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模式 农业信息化路径
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迫切。农业信息化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引导农业创新发展方面能发挥有力的作用。因此,寻找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很重要,进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的有关文献梳理和讨论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和模式的探讨
曹俊杰总结了日本、韩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是都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包括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及时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规;三是政府主导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四是把积极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日本率先在亚洲开展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戴宴清(2014)总结了其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注重都市农业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及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主要发展都市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贺洪明,肖友国总结出美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农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投入模式是以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形成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他们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各有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戴宴清(2014)总结了美国都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主要是重视农业数据资源及网络发展、用高科技打造精准农业、计算机模拟和模型技术帮助生产决策、食品安全信息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探讨
王振,张越杰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两种模式,即政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以及企业提供具有私人产品特性的农业信息产品。廖进球,安森东(2012)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类型两个维度构建了11种中国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中,必须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地理方位、民族特点、区域功能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非典型区域的建设模式选择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与适用方法。赵苹,骆毅指出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注意把握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模式上的变化。农业进入了“以IT为基础的高级农业阶段”,商品化、组织化程度、农产品附加值变高,务农需要专门技术,农作物种植不再以耕地等为先决条件,农村不再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区域。李国英(2015)指出中国未来的农业信息化,从商业模式来看,农资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
二、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及建议
桂学文凝练出农业信息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及其体系、农业信息产业及产业化、区域农业信息化五个建设热点。张会田、吴新年(2013)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政策建设体制、涉农机构信息公开、标准与规范、资源共享与产权保护、资源整合与存储管理、产业市场调控、服务利用综合评价7个层面提出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框架。方松、赵红萍从工作方式、管理理念、工作基础、推进形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我国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建议。白玲(2014)等从网站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辽宁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总体思路、前后台功能管理及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为进一步开展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提供参考。张建华等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了完善农业信息化投入方向、创新机制与改善农业信息化投入效果。周向阳、刘涵提出了中国农业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措施。李瑾等提出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健全农业信息化工程规范和评测体系、建立農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群、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对策建议。李明德等提出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的相关建议。杨丽君(2016)提出我国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适时调整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
三、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我国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农业信息化内涵界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全面研究,能够对比中外、结合国内实际,提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方向。学者们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等建设的基础技术和实施上,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量化方面的研究稀少。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对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戴宴清.美国、日本都市农业信息化实践与比较[J].世界农业,2014,(05):24-28.
[2]廖进球,安森东.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52-58.
[3]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4]张会田,吴新年.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3(3):159-165.
[5]白玲,王霖,李鸥,等.辽宁省农村农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2):72-75.
[6]杨丽君.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6(6):111-11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模式 农业信息化路径
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迫切。农业信息化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引导农业创新发展方面能发挥有力的作用。因此,寻找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很重要,进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的有关文献梳理和讨论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和模式的探讨
曹俊杰总结了日本、韩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是都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包括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及时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规;三是政府主导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四是把积极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日本率先在亚洲开展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戴宴清(2014)总结了其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注重都市农业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及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主要发展都市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贺洪明,肖友国总结出美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农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投入模式是以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形成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他们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各有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戴宴清(2014)总结了美国都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主要是重视农业数据资源及网络发展、用高科技打造精准农业、计算机模拟和模型技术帮助生产决策、食品安全信息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探讨
王振,张越杰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两种模式,即政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以及企业提供具有私人产品特性的农业信息产品。廖进球,安森东(2012)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类型两个维度构建了11种中国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中,必须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地理方位、民族特点、区域功能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非典型区域的建设模式选择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与适用方法。赵苹,骆毅指出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注意把握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模式上的变化。农业进入了“以IT为基础的高级农业阶段”,商品化、组织化程度、农产品附加值变高,务农需要专门技术,农作物种植不再以耕地等为先决条件,农村不再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区域。李国英(2015)指出中国未来的农业信息化,从商业模式来看,农资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
二、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及建议
桂学文凝练出农业信息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及其体系、农业信息产业及产业化、区域农业信息化五个建设热点。张会田、吴新年(2013)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政策建设体制、涉农机构信息公开、标准与规范、资源共享与产权保护、资源整合与存储管理、产业市场调控、服务利用综合评价7个层面提出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框架。方松、赵红萍从工作方式、管理理念、工作基础、推进形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我国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建议。白玲(2014)等从网站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辽宁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总体思路、前后台功能管理及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为进一步开展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提供参考。张建华等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了完善农业信息化投入方向、创新机制与改善农业信息化投入效果。周向阳、刘涵提出了中国农业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措施。李瑾等提出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健全农业信息化工程规范和评测体系、建立農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群、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对策建议。李明德等提出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的相关建议。杨丽君(2016)提出我国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适时调整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
三、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我国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农业信息化内涵界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全面研究,能够对比中外、结合国内实际,提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方向。学者们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等建设的基础技术和实施上,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量化方面的研究稀少。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对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戴宴清.美国、日本都市农业信息化实践与比较[J].世界农业,2014,(05):24-28.
[2]廖进球,安森东.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52-58.
[3]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4]张会田,吴新年.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3(3):159-165.
[5]白玲,王霖,李鸥,等.辽宁省农村农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2):72-75.
[6]杨丽君.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6(6):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