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应明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投入语言创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为促使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应经常向学生提供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训练。如:《中彩那天》一课,在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假如你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的心情会很高兴,我会劝爸爸、妈妈把奔驰牌汽车卖掉,把钱捐给学校,使我们的学校修建成花园式的学校;有的说,我会劝说爸爸把车卖掉,资助那些失学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还有的说,我会说服爸爸把车换成钱存进银行,将来我读大学用,我还想出国留学呢……可见学生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有时也故意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如:教学《赵州桥》时,首先问学生看到题目后最想了解赵州桥的什么。学生可积极了,有的想知道赵州桥是什么样子;有的想知道赵州桥是谁设计的;有的想知道它建成多久了,等等。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文中寻求答案。在学习中,学生还提到古时候的桥还有哪几种?现存的还有哪些?我也没有马上告诉学生,而是布置他们回家自己查阅资料,再给时间让他们讨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启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联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日本创造学家高橋浩说得好:“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小学生的联想是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教材“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组织了班级的学生到公园观菊展。听说要去公园,学生们的兴趣很浓,我抓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特点,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给他们提出要求,并让他们观赏后在小组内互说再写成作文。在浏览时,我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有机地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再指导他们先说后写。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兴趣浓厚,活跃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作文,学生的词汇也很丰富,语句也很优美。这次作文对学生的促进很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了自己的情感。
再如《蜜蜂引路》一课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体现了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段内容文字不多,却有十分丰富的内蕴,教学时若处理得当,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首先,可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所和找养蜂人沿途经过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的讲述画出示意图;接着,学习小组内相互评议所画的示意图;然后,教师让学生跟着列宁观察、想象、发现,结果“列宁一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这样设计,一是启发学生联想,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画出示意图,这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二是学生借助联想,推测列宁的想法,了解事实如何,这样“果然”的词义与“事实和料想的完全一样”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三是让学生借助联想理解列宁的思维,明白列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边观察、边分析、思考,然后准确做出判断。这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适时引导,培养创新思维
人们的情绪倾向表明,被动接受总是枯燥乏味的,而要使学生真正乐在其中,教师引导必不可少。如学完了《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变聪明了,你们好好想想,乌鸦怎样才能把肉再拿回来?”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大家兴趣盎然地描述自己的想象,一个个“乌鸦新形象”诞生了。
又如教学《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第二段中荷花迷人的姿态,感受作者有序的形象描述,教师通过范读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课文,想象每一小组就是一池荷花,各自拿出小手平展着做荷花凑在一起来理解“挨挨挤挤”;再将双手合拢,用手指表示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等不同的姿态;接着让学生来读一读,比一比,哪一“池”的荷花最漂亮。由于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完全打开了心扉,无拘束,自由自在的探讨、讨论、创新。
四、教学创新应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轻视后进生,使得后进生越来越差,按照发展的起点,任何人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长。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能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表达。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潜心钻研,善于发掘,行之有效的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为促使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应经常向学生提供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训练。如:《中彩那天》一课,在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假如你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的心情会很高兴,我会劝爸爸、妈妈把奔驰牌汽车卖掉,把钱捐给学校,使我们的学校修建成花园式的学校;有的说,我会劝说爸爸把车卖掉,资助那些失学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还有的说,我会说服爸爸把车换成钱存进银行,将来我读大学用,我还想出国留学呢……可见学生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有时也故意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如:教学《赵州桥》时,首先问学生看到题目后最想了解赵州桥的什么。学生可积极了,有的想知道赵州桥是什么样子;有的想知道赵州桥是谁设计的;有的想知道它建成多久了,等等。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文中寻求答案。在学习中,学生还提到古时候的桥还有哪几种?现存的还有哪些?我也没有马上告诉学生,而是布置他们回家自己查阅资料,再给时间让他们讨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启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联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日本创造学家高橋浩说得好:“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小学生的联想是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教材“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组织了班级的学生到公园观菊展。听说要去公园,学生们的兴趣很浓,我抓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特点,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给他们提出要求,并让他们观赏后在小组内互说再写成作文。在浏览时,我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有机地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再指导他们先说后写。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兴趣浓厚,活跃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作文,学生的词汇也很丰富,语句也很优美。这次作文对学生的促进很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了自己的情感。
再如《蜜蜂引路》一课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体现了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段内容文字不多,却有十分丰富的内蕴,教学时若处理得当,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首先,可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所和找养蜂人沿途经过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的讲述画出示意图;接着,学习小组内相互评议所画的示意图;然后,教师让学生跟着列宁观察、想象、发现,结果“列宁一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这样设计,一是启发学生联想,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画出示意图,这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二是学生借助联想,推测列宁的想法,了解事实如何,这样“果然”的词义与“事实和料想的完全一样”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三是让学生借助联想理解列宁的思维,明白列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边观察、边分析、思考,然后准确做出判断。这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适时引导,培养创新思维
人们的情绪倾向表明,被动接受总是枯燥乏味的,而要使学生真正乐在其中,教师引导必不可少。如学完了《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变聪明了,你们好好想想,乌鸦怎样才能把肉再拿回来?”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大家兴趣盎然地描述自己的想象,一个个“乌鸦新形象”诞生了。
又如教学《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第二段中荷花迷人的姿态,感受作者有序的形象描述,教师通过范读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课文,想象每一小组就是一池荷花,各自拿出小手平展着做荷花凑在一起来理解“挨挨挤挤”;再将双手合拢,用手指表示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等不同的姿态;接着让学生来读一读,比一比,哪一“池”的荷花最漂亮。由于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完全打开了心扉,无拘束,自由自在的探讨、讨论、创新。
四、教学创新应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轻视后进生,使得后进生越来越差,按照发展的起点,任何人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长。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能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表达。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潜心钻研,善于发掘,行之有效的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