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中的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课堂内容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动态的开放性。重视课本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联系,并将之贯穿课程内外。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可以学有所用。 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上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方向,而不需死板地固定在一个点上;学生还充分拥有提问权,可以任意提出各种性质、类型的问题,同时还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议、发表感受,因为学生在这样的问答中,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灵感的火花,不断得到情感体验,得到智力开发。 (综合意见) 课堂对于我来说是个很熟悉的场合,然而一个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我个人希望在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共同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 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我认为老师处于一个领导的位置上。如何去发挥导向作用,老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在课堂上,老师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方法,尤其是在理论课上,不仅带给学生生硬,枯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上课的兴趣。由此可见,老师在课堂上应扮好引导的角色,适时适景地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譬如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上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满怀兴致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 营造融洽和活跃的课堂,还可以从教学语言方面着手。风趣,生动地教学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在风趣,生动地语言下,老师还可以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教学魅力。如采用些身体姿势,全身心散发教学动感,这对于带动课堂气氛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在教学语言方面上,不是每个老师都是那么风趣,这是取决于每个老师的性格。因此,对于一些方面我们是不可过分苛刻的。 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除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外,学生还应积极配合。比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聚神于教学中,积极踊跃发言,主动思考等,这对于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情绪对学生直接辐射的作用,缺乏正确的感染,因而达不到预期教育目的。在以往教学中我有一些体会。曾经听过两节不同的品德课。两位老师讲的都是“要学好各门功课”一文。其中一位教师授课情绪不佳,原因是学生上节课没能积极举手发言,这位教师采取了“避其所长,击其所短”的作法,表面上联系学生实际,事实上则是以他们为鞭子发泄了一通怨气。在教师不良情绪的感染下,学生们个个情绪低落,精神紧张,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感到上了一节窝囊课。另一位教师采取的是与前一位教师截然不同的方法。一上讲台,他口出一条格言让学生品味:“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蜜是什么做成的,为什么那样甜……”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直线的概念之前提问“《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讲“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有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提问:“考古学家发掘到破损的和氏璧,你能帮他复原吗”的问题,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不是全面的,但这给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如“平角概念”教学,我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成直线时,提问学生这是不是角?这时,学生反映不一,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让说不是的学生讲角的特征,然后让说是的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此时,教师再次操作验证,时针不动,分针转动,每转动一次,都让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直到两边转成一直线。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时针、分针成直线时,它仍然是个角,这个比较特殊的角,叫平角。通过前后不同答案的对比、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训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思维和言必有据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采取激励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智力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课堂中可采取竞赛、表扬、评优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总之,教师良好的风度。可以给学生以严肃、亲切、可敬、可信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身教”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情绪对学生直接辐射的作用,缺乏正确的感染,因而达不到预期教育目的。在以往教学中我有一些体会。曾经听过两节不同的品德课。两位老师讲的都是“要学好各门功课”一文。其中一位教师授课情绪不佳,原因是学生上节课没能积极举手发言,这位教师采取了“避其所长,击其所短”的作法,表面上联系学生实际,事实上则是以他们为鞭子发泄了一通怨气。在教师不良情绪的感染下,学生们个个情绪低落,精神紧张,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感到上了一节窝囊课。另一位教师采取的是与前一位教师截然不同的方法。一上讲台,他口出一条格言让学生品味:“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蜜是什么做成的,为什么那样甜……”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直线的概念之前提问“《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讲“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有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提问:“考古学家发掘到破损的和氏璧,你能帮他复原吗”的问题,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不是全面的,但这给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如“平角概念”教学,我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成直线时,提问学生这是不是角?这时,学生反映不一,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让说不是的学生讲角的特征,然后让说是的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此时,教师再次操作验证,时针不动,分针转动,每转动一次,都让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直到两边转成一直线。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时针、分针成直线时,它仍然是个角,这个比较特殊的角,叫平角。通过前后不同答案的对比、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训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思维和言必有据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采取激励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智力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课堂中可采取竞赛、表扬、评优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总之,教师良好的风度。可以给学生以严肃、亲切、可敬、可信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身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