理好了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他经常不辞劳苦深入到江浙和湘西等许多偏远山乡胜景去写生和收集创作素材。
  欧阳老师于1988年在长沙湖南省展览馆展出的长15米、高65公分的水粉画长卷《能不忆江南》和长50米高65公分的水粉画长卷《古湘凤凰行》等优秀作品,我都有幸全过程亲眼所见欧阳老师,是如何不分冬之严寒和夏之酷暑、耗费心血和汗水创作出来的。作品展出后,在美术界内外产生了广泛好评和影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欧阳老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美术大家。
  1932年,欧阳琼琛出生于印尼雅加达一个殷实的爱国华侨家庭。16岁就担任雅加达青年美术研究会主席,并作为印尼青年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在莫斯科举办募捐画展。
  1953年,作为长子的欧阳琼琛在富有爱国精神的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回到祖国参加建设新中国,考取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5年后,于1958年毕业分配到湖南省艺术学院,创办湖南的首届舞台美术专业。他是湖南省舞台美术事业和舞台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欧阳老师不仅为湖南舞美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他创作和设计了话剧《枫树湾》和花鼓戏《牛多喜坐轿》等多部在国内外广获好评和获奖的优秀舞台布景。
  欧阳老师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优秀美术大家,他不仅为湖南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水粉画家,而且创作了许多在全国获奖,在中国台湾及日本、印尼等海内外展出时广受好评的优秀作品。如1984年,欧阳老师的水粉佳作《一呼百应》入选第6屆全国美展;1987年,欧阳老师的水粉画精品《老牛》荣获第7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欧阳老师还有多件优秀作品,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欧阳老师文化艺术修养深厚,美术专业基本功扎实,他的水粉画,既有古典油画艺术功力的严峻、幽雅和秀美,又从印象派讲究色彩的亮丽和丰富性中吸取了经验,还从中国画乃至民间艺术中借鉴了有益的因素。因此,欧阳老师的水粉画,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精神和湘楚文化的地域特色,艺术品位和格调很高。
  只是天妒英才,欧阳老师过早地驾鹤西去了!但我相信,天国的欧阳老师,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知音能读懂、欣赏他的艺术作品!
  欧阳老师走了23年了,但欧阳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其他文献
摘要:湖南江永女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专用的文字,是当地女性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工具,蕴含着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目前女书面临濒临失传的困境,本文试图探讨在数字化语境下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承女书文化,为数字化条件下的现代设计与女书文化相结合提供新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女书;数字技术;传承  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内涵。女书是旧时农村社会底层妇女之间互相倾诉的文字
期刊
书法是关于用笔、结体、行气和布局的艺术,其中用笔是基础,用笔不过关,就谈不上书法,进不了书法圈子。结体是亮相,就像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出场时的亮相,结体好,就像演员亮相时光彩照人。不过,用笔和结体固然重要,但就书法而言,这些还只是基础部分。评判书法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下,取决于行气和布局。只有好的行气和布局,才能使书法作品真正拥有生命,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艺术。行气表达的是生命和谐和活跃,而布局展现的是生
期刊
拓片(本)融艺术、工艺于一体,极具学术、史料、欣赏、收藏价值,自宋以来,收藏界一直盛传“一张黑老虎,一座四合院”之说。在中国历史上,碑帖拓片曾是文人欣赏、研究、收藏的大宗,和古籍、青铜器同列为最重要的收藏门类,历来都深受重视,至晚清尤盛。  三勤堂颜文艺生活馆自2018年7月运营以来,坚持“共赏、共享、共赢”的经营理念,专注“文艺交流”与“文玩交易”主营业务,馆藏经典书籍2万多册,全国书画家作品集
期刊
算起来,我与杜为政认识30多年了。我,以及我朋友圈的人一直认为他是个作家,硬杠杠,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长篇小说问世,发表出版过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大多数还是小说。  他与家父既是朋友也是同事,先后同在武汉钢铁公司工会工作,父亲调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以后,他还担任了工会文体部部长,因为这层关系,上世纪80、90年代武钢方面一直和湖北省作协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在武汉的很多活动都是由武钢出面具体负责承办的
期刊
画坛自有庙堂,就有江湖。庙堂和江湖本就是一对孪生子。人们常常浩叹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其实那都是人们心造的幻影而已。  自唐五代宋开始,国中有了画院体制,也就有了体制外的民间江湖画人。细考那进入画院体制的待诏供奉一类画师,其实很多都是江湖野老逸少出身,被朝廷擢拔至画院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本有将军衔,当个待诏还似有屈身份,而张择端王希孟者流则是江湖出身无疑。  庙堂之高,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台阶之重和门墙
期刊
我喜欢用摄影去呈现自己陶作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光影从早晨到黄昏,炙热的光逐渐柔和的细微转化,是随着时间和季节在改变,这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从每一件作品拍摄的过程,我能更仔细地去审视每一个角度,发现它的缺点,这对我下一次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我很少谈及自己做陶、烧陶的辛苦!因为在辛苦里头也感受到幸福。  沈浸在创作中内心是平静的,对美的感受也逐渐灵敏。  不管“陶”是工艺还是艺术,我从不强调技巧,我想
期刊
2019年11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展览展出熊秉明雕塑、油画、版画、速写、水墨、书法、剪纸等众多艺术门类作品百余件,通过“行始之归”“塑者之述”“生活如斯”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熊秉明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  熊秉明祖籍云南,1922年生于南京。父親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1927年父亲应聘清华大学数学
期刊
认识刘开永,源于对他的“猴”的钟爱,“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品读他的中国画“猴”无时不被一种横溢的才华打动着。  刘开永的猴画作品笔墨酣畅,即注重传统艺术形式,又吸收当代绘画的新观念,具有浓郁的时代审美气息和新的境界,看其猴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散发出的魅力。画如写诗,多种意境都体现在刘开永充满灵性的画面之中。他笔下的猴子,继承中国传统画风,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有时
期刊
写在前面的话  本来不想蹚这浑水。  可是,舆情甚嚣尘上。  中国书法家协会刘洪彪副主席在11月的一次关于书法的讲话中说:“我们在很多方面其实都已经超过古人了,你自己好像不好意思说而已。”此言一出会场,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带来了网上的一片质疑声,且一浪高过一浪。一时让刘副主席成了网红,可以说是始料未及。  我不认为刘洪彪副主席此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即兴讲讲而已。  现在网上讨伐的立论是当代书法没
期刊
由于华东先生卓越的书写水平,所以近几年不断在大赛中摘金夺银,颇有成绩,以至于引起世人的瞩目,甚至有很多的评论者将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结论大体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华东先生的勤奋。华东先生积数十年之力,十年一剑,最终有了今天的手上功夫;二是华东先生的天资高,禀赋好。华东先生有很好的笔性,所以线条之内有着常人难以捕捉到的韵律和气息。华东先生领悟力强,对于传统书法经典有着极高的把握和全面的吸收,所以作品饱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