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位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300立方米,排在世界121位,有1/3的人口处于绝对缺水地区,每年缺水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14亿立方公里。假如地球表面很光滑,整个地球将被2700米深的水淹没。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些水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只有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能为人类所用,约占总量0.26%。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缺水人口总数达15亿人以上。海湾地区储存着全球1/2的石油资源,可淡水却特别贪乏,不得不用石油作能源来蒸馏淡化海水,用远洋巨轮装运矿泉水。印度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里,市民不得不半夜起来排队取水。非洲大陆许多国家因连年干旱,导致千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位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300立方米,排在世界121位,有1/3的人口处于绝对缺水地区,每年缺水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上个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北京市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深圳市每天缺水10万立方米。
“文学名著留千古,海河美景何处寻”
“不尽江河滚滚来”,“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这是唐宋诗文对江湖博大壮阔的由衷赞叹。然而,几千年来,人类将水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肆意索取和破坏,致使江河日下,湖海污浊,地球上的水正失去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江湖之竭近年来,浩浩长江枯水危机正悄然逼近,全流域26座城市严重缺水。长江源头正逐渐干枯,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干化、沙化、荒漠化日益严重,沱沱河每年流量下降约20%。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近30年来断流累计1000多天。2004年,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出水口断流,这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玛多、治多和曲麻菜等县,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全省非常富裕地区。如今,过度放牧破坏了植被,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湖泊干涸,河道淤积,湿地萎缩,越来越多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沦为了“生态难民”。问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几乎每个牧民都随口而出:“草原过度‘超载’,我们吃了子孙的饭”。
上世纪50年代,一些文学作品以美丽、辽阔的海河为背景,描摹了中华大地上天翻地覆的变迁。今天,人们走进海河,展现在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龟裂的河床,消失的湖泊,干涸的水库。太阳,照在桑干河“床”上;大运河,不闻“桨声”闻“臭气”;荷花淀,干涸开阔的“淀底”跑汽车。人们不禁感叹道:“文学名著留千古,海河美景何处寻?”由于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下降,湖区面积逐渐缩小。甘肃著名风景区--月牙泉水深由二十年前的6米降至现在2米,专家们预测,用不多少年就有可能干涸。目前,全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建国50多年,已经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种种迹象表明:地球上的水资源正在遭受空前的浩劫。
近20年来,全国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恶化,淡水含水位迅速下降,含盐水位缓缓上升。北方,90%以上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土地表面严重下沉,全国已经形成了100多个地下漏斗,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出现了7万平方米的世界罕见的漏斗区。河北省有的城市中心已下沉1.6米之多,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严重超采。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海洋之泣今天,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垃圾、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污染物正源源不断地流入海洋;现代化农业耕作方式的推行,化肥、农药等大范围使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居民生活废水成倍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GDP的增长。据统计,全球有30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33%的死亡都是因为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饮用不洁水而夭折,每年因水污染而传染的疾病使1500万人丧生。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数以万吨的石油,使千万只海鸟浑身沾满油污,步履艰难;数亿计鱼被窒息,最终死亡;成群结队的鲸鱼不堪忍受污染,集体游上岸自杀。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400多亿吨,境内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渤海沿岸的化学工业及生活废水污染严重,水体中无机盐、活性磷酸盐、铜、锌、石油等超标。海洋检测专家警告:如不及时整治,10年后,渤海将变成“死海”。全国27条主要江河中,有25条受到比较严重污染,2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东海、渤海和黄海海域,每年发生十几次赤潮。6300公里的长江已形成了500多公里的近岸污染带,重庆、涪陵、万州等江段已形成14公里的超标准污染带,造成守着长江无水吃的现象。1994年7月中旬,淮河发生了一次特大污染事故,总量2亿吨的污染团顺流而下,摧毁了中下游全部淡水养殖业,安徽北部的工业停摆,近百万人无水喝……2005年7月下旬,淮河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总量超过5亿吨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黑褐色的河面,布满了泡沫和死鱼,奇腥恶臭,俨然是一条死河。2006年1月上旬,珠江发生咸潮。西江来水减少,海水倒灌,珠海市自来水中盐含量严重超标,广大市民不得不用矿泉水做饭、饮用,造成了很大困难。清水长流、鱼虾丰盛的京杭大运河静静流淌了千百年,而今,它却变成了一条污水河。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也因为河水污染,失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在农村,全国2000多个乡镇企业大都没有排污设施,造成了几乎全方位的污染。
生活之苦水污染、缺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近年来,淮河、海河、黄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下降,肝病、癌症等发病率明显增高。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的一些缺水地区,人们打一桶水,常常要跑上几里甚至十几里的山路,劳动力有1/3时间花在了打水上。每当夏季干旱来临,有的县、乡要组织送水车队,夜以继日地送去“救命水”,场面蔚为壮观:空中,飞鸟围着水车盘旋俯冲,久久不肯离去;地上,渴红了眼的牲口追赶着水车,拼命向前奔跑。有的地方没有水源,只能靠积攒些微薄雨水的“水窖”勉强度日。那些村庄的房子一律是平面斜顶,以便使雨水落到自家的院子里,流到水窖中。当地人把有无水窖当作衡量其贫富的标准,姑娘择偶有民谣:“一看女婿僚不僚(好不好),二看有没有大水窖”。黄土高原上有个名叫“一线泉”的村庄,全村人唯一的水源,是从石缝里渗出来的一线水,人们平时不能洗脸,更很少洗澡。几年前,村里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乡亲们为表达祝贺和送别之情,全村每人少喝一碗水,让这位即将离乡的学子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我国浪费水现象也很严重,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是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55%,发达国家平均75-85%;农业生产大都采用明渠漫灌方式,约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之前就渗透和蒸发了,每公顷灌溉农田的用水量是工业化国家的2至3倍。城市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滴状跑水的龙头到处可见,洗车、洗浴浪费水现象严重,全国一年有近100亿立方米的自来水白白流失。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出现“高尔夫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建起了一个个高尔夫球场。这项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且不说需要大片土地,单是维护球场草坪就需要大量用水。
有很多人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这话揭示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因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总是不停地流动,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自然界水体的大循环。正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作用,使地下水成为一种能经常得到补偿的资源,泉口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外涌水。同理,江河溪流也是因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不断补给,才昼夜不息,世代奔流;因为海洋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气体,所以尽管无数江河千万年的注入,海洋水都不满不溢,并且是大气降水和水气的主要来源。也许,正是这种水循环作用和水奔流不息的现象,才误导人们形成了对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养成了“肆意污染水、浪费水”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自然是一个进化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客观价值的承载者,是孕育并生养人类的生命之网;人类是后来的加入者,利用和消耗着自然所赐予的价值。自然界发展规律是在亿万年生命进化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以随意违背和改变的。人类违背客观规律,去改造和征服自然,取得的胜利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人类常常在自以为功德圆满而欢呼胜利的时候,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反而被自然界所征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因此,人类只能顺应遵循客观规律,思考如何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如何去适应人类。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们常用“花钱象流水”来形容浪费。这个比喻恰恰说明在人们头脑中,水是没有价值的。在全球面临水危机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资源,人类应该珍惜水,爱护水,节约用水。面对全球性的水危机,无数有识之士忧心忡忡。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保护水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和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本行政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由于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工作中难以摆脱地方利益束缚。因此,必须改革我国水资源现行管理体制,实行部门垂直领导,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对地方水利部门主要领导的考核评价权、任职否决权、工作监督权等。同时,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协调、仲裁和处罚职能,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要实施领导干部水环境保护实绩审查制度,将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纳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当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水质评价排行榜,面向社会公布,增强民众和舆论对水环境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在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利用“中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定“中水”水质标准,强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城市建筑项目实行“中水”回用,确定合理的“中水”价格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资源
要认真贯彻国家《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地方法规,推进节水型社会健康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类污染治理的力度,依法查处大案要案,惩治严重污染水源、危害公众健康的行为。要强化七大流域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三水合一”的整体监督机制,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监督管理。要制定地方水环境功能监督办法和水质保护应急预案,加强入库河流的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重污染行业的生产能力。
针对我国水资源南北、东西空间分配不均匀,同一区域年际、年内变化大的问题,国家应科学制定并积极实施全国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建立跨流域调水和区域内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等地区缺水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人类为了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正在另辟蹊径,核心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首先,节约农业用水。农业用水量很大,全球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只要提高10%,节省下来的水就可满足全球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任水到处流淌,结果不仅有一半以上的水白白浪费,而且还可能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因此,要发展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渗灌等。其次,节约占总用量22%的工业用水。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增加水的重复利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再次,挖掘生活用水节水潜力。有人做过实验,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能滴满240毫升的量杯,一年下来就要滴掉36吨水。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一昼夜就可流失432升水;旧式马桶80%都漏水,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要漏掉数以亿吨计的水。因此,要引导居民使用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要加强监督和检查,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后,开发利用“中水”。将各种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消防、景观用水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城市给水、排水及水处理的负担。中水利用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法国的塞纳河在入海之前,已经被利用过50次。日本的中水利用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许多城市正苦于难以正常供水,中水利用不能不说是一条解决水源的新出路。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淡化海水等。
开展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
要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种花、防风固沙工程,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湿地、海洋、江河、湖泊等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利益补偿机制,补偿流域农民和相关区域在保护水资源中受到的经济损失,支持上游和水源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我们应牢固树立水资源有限的观念,要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两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不能靠一味的扩大供水来满足,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争取用最少的水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教育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活动,倡导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破坏供水设施和水资源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甘泉喷涌,碧波荡漾,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是人类劳动和珍爱环境结出的硕果;保护水资源,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和职责。赶快行动起来吧,保护“水球”——我们可爱的家园。
•相关链接•
世界著名调水工程
调水是人类处理水争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一项伟大工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调水工程主要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经过50年的规划论证,我国水利工程的一个宏伟战略构想--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动工。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江都到达山东威海,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到达北京团结湖,两线第一期工程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工程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水系,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美国:东水西调工程
美国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缺水。目前已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0多项,著名工程有联邦中内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等,这些工程年调水总量达到了200亿立方米。通过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
在雪山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海的雪山河水调入城市。这就是澳大利亚世界闻名的雪山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为调水建造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这就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农产品,使水果、蔬菜、花卉等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适合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西水东调工程是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达到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缓解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促进了当地全面发展和繁荣。
在这些已建和在建的工程当中,调水量较大的是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量148亿立方米;距离较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千米,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是秘鲁马赫斯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
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14亿立方公里。假如地球表面很光滑,整个地球将被2700米深的水淹没。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些水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只有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能为人类所用,约占总量0.26%。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缺水人口总数达15亿人以上。海湾地区储存着全球1/2的石油资源,可淡水却特别贪乏,不得不用石油作能源来蒸馏淡化海水,用远洋巨轮装运矿泉水。印度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里,市民不得不半夜起来排队取水。非洲大陆许多国家因连年干旱,导致千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位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300立方米,排在世界121位,有1/3的人口处于绝对缺水地区,每年缺水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上个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北京市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深圳市每天缺水10万立方米。
“文学名著留千古,海河美景何处寻”
“不尽江河滚滚来”,“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这是唐宋诗文对江湖博大壮阔的由衷赞叹。然而,几千年来,人类将水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肆意索取和破坏,致使江河日下,湖海污浊,地球上的水正失去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江湖之竭近年来,浩浩长江枯水危机正悄然逼近,全流域26座城市严重缺水。长江源头正逐渐干枯,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干化、沙化、荒漠化日益严重,沱沱河每年流量下降约20%。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近30年来断流累计1000多天。2004年,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出水口断流,这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玛多、治多和曲麻菜等县,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全省非常富裕地区。如今,过度放牧破坏了植被,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湖泊干涸,河道淤积,湿地萎缩,越来越多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沦为了“生态难民”。问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几乎每个牧民都随口而出:“草原过度‘超载’,我们吃了子孙的饭”。
上世纪50年代,一些文学作品以美丽、辽阔的海河为背景,描摹了中华大地上天翻地覆的变迁。今天,人们走进海河,展现在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龟裂的河床,消失的湖泊,干涸的水库。太阳,照在桑干河“床”上;大运河,不闻“桨声”闻“臭气”;荷花淀,干涸开阔的“淀底”跑汽车。人们不禁感叹道:“文学名著留千古,海河美景何处寻?”由于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下降,湖区面积逐渐缩小。甘肃著名风景区--月牙泉水深由二十年前的6米降至现在2米,专家们预测,用不多少年就有可能干涸。目前,全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建国50多年,已经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种种迹象表明:地球上的水资源正在遭受空前的浩劫。
近20年来,全国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恶化,淡水含水位迅速下降,含盐水位缓缓上升。北方,90%以上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土地表面严重下沉,全国已经形成了100多个地下漏斗,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出现了7万平方米的世界罕见的漏斗区。河北省有的城市中心已下沉1.6米之多,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严重超采。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海洋之泣今天,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垃圾、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污染物正源源不断地流入海洋;现代化农业耕作方式的推行,化肥、农药等大范围使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居民生活废水成倍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GDP的增长。据统计,全球有30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33%的死亡都是因为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饮用不洁水而夭折,每年因水污染而传染的疾病使1500万人丧生。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数以万吨的石油,使千万只海鸟浑身沾满油污,步履艰难;数亿计鱼被窒息,最终死亡;成群结队的鲸鱼不堪忍受污染,集体游上岸自杀。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400多亿吨,境内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渤海沿岸的化学工业及生活废水污染严重,水体中无机盐、活性磷酸盐、铜、锌、石油等超标。海洋检测专家警告:如不及时整治,10年后,渤海将变成“死海”。全国27条主要江河中,有25条受到比较严重污染,2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东海、渤海和黄海海域,每年发生十几次赤潮。6300公里的长江已形成了500多公里的近岸污染带,重庆、涪陵、万州等江段已形成14公里的超标准污染带,造成守着长江无水吃的现象。1994年7月中旬,淮河发生了一次特大污染事故,总量2亿吨的污染团顺流而下,摧毁了中下游全部淡水养殖业,安徽北部的工业停摆,近百万人无水喝……2005年7月下旬,淮河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总量超过5亿吨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黑褐色的河面,布满了泡沫和死鱼,奇腥恶臭,俨然是一条死河。2006年1月上旬,珠江发生咸潮。西江来水减少,海水倒灌,珠海市自来水中盐含量严重超标,广大市民不得不用矿泉水做饭、饮用,造成了很大困难。清水长流、鱼虾丰盛的京杭大运河静静流淌了千百年,而今,它却变成了一条污水河。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也因为河水污染,失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在农村,全国2000多个乡镇企业大都没有排污设施,造成了几乎全方位的污染。
生活之苦水污染、缺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近年来,淮河、海河、黄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下降,肝病、癌症等发病率明显增高。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的一些缺水地区,人们打一桶水,常常要跑上几里甚至十几里的山路,劳动力有1/3时间花在了打水上。每当夏季干旱来临,有的县、乡要组织送水车队,夜以继日地送去“救命水”,场面蔚为壮观:空中,飞鸟围着水车盘旋俯冲,久久不肯离去;地上,渴红了眼的牲口追赶着水车,拼命向前奔跑。有的地方没有水源,只能靠积攒些微薄雨水的“水窖”勉强度日。那些村庄的房子一律是平面斜顶,以便使雨水落到自家的院子里,流到水窖中。当地人把有无水窖当作衡量其贫富的标准,姑娘择偶有民谣:“一看女婿僚不僚(好不好),二看有没有大水窖”。黄土高原上有个名叫“一线泉”的村庄,全村人唯一的水源,是从石缝里渗出来的一线水,人们平时不能洗脸,更很少洗澡。几年前,村里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乡亲们为表达祝贺和送别之情,全村每人少喝一碗水,让这位即将离乡的学子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我国浪费水现象也很严重,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是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55%,发达国家平均75-85%;农业生产大都采用明渠漫灌方式,约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之前就渗透和蒸发了,每公顷灌溉农田的用水量是工业化国家的2至3倍。城市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滴状跑水的龙头到处可见,洗车、洗浴浪费水现象严重,全国一年有近100亿立方米的自来水白白流失。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出现“高尔夫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建起了一个个高尔夫球场。这项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且不说需要大片土地,单是维护球场草坪就需要大量用水。
有很多人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这话揭示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因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总是不停地流动,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自然界水体的大循环。正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作用,使地下水成为一种能经常得到补偿的资源,泉口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外涌水。同理,江河溪流也是因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不断补给,才昼夜不息,世代奔流;因为海洋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气体,所以尽管无数江河千万年的注入,海洋水都不满不溢,并且是大气降水和水气的主要来源。也许,正是这种水循环作用和水奔流不息的现象,才误导人们形成了对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养成了“肆意污染水、浪费水”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自然是一个进化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客观价值的承载者,是孕育并生养人类的生命之网;人类是后来的加入者,利用和消耗着自然所赐予的价值。自然界发展规律是在亿万年生命进化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以随意违背和改变的。人类违背客观规律,去改造和征服自然,取得的胜利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人类常常在自以为功德圆满而欢呼胜利的时候,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反而被自然界所征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因此,人类只能顺应遵循客观规律,思考如何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如何去适应人类。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们常用“花钱象流水”来形容浪费。这个比喻恰恰说明在人们头脑中,水是没有价值的。在全球面临水危机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资源,人类应该珍惜水,爱护水,节约用水。面对全球性的水危机,无数有识之士忧心忡忡。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保护水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和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本行政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由于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工作中难以摆脱地方利益束缚。因此,必须改革我国水资源现行管理体制,实行部门垂直领导,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对地方水利部门主要领导的考核评价权、任职否决权、工作监督权等。同时,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协调、仲裁和处罚职能,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要实施领导干部水环境保护实绩审查制度,将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纳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当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水质评价排行榜,面向社会公布,增强民众和舆论对水环境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在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利用“中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定“中水”水质标准,强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城市建筑项目实行“中水”回用,确定合理的“中水”价格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资源
要认真贯彻国家《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地方法规,推进节水型社会健康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类污染治理的力度,依法查处大案要案,惩治严重污染水源、危害公众健康的行为。要强化七大流域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三水合一”的整体监督机制,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监督管理。要制定地方水环境功能监督办法和水质保护应急预案,加强入库河流的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重污染行业的生产能力。
针对我国水资源南北、东西空间分配不均匀,同一区域年际、年内变化大的问题,国家应科学制定并积极实施全国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建立跨流域调水和区域内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等地区缺水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人类为了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正在另辟蹊径,核心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首先,节约农业用水。农业用水量很大,全球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只要提高10%,节省下来的水就可满足全球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任水到处流淌,结果不仅有一半以上的水白白浪费,而且还可能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因此,要发展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渗灌等。其次,节约占总用量22%的工业用水。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增加水的重复利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再次,挖掘生活用水节水潜力。有人做过实验,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能滴满240毫升的量杯,一年下来就要滴掉36吨水。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一昼夜就可流失432升水;旧式马桶80%都漏水,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要漏掉数以亿吨计的水。因此,要引导居民使用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要加强监督和检查,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后,开发利用“中水”。将各种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消防、景观用水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城市给水、排水及水处理的负担。中水利用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法国的塞纳河在入海之前,已经被利用过50次。日本的中水利用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许多城市正苦于难以正常供水,中水利用不能不说是一条解决水源的新出路。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淡化海水等。
开展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
要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种花、防风固沙工程,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湿地、海洋、江河、湖泊等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利益补偿机制,补偿流域农民和相关区域在保护水资源中受到的经济损失,支持上游和水源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我们应牢固树立水资源有限的观念,要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两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不能靠一味的扩大供水来满足,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争取用最少的水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教育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活动,倡导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破坏供水设施和水资源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甘泉喷涌,碧波荡漾,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是人类劳动和珍爱环境结出的硕果;保护水资源,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和职责。赶快行动起来吧,保护“水球”——我们可爱的家园。
•相关链接•
世界著名调水工程
调水是人类处理水争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一项伟大工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调水工程主要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经过50年的规划论证,我国水利工程的一个宏伟战略构想--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动工。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江都到达山东威海,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到达北京团结湖,两线第一期工程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工程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水系,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美国:东水西调工程
美国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缺水。目前已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0多项,著名工程有联邦中内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等,这些工程年调水总量达到了200亿立方米。通过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
在雪山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海的雪山河水调入城市。这就是澳大利亚世界闻名的雪山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为调水建造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这就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农产品,使水果、蔬菜、花卉等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适合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西水东调工程是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达到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缓解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促进了当地全面发展和繁荣。
在这些已建和在建的工程当中,调水量较大的是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量148亿立方米;距离较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千米,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是秘鲁马赫斯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