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没有创作歌手,我们的音乐世界一定会非常寂寞。当然,好的作词人、作曲人、优秀的作品依然存在,但是少了那些为自己创作、为自己歌唱的人们,音乐的人性光辉一定会暗淡许多。我们喜欢创作歌手,就是喜欢他们将自己的故事谱写成有灵性的旋律;我们热爱创作歌手,是热爱他们将自己的生命铸就成对音乐的赤诚。常听人说“生命就像一首歌”——对于创作歌手来说,这句话尤为适合。当我们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会相信这音乐是真实的,这生活,依然是充满幸福之爱的。
华语音乐从来就有宠爱创作歌手的习惯,那些拿着乐器自弹自唱、真情流露的歌手们,总使人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那一种艺术情怀,让人更容易投射自己的感情,歌词故事的真实,让人更准确地领会到对作品的亲近。不论是民谣音乐、摇滚、都市流行,都是华语乐迷的心头之好,而每一种风格的原创音乐,也都不乏自己独特的受众。它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消灭风格限定的隔阂,当集体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创作”这一艺术能量就能变得更大、更强,产生更多共鸣的影响。就让我们走遍每一个角落,去寻找那些天赋过人的艺术家,去感受他们最经典的原创作品吧。
新加坡/蔡健雅——完美的金曲连冠歌后
蔡健雅作为最早进入华语歌迷视线的新加坡歌手,已有十多年的事业积累。她的音乐创作人文质感深刻,不论写给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艺术张力。回望她的音乐历程,有早期冷艳英伦风味、犀锐民谣摇滚的Bored、Tanya;有进入主流唱片公司、引领都市情歌路线的《陌生人》、《双栖动物》;还有建立口碑地位、专心做独立风格并连摘金曲歌后的Goodbye & Hello、《说到爱》等等。虽然她不经常写国语歌词,但对创作理念的坚持和参与,总能让我们从中读到她真实的内心变化,以及毫不抽象的情绪表达。不论是驰骋在摇滚领域怀恋彼时青春,还是亦喜亦悲的唱诵出都市爱情,她都在随着自我进化一步步卸下重担,由着性格、放开胆量释放自己的艺术灵感,赋予听者一次又一次的深刻共鸣。
她的专辑并没有太做作的主题,却依然能得到金曲奖的不断肯定。迄今为止,她的最后一张唱片《天使与魔鬼的对话》更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流行性的满分——仍有摇滚的态度,却不只是玩弄配器;有主流情歌的耐听度、适用性,又不以俗套编曲应付了事。有经典记忆、有意蕴创新,不为寻求听觉刺激而脱离作品深度,又在不保守的意图下,唱出前所未有的立体感、新鲜感。蔡健雅,正在趋近完美。
《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的创作,可以说是蔡健雅达到新层次的成熟的展示。她的创作一向都有足够的精神留白,绝不束缚于浅表的爱欲情仇。客观来说,曾经的《陌生人》、《双栖动物》中过多的钢琴、吉他编曲留下一些主流俗套,抹杀了她晦涩的诗情,甚至扼杀了她作曲中的英伦美感,这些历史遗憾都在《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得到了修补。如《极光》前奏虽由钢琴铺陈,但电子和竖琴的音效渗透,抓不住频率的快门式音效不断浮现,一边应着歌词里“每个瞬间都想拍下当作纪念/你和我之间的爱/是不是一场意外/绚烂之后的对白/脱下神秘的色彩/会是变成习惯/还是完全推翻”的暧昧,一边让画面感在贝斯的融汇下舒展开来。后半段和声层次开始复杂、变换,平滑地取代了副歌的作用,蔡健雅的唱法也忽而悸动起来,真假音、高低音的起伏变换,配合封面灰蒙如雪片般的情绪,如梦似幻。专辑编曲的创意十分丰富,别出心裁的巧思,为歌曲带来各种新鲜的记忆点。如《单恋曲》中贝斯交织的电子韵律、《唱衰》复古摇滚的荒诞色彩、《极光》中紧抓情绪的快门采样,《被驯服的象》异域扬琴加一点爵士调味,还有Keep Breathing开头的福音唱法,都让人看到一个多面却纯粹的蔡健雅。其实陈珊妮是这种玩法的高手,而蔡健雅向来追求编曲完整性,此类创意并不多见,这些无疑都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加分的要点。唱法上的优化,则主要体现在《单恋曲》、专辑同名曲《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之中,真假音频繁转换,大量无词哼唱,都让歌曲的感情完成平缓过渡,宛转悠扬地流入听者的耳膜。还值得一提的是《坠落》中自在的民谣唱法,几句降调类似清唱,颓废感、冷冽感收放自如。抒情重头戏《十万毫升泪水》有一镜到底、无视瑕疵的独到方式,不追求后期修饰,不强求圆润的虚假。高音尖锐地摩擦听觉,低音又沉稳顺其自然,每次都如同点射一般爆发,引起一连串的情绪起伏。不抱主流的鞋跟,却依然动人耐听。诸如此类都是蔡健雅个人特质的最佳表达,又是配合听众心情、有所创新的典范。
蔡健雅的金曲佳绩,已经突破了与陈淑桦、张清芳并列两度封后的荣誉纪录,成为金曲奖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多的女歌手,谱写了新的金曲历史。横向比较起来,蔡健雅则以个人创作更为突出,更具新鲜感,甚至是一点点时尚。没有那么多空洞的深明大义,没有过多无力的噱头,不刻意强调“信心”、“希望”这些虽温暖却过于执着的词汇,而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自然的表达出来。她的音乐其实也很平凡,关于我们,关于矛盾,关于羁绊,关于生命。如果你能从中找到很多雷同,更能说明她已融入我们的音乐生命。
中国台湾/张震岳——真智慧换来浪子回头
纵贯线乐团解散后,张震岳无疑是唯一一个仍具有商业性,且愿意继续出唱片的成员。在中国台湾乐坛,他的存在向来特殊、独立。没有人与他相似——无论是气质还是声音,他都拥有无法抄袭的品质与辨识度。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新人很像张震岳”这样的说法,因为他原住民特有的野性,男子汉气概的外表,时而粗狂时而温情的性格,创作中的大胆、细腻与求真,都是他人不能轻易模仿的。他原创音乐中包含的态度与观点,是无法拷贝的绝版。当然,他有过年少轻狂,有过恣情放纵,但与台湾其他痞子味道的歌手相比,张震岳的定位相对更宽泛、更真实、更深刻。虽给人第一印象总是与Hip-Hop、Rap有莫名的关联,但他绝不属于纯正的饶舌歌手,直观所致,记得眼见未必为实,张震岳给人正是这样的思想启示。
如果你听过张震岳与Mc HotDog(饶舌歌手热狗)合作的歌曲,就会明白那显而易见的分界,谁是嘻哈音乐,谁是主流原创人不言自明。虽然张震岳总是一副浓密胡渣的粗野形象,可摘下墨镜之后,露出的依然是纯洁、真诚的眼睛。他摇滚,却不超然愤世,就算口出狂言,依然让你酣畅淋漓心服口服;他抒情,却不芭乐甜腻,就算含情脉脉,依然不落俗套不求虚情。虽然没有时髦的天马行空、中西合璧,但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振奋旋律,他的歌词更是坦然写实,没有高深的文法,却能一次次直捣人心中的软肋。 几年前他曾有一首作品《爱情白卷》,可以视为其痞子历史与浪子回头的最终分界线。这首歌有他往日的不羁与诙谐,但在抒写都市男女的爱情纠葛中,却多了一点点严肃。歌词直白幽默,让人笑过以后又不禁自省:“交了爱情的白卷你必须重考/要作弊也好/要留级也好/欠了爱情的债/就别再逃跑/这次还不了/下次双倍缴”他无法割舍这类现实感极强的歌曲标签,也让创造力向更广的范围延伸下去。他唱你身边的人,说你背后的事,歌词犀利得让你脸红心跳,字里行间嚣张着不能逃避的生活真谛。似是嬉皮,实则雅痞,他的言之有物,是歌迷愿意为之买单的最大原因之一。比起营养过剩的肉麻情歌、抗体泛滥的治愈抒情,张震岳解酒醒脑的现实刺激,被我们强烈需求。文化总是有太多极端的形式,轻易使人如遁深谷迷雾,当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追随现世之规,要记得,保留一点清醒的头脑。仁者自爱有些小题大做,但张震岳的音乐教会我们:至少谨记知者自知。
去年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张震岳和郭采洁一起担任颁奖嘉宾。“80后”的郭采洁十分熟悉张震岳的唱片,就在台上调侃他说,“为什么你现在不唱那些粗口歌了?”张震岳居然很憨地回答“那是年轻时候的事了”。一方面,他截断了无数歌迷渴求摇滚音乐的心,但另一方面,他现在的音乐满足了更多成熟人群的希求。现在我们都很懂得,对音乐人的希求、期待是绝对不能强求的,一旦到了歌者无可回避的身体年龄、心理年龄阶段,曾经的一些音乐风格真的只能成为历史。与其欲求不满地抱怨、强求,不如随着他们的蜕变,来品尝他们更深刻、更真实的成长。如此看来,张震岳曾经的狂浪和不羁,或许只是一种年龄的催化。那些戏谑和粗口的音乐作品,只是在表达当下的意识以及与年少相配的热血能量。
其实细细回忆他的每张专辑,他的“浪子回头”也可以说是种命中注定。你说张震岳疯狂、摇滚,确实不假,但即使是在《这个下午很无聊》、《爱之初体验》、《分手的人》招摇过市、嚣张浪荡之时,他却也唱着深沉的《秘密》令人深省;即使有《我要钱》、Free Night、《自由》的振奋贲张,也还有《爱我别走》、《爱不要停摆》等歌曲来抚慰受伤的都市心灵。2000年《有问题》一整张专辑令人难忘的粗口谩骂,却也有一首《在凌晨》唱着青春期般纠结的情绪敲击听者的心扉。所以,张震岳自始至终都保有一份温柔,疯狂,只是他一个并非不可剥离的层面。从第六张唱片《等我有一天》的样貌也能看出,他并无意永远致力于浪子风格。也正因如此,《有问题》才成了一个绝版的张震岳,在2007年的专辑OK彻底进入都市温情的路线后,逐渐让人放弃了对他摇滚热情的期盼,直至《爱情白卷》收尾。
迄今最后一张大热唱片《我是海雅谷慕》,张震岳彻底走到了温暖、深情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主题上:涉猎土地、海洋、环保、人文关怀等博爱理念,行进在一条诚恳的路线之中。《我家门前有大海》、《别哭小女孩》、《抱着你》等歌曲,将唱片串联成一部真实又富有艺术气息的纪录片,把“故乡”这一具有象征性、真实感的概念,用他经历的故事、不断变迁的文化以音乐的方式描写出来,将原住民的喜怒哀乐讲述给更广阔的人群。张震岳不愤世、不埋怨,但依然带着坚韧不妥协的力量,毫不懦弱地抗争着。为自己所爱所惜付出一切代价,以骨骼、血液、灵魂相连的羁绊,去付出最大的力量。这种发自于内心的音乐品德,亦是解甲归田才能领悟的人生沧桑啊。
内地/梁晓雪——推陈出新的民谣诗人
十五年前中国台湾兴起独立民谣,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内地乐迷就此翘首以盼,可是不成熟的市场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独立民谣资源成了我们的奢侈品。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一张昂贵的CD被反复拷贝,歌迷只要能完整聆听就觉得满足,何谈拥有。那时候,内地流行的依然是校园派民谣,而希求美式、英式民谣的乐迷们,始终有种隔靴搔痒的不满足之感。尽管台湾的流行音乐甚是浩大,也丝毫弥补不了这一遗憾的缺口。想想看,陈绮贞也花了多少年才进入了流行市场呢?当胡德夫一代的音乐江山已经打下,回头一望,居然已是2010年了。流行、民谣、民谣、流行,我们的欲望纠缠在两方概念之间,干渴的神经伴随时间寻找一个新的解救,直至梁晓雪的出现。
梁晓雪的创作以英文歌为主,但曲风却融汇欧美与亚洲之大成。他的嗓音低沉充满雄性气息,而咬字又有着无限的亲和与温柔。那感觉形容起来,就如同在学生时代阅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脑海中留下的一副深刻画面——绿子和渡边在屋顶热情拥吻,城市远近尽收眼底。雨后浅浅的水洼,晾晒的衬衫在风中摇曳,清澈、自然、沉稳、牢靠,城市的远景虽有钢筋水泥的生冷,却也在此刻带着朝露的清澈,让人得到精神的慰藉、归属的安宁。这就是梁晓雪的音乐所携之美,他年轻,却深谙一颗成熟的心,他创作的民谣音乐突破了风格限定,但却没有突破对人心的关爱。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想不到草原深谷遥远的自然情怀,这种充满现实味道、人文色彩的音乐宁静,才更贴近我们的心灵,更能疏通那切身的纠葛。梁晓雪将“自然化”与“现实感”精妙编织的音乐,是新世纪民谣界的至宝。
2002年内地女歌手田原曾率领“跳房子乐队”发行过一张A Wishful Way而名声大噪,但退隐、再回归后影响力大不如前;南方城市各种各样的小资型民谣歌手,三五成群发行的唱片更是自我陶醉、不堪入耳。他们多是女生模仿陈绮贞、男生模仿苏打绿,絮絮念念不知所云的姿态,沉迷在无解的自我陶醉中。难道这就是内地的民谣吗——这种十成模仿的东西根本没有灵魂可言,让人读不到任何真情实感。而梁晓雪则不同,他以英文唱出无界限的音乐共鸣,并将情感实体化,让旋律诉诸在无际的视觉。他的歌曲让人明白,流行民谣绝不是英伦舶来品,而是以一种自然、坦率的精神表达的自我,是没有语言界限、风格栅栏,全力唱出内心淳朴、简单之思想的灵魂介质,不该存在特定的条框与规则。
《最好还是不说》是他成名后推出的一张罕有的国语唱片。看着封面,那副挪威森林般的天堂画面就又被唤醒了。那是色彩、是质感,有雨后的气息、遥望无尽的屋顶,又有路在脚下的真实情思。城市的骨骼爬上人的侧脸,在拥有、失去、反省、获得的感情哲学中,讲述属于现实的一切。就像描写一段感情从始至终、回归自我的成长形态,在深奥的逻辑里,感受脚踏实地的真诚。《序曲》中的钢琴独奏低调、深沉,铺设怅然、宁静的基调,加快的脚步慢慢延伸出第一首歌曲《只是会可惜》的节奏;大提琴的色彩忧郁,犹如强调遗憾的浓度,梁晓雪的嗓音紧贴提琴划出一道情绪边界,像与器乐融为一体般喃喃细语,轻轻出现又匆匆消失的女声合音,像歌曲中失却的“对方”,陪伴你走过美好充实的时刻,又在意想不到的台阶离开;《爱情啊》更加阴郁深沉,像一人沉入深醉不醒的黑夜,诗句般对仗工整的歌词,如衣冠楚楚的坚强表象。意识里藏着的脆弱孤独,被歌曲中段的小号演奏渗透出来,完全不考虑满是伤痕的内心。副歌如梦呓般重复着“爱情啊爱情啊在哪里/可我已经/渐渐老去”撕扯着城市中孤独而麻木的情感,不留情面地裸露在思维的空白中。梁晓雪用这些音乐片段,去刺探听者铭心彻骨、无法愈合的伤痛。在他的音乐里,城市并非不能深刻,只要你心中怀有安宁。 听梁晓雪使人感到我们既扎根于这城,便该将自己依附其中。那些只可意会的成长,自是无声胜有声。音乐是他的梦想,他要去实现它,而我们已经听到的、了解的,依然不是最完整的他。那只是一个逻辑、一个沉淀的周期、一段感情的始终,更真实、更成熟的梁晓雪应该还在前方。他的音乐将继续蔓延过境,洗涤城市中浮躁、孤独的心灵。
马来西亚/宇珩——几历波折的创作女孩
宇珩,一位马来西亚女生,2005年滚石唱片的新人歌手,发行过四张专辑。这样的介绍简直像白开水,不存在任何感情、没有任何特征元素。而我们对于宇珩的声音和外表,更是没有概念、难以聚焦。宇珩是谁?她曾是谁、现在又是谁?或许提起她为梁静茹所创作的《会呼吸的痛》,才能使人幡然醒悟——哦,原来是梁静茹唱片歌单上的创作人“宇恒”。何以至此呢?一位创作出红遍华语乐坛歌曲的音乐人,自己的存在感为何这样微小呢?自己的唱片不能登造,为他人量身之作,难道是因为术业自有专攻,领域不可跨越么?
答案绝非如此。只要你去网络寻找宇珩的歌曲,就会意识到她的音乐实力。她的声音纯净、通透,优雅恬淡又充满灵性。外表虽不够突出,但那股清新、自然的风貌,与她的音乐作品有百分之一百的吻合度。2005年她以“宇恒”为名出道(2010年改回“宇珩”),除了自己的专辑,还为梁静茹、张智成、陈晓东等创作过多首作品,在香港也得到了多个音乐创作奖,履历满满。但事实严苛,她2005年的专辑没有得到成功,至少在华语地区的影响力绝对不够,于是,她又走上了幕后创作之路。其实,马来西亚歌手拓展华语市场,因失败而转去幕后的例子并不少见:袁惟仁曾有位爱徒黄淑惠,创作能力、声音特质都具备一线水准,却也因唱片市场状况而销声匿迹,只偶尔出现在大牌歌手的制作名单中。或许,幕后制作也是她们实现音乐理想的一种方式,但也可能有一种独木桥式的无奈。
其实2005年宇珩的那张《宇宙永恒Happy Day》绝对不差。而且,滚石唱片也真的用尽了心思去做,结果虽然遗憾,但事实有时就是说不清道理的。滚石唱片当年用“挖到宝”来形容这位创作力超强的梦幻新人,并以“音乐茄红素”来形容她音乐的高营养。她的第一支单曲Happy Day曾是年度最红广告歌,一首短短八个字的现金卡广告,多次蝉联手机铃声下载榜总冠军。《宇宙永恒Happy Day》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全创作”概念专辑,加上她在马来西亚的独立唱片《依然是朋友》经验加持,这次出征并没有什么值得反省的疏漏。宇珩当年还以新人的姿态与梁静茹、戴佩妮、品冠、张智成等一同入围马来西亚“最佳杰出歌手”前六强,还与F.I.R(飞儿乐团)、黄义达、张韶涵等实力新人,同时入围“全球华语最受欢迎新人奖”。她为张智成创作的歌曲《诗人》,更入围“最佳原创歌曲”前列,在中国台湾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专辑中其他优秀作品如《爱情天气》、《深呼吸》等,都延续了耐听、温暖的亲心风,宇珩邻家女孩的甜美质感,让整张专辑鲜美可口,犹如一场蕃茄午餐,甜而不腻。但《宇宙永恒Happy Day》发行后,宇珩几乎同年就销声匿迹,除了继续幕后创作以外,再不见舞台上的高调宣传。到了2007年,中国台湾滚石唱片已经自身难保,宇珩在马来西亚的专辑更无法在台湾发行,就此事业无限停滞了下来。
直至2011年,宇珩才发行了新唱片《从这里到那里》。专辑以其擅长的创作型流行民谣为主,点缀英伦轻摇滚作为调剂,与滚石唱片期间的甜腻感有所反差。歌曲内涵变得成熟,稍有迈入社会领域的思想性,但又点到为止,不落流俗。专辑中的Life、《50次的悔过》、《那一年我们廿五》都凸显了独立民谣创作歌手的优势与共同:歌词直白坦诚、意蕴深刻锐利,有思想、有态度、有辨识、有立场。唱片封面上,宇珩用一只纸箱遮住脸,并画上大大的微笑脸谱,似是童趣的纯真,又像影射的讽刺。微露出的脸庞,好像带着甜美的笑容,又有些黑色幽默的感慨,只教人不停揣测、琢磨。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话:契机高于一切。宇珩作为一位音乐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应该算是“成功过”——她有街知巷闻的创作作品,有一度的风靡与成就,但是,那些真的足够了吗?完成了她最初的梦想吗?那首《会呼吸的痛》,最初是不是她为自己而写的呢?
后来梁静茹、王心凌发行的新唱片中,宇珩的创作都被重点推荐,可见业界对其的肯定与信任。尤其王心凌演唱的《忘了我也不错》,在2012-2013年的流行度几乎超越《会呼吸的痛》,为她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契机。此外,《从这里到那里》也展开了马来西亚以外的出版计划,最终在内地也得以发行。或许,宇珩已再次积累完毕,准备拓展歌手之路;也或许,她更热爱幕后创作的成就感,愿意为他人继续作嫁衣。等待无限漫长,期待无限美妙,至少,她已有自己的口碑与资历,不再是缺乏作品的新人,比起更多深陷怀才不遇迷思的人,她更懂得储备资本,守望契机。希望有一天,她能在自己的新唱片封面上拿掉那个“纸盒箱”,展示一个属于成功者的自信笑容!
新加坡、中国台湾、内地、马来西亚,四位创作歌手,四种风格的原创音乐,四种不同的音乐人生。但是,他们对于歌迷来说又是一样的——他们有同样的天赋、同样的热诚、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收获。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继续期待他们的未来。有了这些出色原创音乐的陪伴,我们未来的音乐如有地图,永不迷路。
华语音乐从来就有宠爱创作歌手的习惯,那些拿着乐器自弹自唱、真情流露的歌手们,总使人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那一种艺术情怀,让人更容易投射自己的感情,歌词故事的真实,让人更准确地领会到对作品的亲近。不论是民谣音乐、摇滚、都市流行,都是华语乐迷的心头之好,而每一种风格的原创音乐,也都不乏自己独特的受众。它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消灭风格限定的隔阂,当集体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创作”这一艺术能量就能变得更大、更强,产生更多共鸣的影响。就让我们走遍每一个角落,去寻找那些天赋过人的艺术家,去感受他们最经典的原创作品吧。
新加坡/蔡健雅——完美的金曲连冠歌后
蔡健雅作为最早进入华语歌迷视线的新加坡歌手,已有十多年的事业积累。她的音乐创作人文质感深刻,不论写给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艺术张力。回望她的音乐历程,有早期冷艳英伦风味、犀锐民谣摇滚的Bored、Tanya;有进入主流唱片公司、引领都市情歌路线的《陌生人》、《双栖动物》;还有建立口碑地位、专心做独立风格并连摘金曲歌后的Goodbye & Hello、《说到爱》等等。虽然她不经常写国语歌词,但对创作理念的坚持和参与,总能让我们从中读到她真实的内心变化,以及毫不抽象的情绪表达。不论是驰骋在摇滚领域怀恋彼时青春,还是亦喜亦悲的唱诵出都市爱情,她都在随着自我进化一步步卸下重担,由着性格、放开胆量释放自己的艺术灵感,赋予听者一次又一次的深刻共鸣。
她的专辑并没有太做作的主题,却依然能得到金曲奖的不断肯定。迄今为止,她的最后一张唱片《天使与魔鬼的对话》更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流行性的满分——仍有摇滚的态度,却不只是玩弄配器;有主流情歌的耐听度、适用性,又不以俗套编曲应付了事。有经典记忆、有意蕴创新,不为寻求听觉刺激而脱离作品深度,又在不保守的意图下,唱出前所未有的立体感、新鲜感。蔡健雅,正在趋近完美。
《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的创作,可以说是蔡健雅达到新层次的成熟的展示。她的创作一向都有足够的精神留白,绝不束缚于浅表的爱欲情仇。客观来说,曾经的《陌生人》、《双栖动物》中过多的钢琴、吉他编曲留下一些主流俗套,抹杀了她晦涩的诗情,甚至扼杀了她作曲中的英伦美感,这些历史遗憾都在《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得到了修补。如《极光》前奏虽由钢琴铺陈,但电子和竖琴的音效渗透,抓不住频率的快门式音效不断浮现,一边应着歌词里“每个瞬间都想拍下当作纪念/你和我之间的爱/是不是一场意外/绚烂之后的对白/脱下神秘的色彩/会是变成习惯/还是完全推翻”的暧昧,一边让画面感在贝斯的融汇下舒展开来。后半段和声层次开始复杂、变换,平滑地取代了副歌的作用,蔡健雅的唱法也忽而悸动起来,真假音、高低音的起伏变换,配合封面灰蒙如雪片般的情绪,如梦似幻。专辑编曲的创意十分丰富,别出心裁的巧思,为歌曲带来各种新鲜的记忆点。如《单恋曲》中贝斯交织的电子韵律、《唱衰》复古摇滚的荒诞色彩、《极光》中紧抓情绪的快门采样,《被驯服的象》异域扬琴加一点爵士调味,还有Keep Breathing开头的福音唱法,都让人看到一个多面却纯粹的蔡健雅。其实陈珊妮是这种玩法的高手,而蔡健雅向来追求编曲完整性,此类创意并不多见,这些无疑都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加分的要点。唱法上的优化,则主要体现在《单恋曲》、专辑同名曲《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之中,真假音频繁转换,大量无词哼唱,都让歌曲的感情完成平缓过渡,宛转悠扬地流入听者的耳膜。还值得一提的是《坠落》中自在的民谣唱法,几句降调类似清唱,颓废感、冷冽感收放自如。抒情重头戏《十万毫升泪水》有一镜到底、无视瑕疵的独到方式,不追求后期修饰,不强求圆润的虚假。高音尖锐地摩擦听觉,低音又沉稳顺其自然,每次都如同点射一般爆发,引起一连串的情绪起伏。不抱主流的鞋跟,却依然动人耐听。诸如此类都是蔡健雅个人特质的最佳表达,又是配合听众心情、有所创新的典范。
蔡健雅的金曲佳绩,已经突破了与陈淑桦、张清芳并列两度封后的荣誉纪录,成为金曲奖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多的女歌手,谱写了新的金曲历史。横向比较起来,蔡健雅则以个人创作更为突出,更具新鲜感,甚至是一点点时尚。没有那么多空洞的深明大义,没有过多无力的噱头,不刻意强调“信心”、“希望”这些虽温暖却过于执着的词汇,而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自然的表达出来。她的音乐其实也很平凡,关于我们,关于矛盾,关于羁绊,关于生命。如果你能从中找到很多雷同,更能说明她已融入我们的音乐生命。
中国台湾/张震岳——真智慧换来浪子回头
纵贯线乐团解散后,张震岳无疑是唯一一个仍具有商业性,且愿意继续出唱片的成员。在中国台湾乐坛,他的存在向来特殊、独立。没有人与他相似——无论是气质还是声音,他都拥有无法抄袭的品质与辨识度。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新人很像张震岳”这样的说法,因为他原住民特有的野性,男子汉气概的外表,时而粗狂时而温情的性格,创作中的大胆、细腻与求真,都是他人不能轻易模仿的。他原创音乐中包含的态度与观点,是无法拷贝的绝版。当然,他有过年少轻狂,有过恣情放纵,但与台湾其他痞子味道的歌手相比,张震岳的定位相对更宽泛、更真实、更深刻。虽给人第一印象总是与Hip-Hop、Rap有莫名的关联,但他绝不属于纯正的饶舌歌手,直观所致,记得眼见未必为实,张震岳给人正是这样的思想启示。
如果你听过张震岳与Mc HotDog(饶舌歌手热狗)合作的歌曲,就会明白那显而易见的分界,谁是嘻哈音乐,谁是主流原创人不言自明。虽然张震岳总是一副浓密胡渣的粗野形象,可摘下墨镜之后,露出的依然是纯洁、真诚的眼睛。他摇滚,却不超然愤世,就算口出狂言,依然让你酣畅淋漓心服口服;他抒情,却不芭乐甜腻,就算含情脉脉,依然不落俗套不求虚情。虽然没有时髦的天马行空、中西合璧,但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振奋旋律,他的歌词更是坦然写实,没有高深的文法,却能一次次直捣人心中的软肋。 几年前他曾有一首作品《爱情白卷》,可以视为其痞子历史与浪子回头的最终分界线。这首歌有他往日的不羁与诙谐,但在抒写都市男女的爱情纠葛中,却多了一点点严肃。歌词直白幽默,让人笑过以后又不禁自省:“交了爱情的白卷你必须重考/要作弊也好/要留级也好/欠了爱情的债/就别再逃跑/这次还不了/下次双倍缴”他无法割舍这类现实感极强的歌曲标签,也让创造力向更广的范围延伸下去。他唱你身边的人,说你背后的事,歌词犀利得让你脸红心跳,字里行间嚣张着不能逃避的生活真谛。似是嬉皮,实则雅痞,他的言之有物,是歌迷愿意为之买单的最大原因之一。比起营养过剩的肉麻情歌、抗体泛滥的治愈抒情,张震岳解酒醒脑的现实刺激,被我们强烈需求。文化总是有太多极端的形式,轻易使人如遁深谷迷雾,当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追随现世之规,要记得,保留一点清醒的头脑。仁者自爱有些小题大做,但张震岳的音乐教会我们:至少谨记知者自知。
去年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张震岳和郭采洁一起担任颁奖嘉宾。“80后”的郭采洁十分熟悉张震岳的唱片,就在台上调侃他说,“为什么你现在不唱那些粗口歌了?”张震岳居然很憨地回答“那是年轻时候的事了”。一方面,他截断了无数歌迷渴求摇滚音乐的心,但另一方面,他现在的音乐满足了更多成熟人群的希求。现在我们都很懂得,对音乐人的希求、期待是绝对不能强求的,一旦到了歌者无可回避的身体年龄、心理年龄阶段,曾经的一些音乐风格真的只能成为历史。与其欲求不满地抱怨、强求,不如随着他们的蜕变,来品尝他们更深刻、更真实的成长。如此看来,张震岳曾经的狂浪和不羁,或许只是一种年龄的催化。那些戏谑和粗口的音乐作品,只是在表达当下的意识以及与年少相配的热血能量。
其实细细回忆他的每张专辑,他的“浪子回头”也可以说是种命中注定。你说张震岳疯狂、摇滚,确实不假,但即使是在《这个下午很无聊》、《爱之初体验》、《分手的人》招摇过市、嚣张浪荡之时,他却也唱着深沉的《秘密》令人深省;即使有《我要钱》、Free Night、《自由》的振奋贲张,也还有《爱我别走》、《爱不要停摆》等歌曲来抚慰受伤的都市心灵。2000年《有问题》一整张专辑令人难忘的粗口谩骂,却也有一首《在凌晨》唱着青春期般纠结的情绪敲击听者的心扉。所以,张震岳自始至终都保有一份温柔,疯狂,只是他一个并非不可剥离的层面。从第六张唱片《等我有一天》的样貌也能看出,他并无意永远致力于浪子风格。也正因如此,《有问题》才成了一个绝版的张震岳,在2007年的专辑OK彻底进入都市温情的路线后,逐渐让人放弃了对他摇滚热情的期盼,直至《爱情白卷》收尾。
迄今最后一张大热唱片《我是海雅谷慕》,张震岳彻底走到了温暖、深情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主题上:涉猎土地、海洋、环保、人文关怀等博爱理念,行进在一条诚恳的路线之中。《我家门前有大海》、《别哭小女孩》、《抱着你》等歌曲,将唱片串联成一部真实又富有艺术气息的纪录片,把“故乡”这一具有象征性、真实感的概念,用他经历的故事、不断变迁的文化以音乐的方式描写出来,将原住民的喜怒哀乐讲述给更广阔的人群。张震岳不愤世、不埋怨,但依然带着坚韧不妥协的力量,毫不懦弱地抗争着。为自己所爱所惜付出一切代价,以骨骼、血液、灵魂相连的羁绊,去付出最大的力量。这种发自于内心的音乐品德,亦是解甲归田才能领悟的人生沧桑啊。
内地/梁晓雪——推陈出新的民谣诗人
十五年前中国台湾兴起独立民谣,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内地乐迷就此翘首以盼,可是不成熟的市场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独立民谣资源成了我们的奢侈品。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一张昂贵的CD被反复拷贝,歌迷只要能完整聆听就觉得满足,何谈拥有。那时候,内地流行的依然是校园派民谣,而希求美式、英式民谣的乐迷们,始终有种隔靴搔痒的不满足之感。尽管台湾的流行音乐甚是浩大,也丝毫弥补不了这一遗憾的缺口。想想看,陈绮贞也花了多少年才进入了流行市场呢?当胡德夫一代的音乐江山已经打下,回头一望,居然已是2010年了。流行、民谣、民谣、流行,我们的欲望纠缠在两方概念之间,干渴的神经伴随时间寻找一个新的解救,直至梁晓雪的出现。
梁晓雪的创作以英文歌为主,但曲风却融汇欧美与亚洲之大成。他的嗓音低沉充满雄性气息,而咬字又有着无限的亲和与温柔。那感觉形容起来,就如同在学生时代阅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脑海中留下的一副深刻画面——绿子和渡边在屋顶热情拥吻,城市远近尽收眼底。雨后浅浅的水洼,晾晒的衬衫在风中摇曳,清澈、自然、沉稳、牢靠,城市的远景虽有钢筋水泥的生冷,却也在此刻带着朝露的清澈,让人得到精神的慰藉、归属的安宁。这就是梁晓雪的音乐所携之美,他年轻,却深谙一颗成熟的心,他创作的民谣音乐突破了风格限定,但却没有突破对人心的关爱。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想不到草原深谷遥远的自然情怀,这种充满现实味道、人文色彩的音乐宁静,才更贴近我们的心灵,更能疏通那切身的纠葛。梁晓雪将“自然化”与“现实感”精妙编织的音乐,是新世纪民谣界的至宝。
2002年内地女歌手田原曾率领“跳房子乐队”发行过一张A Wishful Way而名声大噪,但退隐、再回归后影响力大不如前;南方城市各种各样的小资型民谣歌手,三五成群发行的唱片更是自我陶醉、不堪入耳。他们多是女生模仿陈绮贞、男生模仿苏打绿,絮絮念念不知所云的姿态,沉迷在无解的自我陶醉中。难道这就是内地的民谣吗——这种十成模仿的东西根本没有灵魂可言,让人读不到任何真情实感。而梁晓雪则不同,他以英文唱出无界限的音乐共鸣,并将情感实体化,让旋律诉诸在无际的视觉。他的歌曲让人明白,流行民谣绝不是英伦舶来品,而是以一种自然、坦率的精神表达的自我,是没有语言界限、风格栅栏,全力唱出内心淳朴、简单之思想的灵魂介质,不该存在特定的条框与规则。
《最好还是不说》是他成名后推出的一张罕有的国语唱片。看着封面,那副挪威森林般的天堂画面就又被唤醒了。那是色彩、是质感,有雨后的气息、遥望无尽的屋顶,又有路在脚下的真实情思。城市的骨骼爬上人的侧脸,在拥有、失去、反省、获得的感情哲学中,讲述属于现实的一切。就像描写一段感情从始至终、回归自我的成长形态,在深奥的逻辑里,感受脚踏实地的真诚。《序曲》中的钢琴独奏低调、深沉,铺设怅然、宁静的基调,加快的脚步慢慢延伸出第一首歌曲《只是会可惜》的节奏;大提琴的色彩忧郁,犹如强调遗憾的浓度,梁晓雪的嗓音紧贴提琴划出一道情绪边界,像与器乐融为一体般喃喃细语,轻轻出现又匆匆消失的女声合音,像歌曲中失却的“对方”,陪伴你走过美好充实的时刻,又在意想不到的台阶离开;《爱情啊》更加阴郁深沉,像一人沉入深醉不醒的黑夜,诗句般对仗工整的歌词,如衣冠楚楚的坚强表象。意识里藏着的脆弱孤独,被歌曲中段的小号演奏渗透出来,完全不考虑满是伤痕的内心。副歌如梦呓般重复着“爱情啊爱情啊在哪里/可我已经/渐渐老去”撕扯着城市中孤独而麻木的情感,不留情面地裸露在思维的空白中。梁晓雪用这些音乐片段,去刺探听者铭心彻骨、无法愈合的伤痛。在他的音乐里,城市并非不能深刻,只要你心中怀有安宁。 听梁晓雪使人感到我们既扎根于这城,便该将自己依附其中。那些只可意会的成长,自是无声胜有声。音乐是他的梦想,他要去实现它,而我们已经听到的、了解的,依然不是最完整的他。那只是一个逻辑、一个沉淀的周期、一段感情的始终,更真实、更成熟的梁晓雪应该还在前方。他的音乐将继续蔓延过境,洗涤城市中浮躁、孤独的心灵。
马来西亚/宇珩——几历波折的创作女孩
宇珩,一位马来西亚女生,2005年滚石唱片的新人歌手,发行过四张专辑。这样的介绍简直像白开水,不存在任何感情、没有任何特征元素。而我们对于宇珩的声音和外表,更是没有概念、难以聚焦。宇珩是谁?她曾是谁、现在又是谁?或许提起她为梁静茹所创作的《会呼吸的痛》,才能使人幡然醒悟——哦,原来是梁静茹唱片歌单上的创作人“宇恒”。何以至此呢?一位创作出红遍华语乐坛歌曲的音乐人,自己的存在感为何这样微小呢?自己的唱片不能登造,为他人量身之作,难道是因为术业自有专攻,领域不可跨越么?
答案绝非如此。只要你去网络寻找宇珩的歌曲,就会意识到她的音乐实力。她的声音纯净、通透,优雅恬淡又充满灵性。外表虽不够突出,但那股清新、自然的风貌,与她的音乐作品有百分之一百的吻合度。2005年她以“宇恒”为名出道(2010年改回“宇珩”),除了自己的专辑,还为梁静茹、张智成、陈晓东等创作过多首作品,在香港也得到了多个音乐创作奖,履历满满。但事实严苛,她2005年的专辑没有得到成功,至少在华语地区的影响力绝对不够,于是,她又走上了幕后创作之路。其实,马来西亚歌手拓展华语市场,因失败而转去幕后的例子并不少见:袁惟仁曾有位爱徒黄淑惠,创作能力、声音特质都具备一线水准,却也因唱片市场状况而销声匿迹,只偶尔出现在大牌歌手的制作名单中。或许,幕后制作也是她们实现音乐理想的一种方式,但也可能有一种独木桥式的无奈。
其实2005年宇珩的那张《宇宙永恒Happy Day》绝对不差。而且,滚石唱片也真的用尽了心思去做,结果虽然遗憾,但事实有时就是说不清道理的。滚石唱片当年用“挖到宝”来形容这位创作力超强的梦幻新人,并以“音乐茄红素”来形容她音乐的高营养。她的第一支单曲Happy Day曾是年度最红广告歌,一首短短八个字的现金卡广告,多次蝉联手机铃声下载榜总冠军。《宇宙永恒Happy Day》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全创作”概念专辑,加上她在马来西亚的独立唱片《依然是朋友》经验加持,这次出征并没有什么值得反省的疏漏。宇珩当年还以新人的姿态与梁静茹、戴佩妮、品冠、张智成等一同入围马来西亚“最佳杰出歌手”前六强,还与F.I.R(飞儿乐团)、黄义达、张韶涵等实力新人,同时入围“全球华语最受欢迎新人奖”。她为张智成创作的歌曲《诗人》,更入围“最佳原创歌曲”前列,在中国台湾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专辑中其他优秀作品如《爱情天气》、《深呼吸》等,都延续了耐听、温暖的亲心风,宇珩邻家女孩的甜美质感,让整张专辑鲜美可口,犹如一场蕃茄午餐,甜而不腻。但《宇宙永恒Happy Day》发行后,宇珩几乎同年就销声匿迹,除了继续幕后创作以外,再不见舞台上的高调宣传。到了2007年,中国台湾滚石唱片已经自身难保,宇珩在马来西亚的专辑更无法在台湾发行,就此事业无限停滞了下来。
直至2011年,宇珩才发行了新唱片《从这里到那里》。专辑以其擅长的创作型流行民谣为主,点缀英伦轻摇滚作为调剂,与滚石唱片期间的甜腻感有所反差。歌曲内涵变得成熟,稍有迈入社会领域的思想性,但又点到为止,不落流俗。专辑中的Life、《50次的悔过》、《那一年我们廿五》都凸显了独立民谣创作歌手的优势与共同:歌词直白坦诚、意蕴深刻锐利,有思想、有态度、有辨识、有立场。唱片封面上,宇珩用一只纸箱遮住脸,并画上大大的微笑脸谱,似是童趣的纯真,又像影射的讽刺。微露出的脸庞,好像带着甜美的笑容,又有些黑色幽默的感慨,只教人不停揣测、琢磨。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话:契机高于一切。宇珩作为一位音乐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应该算是“成功过”——她有街知巷闻的创作作品,有一度的风靡与成就,但是,那些真的足够了吗?完成了她最初的梦想吗?那首《会呼吸的痛》,最初是不是她为自己而写的呢?
后来梁静茹、王心凌发行的新唱片中,宇珩的创作都被重点推荐,可见业界对其的肯定与信任。尤其王心凌演唱的《忘了我也不错》,在2012-2013年的流行度几乎超越《会呼吸的痛》,为她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契机。此外,《从这里到那里》也展开了马来西亚以外的出版计划,最终在内地也得以发行。或许,宇珩已再次积累完毕,准备拓展歌手之路;也或许,她更热爱幕后创作的成就感,愿意为他人继续作嫁衣。等待无限漫长,期待无限美妙,至少,她已有自己的口碑与资历,不再是缺乏作品的新人,比起更多深陷怀才不遇迷思的人,她更懂得储备资本,守望契机。希望有一天,她能在自己的新唱片封面上拿掉那个“纸盒箱”,展示一个属于成功者的自信笑容!
新加坡、中国台湾、内地、马来西亚,四位创作歌手,四种风格的原创音乐,四种不同的音乐人生。但是,他们对于歌迷来说又是一样的——他们有同样的天赋、同样的热诚、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收获。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继续期待他们的未来。有了这些出色原创音乐的陪伴,我们未来的音乐如有地图,永不迷路。