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凭什么剥夺这个唯一的童年?”在亨通堂最新策划出版的《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中,这句精彩的语录让我深感震撼。《放养的女孩上哈佛》由专业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秋野玉茜女士所作,她是留学圈的资深顾问,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她对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感悟。书中通过“哈佛黑天鹅”丁丽晴父母的娓娓讲述,为我们揭开了丁家神秘的家教故事。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作者始终是客观、冷静的,她并不盲目崇尚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而是在分析研究两种方法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提倡每个家庭都应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种教育模式。
读此书时,作者的这种思维和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尤其在读到“放养”女孩童年教育的内容时,我不仅欣赏作者以反面事例为话题(如“药家鑫案”),与老丁夫妇探讨教育问题的写作技巧,而且为丁爸爸“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来得重要”的言论所触动。
对我来说,此书给我的启发并不是学到“放养”孩子的具体方法,而是引发了我对“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还是严格管教他”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换取将来的成就,是值得的么?
年初引发热议的《虎妈战歌》一书中,“虎妈”蔡美儿的“圈养”教育模式之所以被许多国人大肆推崇,是因为中国历来的教育模式都偏严格、重管理。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孩子体验到自由、轻松的生活。于是,童年时所受情感、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抑甚至伤害,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扭曲,甚至会使其产生像药家鑫那样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
倘若家长严苛的“圈养”教育造成的是孩子的性格扭曲,那么,再优秀的学业,恐怕都无法帮孩子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刻苦学习≠考试好成绩≠名校录取≠有‘前途’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来换取名校录取通知书,这很可能给孩子的内心埋下隐患。正如丁爸爸所言,这隐患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爆发,又也许当孩子成年后的某一天,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因此,无论书中老丁夫妇讲述的“放养”方法是否适合其他家庭,他们给孩子选择权、尊重孩子兴趣、帮孩子打造快乐童年的教育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犹太人的家教
张雨
众所周知,犹太人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科学、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大批天才: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一直以来,诺贝尔奖的得主中,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甲巨商也居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据资料记载,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人生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读书求知却永远无止境。
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的家庭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怀疑,而且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父母对孩子说:“将黑暗作为开头,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这样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受。这些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而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作善于学习、善于教育的民族。事实胜于雄辩,犹太人的家教确实很成功,也很实用,值得我们学习,更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作者单位:石家庄长安区北翟营亚龙花园)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作者始终是客观、冷静的,她并不盲目崇尚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而是在分析研究两种方法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提倡每个家庭都应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种教育模式。
读此书时,作者的这种思维和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尤其在读到“放养”女孩童年教育的内容时,我不仅欣赏作者以反面事例为话题(如“药家鑫案”),与老丁夫妇探讨教育问题的写作技巧,而且为丁爸爸“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来得重要”的言论所触动。
对我来说,此书给我的启发并不是学到“放养”孩子的具体方法,而是引发了我对“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还是严格管教他”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换取将来的成就,是值得的么?
年初引发热议的《虎妈战歌》一书中,“虎妈”蔡美儿的“圈养”教育模式之所以被许多国人大肆推崇,是因为中国历来的教育模式都偏严格、重管理。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孩子体验到自由、轻松的生活。于是,童年时所受情感、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抑甚至伤害,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扭曲,甚至会使其产生像药家鑫那样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
倘若家长严苛的“圈养”教育造成的是孩子的性格扭曲,那么,再优秀的学业,恐怕都无法帮孩子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刻苦学习≠考试好成绩≠名校录取≠有‘前途’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来换取名校录取通知书,这很可能给孩子的内心埋下隐患。正如丁爸爸所言,这隐患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爆发,又也许当孩子成年后的某一天,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因此,无论书中老丁夫妇讲述的“放养”方法是否适合其他家庭,他们给孩子选择权、尊重孩子兴趣、帮孩子打造快乐童年的教育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犹太人的家教
张雨
众所周知,犹太人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科学、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大批天才: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一直以来,诺贝尔奖的得主中,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甲巨商也居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据资料记载,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人生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读书求知却永远无止境。
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的家庭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怀疑,而且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父母对孩子说:“将黑暗作为开头,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这样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受。这些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而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作善于学习、善于教育的民族。事实胜于雄辩,犹太人的家教确实很成功,也很实用,值得我们学习,更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作者单位:石家庄长安区北翟营亚龙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